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士兵突击电视剧观后感作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士兵突击》战友感情刻画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些平实的、当兵人身边的话语与事件。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士兵突击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士兵突击观后感1

以前,老是以为做一个军人很威风,但在军训时,我体会到了当军人的辛苦,而在《士兵突击》上,我更了解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所需要接受的考验。

我看了《士兵突击》的第一感受就是—苦。军人们第一次来到军训地点,第一天就早上2点起床,然后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又开始匍匐前进……他们直到天亮的考验,让我的心里发酸,身上背负着三十公斤的物品,又走了那么长的路,能坚持下来,真牛!

我看《士兵突击》的第二感受就是—毅力。做一个军人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体魄,但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受了这么大的苦,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要坚持到底。”而要换做是我,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看了《士兵突击》这个片子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我觉得那些士兵不一定胜利了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能坚持到底,问心无愧的士兵,都是好士兵。

人的一生,不求对社会有多大的轰动,只要你努力做好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行了。

做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无论结果是不是你所希望的。

士兵突击观后感2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许三多在离开七连的时候说,他说的都是傻话,他说你们都是聪明人,用不上。他说你们会问,什么是意义。

我喜欢《士兵突击》,喜欢许三多,喜欢成才,喜欢袁朗,喜欢史今、伍六一,还喜欢甘小宁、马小帅,还有齐桓、吴哲……

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强人,都是不虚度的人。

高成说许三多抓着小事就像抓着救命稻草,突然有一天,发现他已经长成了需要他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许三多,从孬兵成长为兵王,而他一开始仅仅想做好普通一兵,而且他就是按照新兵连教给他的普通一兵的要求去做的,哪怕是在没人会注意的草原五班——孬兵的天堂,班长的坟墓。

许三多从不抱怨,他不把人生当做表演,他认真到像个傻子。

许三多哪怕他的荣誉得了半扇墙,哪怕他成了兵王,他还是仅仅认为自己做的就是普通一兵在做的。他的初心如此之简单,而且他从未丢失自己的初心。

许三多一直认为自己在被人帮助,但他其实一直在改变别人,改变了五班,改变了高成,改变了成才。他一个人守半年的军营,把隔壁连都改变了,因为大家不想输给一个人的连队。许三多,像一面镜子,他让每一个兵看到了普通一兵该有的样子。

袁朗说许三多不焦虑,袁朗喜欢不焦虑的兵。许三多哪怕是在迷茫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如何做普通一兵。

有人说,《士兵突击》是理想主义,我不认同。

我认为《士兵突击》是现实主义,像钢七连这样最棒的连一定有很多很多,许三多这样的兵,也一定是有很多很多。

像草原五班一开始那样的混吃混喝的班一定是有的,但像许三多这样,不忘初心,坚持做着普通一兵的兵也一定是很多很多的。他在最好的连,跟着最好的班长,有着最好的连长,去了最好的A大队,得到了最好的朋友和上司。

——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伍六一说史今就是要把他们这样的泥巴,捏出个人形来。所以,伍六一也曾经是孬兵。史今说许三多像他,他曾经也是孬兵。其实,这世界上哪里有孬兵呢?只有想做好普通一兵的兵,和未做好普通一兵的兵。许三多、伍六一、史今都做到了。

他们比许三多聪明一些,因为他们比许三多更早明白“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但是他们都想着是面对生活,而不是躲起来,逃避生活。伍六一说,不敢太偷懒了。

许三多其实不是傻子,他同样明白了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然后他想着的依然是做好他的普通一兵。

最后演习时候,许三多是最普通的兵,他负责保护吴哲这样的技术核心,成才想代替许三多进行掩护,袁朗说,你还有用。这句话很残忍,但许三多不会在意,他知道自己的基石作用。

袁朗形容许三多这样的兵,就是基石。这样的兵,虽然是兵王,但是他们起到的是最基础的作用,由他们托着吴哲这样的技术兵。哪怕袁朗是小队指挥,但他其实也是在托着吴哲走。

许三多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位置,他想的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想这也是我们千千万万子弟兵的写照——不抱怨、不质疑,但也不放弃、不抛弃。

我喜欢许三多,喜欢他说的: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好多好多有意义的事儿。

大约通俗点说,好好活就是过好普通一天,做好普通一人,哪怕面对的是问题叠着问题的生活,也依然认真的不虚度的过。

士兵突击观后感3

再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一页,一页地阅读。它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普通书本的枯燥无味,用于给人打发时间,而是将人带入一种全新的世界,用跌宕起伏的情节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或者说,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哲学,引人深思,它的作者兰晓龙为它取下了这样一个名字——《士兵突击》。

他叫许三多一个淳朴的名字,他也同时拥有一颗淳朴的心。许三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村子。在父亲的威逼下离开了学校,进入了军队参军。因为懦弱,被分到了最远的三连二排五班,但许三多也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带动全班在茫茫荒漠中修了一条曾经一个连都无法修成的路。也应此许三多来到以前牵挂的钢七连,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特种部队,并且百炼成钢。

在特种部队的生活中许三多也是如此,虽然有羁绊,虽然有困难可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坚强的心坚强的挺了下来,在特种部队里放出自己的光芒。

这本书让我为许三多的成就而叹服。可是也引人思考,可为什么只有许三多能够有如此的成功?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许三多常挂在嘴边的“不抛弃,不放弃”。作者虽然撰写的是一部小说,但向我们叙说的却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为何成功?因为努力、拼搏,为何努力、拼搏因为“不抛弃,不放弃”!也许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人人知晓的道理,但是在古今匆匆的人海中,却又有多少人抛弃、放弃,不与命运叫板惟命是从,低下头颅,而成功所需要的就是与命运叫板的勇气。他在军队里的生活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他的坚定使他没有放弃,而使用超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克服了一切。只有好好的活下去,在逆境中改变命运才可能创造辉煌,不按自己的脚步自强不息的走下去,怎能见到属于自己人生的“世外桃源”?

合上书,脑中依然回荡着《士兵突击》和许三多成长中的一切。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历史,我们却多多少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用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去拼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曙光。

家长读后感:

看完《士兵突击》给我一种精神的升华,父送子参军、新兵连生活、钢七连经历、老战友离别等场景,表现了亲人之间的爱义,战友之间的情义,朋友之间的义气,追求成功的志气,面对挫折的勇气,接受挑战的豪气,勇担责任的骨气,敢打敢拼的士气,舍我其谁的霸气。

脑中一直在回荡着许三多说的这句话“好好的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 一句看似啰唆的话,隐喻了淡定却有力的做人信念。这句话,已经深深植入“许三多”的血液里,让他认真甚至执拗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像连长在一夜之间顿悟的:“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对待每个任务都像抓着救命稻草,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他所抱住的,是一棵参天大树。”

应该像“许三多”一样,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困境中,都永不抛弃,不放弃。

士兵突击观后感4

摘要:《士兵突击》战友感情刻画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些平实的、当兵人身边的话语与事件。指导员要带新兵许三多这个“呆兵”要离开驻守草原的五班,许三多偷偷跑出去躲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被班里战友“收拾”,初时大笑,后来嚎淘大哭。

应该感慨,好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军旅电视剧了,一直以来,看到电视里穿军装的,就换台走人。可是我看到《士兵突击》的第一个镜头,就转不动眼睛,疯狂地在网络上搜索,终于BT下完整的、还算清晰的全部28集。两天一夜看完,数次泪流满面,看完意犹未尽,心潮难平,于是,又把原著小说看了一遍。回味了一天有余,感觉,如果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这几天的激动与泪水。

感情,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生命之源。很难想像一部毫无感情投入的作品,会因其它因素而深入人心。《士兵突击》,就是以战友之情贯穿始终,以极纯朴的语言、极平淡的细节一一刻画出士兵之间那股血浓于水的战友深情。当然,感情也是多样化的,但再多样化的感情,如果离开了朴实的生活根基,即使能让人感动一时,却绝不会有让人持久不忘的生命力。

战友之情,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就象现今衣食丰足的人们无法理解祖父辈们在那个人祸大于天灾的岁月对一粒粮食的珍惜,就象一个无信仰的人无法理解藏传佛教信徒磕长头去朝圣的虔诚。一个从未当过兵,从来没有与士兵一起生活过的人,也无从理解当兵人之间的感情,无法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同年兵”“他是我的兵”“他是我班长”“他是我老班长”之类随口而出的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士兵突击》战友感情刻画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些平实的、当兵人身边的话语与事件。指导员要带新兵许三多这个“呆兵”要离开驻守草原的五班,许三多偷偷跑出去躲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被班里战友“收拾”,初时大笑,后来嚎淘大哭,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走!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此语一出,就让我与银屏上的兵们一样热泪满眶。这一句话,有千言万语在内:五班,已经被这个离家的孩子当成第二个家,五班战友,已经被这个木纳新兵当成了亲人,这次离别,跟当初离开家乡离开父亲哥哥这些亲人的感觉一样,却因为这重复的别离情绪而更加伤心……我至今记得,我把一个新兵送到靶场看护班时,一路上那战士兴奋得又说又笑,但在我说“你在这儿跟着班长们好好干,我要回去了”时,他放声大哭:排长,我跟你回去!声嘶力竭地哭喊,让他回复成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他不是想抗命,我知道,他就是离不开三个月一起风雨共度、摸爬滚打的战友。离开新兵班,还有我在身边,但离开了我,他就再也没有那段日子生死与共的人了……

剧中这些情节,俯首皆是。五班长老马要复员了,却一直惦念着许三多,好不容易找到演习场,四处问“许三多来了没有?”而许三多因为刚刚暴露伪装、让七连一个星期的伪装训练成果付之东流而郁闷不已,本来只是郁闷,只是伤感,但他在装甲车内一听到老班长的声音,马上就泪如泉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马是他第一任班长,是亲人。在别人面前可以掩伤而笑,但在亲人面前,我们却永远只会流泪疗伤。虽然,许三多最终没有走出装甲车与班长见面,可是,那种灵魂之上的牵挂与依恋,信任与亲情,已经见不见面都无所谓了。

许三多成为钢七连的尖子兵到师部示范射击归来,发现班长史今要复员马上要走,就抢包扑到床板上压在身下死不松手,坚决不放班长走。网上不少评论说,这情节有些失实,有些过头,包括许多当过兵的人也这么说。那么,我只能说,他们看这个电视剧是走马观花,或是,细看了却未能理解其中的感情线索。许三多从一个“呆兵”成长为一个训练尖子,成为标兵专业户,成为连里的NO.1,离不开史今这个“军中之母”——一个好班长的教导与关爱,许三多能成为一个好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为了班长一句话:只要你进步了,班长就进步了,班长进步了,就不用退伍了。于是,他才玩了命的训练,把自己所有能拿回来的名次全部拿了回来。史今,作为一个班长,确实也值得许三多为他如此痛哭失声以至于敢抗命不遵。那种细心,那种处处为许三多着想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他做为一个班长、一个兄长、一个战友的伟大。

钢七连,这个连散人走、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被打散的优秀连队,被编剧与演员们抓住了魂,所以演出的一场场男人之间的感情戏无不让人动容。尤其是连长高成这个角色,个性,热情,豪爽,有能力有魅力更有朝气还有点孩子气,即富有本剧的特色,又是一个在任何军营中都能找到其原型的基层军官形象。只要他订的标准你达到了,你就是他眼里的红人,你就可以跟他没大没小甚至可以踢他屁股,但如果你达不到训练标准,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他对你也视若不见。他不是那种可以“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形”的高大全的模范、标兵之类的形象,一喜一怒全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一言一行那样的可亲可信。所以,由他而始,钢七连形散魂在,战友之情无时无刻不把那个散在各处的兵们紧紧维系在一起。

至于后半部分,许三多成了老A,战友之情又有了哲学意义上的升华,由简单的认同感、亲切感,逐渐上升成生死相依、生命相托的战斗情谊,“不抛弃,不放弃”,是此剧全部灵魂的概括,也是它所描述的战友情深的根源所在。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不仅是一首歌,一句口号,这是千百年来所有当兵人用鲜血与生命铸成见证的战友深情。

《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本身就是军人。“每个士兵身上都有‘许三多’的影子”,他这样说。

“许三多”的身上,体现了这个时代所匮乏的精神:坚韧、坚持、坚守!

七连没了,只留下他和连长面面相觑,连长颓废了,但“许三多”一如既往:一个人说话、一个人训练,一个人一遍遍地重复着加入钢七连的宣誓,然后在去老A之前的离别之夜,又一次泪流满面……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一句看似啰唆的话,隐喻了淡定却有力的做人信念。这句话,已经深深植入“许三多”的血液里,让他认真甚至执拗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像连长在一夜之间顿悟的:“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对待每个任务都像抓着救命稻草,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他所抱住的,是一棵参天大树。”

任何人都有过困惑与迷失,“许三多”也一样。“当兵就是为了杀人吗?”他曾茫然地质问“袁朗”。但当他找到军人的意义后,迷失的“兵王”又回来了,一如既往地坚韧、质朴。

你丢失过你自己吗?每一个看过《士兵突击》的人都应该这样来问自己。

“‘许三多’是这个浮躁社会的清醒剂。他执著、本真,恪守着钢七连的连训,也恪守着做人的信念,而这正是好高骛远的当代人所缺乏的。每一个在功利社会迷失的人,都应该从‘许三多’身上找回自己。”有网友这样评论。

“许三多”给了你什么?或许正如王宝强所说,是给了你一朵心中的花——永远不抱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

应该像“许三多”一样,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困境中,都永不抛弃,不放弃。

士兵突击观后感5

许三多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天真男孩成长为一名坚毅刚强的兵营战士,他的改变,无疑让人刻骨铭心。他的出现,正为中国影视的柔风细雨添了一道闪电,有力的敲响春的钟铃。

许三多,他勇敢,却又自卑;他坚定,却又无知。他不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中最完整地升起充满意义的人生。相比之下,聪明的成才也只是他的影子,被许三多的单纯掩去了光芒。不过,这样也好。人生历练本该如此。

成才?这个名字里蕴涵着天下父母的期盼,也是莘莘学子的夙愿,但埋头于应试教育的我们可曾想过,当自己果真成为一名开口成章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时,自己就成才了吗?不,不是,中国需要的并不是一群群动作单一,思维迟钝,怕苦怕累,柔弱无力的文学傀儡。中国的人口多,文盲多,下岗职工多也是三多,但那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在哪儿呢?面对外敌进犯时,奔腾热血的勇敢在哪儿?披星戴月,增删十载的耐心在哪儿?幻想月亮是一只白玉盘的天真在哪儿?

成才,也许真的不如许三

回想指缝中流沙一般的时光,我猛然醒觉,童年时代常做的美梦连同怪梦一同消失了。再也没有会走在水面上的我,再也没有庞大可怖的食肉恐龙,再也没有找我一同办案、穿梭于黑夜的柯南,再也没有会跑来跑去的月亮,有的只是枕头下尚未完成的作业,白雪般飞舞的试卷和血一样红的分数。我发现,自己不会为能够跳一下午的橡皮筋而将喜悦显颜,不会再抱着大堆的零食看画工不优的漫画,不会再拿着网兜捧着铁罐去捉蚂蚱网蝴蝶。我刚刚才明白,也才糊涂,这样的我,是自主的,还是被动的?

成才,指的不仅仅是学识的渊博,更是能力上的丰富。不仅是学习能力,更是生活能力。如果生活失去了乐趣,失去了坚持,那又有什么创造,又何来时代的进步。保留自己的那份勇敢与天真吧,那将是我们毕生的宝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