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那《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篇一
@组工干部:争当“最可爱的人”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著名作家魏巍在文章中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70年的英雄壮歌声犹在耳,70年的民族精魂永垂不朽!时代浪潮波涛澎湃来到今天,我们作为组织战线的一名工作者,更要向先辈英烈们学习这种英雄主义精神,争当老百姓眼里和身边“最可爱的人”。
首先要学习他们无私牺牲,“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又一次生动演绎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一曲又一曲英雄主义赞歌。没有当年的血泪情仇,哪有今天的多姿多彩?组织工作日复一日、脱贫攻坚马不停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时代变迁了,环境变化了,我们的工作性质和氛围天差地别,但是,当了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人民公仆,也一样要像黄继光、邱少云们一样,为了人民和国家建功立业、呕心沥血。回顾当年,从扛起枪杆子闹革命到后来打跑日本帝国主义,再到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步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我们不是并不再需要牺牲,而是愿意牺牲的人少了,作为组织工作者,就是应该敢为人先,走前头、做表率。
其次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人经常说,工作枯燥无味,困难矛盾重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部队有句玩笑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管新形势下我们面对的社会矛盾有多么复杂,不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面对的群众意见有多么相左,谁比得上当年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那样艰苦,即便是在那样冰天雪地、食不果腹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依然顶着无穷压力笑口常开,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满怀信心地期望着斗争的胜利。组织工作再复杂,我们才遇到多大点困难,我们没有被炮火打断腿,没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恐慌,不管是在机关、在社区、还是在农村,条件再艰苦也能满足温饱和基本的办公条件,还有什么理由拖延散漫?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诉苦?愁眉苦脸也是一天,面带微笑也是一天,况且和英雄们相比,我们实在没有一丁点儿愁眉苦脸的理由和借口,你说对不对?
再次要学习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军民一家亲的群众观念情怀。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斗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离不开我军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革命年代,你死我活的斗争,都还能坚持与群众血浓于水的交流,朝鲜老阿妈为什么对志愿军战士如此亲切关怀?那是因为战士的心里牵挂着她们的安危。对比当年,看看我们现在,组织部是党员干部的娘家,但是个别同志始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拿鼻子对着基层干部群众。你心里没有百姓,百姓心里怎么会有你呢?你讲出来的政策,又怎么去落实?作为组工干部,更要时刻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只有打牢了群众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迎刃而解,才能促进社会、国家稳定进步。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志愿军战士走过的路,秉承他们的优良作风,争当群众身边、老百姓眼里“最可爱的人”!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篇二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基层“三道坎”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需要年轻干部跨过“经验”、“重任”和“沟通”基层工作“三道坎”,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怀揣“雄赳赳气昂昂”的勇毅笃行,以青春之名谱写基层奋斗新篇章。
第一道:在扎根基层中多学“干货”,跨过“经验”之坎
不少年轻干部初出茅庐,基层实践经验尚缺乏,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柴米油盐醋,万事都缠身”这样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很容易感到迷茫无策,信心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王杰班”全体战士: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块“磨刀石”,能为年轻干部实现自我成长、施展理想抱负提供广袤的发展平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做好基层工作,年轻干部就要有扎根基层的勇气和决心,能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踏实干事业,常到群众那里虚心求教,多在服务奉献中积累经验,做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万精油”,努力成长为能担大任、能干大事的“栋梁之才”。
第二道:在办好实事中挑起“扁担”,跨过“责任”之坎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基层是社会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是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则是担当基层治理“直接责任人”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年轻干部作为基层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担当尽责尤是重中之重。“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时代新作为,就要求年轻干部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民本情怀,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凡事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真正的、务实的为民办事,通过“实践出真知”,苦练扎实“内功”主动担负时代赋予的重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实干担当托起群众“幸福梦”。
第三道:在融入群众中架起“桥梁”,跨过“沟通”之坎
《周易·系辞》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是否能掌握“说话之道”练就“嘴上功夫”,可以说是基层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岗位责任的“基本功”。“诚于中者,形于外。”与群众打交道,年轻干部要掌握“说话之道”,首先要学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多走田坎路、多坐农家院,真正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用真诚的情感、和谐的交流筑牢“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年轻干部要练就“嘴上功夫”,必须要摒弃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虚话”,善于用群众爱听的“实在话”“掏心话”,说到问题要害上、说在群众肺腑里,让群众能听得明白,也乐于接受,用良性的互动交流方式,帮助化解基层社会的矛盾问题,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成为人民群众真正的“娘家人”。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篇三
做让困难“惹不得”的组工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是惹不得的”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坚决捍卫和平正义“不怕事”的担当,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任何风险挑战的众志成城和万众一心。作为组工干部要深悟“惹不得”,要在“惹不得”中汲取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力量,做让困难“惹不得”的组工干部。
要担得起,坚定使命担当,把每滴汗水都浇灌到事业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选好用好干部是为政之要。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重要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极其负责的态度,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选人用人中,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忠于党、热爱人民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牢记在选人用人上,无论再小的事,都要绝不含糊,都要坚定原则,都要放到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衡量,既不让老实苦干者吃亏,也不让投机巧取者钻营,不断凝心聚力。让前行的每一步、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精准浇灌事业发展,以事业之心去对待每项工作,以事业之责去成就每项任务。
要拿得起,锤炼过硬本领,把每项工作都干到极致深处。举千钧者必有万钧之力。要想把组织工作做好,既要发扬“安专迷”精神,又要有与时俱进、闳览博物的视野。要带头学好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不断汲取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勇立潮头,成为“最潮”组工人。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化作到火线上去奋进的表率,成为“最燃”组工人。要带头改革创新,把创新当作思想和行动习惯,通过创新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成效,闪耀时代创新光芒,成为“最炫”组工人。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实只有更实,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打磨出精品,精益求精,成为“最精”组工人。
要舍得起,涵养无我境界,把每份考卷都答出大我情怀。成就不易得,名利最难过。对组工干部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态,废寝忘食是状态,独当一面是生态。付出很多,能力也很强,个别组工干部可能会萌发出“我”的心态,尤其是面对其他部门同事升迁调任时。如果有这种心态作怪,久而久之,就会意志消沉,精神懒散,状态全无,困难会不由自主地摆在眼前,甚至会出现干不动的情形。其实,越是在功名处“有我”,越是畏首畏尾,越是无法担当,越是难以成事。相反,越不在乎个人得失,越能一往无前,越能干出业绩。在组工口的干部更要有“把工作交给自己,把发展交给组织”的自觉,以“无我”之心,以“不负”事业之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杀出一条血路,为夺取更多更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不断答好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篇四
从“四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又一次在重要讲话时强调学好“四史”的重要性。学习“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学好“四史”,于字斟句酌后有所悟,于字里行间中有所得,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国家需要的优秀干部。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翻开近一百年的党史,中共党员从南湖红船上的13人壮大为9100多万人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鼓舞人心的伟大征途,宁死不屈的江姐、鞠躬尽瘁的焦裕禄是感动人心的伟大战士……合上书本,细细回味,就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个体勇于献身、集体迎难而上,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才得以不断壮大,党的最高纲领才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要明白党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要能够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支撑,我将无我,换取“众生皆饱”。
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中国人民敢于和自然斗争,地震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竭尽全力组织救援,疫情面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筑牢防线;中国人民也敢于和敌人斗争,美苏封锁之下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两弹一星”,朝鲜告急之后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更敢于和歪风邪气斗争,面对黑恶势力全国人民形成合力重拳出击,八项规定出台全党上下反腐倡廉打虎拍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党员干部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畏首畏尾、知难而退,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也要有善于斗争的能力,在工作中历练自身,在“黄沙百战”中练就一副“能力金甲”,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真正得以“挥剑斩楼兰”。
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党中央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奉为圭臬,敢于做删繁就简的“减法”,破除思想观念上的“藩篱”,扫除体制机制上的“桎梏”;勇于做领异标新的“加法”,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特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给予深圳改革开放“排头兵”高度评价,党员干部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要培养创新思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要学会转变思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提质增效,成长为工作领域内的“创新之花”。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二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创造变为世界旗帜,而这两个“里程碑”有一个共同的“基石”——务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党员干部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一方面,要有“务实”的行动,从书本上得到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必须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要有“务实”的技巧,要继承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落实过程中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要想预知未来就必须回顾历史。党员干部学好“四史”,从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就能够看清中华民族未来的路,就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组工干部学习心得篇五
浩气长存:组工干部请“牵手”
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侵朝联军,中朝两国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样,对于新时代的组工干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等种.种难题,也唯有善聚合力,携手共进,才能涅槃重生,赢得辉煌。
要善于“内部”聚力。组织工作是极具严谨性和严肃性的,一字一句都须精准到位,一人一事都得毫无破绽,切忌丝毫差错;组织工作也是琐碎且繁重的,要把这些要求严格、琐碎繁重的组织工作完成好,埋头苦干,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学会借力,与其他组工干部通力协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借鉴经验,才是制胜法门。在一些共通性的问题上统一解决方法,降低工作能耗,腾出时间和精力攻克差异性难题,才能使工作效率得到跃升,并取得实际效果;常态化组织交流学习,鼓励组工干部上讲台,将好的工作经验分享出来,取长补短,以强带弱,才能不断增强干部本领,筑强干部“能力大厦”;敢于思想碰撞,发现新的问题导向,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在创新中进取,在试错中蜕变,才能活水长流,掌控多变局面。
更要善于“跨界”合作。有人说,在一个岗位做上5年思维就容易僵化掉,的确,长期与同样的事情打交道,操作流程、解决方法都已了然于心,工作开展顺风顺水,能轻松达到预定目标,可也只能达到这个预定的目标,这个预定的目标也是和往常无差的,因为你的思维已经局限了,见识太短浅了,在获得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容易把自己关进封闭的框架内,工作难以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科研界流行一种称为跨学科研究的研究方式,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这足以证明“跨界”合作的非凡意义,组织工作也应把步子迈出去,通过与其他行业、其他地区的群体合作,拓宽自身视野,借他人之力,唤醒自身的创新意识,把别人取得的“有用”成果吸收过来,与组织工作结合,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丰富组织工作内涵,提升组工干部创新能力,使脑子更活、思路更新、点子更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处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组工干部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要善聚合力,在通力合作中筑强“能力大厦”,在携手共进中破茧成蝶。
2022机关单位收看《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
下一篇:观看《跨过鸭绿江》公务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