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是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艾德·斯克林、卢克·伊万斯、帕特里克·威尔森、丰川悦司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19年11月8日在北美、中国内地同步上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1
说到罗兰艾默里奇,就很难不提及另一位爆炸控导演迈克尔贝。就在艾默里奇的《独立日》炸毁白宫两年后,迈克尔贝在《绝世天劫》里摧毁了纽约大部分地区。从那时起,感觉这两个人就好像一直在较劲,看看谁可以在银幕上造成出更脑洞大开的破坏。不过,到了2001年,迈克尔贝走出舒适区拍了《珍珠港》。虽然仍然充斥着爆炸场面,但迈克尔贝似乎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证明自己也可以是一个严肃的电影导演,可以准确地描绘真实历史上的悲剧灾难。当然,他并没有做到。
大约在同一时间,艾默里奇也通过《爱国者》涉足了战争史诗类型。虽然并没有准确还原历史,但这部影片显然比《珍珠港》更出色。现在《决战中途岛》再次证明,艾默里奇比迈克尔贝更善于处理这一题材,尽管两者差距并不大。与《珍珠港》不同,《决战中途岛》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反感或一目了然的硬伤。老实说,这部电影只是有点太过保守,平淡无奇,以至于看过即忘,而这个故事本应该大胆冒险,本可以引人入胜,令人印象深刻的。
《珍珠港》的一大败笔就是,拖了近一个小时后才真正涉及到偷袭珍珠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迈克尔贝试图证明他也可以是下一个詹姆斯卡梅隆。反观《决战中途岛》值得称道的就是直接上演重头戏,开场不久就来到1941年12月7日,展现日本军队轰炸美国海军基地。不过,《珍珠港》也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它的特效,过了将近二十年,现在看起来仍然令人信服。而《决战中途岛》的特效场面看起来则像是过分依赖CGI和绿幕的游戏动画,缺乏真实的质感。整体上相当拙劣。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2
宅在家里,跟儿子一起看电影《决战中途岛》,一遍不过瘾,竟然看了两遍。要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看战争片的人,当然对战争也非常反感。看过之后,百度了中途岛海战的史料,总结了这部片子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1.影片把从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海战之间美日双方发生的大事基本上都呈现出来了,让我这个战争史盲也大体捋清了那段历史。
1942年1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本来是要炸珍珠港的油料库,却炸了停在港口里所有的军舰。用山本五十六的话,他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相对于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留过学,比较清楚美日之间的实力对比。
接着日本攻击珊瑚岛,企图切断澳大利亚到夏威夷的美军补给线,但没有成功,这次战役中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受重创。
最后日本最大的目标AF,根据美军情报人员的反复印证确定为中途岛,果然,1942年6月4日清晨,日本全海军舰队几乎倾巢出动,去攻占中途岛。万没想到,美军航母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等候已久,对了,还有美国的鹦鹉螺号潜艇,虽然当时美日实力相差很多,日本有四艘航母和300多架战斗机,而美国一半都不到,但最终,美军取得了胜利。
看完电影查到的史料跟电影情节基本吻合。所以不喜欢看战争史可以把这部电影当成纪录片来看,或者当成孩子的学习片。这是我喜欢影片的一个原因。
其二,因为自己工作性质,这么多年对海军的兵力编成和作战样式有一点点了解,所以影片里不管是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轰炸机轰炸和空中格斗,还是航母作战群,这些名词听起来都有些耳熟,看起来也有些亲切感。影片中贝斯特采用无畏式俯冲投弹,一枚炸弹击穿日本赤城号航母甲板,在弹药库爆炸,摧毁整个航母。场面很震撼。美日双方飞行员都非常英勇无畏,海战场面非常逼真又不血腥,所以我喜欢看。
其三,有些细节表述的很好,比如,美国陆军航空兵杜特立上校一行轰炸东京后备降中国,跳伞后被中国人救起,后来这些中国人都被日本人杀害,影片最后特意讲到这段,也是对中国人的纪念和缅怀。再比如,影片开始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山口少将和山本五十六两人觉得这将是一场灾难的开始,但只能私下说说,因为一旦开始,不论责任谁负,事情就没法回头。
看影片,最深的感受还是战争就是绞肉机,一个个美好的生命瞬间陨落,发动战争者是人类的罪人。但当侵略者威胁到我们的家园时,我们唯有选择勇敢无畏。所以,我们要珍爱和平,要自立自强!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3
机缘巧合,参加了《决战中途岛》的超前看片会。一开始挺犹豫要不要来看,枪林炮雨的电影真的不在我的审美里面。更何况,电影放映前,工作人员介绍这部电影有137分钟之久,多线叙事和群像戏对脸盲患者不太友好。我= =真的担心自己坐不住。不过最后证明我多虑了。
电影的内核是好莱坞主旋律大片,美国英雄主义。但是剧情并不套路化,起承转合过渡挺自然。由于对中途岛战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我无从判断它的历史还原度。(看介绍,中途岛战役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战役,挺震惊的,二战时期的日本原来军备力量那么强大)片尾设有英雄特写和致敬英雄场景,这个点个赞。
剧中让人惊喜的应该是超长时间的海上飞行画面!整部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天上飞,跟着飞行员超秀地侦查敌情、轰炸敌舰,视角很棒。看老美痛击日军真的很爽,剧中也小小cue了一下中国军民。几个在室内的场景戏我也很喜欢,光线处理得太美了,油画质感。
137分钟除了最前头的5分钟,我一直跟着电影节奏走,还不错的影片,如果有3D的我还想再看一次。
(这电影看着其实还有丝丝难过。看着美军航队痛击日军,总不由得想,那如果是中国的就好了。过去我们只能小米加步枪,现在也有自己的东风快递了。这个影片其实搭配我们的国庆阅兵仪式看着更爽吧。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4
就战争场面与真实性而言,本片优于《珍珠港》和《敦刻尔克》,大量鱼雷机和轰炸机俯冲投弹的场面十分逼真,观众仿佛置身于飞机之上,迎着日军的防空炮火迅速下降,每一刻都有中弹坠海的可能。但是表现方式上,本片不比《珍珠港》煽情,不比《敦刻尔克》深层次。除刻画战争之外,爱情、家庭、战友、上下级关系、敌我之间关系、友军之间关系亦面面俱到,想讲的太多,其实只需突出战友深情和彼此信任即可。而在信任中,对破译日军电文的采用态度才应该是这场战役或者说这部电影的重中之重。
因为电影严格地还原了二战中这次具有转折型意义的战役,所以情节方面四平八稳,几乎没有创新或者演绎的余地。可能是导演怕观众对背景不够熟悉,电影按时间顺序先聚焦日军偷袭珍珠港,再简述美军轰炸东京,利用一半的片长铺垫蓄势之后,才拉开中途岛战役的大幕。与其说这是一部热血燃烧的战争电影,不如说这是一堂注重细节的历史课。
需要表扬的是,本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我以为最顶尖的那些飞行员是稳如泰山的性格,没想到主角dick best是个“高傲自大”的“喷子”,他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嘴巴逼叨叨逼叨叨,实际上驾驶飞机的技术比嘴上功夫还要过硬,不仅视死如归,责任心还特别强,看到最后对他是满心敬佩;我以为情报分析师是那种仪表堂堂、眼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形象,都像片中layton那样,没想到最牛逼的那位joseph rochefort一副没睡醒的样子,领导面前穿着睡衣和毛绒拖鞋,领导没来的时候他还在吃药,而他的很多同僚竟然来自军中乐队...也许,joseph rechefort和dick best一样都是行业中的“疯子”、“怪人”、“异类”,他们似乎都不那么招人喜欢,可恰恰是他们成为了战争的英雄,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四平八稳的人,还真不能创造历史。
综上所述,本片给个四星,7.5分。
电影《决战中途岛》的观后感600字5
6分,观影过程并不算愉悦。
第一个原因是,我是冲着伍迪哈里森来看的,而不是冲着导演和战争,我缺乏相关历史军事知识,看的时候有些吃力,各种船和飞机分不太清楚,不明白他们的战略地位,因此看的时候对角色们的战略动机没太搞清楚,那个潜水艇又是咋回事?没头没尾的?感觉导演拍的时候是默认观众已经了解了相当多的背景知识来拍摄的。
第二剧情过于拖沓,看到后来甚至有一种“咋还没完啊”的感觉,虽然叫中途岛,但居然从珍珠港开始拍,这让我看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主要角色又一直换来换去,难以聚焦,感觉这是因为这些角色都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因此改编的时候受到了历史真实事件的禁锢,创作上有点放不开手脚(不是贬低历史人物重要性的意思,只是个人的观影体验哈)。
第三对于美国飞行员有着星球大战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刻画,而日本飞行员全都是匿名的NPC角色,因此虽然给山本五十六加了很多戏份,但一直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美国这边的主角其实是飞行员而不是将领(我的伍迪哈里森啊,基本酱油位),但日本的飞行员在剧中是缺位的,铺天盖地的日军机群却都是匿名的,英勇的美国飞行员在开着烂飞机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以一敌二的场面,导致整个片子充满了“征兵广告”气质,顺带一提对于中国军民的刻画就更加表面化了,虽然鉴于不得不遵循历史的原因而为了服务Doolittle的故事线登了场,但这段描画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整体看下来并不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