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就是要有意义。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剧中未曾对这一意义做任何正面解释,却把它在许三多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属于作者的高明。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士兵突击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士兵突击观后感1
最近家里,班级里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电视里连续滚动播出的《士兵突击》,我看这个节目从消遣到上瘾,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只要电视里有“三多”出现,看他准没错。我还买了书,为了过瘾,就连台词都背出来了。我觉得无论是书还是电视都很好看,特别是当我想起“多多”露出满口白牙,龇牙咧嘴笑时,我自己也禁不住大声笑出声来。
一天,当我合上《士兵突击》的时候,恍惚觉得这似乎是我小时侯就听过的故事——《愚公移山》。
戏剧的开头是史班长招兵,让我们认识了长相矮小,五官几乎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傻傻的“三多”,胆小的他常被老子打得抱头鼠窜;另一个是成才,在众多考生中,成才是英俊潇洒的“神童”,被人们羡慕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强烈对比的两个角色似乎就是“愚公”和“智叟”。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最终都被史班长这位“伯乐”相中了。
“愚公”的命运在下火车时被第二个“智叟”——连长下了定义,“举手投降”绝不能成为钢七连的兵,从此便把他分去无人问津的五班。这里可以看到荒漠,常年荒漠生活似乎能把人的精神化成沙土……日复一日老魏和薛林打桥牌,李梦写小说,“着迷”的背后是空虚,是长年累月的虚度光阴,就连马班长这样的模范也加入了打桥牌大军。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无聊中许三多这个愚公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竟然开始了筑路的“浩大工程”,这位“愚公”作出了“智叟”们觉得可笑荒诞的搬石头“把戏”,智叟们对他不屑一顾,却又因不平衡而嘲讽,攻击,漫骂他,可他却露出大白牙咧嘴笑着搬石头,一块一块,一锹一锹,他是那样的乐观,又是那样的满足,看到这儿,我甚至为他的“愚”感到可怜可悲,难道这就是愚公吗?在人们难以置信的漫长的日日夜夜,这个“愚公”在荒漠上,竟然筑起一条五彩大道,这令“智叟”们膛目结舌,又令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大智若愚,原来就是从这里来的,远大的理想,目标,应该就像愚公这样,兢兢业业,平凡而又刻苦地日积月累。好高务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到这时,我觉得卑微矮小的他变得如此高大,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三多没有丝毫浮跨和自傲。他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金子总会被发现。终于这颗被埋没的金子被挖掘了,在充满争议中,再次踏入钢七连的大门,而史班长这位“伯乐”不仅“识马”,更是用身心去“养马”。在他精心的调养下,三多这匹“笨马”用三百三十三个腹部饶杠,狙击第二,实战演习中智擒A中校的精彩表现,初现“千里马”的雏形。第二个伯乐——袁朗,再一次让三多得到升华,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钢铁战士。
《士兵突击》描写的是黄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顽强执着,“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对亲人的爱,对战友的爱,使“他做每一件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这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真实写照吗?
中国的兵,中国的魂!
士兵突击观后感2
以前,老是以为做一个军人很威风,但在军训时,我体会到了当军人的辛苦,而在《士兵突击》上,我更了解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所需要接受的考验。
我看了《士兵突击》的第一感受就是—苦。军人们第一次来到军训地点,第一天就早上2点起床,然后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又开始匍匐前进……他们直到天亮的考验,让我的心里发酸,身上背负着三十公斤的物品,又走了那么长的路,能坚持下来,真牛!
我看《士兵突击》的第二感受就是—毅力。做一个军人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体魄,但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受了这么大的苦,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要坚持到底。”而要换做是我,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看了《士兵突击》这个片子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我觉得那些士兵不一定胜利了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能坚持到底,问心无愧的士兵,都是好士兵。
人的一生,不求对社会有多大的轰动,只要你努力做好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行了。
做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无论结果是不是你所希望的。
士兵突击观后感3
《士兵突击》是一部士兵精英的血泪成长史。他们的生存原则很简单,只有六个字:不抛弃,不放下。由于许三多初入军营的木讷和懵懂,他被称为“傻瓜”,一个十足的笑柄。这时,班长史今的教育和帮忙使他脱胎换骨:一个对任何事都不在乎,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出洋相,走路都不知道该迈哪条腿的许三多,凭借着执着与单纯,一步步“爬”向成功。能够说,史今和许三多,就是老师和学生,老师没有抛弃,学生没有放下,终究能够成功。
“要做有好处的事。什么是有好处的事?就是好好地活!”这是许三多的另外一句座右铭。军营中不乏一点就通的聪明人,但他们的小聪明却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和出局。表面上对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的许三多,事实上却是对任何事都异常认真;表面上什么都落后的许三多,却正因永不言弃的精神变成了事事在行的“兵王”。不善言谈的许三多,用笨拙甚至让人喷饭的语言,表达的却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真理!生活的真谛,便如大侠郭靖的武功,练到之后,已经与聪明无关。木讷的许三多,在绝望的状况下孤军奋战,在“A大队”的选拔中得到了最高的成绩。
剧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天资过人的成才,在考核中却正因思考的过多而放下,最后在第一年的选拔中出局。还好,他遇到了袁朗,正是袁朗运用其独特的方式,让骄傲的成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彻底成长起来,再第二次选拔中获得成功。《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以战友之间的友情贯串始终,以许家的亲情做点缀,即便是“A大队”非人类般的磨练中,依然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我很好
寂寞的人更有承受潜质-----不信,生活中自己体味吧。许三多刚到五班时,队友和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再五班做事是做光荣而伟大的事。为什么光荣、伟大?他们做的事正因平庸而伟大,正因漫长而艰巨!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做一些平庸而漫长的事情,如果平庸的事都要放下,那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士兵突击观后感4
特种兵的作战法则与许三多们以往所接受的不太一样,特种兵的战争似乎永远是在敌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保全自己的生命成了第一要务——生存,而后将任务完成。这也就是铁路制订那套选拔规则的目的,他只要活下来并完成了任务的人。
许三多们在荒原上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生存。野外生存训练以前也曾做过,抓些野兔山鸡田鼠什么的做了来吃,倒更象一场风味十足的野餐。但现在不一样,不威胁人的生命却真正关系到今后的生存方式,能否做全国最牛气的军人。许三多们饿得眼冒金星,把铁路和他的特种兵骂了个臭死,越骂却越向往那不一样的军装和训练。
几个老七连的兵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草原几乎没给他们提供任何隐蔽之处,几公里外便能看见哪怕手电筒的微光,生火成了只能小憩时想想的奢望。那筒午餐肉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甚至维持不了他们一小时超负荷运动的热量。第二天晨光初露的时候,伍六一生吞活剥了一只田鼠,他无动于衷地看着周围快吐了的战友,淡淡地说这不是演习。你们会被淘汰,而我能赢。
那点相对清淡的草根是绝满足不了身体需要的,大部分人都开始吃。侦察营的车辆仍在周围巡逻,一个士兵在追赶一只野鸡时被带走了。傍晚,一个士兵终于脱水,伍六一们发射了求救的信号弹之后,连忙逃离现场。
入夜,这个小集体出现分裂现象,草原上的山这座跟那座实在没有多大区别,给的那几个参照物根本不太管用,于是一拔说十二点方向,一拔却认定了九点方向。全赛程的时间只给了两天三夜,走错方向的人是不太可能还有时间走回头路的,而谁也不会相信别人的直觉。说九点方向的只有伍六一和许三多两个,士兵们分成了两批进发。伍六一和许三多走了一段,成才不好意思地追了上来:想想还是你们靠得住,两个老乡。
指挥所里,张干事和他最近着力培养的助手李铁正在创作新闻,将此形容为新作战新观念云云,我战士龙腾虎跃,力克难关再创高峰云云。高城查夜哨回来,没好气地表示很愿意把两人放到荒原里创两天高峰,如果他有这个权力的话。
铁路回来,他今天又逮了九个,加上栽装甲侦察营手里的,在逃的士兵们只剩下四分之一。高城很有些恼火,问铁路如果一个没通过的话他会不会空手回去?铁路毫不犹豫地点头,他进入特种部队便是武装泅渡二十公里,完成任务后又因风暴耽搁,在方圆几百米的礁盘上呆了整整四天。
成才和许三多终于在草原上发现了一些熟悉的景物:他们来到了五班驻地附近。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屏障,他们想起五班整日无人关顾的仓库,决定去那里休息。到了仓库却不愿意撬锁,因为那明摆着要今晚站哨的兵受处分,又换了辙去伙房。伙房里的新鲜蔬菜、肉类和剩饭对三人实在是个太大的诱惑,伍六一还咬着牙没说,成才却想要吃点。许三多死活不让,因为假设敌情是在一片漫无人烟的荒野之上,那又怎么能有这些人工食品。成才气极,说我吃,等你饿趴下了我来背你。许三多无奈,说你吃这个,我本来就准备谁顶不住了再拿出来。
我觉着许三多他人挺好,就是有点笨。他原本是个孬兵,可是后来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所以成了特种兵。上面就是我的个人感受。
士兵突击观后感5
对于因为执着勇敢而倍受称赞的许三多,我想谈谈另一个问题——使命感和价值观。
在我看来,生活中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不懈的人不在少数,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往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并且,许三多的努力变成传奇的原因,是他先天条件看起来太过恶劣,而在军队那样高标准的环境下仍能脱颖而出就显得分外难能可贵。所以,这就涉及到两个不够全面的分析而导致的错误认知问题。第一,许三多是很单纯,但如果仅仅把他定义为一个“看起来缺心眼的乡巴佬”就绝对是以偏概全了,因为从剧情开始许三多的爸爸就无数次地向史班长骄傲地说明他龟儿子完全具备成为好兵的基本素质:跑得飞快并且耐力惊人,以及弹弓射鸟极准。这就是后来许三多能被老a一眼看中,而早早就存在的几乎无人能及的先天条件,可见,命运待许三多不薄。第二,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史今班长因为同情,破格录取许三多,这样的机会是独一无二的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接着在驻守场,五班班长也同样是心存梦想、宽容善良的人,在他的保护下,许三多完成了“修路”这件有意义的事,并且因为这条路再一次被特别选入钢七连。接下来的部队生活中,史班长和老a的帮助和培养,也让许三多迅速成长了起来。如果这样分析下来,许三多的成才之路根本不是传奇,而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让许三多倍受宠爱呢。首先是许三多的家庭影响,既不幸也幸运。许三多从小受朋友欺负、让家人瞧不起,每天被父亲大骂,看起来毫无自尊和价值感可言。但是,许三多的父亲和哥哥是非常疼爱他的。父亲虽然恨铁不成钢,却无论如何也要创造让孩子进入部队的机会,而哥哥时时刻刻保护着弟弟,不让他受到伤害。在自卑和感恩之心的共同激励下,许三多是带着决心来到部队的。不管是“不让我爹叫我龟儿子”还是“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对于许三多而言,这些都是宏伟的目标,也就是他后来能熬过千辛万苦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使命感。
因为使命感的存在,笨拙的许三多看起来尤其与别人格格不入,也尤其引人注目。而在加入精英部队之后,受到坚定信念的驱使和优秀战友的影响更加出色地成长起来。又因为使命感的存在,许三多才能时时刻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这也是成才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做到的:军人为了他人,聪明人为自己。其次,许三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感恩之心,同时有很好的自我反思能力,这也是别人愿意帮助他的原因。同时许三多又总能碰到机遇并且牢牢把握住机遇,更给了帮助他的人以成就感。这些都让周围的人愿意与他合作甚至为他无私付出。
与许三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成才,被点评为“每次我看他的时候总觉得他知道我在看他”的聪明人,在我们看来是自私、见利忘义的代表,似乎是注定不该被褒奖的人。成才认为自己为自己规划的未来是符合生存逻辑的,在我看来,他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广泛存在并不为过的,只是他选错了环境。在军队这样极端地以集体利益远远大于个人利益为标准的地方,个人英雄主义自然是不被认可的。所以,许三多的顺风顺水和成才的机关算尽,反映的是我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一个深深的逻辑关系:集体主义大于个人利益。纵观国内外的著名文学影视作品,中国作品歌颂为集体牺牲一切的人,外国作品歌颂战胜一切的超人英雄。许三多被允许成为英雄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的行为,永远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准则。
时势造英雄。做一个好人很重要,做一件对的事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懈奋斗着。
士兵突击观后感五篇500字
上一篇:士兵突击观后感5篇550字
下一篇:士兵突击观后感5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