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印度青年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求生的漂流故事。那么该影片的观后感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
大师李安的电影柔软细腻,娓娓道来。你完全不能从一般概念的电影去速读他的影片,必需慢品,静下心慢慢地看。从《喜宴》到《断背山》,从《推手》到《卧虎藏龙》,大部分时间里, 他只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人似乎鲜有情绪起伏,然而故事的高潮之后,正待完结时,你才觉出其中的意味已入心底。像平静的海面下蕴藏着美丽的星空,或暴风雨的脸。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前奏说的是派的成长,姓名、父母、动物园、老虎等等。派的讲述缓慢得有些过分,就像那个急躁地追问又追问的记者一样,我不停地低声自语:怎么还不去海上漂流?
当动物上了那条必然覆灭的货轮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暴风雨的夜里,猩猩、老虎都跑出了笼子,纷纷游到海面上,和派争抢着唯一一条救生船。在动物间的弱肉强食后,剩下了老虎和派。
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池塘一样平静的海面上,鱼群在天堂般的水中游弋,食人岛上满满当当的狐獴,夜晚的水中倒映出天籁的星空……这时的李安,给我们说的是一个童话。
派年少时,他的父亲说:科学几百年来帮我们认识到的东西比几千年的宗教都多。父亲是一个曾被科学医治和救命的唯物论者。派的母亲是宗教的追随者,素食。派信仰三个教。
派的母亲很贴切地解释了这个状况:他还在选择。
这时的重点就不再是信什么了,只关乎如何选择。
真实的海洋漂流记里,派选择了活着。信仰是有所坚持。派曾虔诚地信奉三种教义,甚至吸收了宗教和父亲的科学观,好在,他把所有坚持融合在一起,提炼出自己的法则,生成一种新的信仰。
影片中被谈话不断强调的信仰,是一种排斥在电影之外的无法忽视的枯燥。这其中的一句对白,说明了一切:神让你在劳徒中行走时,你应当跟随,不必怀疑地跟随与坚持,当你在疲倦不知时,他会给你停留休息,之后便将继续带领你。
也许,这部影片的前半段,就是信仰被信仰的坚持。臆想一下,或者是李安借此排除掉了他不喜欢的那类观众。
选择在无论何时都是双向的。哪怕信仰。当你坚定的信仰将你抛弃时,你会如何选择?
一定要回忆漂流记的那一段话。李安的海面上也许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猩猩,以及那只本该叫“口渴”却有着一个人名的老虎。故事里鬣狗活吃着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杀死并吃掉了鬣狗、斑马和猩猩。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漂流记,大部分都是如何对付老虎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里,救生艇上有一个性格暴戾的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还有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厨子。第三个故事里,派就是第一个故事里的那只老虎。
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得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第三个故事则是一种类似臆测的隐喻。他把残酷的现实严密包裹起来,层层伪装和修饰,化身成一个信仰递给自己和大家。宗教信仰者从中看到神的力量,无神论者从中看到对神的否定与稀释。
作家和保险公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派本人无法释怀的是第二个故事;至于第三个故事……个人以为,第三个故事大约是很多听完第二个故事的人,会在脑海中刹那间掠过的一个阴影。至于真假,派说得对,这取决于你相信什么。
李安用这种极度不均衡的叙事手法强调信仰的力量,却最终把选择权出让给观众。他打开了几条路,却避开终点设置。每一个人在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选择权不再取决于故事的解读,而是取决于观众的内心。就像派不停地问那个记者,你相信上帝么?如果你相信我的故事,你就是相信上帝的。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儿时的派接受的第一个恐惧就是那只生生拖走一只活羊的老虎“口渴”。
也许派曾是那只羊。但之后的一切都变了。派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那只老虎。
这部影片里被广大影迷膜拜的深海蓝天幻境篇,在李安2009 年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中我曾领略过。如果说那部片子的幻境是迷幻视觉里一百多万朝圣的年轻人在音乐高潮中的幻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干脆省略了药物致幻的视觉引导步骤,直接进入思维幻境,将他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海天一派的壮观。
不得不说的是,李安为了将残酷的事实不动声色地刻进他的幻境里,前半段,也就是我和影片中那个记者不停追问的那些前奏,是必不可少,也是拖沓冗长的。以大师的功力,他也许完全可以把节奏感调整一下。
故事是真实事件的改编。事实上,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高中辍学、没有工作、带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贝蒂·安妮·沃特斯在1983 年眼睁睁看着背负谋杀与抢劫两项罪名的哥哥肯尼斯·华特斯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在接下来的12 年里,贝蒂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拿到法学学位。于是,她在1995 年开始着手重新调查哥哥的谋杀案,最后她以DNA 证据并不确凿为理由证明哥哥的清白,成功地挑战了之前的“有罪推定”,使哥哥在入狱服刑18 年后于2001 年3月重获自由。
准备写几句的时候我开始回忆,为什么一部明明知道结尾的片子还如此投入地观看,仿佛对待一个史诗般的电影。不是纯粹当做励志或者人性影片去看待,只是静静地看着,跟着女主角的执著而执著。
直到片中最感动我的镜头一闪而过:汽车里,妈妈在节后送两个儿子回爸爸的家,嘱咐他们不要告诉爸爸,其实他们并没有时间在一起庆祝节日……后座上的兄弟俩正在争论着什么——他们在问对方,如果他们也被冤枉了,对方会不会像他们的妈妈救他们的舅舅一样,拼了一生的力气去为其平反。
贝蒂呆住了:你们认为这就是我的一生么?事实上,我们每一个看客都会觉得这就是她的一生了。哥哥的冤案改变了妹妹一生的命运。在她自己看来,一定并非如此。她是个如此积极的人,她的积极和所争取到的,影响了她和她的哥哥,以及她所有的家人和相关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看到了的看客。
这就是导演的企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2
经朋友介绍,走进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看到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派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这是一部象征意味很浓的电影。
从主人公的出身来看,父亲是新派印度人,象征理性思维,母亲是素食主义者,无法与过去切断的联系是信仰,象征感性思维,如同我们所有现代人,既保留着对古老的神话宗教的崇尚,也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智能所倾倒,但我们行走至今,宗教已经成为骨血中的一份子,累积成为人性中比较高尚的一面而存在,可以称为神性。
一开始,主人公在学校里的经历已经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从被众人嘲笑到成为一个传奇的π而存在,锲而不舍的尝试和一次比一次有力的反击,已经证明了的确有一种名为反抗的天赋是与生俱来,无需教导的。
关于信仰,与哥哥在茶园中无聊的日子揭开了以下生活的序幕,如同所有契机都埋藏在平淡无奇的外表下一样,启发了主人公对于神性的探索,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崇拜和景仰,所以会有朝三暮四,但是这也很正常,因为所有的神性都是相通的,我们急于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希望寻找心灵上的伙伴,这是人性的觉醒。所以才会有主人公与理查德的相遇。
我们都有过玩火的经历,越是被告知不能触及的事物,越是带有一种禁忌的诱惑力。理查德是只孟加拉虎,在孩子的眼中,并不比一只猫危险到哪里去。我童年的时候常常做驯服一头龙作为宠物加坐骑的美梦,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事实和美梦之间的落差给了主人公重重一击,且在其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打破了他对于世界的种.种美好幻想,如同所有少年成长经历中必须的一步,不再相信童话、神话,对于未知事物的着迷和好奇心被掩盖起来,但并未消失。
所以在遇到跳舞的姑娘时,这种好奇心,求知欲升华为爱情热切起来。爱情的开端不就是好奇和关注么,其次才是了解和相知,最后是相守和不弃。印度舞蹈里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手势和动作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也非常让人着迷,这大概也是所有能够感染人心的舞蹈令人着迷之处,总在某个地方触动柔软的人心。
主人公举家准备迁移,与恋人告别的一段,导演也埋下了一个伏笔,姑娘亲手为男主寄在手腕上的红绳,后面会说到这一点。当航行开始时,事情开始变的糟糕,素食的母亲被船上的厨师无礼对待,曾经富足的父亲需要亲自喂食动物食物和镇静剂,一家人郁郁寡欢。更糟糕的暴风雨之夜来了,男主因为好奇和兴奋逃离了在睡梦中被淹死的命运,他回头去救家人的时候,意外放出一只逃生的斑马,最后与他上了救生艇的就是这只斑马。
整场海难中,男主救了鬣狗、猩猩橘子和孟加拉虎理查德,橘子带了第一批补给香蕉上了床,理查德上船时男主恐慌且抗拒,但依然未能阻止,就像人生这辆小车,困境和好运都会搭乘,好运大概没人会阻止,但是困境这玩意往往强大到无法拒载。鬣狗也是个麻烦,看起来很凶恶,一开始不加以阻止,就会愈演愈烈,直至开始毁坏你心爱的东西,比如鬣狗一开始杀了斑马,后来杀了橘子,甚至想要向男主发动攻击。理查德是个真正的凶兽,看起来凶猛,实际也破坏力巨大,未曾遇见过这种坏情况,就不会知道之前的情况有多容易应付,好在斑马、猩猩和鬣狗的尸体还足够喂饱这个麻烦几天,这些船客,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像不像活了N多年,遇见一件事儿或遇见一个人,就知道从前经历的那些只是为了对付此事此人做的准备,小打小闹根本不值一提。
大BOSS既然出场,故事就要真正展开,男主一开始真心恐慌,不敢接近,甚至不敢回船上拿补给,后来又渴又饿,被一只老鼠启发,找到了救生艇上的求生手册和工具,展开了积极的自救。
首先是捕鱼失败,理查德跳水捕鱼且把男主逼回船上,男主本可以不救理查德,在被迫战斗后却反问自己,在生死考验面前选择了与猛虎共存,这是一次理性和神性的对抗。第二次尝试,男主学会使用工具,成功捕获了鱼,但依然对理查德敬而远之,将所有的补给拖到新搭的木筏上,这时候有短暂的和平,但非常易碎,比如在夜晚发着蓝色荧光的海面上突然出现的鲸鱼,一个小浪就冲走了所有食物。第三次尝试,与理查德划分地盘,和平相处,这时候男主抱着平等的幻想,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而且还面临着失去供给的困境。在饥饿面前,男主被迫虎口夺食,并开始吃生食,从第一次下手杀鱼到生啖其肉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是第四次尝试。第五次尝试,是人虎都疲惫不堪的时候,男主开始转变思维,驯服理查德,这次结果是成功的,面对猛兽,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它凶狠,你要比它更凶狠。男主终于可以回到船上。第二次暴风雨降临了,男主希望理查德分享他关于神迹出现的喜悦,解开了救生艇的帆布,但是他在发现理查德因为颠簸而强烈的痛苦之时,舍弃了被吹走的木筏装备,选择重新扣上帆布,因为此时他已经发现,他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东西,只剩下自己和身边的猛虎。这次考验使他们获得了真正的信任,同时也濒临死亡。
男主尝试了这么多次,历经了重重考验,才找到解决的办法,像不像我们遇到的所有波折,只有勇气和只有仁慈都不能解决问题,少了任何一个也都不能存活下来,在与困境搏斗之中延长了生命,找到了目标。
在他们快要死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岛屿,有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食物、淡水、友好,恍若仙境,但是这一切美好只是为了在不知不觉中腐蚀受众,耽于这种平静的下场就是被岛屿吞没,消融。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也是一个救命的地方,还记得男主手腕上的红线么,走的时候,被男主留在了这里。我觉得这里有好几个意思,一个是年少时候的爱情,就像这座岛屿一样,宁静,平和,令人着迷,也容易耽于其中,腐蚀意志。另一个就是男主从这里出发的时候,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护身符这样的东西。他已经明白生命中的所得不会无缘无故,每一种给予都伴随着一种索取。美好和平静存在的价值在于给人喘息之机,但绝对不是终点,也不是常态。
男主离开岛的时候,本可以舍弃理查德,但是此时,理查德对于他,已经是一种近乎家人的存在,当然不可舍弃,而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底人类的海岸时,理查德却头也不回的奔向了丛林。男主感到不舍和伤心。从惧怕到亲近,猛兽并未像所有恶俗的结局一样被完全驯服,因为这不是个童话故事。
就像我们每从人生的一个坑中爬起来的时候,回头看那些人那些事,往往会说,我感谢他们,因为经历过,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所以不再把那些困难当一回事儿了,甚至因为自身的成长而感激他们,但那些坑依然存在,等着下一个人去踩。
结局是个很有趣味的故事,人们宁愿相信一个编造的符合逻辑的谎言,也难以接受一个真实的充满神奇的真相,这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也是大大存在的一种现实。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被动接受大批大批的信息量,既懒得去思考,也懒得去做新的尝试,也许有一天,会被各种合理的谎言所欺骗。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思考,因为我们的生命和所及虽然非常有限,但思维却能去往非常遥远的地方,毫不受限,现在的生活看似充满便利,其实大大削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因为不受规则约束,非常无畏,敢于假设一切,而长为成人时,因为受条条框框的拘束,非常有畏,其实就像男主说的那样,为什么非要有意义呢?
不同的人看同一样东西,本来就该有不同的观点,如果都是同一个想法,这个世界是不是很没有存在的价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3
在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感受是李安高超的导演能力,能指导缺少表演经验的少年演员和更没有表演经验的野兽完成表演,整个表演自然,扣人心弦,无懈可击。
只是影片的立意一时吃不透。大部分的情节是现实可信的,可是那一段奇幻岛的情节是怎么回事?岛上密密匝匝的猫狸像是迪斯尼的作品,卡通味十足。岛上的淡水在夜晚会变成酸。派从树上摘下一朵花,剥开层层花瓣是一颗人类的牙齿。在这里所有现实世界的逻辑都不对了。首先淡水与酸的周期性互变就是天方夜谭,再有被酸腐蚀的人不会只留下一颗牙齿,这颗牙齿和其他牙齿以及全身的骨骼化学成分一样,结果也应该一样被腐蚀消失才对。
我想只有用梦来解释这段奇幻漂流才能解释通吧。这只是一个梦。只是派无法分清现实与梦。派信仰宗教,在梦里体会神的暗示:暂时的安逸只是一个陷阱,没有选择的继续在无边的大海里与死神搏斗,才能赢取最后的胜利。只是一个梦,在梦里渴望得到一个神奇的小岛,结束海上的漂流生活,而理智却告诉自己幻想只会让人自掘坟墓,所以在梦里派假借神交给自己一朵有寓意的花朵。离开了小岛,就意味着派的梦也醒了。唯一要做的`还是为生存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生存的机会。
一次海难,一个少年,一只老虎,一次旅程。也许“奇”的是少年在海上两百多天的漂流过程,“幻”的是少年此次漂流过程中的所见似梦似幻。我想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如此,无法猜测李安当初下决心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看重的是这个故事是什么,也无从知晓电影本身想告诉人们什么。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观众本身从电影中感受到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感知是独特的,他所看到的外界都会成为他独特的心灵世界。与其说电影中的少年经历的是一场海上漂流之旅,还不如说他经历了是一场人生的心灵之旅。
幼年时候因为父亲的喜好,他因此得了“便”的绰号,遭到同龄人的嘲弄。他决定改变这种处境,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少年π的执着:一节课一节课的不断重复介绍自己名字和π的关系,从开始的嘲笑到最后一节数学课的征服,当同学们和老师们心悦诚服和惊叹中,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成功,我们看到少年π反转成功后的自豪和成就感。π靠着自己的执着让自己的心灵从低谷走了出来。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他的生活就会毫无生气。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信,那么就等于什么都不信。少年帕克信仰很多,他的父亲这么教育过他。可是他仍然无法只信仰其中某一个。可能看似矛盾,但其实不难发现,他其实只信仰一种:生命。特殊的生长环境,他很容易感受生命的需求,他把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都当做是平等的生命来对待,他是内心软和善良的人。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外界很多事情会让他矛盾,会让他纠结,让他内心的恶激发出来。而这些又让他自我否定。他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甚至是那只老虎的情感,可是人生让他不断的失去。他失去了父母亲人,来不及痛苦就必须面对生存的问题。
在海上他把那只孟加拉虎当做自己的精神伙伴,曾经的敌人,后来的和平共处,再后来的互相依赖。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他能感受到那只孟加拉虎内心的恐惧,甚至当感到死神快要降临的时候他也能看到那只孟加拉虎的痛苦。当风暴过去归于平静,他像个至亲的人抚摸着老虎安抚它,两个生命在精神上互相依靠。他把这只老虎当做了人生中的共过患难的朋友,所以当一切的灾难结束,他获救的时候,他因为老虎弃他而去嚎啕大哭。那是一种失去的痛苦。一个格外珍惜感情的人容易形成对这份感情的依赖,会为感情的消逝而伤感痛苦。而这种痛苦容易让他内心开始怀疑,怀疑人性,怀疑真诚。这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否定。这比这一次海上遇险的苦更让他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的帕克开始成熟。回忆往事,他最在意的有两处。
一件事是获救以后两个记者对他的采访。一个人心灵经历了那么多,当他真诚的毫无保留的全盘托出,居然没有获得情感的支持,面对的是无动于衷,是怀疑,是不满意。他沉默了。他悟出了原来他的故事里面有没有动物不重要,有没有小岛不重要,有没有他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记者想要的事故的原因。明白这点,他换了另一个故事。尽管如此,他仍讲出自己内心的绝望,恐惧,气愤,悲伤,痛苦,矛盾。这仍然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两个记者失望的走了。记者如此,其他的人可想而知。他得学会将自己内心包裹起来,所谓的成熟就是如此。
成年后的帕克无法释怀的是那只孟加拉虎在离开他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留恋,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可是它离开的时候连头都没有回。成年的时候提到这,他都忍不住要流下眼泪。这样的打击于他而言是巨大的,尽管成年后的他将自己内心包裹起来,我们仍能看得到少年时候留下的伤口,因为一直无法愈合。他忍不住要问采访他故事的那个记者相信哪个故事。这对于他来说很重要,他要得到认同,他需要得到心理的支持。不知道那个记者是否能理解他,但是只要相信就行。他获得了心理的解脱。于是他可以轻松得邀请记者留下来吃饭,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
电影展示了一个人人生的三个阶段——幼年,少年,成年。从三个阶段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他幼年时候单纯与执著,少年时候的坚持与犹疑,成年时候的成熟与冷静,那个少年π经过了一场心灵之旅。或许,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心灵之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4
今天我们看的一部电一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的名字叫Pi,而同学们却给他取外号“撒尿”,刚开学,每个科任老师点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就会上去讲解一大排,后来因为写圆周率而在学校出了名。
他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每个人都只信一种教,而他却信了四种教有印度教、___、伊斯兰教和佛教,他的爸爸开了一个动物园。
有一天,他和他的哥哥来看一只老虎,他非常喜欢这只老虎,甚至还 亲手喂食给这只老虎吃,因为他认为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灵一性一的,但是被突如其来的父亲给阻拦了。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他们要离开印度,那些动物也得带走。就在船上的这一天,海上出现了暴风雨,把船给吞噬了,而Pi在一艘救生艇上活了下来。他还 救了一只斑马,第二天早上红猩猩踩着香蕉浮了过来。这是从船里跑出来了一只猎狗,他把斑马和红猩猩给咬死了,Pi生气了便对着猎狗乱跳。这时老虎突然从船里窜了出来把猎狗给咬死了,便对Pi发出了攻击,Pi便时刻防备着,时刻都提心吊胆,这才让Pi成功地漂流了两百天,其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岛,在白天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各处都是可一爱一的猫鼬,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这个小岛便呈现出一个女人躺在水面上,Pi在这个岛上发现了一个人类的牙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于是他便急忙的带着那只老虎走了。
原来这座岛是食人岛,在白天看似漂流者的栖息之地,在晚上便会吸收人气,然后至那人死亡,没过多久他就漂到岸上了,老虎回归了大自然,Pi被人救了,他却很伤心因为他没有亲自跟老虎说再见。
这部电一影让我明白了:有了别人的威胁,你才能努力向上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5
早在放假前我就在学校看过这部电影,放假后我和弟弟重温了一遍,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个派的印度少年,他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在派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决定带着家人和动物去加拿大过更好的生活,然后就是在前往加拿大的路上,他们遭遇了海难,派的亲人和动物都被暴风雨吞噬了,只剩下派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船上神奇的漂泊了227天的历程。
这部电影惊险离奇让我心惊肉条跳的,一直为派的性命安全所担忧着,捏一把冷汗。
碧绿的海水、狂风暴雨、飞鱼、夜光水母、海豚、鲸鱼群、星光等等,今人十分震憾,画面极其唯美、逼真,我佛置身之中。所以,我不得不称赞这部电影的制造实在是高了。
最令我关注的便是那只孟加拉虎上岸后,当它走向森林入口的时候停了下来没有回头,派醒来时放声大哭的这个段,我想,此时它也有许多对派的留恋与不舍,毕竟在一起共度了两百多个日日夜夜,但他最后还是走进了森林里,在它生命中自再能是排第一位的,所以他并没有回头看派一眼,或者是因为看后会舍不得离开,从这我知道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通过这部影片我学会了勇气,以后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一定要勇敢面对!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范文5篇550字
上一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范文五篇
下一篇:电影钱学森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