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1
本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兰彻、法尔汉、拉朱由于相同的专业——工程学而相遇于印度国立工程学院,由于各自不同的家境,三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学院的.压力,而他们的同学查图尔是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人,兰彻执意要让两位朋友知道死记硬背是得不了第一的,所以在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又在查图尔演讲时捉弄他,结果在庆功时遇到查图尔,不得已与查图尔打赌,从而引起了开头查图尔、拉朱、法尔汉寻找兰彻的旅程。并且得知他们的朋友并非兰彻,它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好学而被前首相看重来代替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去上学来获得文凭。“兰彻”虽无属于自己的文凭,但他还是通过几年大学学习而获得了大量知识,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是冤家对头查图尔所说的那个拥有5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且全球的公司都想得到这个人才。最终,他们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兰彻”,故事终以大圆满的方式告终。
从“兰彻”身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宋濂、东阳马生的影子,他们好学、善学,对学习总抱有满腔的激情,以学习为乐。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宋濂、东阳马生、“兰彻”都是这样的人。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换言之,就是说已经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这点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作为学生,对这点是深有感触地,有人曾经问我:“你物理学的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莞尔一笑,说:“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苯,而是你对于物理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就是没有激情去学好物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片而已,但它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却让我受益匪浅。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2
这是我第一次对电影做一个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看着俗不可耐的电影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对它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评高达9.9分,从众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来一窥究竟。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要说的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现在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试问如何学以致用,影片中在抢救莫娜生小宝宝而快速的动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可是越来越觉得这原来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确,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特此推荐。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3
昨晚又把“三傻大闹宝莱坞”温习了一边,感触良多,一个简单的想法;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完全不受限制,工作即娱乐。
电影中因主人公而改变的莱恩在面试时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的站立起来,断了16根骨头才让我获得这样的态度,所以我不改变。”于是面试主考官在连连惊讶的神情中叫回了莱恩并说:“你是我来见过的无数的面试者中最出众的一位,年轻人你是从哪来的,我们来谈谈薪酬。”
影片中主人公的几番说话也久久的在脑中翻腾,我不得不将他的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珍藏起来,“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
在现实制度不变的洪流中,上学,听课,考试,拿文凭,找工作,我们一直在重复着机器干的活,而自己的喜欢的事物却总是在父母、老师、外人或有形或无形的打压下,渐渐消失,在不断地压力给养下,我们不在有那清澈,灵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浑浑噩噩毫无颜色的呆滞,我们不在兴奋不在激动,不在因为对学习对知识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则是为了考试而不眠不休的背书,不眠不休的做题,然后为了拿证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烂的课本。真为这个制度悲哀。就算空发挠搔到头来父母又会说:“这个制度就是这样,你要不想被他吞没就先学会适应。所以学习期间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证,然后工作上工资就可以比别人多得多。”事实上他们是对的,而且相当正确,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
可我不禁要问这样学习出来的人快乐吗?背负着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负担,又怎么能学习的好。又怎么能真正放得开。
可是没办法,大家都精神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为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都是敢于向制度向权威挑战的人,并且他们身上总有那过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强的抗压能力。所以他们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暂却能让人心驰神往。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4
这个星期我推荐一篇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一篇很搞笑的电影,里面有三个人,就是在学校里就比较的搞笑,其中一个人,它非常的聪明,他经常指出老师出错的情况,让老师觉得很尴尬。而且这片电影很搞笑的,就是开头,所有人刚开始新学期到学校都要被一个学长折磨,而且那个学长也很搞笑,每次开学了都要给每个同学在屁股上盖个章,如果不盖章的话,就会受到那个学长的惩罚。
除了这些,我觉得他们学校里的老师非常的不好,因为就是上课了,老师叫同学们回答问题,同学们必须要回答一长串的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因为里面那个很聪明的那个人不知道必须要说很长一段话来解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所以他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一个物质运动的原理,但是老师说,他没按照教材上面的那一种形式,也就是一长串一长串的那种形式说,所以就被惩罚出去了,但是他又很聪明回来准备拿书的时候老师问他你要拿什么,然后那个聪明的同学就用一长串的文字来解释他要拿的东西,那个老师都不知道那个学生到底要拿什么,他就问你到底要拿什么那位同学说书。
最后我觉得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5
这部电影我在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印象十分深刻。今天再次重温,我又一次在笑中流泪,泪中破涕而笑了。
再次看到影片的结尾后,我有了很多的感受。
第一,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呢?影片中,兰彻为了让拉朱通过考试,得到工作,和法汉一起窃取病毒的考试卷——也许这可能是在病毒的容忍之外的,也可能是被那位虚伪的“好学生”所鄙夷的。但我认为,作为真正的朋友,为他的利益做一切事(除了犯法)基本都是情有可原的,甚至还是伟大的。我这么认为可能有一点偏激,但剧中他们三个的友谊真的很感动我。后来,法汉迫降飞机、拿骨灰威胁别人、说服皮娅逃婚……拉朱没穿裤子就出门,后来扮起来了新郎。这些可以理解两人对兰彻的“回报”——但对于朋友来说,这些都是不必感谢的。
第二,学习,应该这样学呢?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填鸭式地“学”,还是为了获取知识而真正“学进去”呢?当年的印度是填鸭式教学的体制,可没有人反对,大家都顺从了这样的规矩,乖乖地变成了“好好先生”。可是兰彻敢于质疑这种做法,他在课上聪明地与老师“对峙”,直面校长指出乔伊的死是因为“谋杀”,在班级前指出这种学习方式的错误……可他终究是改变不了这种深入人心的体制,于是到乡村建立了一所真正用来学习的学校(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兰彻的无奈,可这所小学的建立也代表着希望,代表着还是有人在改变这种残酷的现状的。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观后感500字6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看之前以为这仅仅是一部喜剧片,看完之后却发现并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这么简单。这部电影教会我的,很多很多。
1.要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法尔汗会读工程系,当一位工程师,完全只是他父亲的愿望,而并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他学的并不开心,成绩也每次都是倒数。他喜欢摄影,想当一位摄影师,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终于有了勇气,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他说的那句,“也许我赚的钱会少一点,买的车小一点,住的房子小一点,但我是快乐的”,很让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一个梦想追寻着更伟大。
2.勇于追寻,成功就会追寻着你的脚步而来。兰彻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死读书,他读工程是因为他喜欢。同时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学。同时他也在十年后证明了他的成功。
3.不要让生活的压力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拉杜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爸爸,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全家就靠以前当老师的妈妈的退休金过活。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他也过得并不开心,整天想着家里的事情。兰彻教他要学会去放下一切,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
4.“Aal izz well”是出现得最多的一句台词,翻译成英文应该是“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我想很多情况下,这句话都适用。遇到什么倒霉事的时候,心情烦躁的时候,跌倒受伤的时候,伤心失落的时候,也不妨告诉自己一句 All i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