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1
在我十一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天坛。
一到天坛,果然气派不凡。买了门票后,我们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祈年殿里面真是漂亮,可惜不能进去。
接着,我们到了回音壁,它是天库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有了回音壁,你在里面说的话,我都能听得见。再往前走就到了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形的围墙,在一边贴着墙轻声地说话在另一边就能听得一清二楚,根电话一样,而且还非常的大,比我想像的大多了。我在回音壁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三音石,一问是在皇穹宇殿外从右往左的第三块石头,我在上面拍了好几下也没听见一声回音,可能是因为人太多的缘故吧!
出了回音壁对面就是圜丘,圜丘是个多层圆形的`坛,它是古代每年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圜丘里的台阶每层都是九级的,顶层的地砖也都是九的倍数,那是因为古代的皇帝以九为最大的数,所以圜丘上的东西都跟九有关系。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到了下午,我恋恋不舍的走出天坛。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2
我的家乡在伟大的首都-北京,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气势恢宏的故宫,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景色秀丽的香山等等,我最喜欢的要数天坛了。
我十分喜欢天坛,特别是他的一角——一片离东门很近的草地。那片草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点点滴滴留下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
春天来了的时候,草地上一片生机勃勃。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露出了绿油油的小手。各色各样的野花星星点点的散落在草地上,有红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娇艳争芳,偶尔有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空掠过,增添了许多春天的生机。
夏天悄悄地到来的时候,太阳将它的金光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这片草地上却显得格外凉爽。每到盛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来这儿放风筝,草地上充满了欢歌笑语,临近正午,小伙伴们都散去了,他们说笑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草地上。
一转眼就到了凉爽的秋天,一年一度的“菊花展”盛大开幕了,园艺师精心地将菊花装扮成各种造型:有的摆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摆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还有的摆成了一头胖乎乎的小熊,伸开手臂,似乎要拥抱每一位南来北往的游人。
嗖!嗖!冬天相伴着刺骨的寒风而来,草地上一片雪白,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原本寂寞的草地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天坛,更爱天坛那片撒满我童年记忆的芳草地!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3
上个周末,爸爸带我去天坛公园游玩。天坛公园是北京“五坛”公园中最大的公园,有气魄雄伟的祈年殿、神奇的回音壁以及 场面宏大的圜丘坛等主要景点。
我们进了北门,首先来到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神道,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
沿着神道向南,就来到了皇穹宇。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
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对方会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皇穹宇以南是圜丘坛。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分上、中、下三层,圜丘坛上层的中心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铺9圈扇形石,每圈均为9的倍数.三层台面共有378个“九”,共用扇形石3402块。九为极阳数,用9的倍数递增是强调天的崇高与神圣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天心石。
天坛真好啊,我还会再来的。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4
早闻天坛大名,今见之,感慨:果不其然!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一进大门,我觉得自己犹如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惬意哉!
很快就看到了大城门,金碧辉煌,主色调是红和黄,红漆闪闪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照人,仿佛一块红水晶。上有许多排金子似的铁钉,跟奶奶家的门一样,很亲切。望着敞开的门,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应该是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头戴铁盔的士兵吧。
前方的指示牌上写着“牡丹园”,这令我万分喜悦。可妈妈却说不去,我只好沉浸于幻想中了。春天的牡丹园,各色牡丹齐绽,粉的像霞,仿佛那么的轻,好像会飞起来似的;白的像雪,仿佛那么的凉,好像会融化似的……百花齐放,鸟儿们、蜜蜂们赶集似的四处飞。我忽然想起这是冬天,于是又有另一幅图像来:白雪皑皑,枯枝败叶,花早已谢,有些凄惨。
走着走着,来到了回音壁。这可真是一堵神奇的墙。在这头轻轻说一句,那头便听到了话声。这像现在的打电话——这该是古时的电话吧!可是现在,声音微乎其微了,因为人声鼎沸,吵嚷得使墙也有些破损。我不禁住了嘴,怜悯这墙,怜悯破坏这墙的人们。
祈年殿最为壮观,琉璃建成,如一片浮云,给人很清爽的感觉,红色和绿色,却显得意外的和谐。尖尖的顶,金色的,下面挂了一挂大匾,气势宏伟。
天坛之美,无法以言语描述。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5
我们早上早早的起床,来到了古代皇帝祭天的大花园——天坛。
天坛占地273公顷,主要建筑只占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一,而且各具各的特色,极富象征意义。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圣坛,距离今天有五百九十余年。明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坛按南京旧制建成,主体建筑为大祀殿,大祀殿西南方向建有斋宫。明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天地分祀,在大祀殿南边建圜丘,专用于祭天,圜丘的北边建神版殿。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祀殿被拆,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祀殿原址建起了大享殿。大享殿是圆形三重檐攒尖建筑,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
大享殿同圜丘对应,形成天坛内主体建筑均为圆形并南北两坛对称分布的格局,两坛之间有圆形围墙包围着的重檐建筑,北高南低。长达360米的丹陛桥将两坛连在一起。 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北京南外城扩建,原来位于南郊的天坛被扩在了南城墙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端为永定门,天坛位于永定门内即北京城中轴线南端以东,轴线以西建有先农坛。为壮观瞻,使两坛坛墙更加完善,同时也与整个北京城规划相协调,天坛增筑外坛墙,形成天坛、先农坛两坛夹天街对持格局,蔚为壮观。
天坛外坛墙建成后,仅西向设门,坛域扩大为273余公顷。但连接南北两坛的轴线不居中,而位于坛域偏东位置,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的做法。这与整个北京城西城略大,东城略小的特点相一致。轴线偏东也使由西向东进入天坛的人们更会觉得广阔、阔大 清乾隆年间,天坛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及修缮。乾隆十四年间(1749年)扩建圜丘,改善宫殿,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并将大大享殿三色瓦统一为青色瓦使得天坛建筑更加圣洁崇高,色彩愈加鲜明浓烈,象征寓意更加丰富。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天坛西门外之南增建了一座坛门,称“圜丘门”,原来的西门叫做“祈谷门”。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
游览北京天坛的优秀观后感500字范文6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了到了北京,放下行李,洗把脸,我们们就迫不急待地去游览天坛公园。
我一直想知道天坛是什么样,是象天一样大的坛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一进公园大门,我就急忙跑去看简介: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历经改造,扩建,至清乾年间(1736—1795)建成。 令我自豪的是,天坛公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亲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礼。 我们经过一条长廊,慢慢走到祈年殿。
哇!真大呀!原来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它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最初称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奖大祈殿拆掉,改为大亨殿,1645年顺治帝改大亨为祈谷坛,1753乾隆皇帝改为祈年殿。啊!真是让人惊讶,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皇帝修建的这些大殿真壮观呀! 在茂密的树林里,我们发现了一棵姿态怪异的老柏树。后来我才知道,它的确是一棵奇特的柏树,叫九龙柏。九龙柏有500多岁了,树干挺拔粗壮,形象奇特,象九条龙盘旋腾飞,这不得不让我称赞自然界的神奇所在,以前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奇花异木,今天,我也一饱眼福啦!
走过了不可思议的回音壁,我们来到了天坛的又一大景点——天心石。“天心石”又称“太极石”,据说那是以前皇帝祭天的专用位置,并且站在上面说话,站在天心石上面说话,声音深厚有力,我不由得想去试一试。我走上圜丘,发现天心石周围环砌着九块石板,每增加一环就依次增加九块石板,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一只脚踩到“天心石”上,游人实在是太多了,别说听声音,连和妈妈对话都被嘈杂的人群淹没了,让我遗憾不已。
下次再到北京,我一定要去美丽的天坛公园圆我这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