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局外人》阅读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局外人》阅读心得1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加缪26岁完成的作品。是法国荒诞哲学的代表作。最开始吸引人的是书在介绍的时候就是“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这本书。一开始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但是有从一个荒诞的故事入手,但是当你完整的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却发现本书完整的意义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告诉人们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发出了充满和谐又有道德分寸的声音。
《局外人》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局外人》这本书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莫索尔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刻特殊时刻,感觉自己对待一些事物的时候,感觉自己与这个社会完全脱节,好像一个局外人一样,但是又在这个剧中。做一些被人认为离经叛道的事情。也许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身在局中的意义。但是这也许是平凡的人没能自身强大的原因。当你强大到可以掌控全局的时候,才能使得自己身在局中吧!
《局外人》阅读心得2
读过的第一本加缪,也是写的第一个书评嘻嘻。有几天了,读的那天高中时期最后一个(我想象是)很倾慕的男生找到女朋友啦。感觉高中关于恋爱这一part就这么过去了,心情复杂,就想读一下这本,给自己一些“局外之感”,少一些对他人给自己动力的依赖。当天晚上就看完了。
看书之前我想当然地觉得,局外人应该只是主人公消极对待人生,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阅读完整本书后,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去阅读了书前译者柳鸣九先生的前言。
现在翻阅,对于书名的理解看到了两种:一种是柳的默尔索在法庭上被各种妖魔化,像是个局外人,另一种是默尔索对于世事不关心不在意,活出了潇洒惬意,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我更倾向第一种。非常欣赏译者对于加缪“荒诞——反抗”的哲理体系的分析~其次是自己读书过程中也注意到他“不对过去的事情悔恨,总是要为将要来到的,今天或明天的事忙忙碌碌”“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很有把握”“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是能体会到他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态度,不是作为局外人没有去参与其中的,只是懒,觉得这些可有可无罢了。在法庭上他也忽然感觉“纯系多余”,更加可以印证第一种,是他在法庭上没有参与感,是局外人
虽然我个人不是像默尔索一般的淡然,不在乎,我更是一个入世,功利心很强的人。但是阅读他的心理,并不让我觉得难以接受,而是让我想到,在我过度的争取和劳累之后,我也可以这样调节我的身心。书中大段的、奇妙的心理描写,和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也很好地缓解了我一轮复习的焦虑……
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我非常以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很想当律师啦~这本书给我与《杀死一只知更鸟》不同的法律环境,让我对从业计划有更多的考虑,社会环境有更多的反思。
要坚持人道主义,尊重个人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不用社会世俗观念,不用法律残杀人性,不要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来完成像宰割一只牲畜般的“仪式感”……
最近看罗翔老师的一些视频,也看到法律不是冰冷无情,行使法律,更要有作为人的意识,也能与除法律外别的领域,如现代的网络平台的舆论,当事人有时也是“多余”一般……产生诸多思考。
真是一本好书呀。
《局外人》阅读心得3
序言所论以及后文中主人公自己所述,皆指出在那场审判中当事人被隔离在外,被当作一个局外人,可是书名应该不是由此而出。
本书分两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讲审判的过程,而第一部分讲了什么呢,作者像记流水账似的记录了主人公在其母亲死亡前后的生活琐事及心理状态。这种行文方式与主人公的性格,生活态度相当匹配:白开水样,波澜不惊。主人公的处事态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样也可,那样也行。他好像没有什么在意的事情,什么都可有可无的,就连面对死亡的问题也没惊起太大的波澜。所以不是别人让他处于局外人的位置,而是他自己将自己置于局外人的位置,他充当了他自己生命中的局外人。而他何以能活成这样呢?我认为是因为他摆脱了道德,摆脱了宗教,摆脱了艺术,摆脱了生活中的一切伪装。他是如此客观而又真实地活着,他的所言所行皆是他心中所想,外物于他都不重要,这么说来,他倒是身体与灵魂合二为一了。
可杀人就是杀人,我不会替他辩解,尽管他没有犯罪的动机,但他有犯罪的事实。而他能引起相当一部分人同情的原因就在于第二部分的审判中,整个司法集团将审判的重点荒谬地放在了主人公在其母亲丧事期间的态度上,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是以一个杀人犯的心理埋葬了他的母亲。
司法集团不惜张冠李戴,牵强附会,硬要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冷血之人,一个天生的杀人犯,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他的杀人动机。而且面对审判,面对罪行,主人公表现得如此平静,毫无波澜,既没有痛哭流涕地忏悔,也没有胆战心惊得畏惧,更没有巧言花语地狡辩。
他就那么平铺直叙地陈述自己的作案经过,这种平静,似乎有些……藐视法庭?所以司法人员可能有些气急败坏。我也说不上文中主人公的这种处世态度好不好,似乎与道家的无为思想类似。这又让我想到了所罗门王的语句: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切都是捕风一切都是捉影当一切成为过去的时候你又得到了什么如果一切都毫无意义,那我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呢?
《局外人》阅读心得4
之所以会看起《局外人》这本书,是当时很要好的一个朋友提起的,她对于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有一些动心,于是便在回家后去书城买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当时是这么对我讲的。
充满好奇心的我,再加上这位朋友推荐的基本不会坏到哪里去的信念,我便开开心心地翻起这本书了。
全书共197页,我的书是插图典藏版,在后面对于《局外人》一书的书评竟有21页之多。我首先没有去看书评,沉淀了一下自己,翻开第一页开始看正文的内容。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朋友有给我看过第一页,于是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不过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为这句话写的大胆诚实而吃了一惊。竟然会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主角这种似乎不大在于母亲的心态在后来她的葬礼上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从自己的想法,不习惯也不想去虚伪地对待别人。比如文中他与一个周围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欢的仓库管理员雷蒙·桑泰斯结交了朋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说实话,我很赞同主角这种性格,与他的人生态度,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个人,那与其相处应该蛮不错的。不过现实生活中最好还是具备一些亲情的好。
后来,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气等)下,主角过失杀人而被捕了,在这部分里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审讯,这其中再次刻画了主角的性格与其形象,审讯过程中还提及了主角对母亲冷漠的态度,等等等等。最后男主角的结局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似乎有人说男主角是冤的,说他是时代背景的浓缩。突出了当时的社会。
《局外人》阅读心得5
初读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尔索的冷酷无情和他那“那与世无争”的颓态,好像这个世界与他并无关系,就连母亲去世这样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缪对这颗像被冰冻了的心的刻画简直妙极了:“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个小说都是选用一种与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闪烁的语言风格来连接全文的。作者选用这些超乎寻常、刻意追求的语言来宣扬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诞的,众人在莫尔索的眼中变是荒诞的。整部小说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剧,所有人包括观众都是荒诞的。加缪在这之中为我们提示了社会的丑态。
然而度娘说加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露社会荒诞的层面,原来他揭露荒诞的终极目的是要指向人们对本身的追求。在加缪的荒谬论中有一个有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莫尔索就必须坚持下去,哪怕是苟延残喘,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倘若这样一想,莫尔索怎么好像又变得有点正面了?是的,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烟。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妈妈面前这样做,我想了想,,认为这不要紧。我给了门房一支烟,我们抽了起来”平淡不惊的活着实刺激着读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个幸福自由人。甚至,当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决的时候,他仍无动于衷,他只觉得“这么一个老故事重复来又重复去,真叫我烦透了。”诸此种种,无不彰显着莫尔索身上那种淡然的气质,他对于一切都是那么满不在乎,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只指莫尔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普通却往往富于特别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莫尔索的个人世界也便成为一类人共有特质。也正因为有对莫尔索的探知,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局外人”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