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1
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在《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力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
欧亨利的文章以“含泪的微笑”打动着世人的心。“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去,我也该去了!”“因为我想看最后一片叶子掉下去,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飘下去,飘下去,像一片可怜的疲倦叶子那样!”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再难的事情也会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你在努力之前就放弃了希望,如果你在失落之后就遗弃了希望,那么你将一事无成。相信自己,并给自己希望相信自己是创造自己奇迹的那个人,相信只要自己相信就一定会顺利、美好的生活。
欧亨利告诉我们:一个纯洁高尚的灵魂,即使他衣不蔽体,即使他食不果腹,他也依然是我们心中的巨人。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2
打开第一页,你便会被欧·亨利,这样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细腻的文字所吸引,又会被他那辛辣讽刺的描写所折服。
欧·亨利将社会上那些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丑恶行径揭露无遗。通过他们的种种表现,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读者展现了“文明社会”的黑暗与滑稽本质,弱肉强食与天良丧尽的现实,并喻示在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异化和畸变。
然而在众多对丑恶人性的描写之中,也不乏许多使人肃然起敬的“小人物”,让人对荒诞,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万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讲了两位美国绅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称之为绅士,他只能说是一个常年受饥饿折磨的穷人。在他们之间有个奇怪的约定——每年感恩节,穷人便会坐在联邦广场喷水池对面人行道旁边东入口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等待着老绅士的到来。老绅士来了之后,会带这位饥肠辘辘的穷人饱餐一顿。这就是他们之间神圣的约定。对老绅士而言,一顿饭钱简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却从其中找到了助人的乐趣。而穷人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在于那顿丰盛的饭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愿。
这个传统延续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节,穷人照惯例走在去约会地点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半路上,穷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请进了门,并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原来住宅的主人——两位老太太,也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在正午把第一个饥饿的路人请进门,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但正因为穷人正在饱餐之时,他忘了和老绅士的约定。但穷人仍然去负约了,还装出很饿的样子狼吞虎咽起来。尽管穷人那时只剩下挪动身子和呼吸的力气。穷人吃饭后,老绅士付了账,两人便到了别。
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晕了过去,被送进了医院。穷人是因为吃得太撑,几乎撑破了胃,而老绅士,一位在前些日子还家财万贯的富翁则是因为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身体脱虚,而在路上倒了下来。
读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只橄榄,甜味中带了一丝酸涩,让人在漠然一笑之后,思索良久。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3
因为我们学了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对欧·亨利有了一些了解。老师就为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欧·亨利短篇小说》
欧·亨利,美国作家,和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之王”。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白菜与皇帝》等。欧·亨利的写作非常有特点。他的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但是又特别合情合理。被人们叫做“欧·亨利式结尾”。这本书里的短篇小说,个个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爱的牺牲》和《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爱的牺牲》,讲的是一对情侣,一个叫乔,一个叫德丽雅。他们互相瞒着对方打工挣钱,作出牺牲。其实,做出牺牲的原因,都是他们之间的爱。
《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讲的是一个证券经纪人和他的速记员结婚了。结果证券经纪人因为太忙,把这事儿忘了,结果向速记员再次求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证券经纪人工作认真。在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性格不一样。有的善良,有的暴躁……
从此以后我一定要读更多更好的书,长更多的知识!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4
我们很多同学都在抱怨外国名著又长又难,人名复杂,情节扭曲,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远没有看国内的玄幻,修仙来的爽快,不过既然是名著,就一定有他的更深一层的意思,如果你现在读不懂,那就先搁置起来,等你慢慢长大当有天再拿起来,就会自然懂了。
文学名著多是长篇小说,而欧亨利的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仅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里他是更有造诣的,而昨天介绍的杰克·伦敦的书则是长短篇兼有。
在这么多篇短篇里,脍炙人口的短篇也不少,比如我记得初中语文呢课本里就有《麦琪的礼物》这一篇,昨天我又重读了一下,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简单的介绍一下:
有一对儿贫穷的年轻夫妻,在圣诞节前夕妻子想送丈夫一个礼物,但是没钱呀,仅有的1美元87美分还是从菜市场里苦口婆心的省出来的。
这对夫妻俩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丈夫身上的一块金表和妻子头上的一头秀发。
妻子想送给丈夫一块合适的表带来搭配上那块金表,以至于丈夫在看时间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妻子把自己的头发卖了然后换了钱卖了表带,在圣诞节欣喜若狂的告诉丈夫时,却发现丈夫把自己的表卖了换了钱买了精美的梳子给妻子,可是啊,这两样东西都没有什么用了。
其实如果到妻子送给丈夫礼物,丈夫很喜欢接受了就完了的话,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结尾偏偏又来了一些反衬,这样的话整个故事也就更加的完整,与有意义了。
爱情是相互的,并不是一方讨好另一方。同时,也反映出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我们今天不去探讨这些作品的社会意义,因为语文课上已经讲的够多了。
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写法,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叫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就是结尾了突然情节来个大反转,一下子把故事推向高潮,语文老师说过,文喜看山不喜平,在短篇小说中,略去大量的细节描写,靠的就是情节来吸引人。
在他的另一篇《爱的奉献》里其实和《麦琪的礼物》差不多的故事情节,也是一对搞艺术的年轻人因为追求走到一起,为了赚钱两个人都去工作,表面光鲜,其实背后都在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同样是在结尾揭示原因,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再说一个《警察与赞美诗》,意外式结尾出现在了全文中,纵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
还有一点,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奢靡相比,欧亨利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穷苦人的命运,讽刺社会,讽刺现实,他自己也一生活在穷困之中,写小说也仅仅是为了赚钱买面包而已。所以,读一读他的小说可以学一下小说的构思情节,这对我们写记叙文也是有帮助的。而且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呦!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5
我们在看电影,读小说的时候,喜欢让约定俗成的东西变换形式,然后对它们进行调侃,这就是幽默感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段子手纷纷登上微博的舞台,我们喜欢轻松搞笑的段子,或许还有些哲理,而今天要介绍的作家,就特别喜欢说一些看似一本正经,实际上荒诞不经,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引人深思。
在他的笔下,文学并不要承载太多的职能,他总是用轻松,近乎白描的方式,让读者看到合情合理又充满反转的故事。他的名字也常常出现在初中的课外读物中,和那些严肃文学不同的是,同样属于十九世纪下半页的文学,欧亨利虽然声名显赫,但是却只属于读者。
他更像一个写作通俗小说的人,写一些没有门槛的睡前读物,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小说百年之后不断有人读起,无论是《麦琪的礼物》,还是《警察与赞美诗》,又或者是《最后一片常青藤叶》,都可以算得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以至于人们把出乎意料的结尾都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有人把他与莫泊桑和契诃夫其名,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后者更喜欢讽刺社会现实,而在欧亨利的笔下,更多的是一种温情和怜悯,以及这种温情和怜悯背后社会现实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批评他的小说浅薄,在他的生前也畏惧别人说他是一位名作家,但是对于喜欢他小说的读者来说,一篇小说,一段文学,最后能让人会心一笑,并且引发思考,那么作品就不会是没有意义的,相比之下,那些繁重的大部头小说,反而令人生畏,我们总是需要这样的小说,来引导阅读的兴趣,继而走进这扇真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