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民间还流传说“年初一不吃稀”?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年初一不吃稀的原因吧。
↓↓↓点击获取“过年”相关内容↓↓↓
★年夜饭的来历和寓意★
★虎年大年初一祝福语★
★大年三十包饺子的讲究★
★关于过年的谚语和歇后语★
年初一不吃稀的原因
“年初一,不吃稀”也是春节的重要忌讳之一。说的是在大年初一这天,一日三餐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无论是谁,出门远行都盼望着遇上晴朗的好天气,不希望被淋雨。果真应验的话,人们过年吃饭时当然应当小心谨慎为是。
之所以不吃稀,还有别的妨碍,那就是对下一代年轻人不利。
稀饭,不少地方又称为“粥”或“糊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发昏”、“拎不清”、“不明白”、“不清醒”等含义。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过年吃稀,就可能读书识字算术犯糊涂,不会干活。还有的说,如果孩子年初一吃稀,就会忘记了老娘家的亲戚。
更为重要的是,“稀”意味着“薄”,年节吃稀,意味着一年吃喝不足;“年初一,不吃稀”,则象征着过去和将来的一年里丰衣足食,生活富裕。
从这种习俗的说法看来,至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着不得不吃稀的情况。其根源在于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解放前,生产力水平落后,普通百姓家往往并不富裕,有时候遇到水旱灾害,收成不好,粮食不够吃,为了充饥维持基本的温饱,吃糠咽菜也在所难免。建国以后,为了号召全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考虑到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倡过“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另外,在一年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里吃稀,是会被人笑话的,是丢面子的。为了显示自己家里的富有,或至少不比别人差,再穷也得想方设法让全家人过年时吃顿分量足、营养大,可以实实在在称为“干饭”的团圆饭。
“年初一,不吃稀”的习俗,固然有上述令人想往的意味,尤其是对于贫穷人家来说,这一习俗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表现,就非同小可了。然而。这一习俗显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春节期间的做法肯定影响一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过大年吃稀与否跟此前此后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饮食卫生和营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饮食结构要合理搭配,饮食形式也应当多样化。春节期间往往把高蛋白、高脂肪的各种动植物食品吃个够,适当吃点稀饭薄粥、粗茶淡饭,倒对于胃肠消化吸收大有益处。实际上,现代人并不见得严格恪守这一刻板说法的约束,大鱼大肉之余偶尔吃点稀饭、喝点咸汤也是情理中事。
大年初一的习俗
拜年
祭神后,要为长辈、兄嫂叩头,然后成年人都要去同祖同宗人家拜年。有些大家族,拜年时往往成群结队,同辈人一起串家进户,门里门外都是磕头拜年人,场面十分热闹喜庆。被跪拜的长辈就要拿出糖果、香烟或端起酒杯给晚辈用。有的小辈人拜年任务很重,到哪儿也是匆匆行礼之后快快离开,赶到另一处去磕头。拜完同宗近支再拜远支,然后再拜同街同村异性长辈、亲戚、朋友及朋友的父母。改革开放以来,大年初一拜年习俗基本保持着,但拜年的范围有所减小,有的只拜同宗,有的只拜近支了。古时宗族都有家谱,人们还要到宗祠去行祭礼。现在少数地方仍有祠堂,大年三十这天就开始上香,直到正月十五才停止。
关于拜年的来历,相传唐太宗发现一些大臣之间有矛盾,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魏征出主意说,让大臣们元旦互相拜年就好。他便按这个主意下令大臣们元旦早起互相拜年。开国功臣尉迟恭和程咬金不睦,二人通过拜年互相道歉,便和好如初了。从此大臣们年年互相拜年,民间受到影响也便拜起年来。事实上,自古中国人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过年过节都要跪拜长辈、兄嫂。跪拜礼,是中国人眼里最为庄重的礼节。见面互相作揖,则是一般性礼节。过年跪拜神灵、先祖、长辈,在当今这个时代,只是表示了尊重程度之高,也不一定是什么落后。
吃饺子
除夕下午或晚上包好的饺子,初一早起祭神拜年之后就下锅,也有的祭神之后先煮饺子吃了再出去拜年的。头一锅煮好后,首先要盛在碗中去上给神灵,放好饺碗也要磕头,这是起五更大祭祀的继续。然后端给老人,再全家同吃。在饺子中放铜钱、钢蹦或其他东西,谁吃到谁有福、一年顺利。这个习俗至今还保留着,但也有人把钢蹦吞了下去,造成危险事件。
北方初一的饺子、南方的糯米糕团,是人神共用的特定食品。从家庭角度说,这是每个人的一种神圣权利。如果家中有谁过年未能赶回,也要留上一碗等他回来再吃。
祭祖
元旦祭祖也是古风。正月初一吃完饺子就要上坟祭祖。
如果家中、祠堂中有先人牌位,祭神后祭祖很方便。但许多地方不在家中设先人牌位,同祖同宗的男人们都要到野外祖坟上行祭。一般是烧化香纸,放上初一的饺子、点心,大放鞭炮。烧纸时要嘟嚷给先人:过年了,来吃饺子,你的银钱要收好,要保佑我们后辈人健康、富裕、子孙绵绵。这和清明、中元、十月一的祭祀相比,多了大年初一的饺子和鞭炮。村中喜欢放大炮的人,往往在上坟时过一回放炮瘾。但现在天气干燥,如何防火也成了现实问题。也有个别地方是在腊月二十三或除夕下午上坟,说是迎接已故先人回家过年。还有的是正月初三上午上坟,为已故先人庆贺新年。
压岁钱
压岁钱原先叫厌胜钱,也叫花钱。厌胜,就是抗拒鬼神的。压岁钱曾经是汉代的五株钱,后来是各朝代的铜钱,民国后渐渐用纸币。长辈把它作为吉利品、避邪物和玩赏物交给孩子们,希望能保护他们身心健康、安然成长。这是长辈对子孙们的祈愿,也是尽到自己的家庭防后义务。压岁,意思是压祟,压住鬼祟。一般把压岁钱和糖果同时交给孩子们享用。此时可以形成家庭老少一起共享天伦的欢乐场面,进一步增加过年的团圆吉祥气氛。宋代时,还出现了压岁盘,盘里放有压岁果子,专让孩子们享用。
进人市场经济时期,人们手中的人民币也多了起来,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年放鞭炮十分盛行,给孩子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少则一二百,多者上千上万,原来意义上的保护少儿平安成长内容变了味,被解释成孩子上学小饭桌钱、买书本钱,鼓励孩子将来考名牌大学的储备。这貌似好心,出手大方,使压岁活动出现实用主义、金钱崇拜的不良倾向。小孩们用压岁钱去玩游艺机、赌博、过网瘾更是误人岐途。大多数家长会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存放,防止他们丢钱乱花钱,养成不良习惯,这样做还是很明智的。也有些利益关系,借过年给有权者的孩子压岁钱以进行物质报答或变相贿赂,这更使压岁钱产生了铜臭味道。
过年的习俗相关文章:
1.过春节随笔600字
2.春节的习俗500字精选优秀篇
3.关于春节过年习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4.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400字6篇
5.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关于反思疫情作文800字_疫情给我们的反思作文
下一篇:关于展望2022年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