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名人之说以可以成为名人,是因为小的时候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小时候讲的故事,欢迎大家来查阅。
小时候讲的故事1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小时候讲的故事2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你们用眼睛看书时我在用耳朵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喜欢到田野里,河滩上,把枯草烧成灰,一来让它们变成灰肥,二来也满足一下自己“想做点儿坏事的冲动”。莫言说:“在田野里烧草,既很快乐,又不犯法!”
这种独特的快乐,其来有自,绝非偶然。莫言从饥荒年代走来,“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没粮食的时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仅粮食匮乏,连烧火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乡村,看到田野里的秸秆,河滩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没人收捡,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都堆在哪里没人要?”
所以,当莫言走近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欢点火。他说:“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小时候讲的故事3
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乳母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
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他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下,那母鸡一旦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的低头走了。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写诗作画也很精通。从小就教居易兄弟两人作诗,告诉他们诗词应该讲究的平 、对仗、意境、诗眼等基本要领。没有多久,小哥俩的诗词就做的不错了。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同窗好友到溜沟山野炊。即是野炊,总得有人烧火做饭吧,于是白居易提议,我们做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让谁烧火,大家都同意。
白居易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我先出个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你们注意,我这可是顺读倒读都可以的。”小伙伴们各自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还是自己对吧。”“好,我把它到过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白居易这下不用烧火了。
白居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潘镇割据,民不聊生。未必战乱,父母先后把它送到南方和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了解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6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着名的诗人顾况,诗人听说他名字叫居易,就笑着说:“居在长安,达官如云,百姓如蚁,柴贵米也贵,居大不易啊。”当读到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时,顾况大为赞赏。小小年纪竟作出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诗句,顾况频频点头:“你有这样的才情,居长安也不难了。”
小时候讲的故事4
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法国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聪明过人,父母把他送进教会学校上学,但是小男孩对宗教不感兴趣,因此功课也不好,因为他只喜欢美术。
一次,小男孩和父亲一起去餐厅吃饭,他看到父亲的脚边有一张纸,于是他找了支笔,趴在地上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父亲看到儿子趴在地上画画,非常生气,他严厉地斥责儿子:“你不认真读书,就知道画画,画画能让你吃上饭吗?”父亲让儿子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不再画画了。
此后,小男孩不敢在家里画画了,但他在外面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在墙上或马路上画上几笔。可小男孩的成绩还是不好,父亲只好把他送到乡下自己的弟弟那里读书,小男孩在叔叔那里待了四年。四年后,小男孩的学习仍然没有进步,父亲把他接回家后,决定送他去工作。小男孩不肯,他依然坚持要去学画画。最后小男孩的姐姐为他找到一所免费的美术学校,小男孩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这所学校。
进入美术学校以后要先学素描,素描老师非常喜欢小男孩的作品,认为他很有天赋,还经常指导他。上完素描课以后就要学习油画了,但是买颜料和画布需要很多钱,小男孩的家庭无法支付昂贵的费用。无奈之下,小男孩只能选择雕塑,因为雕塑的材料不用花钱。
经过一番刻苦学习,小男孩终于成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最有成就的雕塑艺术家,他就是罗丹。
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特别有兴趣,那就坚持下去,或许那就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天赋。
小时候讲的故事5
1999年,我找到了张艺谋妈妈家。张妈妈沏好了茶,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正面印着: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编辑部张孝友教授。背面则是: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中华医学会皮肤科西安分会委员。下面是访问张妈妈的录音整理。
我1950年生了艺谋。他的生日是4月11日。艺谋出生的时间是早上7点钟。艺谋他爸叫了一个日本人的太太接的生。
艺谋的名字是我父亲给起的。我爸想了又想,拿一张红纸条,写了三个字:张诒谋。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诒者勋也。我父亲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因为这名字,艺谋上学后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由于“诒”字不好写,有人把他的名字写成张治谋,有人写成张冶谋,还有同学跟他开玩笑,叫他张阴谋,他一气之下就自己把名字改了,叫了现在的“艺谋”。
生了艺谋,我在家照顾了他一年。一年以后我考取了医科大学。他爸工资很低。我一上大学,还要用他的钱,家里头钱就比较紧张,境况也越来越不好。
艺谋小时候很可怜,穿的是补丁衣服和我婆婆给他做的布底鞋,我都不记得我给过他零花钱,能吃上饭就行了。
艺谋6岁上的幼儿园,每天我送他去,有时候他不想去,我就背上他,哄着他。他自己现在都能记得。
后来家境越来越不行。他爸爸的工资不高,才六十几块。我毕业以后拿的工资也才五十九块五,拿了好多年。1954年我生了老二,1957年我又生了老三。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艺谋姑姑的女儿,比他大一两岁。在小学阶段,艺谋受这个表姐的影响比较大。他表姐很爱画画,艺谋就跟着学。表姐画美女,艺谋画武士,另外他还刻画,刻了好多武士,各式各样的。“,”期间,艺谋已经学彩色画了,拿毛笔来画,画梅花,画人头像。这小家伙在我们这儿还很有名,“,”开始以后,艺谋画了十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人头像,是很大的十幅画,摆在院子里,他还画了一幅贴到门上。
在小学四年级以前,艺谋一是爱画画儿,另一个是爱看小说,整天抱着看。他小时候营养差,身体不太好,有一次他在班上昏倒了。我把他弄到我们医院检查才发现他贫血。他住在儿科的病房,我一有时间就去看他,每次去就看见他在抱着很厚的一本书看。一次查房,我也跟着去了,儿科的何教授发了脾气,说:“张大夫你怎么搞的,这么小个娃,你让他看那么厚的书,多费脑子呀!”我马上把书给没收了。
艺谋最喜欢看的是民间故事和名着。什么《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艺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经把这些书看完了。后来我听他表姐说:“谋谋小时候和人家巷子里头的小孩儿玩儿,他从不跟谁打闹,人家就叫他讲故事。好多小孩儿都围上来,都听得入神了!”
艺谋能静心听课,是个很专心的人,像他爸。他爱学习像我,所以,尽管他放学后老看小说,学习成绩还是很好。他每学期都有个三好学生证拿回来,我没给他保留,也从来没有贴在墙上,因为我感觉他就应该这样。你可能觉得我对孩子教育得不够,但艺谋到现在也不自负,我从来都没有培养他高人一等的感觉。
艺谋他爸是个闷脾气,艺谋自己也是,他偶尔回趟家,就跟他爸两人都在那儿坐着,你拿报纸看我也拿报纸看,各看各的,谁也不吭声。有时我都睡了,他还在那儿看,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跟我们没有什么话可说似的。我意识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家不过是他歇息的地方。但我还是跟他说,艺谋,他是你父亲嘛,你回来应该问问他的情况,问他身体是不是好,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他又不需要你帮他做什么,但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人年纪大了,是需要子女来温暖的。
听了这些话,艺谋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连连点头。从那以后,艺谋一回家,就主动找他爸爸说话,他爸爸也就开始话多了。他爸爸那人很有意思,话匣子一旦打开了,也会有很多话说的。有时候我就在里头插话,这样家庭气氛就比以前活跃了。艺谋回家不爱说话的原因我明白,性格只是一方面,还有,他年轻,心思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其实艺谋有点怕他爸。他从来没说过,但实际上我能看出来。艺谋拍《红高粱》的时候吸那个纸烟。萧华过来告诉我们,说艺谋的烟灰缸有多少多少。我一听就觉得这事可不得了。他爸以前就是吸烟的,虽然后来戒掉了,但他那个气管炎就落下病根,一直好不了。于是,他爸跟我就一块儿专程到西安去了一趟。到了他那儿一看,果不其然,有烟味儿,有烟灰缸,都在那儿放着。他爸当即给他写了张字条,让他立刻戒烟。
艺谋吸烟我以前是知道的,也说过他几次,但是没有效果。我们专程去了西安,他爸爸又写了字条,表明了态度,他就把烟给戒掉了。后来别人问他为啥不吸烟了,他就说:他想多拍几部片子。但我知道这是他爸爸起了作用。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艺谋他爸爸是个很严厉的人,他感情细腻却不外露,这一点艺谋也像他爸爸。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父子俩掉过眼泪,即使是在一家人各奔东西的年月里。只有一次,艺谋他爸爸病重了,艺谋大老远地跑回来。我就对艺谋他爸爸说:“谋谋回来了。你有啥事想给孩子说,你就跟他说说吧。”结果他们父子俩抱头痛哭,我也跟着掉了不少眼泪。
小时候讲的故事6
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021年小时候讲的故事相关文章:
★ 2021年儿童的睡前故事
★ 2021年儿童睡前小故事
★ 2021年小朋友的小故事
★ 2021年简短睡前寓言故事5篇
★ 2021年二年级儿童故事6篇
★ 2021年小朋友喜欢的故事
★ 2021年灰姑娘的童话故事6篇
★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020大全
★ 讲儿童故事2020汇总
★ 讲儿童故事2020精选
2021年小狮子的故事
上一篇:2021年小时候讲的故事
下一篇:2021年中国小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