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这件事在如今是越来越普遍了。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2017年中国留学生总数达到60.8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占90%以上,大学本科及以上阶段占到60%以上。而2010年至今,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以10%-20%的速度增长。从上组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出国留学将成为衡量地区教育水平的标配,以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普遍化。
所以,选择让孩子去念国际高中,作为出国留学前的衔接和过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青睐。但以我们10年来站在一线教学的角度上也发现,不少准备让孩子初升高去年国际高中的家长对国际课程的了解还是非常不够,很多地方还是停留在表面。大多数的家长在择校时也存在着很多相同的误区,所以下面我来把最雷同,最关键的3点详细来讲讲:
国际教育不等同于素质教育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能被世界名校本科录取的学生,大家的努力程度都是同样非常多的。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如果走高考这条路,那么衡量他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科成绩。而对于国外的大学来说,除了要求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参考他的初心、社会活动、学术经历等综合素质,要求内容其实是更高更广的,家长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也是更高的。
如果有家长抱着进国际学校能让孩子“轻松”的就能申请到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一般情况下申请到世界排名100开外的学校相对还是容易的。单从排名上看,它可能比国内985学校靠前很多,但回国就业的认可度就需要仔细斟酌下了。国际学校这条路并不是大众化的路线。相应地,国际学校的每个学生也是个性化的,每位家长能够借鉴其他学生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毕竟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只能去取其精髓。
国际学校不等于不应试
应试教育是体制内教育的一个标签。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因为高考的压力是巨大的。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升学,考试肯定是选拔学生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国际课程和体制内课程的区别在于考试的内容是不同的。
比如说,体制内考试内容深度深,题型变化较大,考卷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本之外,所以需要通过很多参考资料和辅助材料来弥补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你就会发现体制内的老师不会跟孩子说你要回家好好看教材,而是跟家长说你要不停地增加课外阅读量。
而国际课程则完全不同。国际课程考试的题型相对固定,考试范围绝对不会超过课本难度,学生只要多读课本,把教材吃透,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容易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学科成绩。所以,引导孩子自觉看书及学习兴趣是国际课程老师的重中之重。
国际学校管理不等于“撒手式”
在中国,从985高校和一般大学出来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以及未来工作的平台差别很大。在国外,这种差距虽然存在,但是不至于会影响自己的幸福指数。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
国外的培养模式是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一般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真题,而是给他们留出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在老师引导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挖掘知识,这样一路到高中,学生就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他有大学梦想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他的一切。
中国的国际高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体制内的初中转过来的,以前一直接受的是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国际学校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很多学生会水土不服。所以,真正的国际学校还是要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中西合并的教育体系。
基于以上的几点原因,我和我的团队在2016年创办了科桥学院A-Level高中。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中国小孩容易进入世界名校的课程体系,也是国外名校非常认可的一个国际课程体系—A-Level。
然后科桥学院采用“先紧后松”的管理模式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体制内学校到国际学校的“过渡”。例如,学生刚入学的阶段,需要上交手机和电脑(但学校公共区配有电脑可供学生查找资料),我们会组织两周一次的定期模考,学习期间还要参加学术竞赛以及社会活动,当然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会持续地给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到A2年级,学生已经领略过国际课程的精髓后,我们会把电脑和手机归还给学生,一方面是方便他们查找资料,为自己的申请做准备,另外也希望他能够拓宽阅读面。
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果的!科桥第一届的升学成果还不错,英国前五大学的录取率83.3%,100%的学生都考入了世界前30名校,人均收获4封Offer!
相关文章:
1.2020小升初择校误区有哪些
2.2020小升初择校误区分析与如何理智择校建议
3.初升高怎么择校
4.中考开卷考试需要避免3个误区,很多学生都掉坑过
古代名人故事七年级
上一篇:六年级格林童话故事
下一篇:大班幼儿睡前故事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