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如名字一样。年迈时再回想起童年的每一寸光阴,酸甜苦辣不过弹指一挥间罢了。清晨的花朵必然是娇嫩美丽,花瓣居住在晨露下,叶子生长在阳光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供大家参考。
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1
进入初中,我发现中学阶段有许多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大多都选自一本书——《朝花夕拾》,于是,老师让我们去读一读这本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散文集。
我品味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年少轻狂时的童真。《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的时候,回味起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一些当初的味道的,想必还会别有一番滋味吧?!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却被当时的封建思想笼罩着,透出迂腐的气息。从文章表面来看,鲁迅先生都是用了一些温情的文字来叙述的,其实,他把愤怒藏在了文字下。鲁迅先生还在这篇巨作里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强调出了当时封建思想的黑暗。
鲁迅先生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还是批评,都会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有时还会很幽默。比如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大概是这样说的:“阿长是我的保姆,我开始很讨厌她,而且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她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而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不但对她的敬意消逝,而且极严重的诘问,甚至要复仇。再后来,在我极度渴望着时,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又一次对她敬佩……”这段文章,通过“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吧,慢慢体会!
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2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他”,“他”就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题记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
鲁迅先生打小仇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讨厌猫、恨猫。而这个消息成了事实,被许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风起浪,写了一篇广告词:“狗仇猫,鲁迅也仇猫!”在暗中骂鲁迅是条狗,但鲁迅先生心胸宽阔,不去计较这些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猫的原因。最后只在一篇童话里看到了些虚假内容,只因为狗把猫错当成了大象,受到动物们的耻笑,从此以后,狗和猫成了一对仇人。
狗仇猫的原因不太明了,可鲁迅先生仇猫可是理由充足的。
第一个原因是猫的性情与其它各种动物都不太同 ,凡捕食雀、老鼠,总不肯一口结束它们,而是尽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没新的玩法,玩腻了的时候,这才吃下去。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笔头上做文字,是不是仅仅只有猫才会这么做呢?完全不是,这里就代指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日本人侵略中华时的所作所为!他们慢慢地折磨爱国人士,再残忍的处置他们。
第二个原因是猫虽然与狮虎同为猫科,可是却有那么一副媚态!读到这里,我忽然又明白了,那个时代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为了努力巴结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态,以求讨好!第三个原因是小时候他家的大花猫吃掉了他饲养的“宝贝隐鼠”。
鲁迅先生的散文,字字珠玑,话里藏话,露出锋芒,有些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走进大师的世界享受文学的魅力!
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3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4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的回忆散文集。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吵出来的“回忆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范爱农》中当权之人对国民抗议的镇压和对国情的麻木不仁······
鲁迅先生从回忆里抄出来的这些东西,是如此让人感到恐惧而几近窒息。那些人和事虽然已经成为久远的历史,但从记忆冒出的时候依旧是那般鲜活。作者忘不掉那段疼痛的历史,我们也无法忘却那段疼痛的历史,正如鲁迅先生在《阿瑚书》里说:“墨写的慌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值得庆幸的是,在那段岁月中,有无数觉醒的国民在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先生是一位,但他绝不是孤身一人。范爱农便是鲁迅在“寻找别样的人们”的路上遇见的友人。
《范爱农》一文中,鲁迅先生笔下的范爱农说话永远充满了愤激,办事勤快得很。虽然他和鲁迅曾经有过误会,但是冰释前嫌后,同样倔强、正直的两人很快又成了好友。辛亥革命后,绍兴光复,范爱农和鲁迅一起来到绍兴,做了师范学校的学监。范爱农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国知识分子,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却让他在那样的社会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由于报馆?的牵连,鲁迅辞去校长之职来到南京之后,范爱农便被罢了学监之职,流离失所。已然觉醒的他无法同世人一样妥协,无法忘却自己的抱负,最后在痛苦中溺水身亡。
没有什么比疼痛精神麻木更可怕,没有什么悲哀比固守“礼教”更沉重,没有什么伤口比当权不仁更痛楚。
一次次翻开《朝花夕拾》,我会因为鲁迅先生幼时的美好记忆而会心一笑,会因为藤野先生认真严肃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而感动不已,然而,那字里行间所显露出的浸泡了国民血液的黑暗社会以及当权掌事之人的堕落和对人性的践踏,让我不寒而栗。无数个范爱农才谱就了黎明前的奏鸣曲。无数次“横眉冷对”才换来了今日的华夏。
当我们从鲁迅先生的笔下了解过去的时候,那些用泪和血写的文字必定会深深刻入我们的心里。然后,我们将踏着历史去创造未来。
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5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巴黎圣母院读后笔记6篇
上一篇:关于朝花夕拾的阅读笔记6篇
下一篇:中学生巴黎圣母院阅读笔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