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
唐代,鬼节鼎盛时各行各业的人们广泛地欢度节日。在中国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很早就是一个有更新意义的时刻,皇帝以新获的时果荐与祖先,百姓视之为死亡与再生交会的标志,这些并不奇怪。早先节庆中的这些主旨显而易见,它们亦是中国节庆的一般特点,后来作为鬼节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显现出来。
“传统中国的历法……由以数字命名的12个月组成,每月始于新月,月满为望。12个月共354天,这意味着每月29天或30天。月中的日子如月份一样无专名,逐日累计数字。”
“像其他地区一样,中国制定历法上的主要问题是尽可能地协调实际不同步的日月运转。……中国的办法是置闰月,通常间隔3年有时隔2年,这样每19年置7个闰月。……中国的闰月不置于阴历年末,相反置于任何两月(正月、十一月、十二月除外)之间,这样来保证冬至总是在十一月,春分在二月,夏至在五月,秋分在八月。最终结果是历法中每年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在阳历1月21日至2月20日间变动。”
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日总是满月,该日在阳历及农事年中则变化颇大。七月十五日总是落在夏至与秋分之间,它向来与成熟、暗淡及衰微相连,但它与太阳运转的协调并不精确。七月十五日与农事节奏的准确对应因地域差异而更见削弱:在中国北方,初秋标志着收获的开始,而在南方,此时常是播种晚稻的时节。
每月适合的农事及朝廷活动详载于《月令》中,《月令》构成汉初礼仪著作《礼记》的一篇。《月令》展示出周天子理想化活动的图画,周天子的仪礼被认为是连接天道与人道。《月令》对汉代礼仪的形成影响颇大,它提供出一幅佛道行事产生前七月节奏的详实可靠的图画。
不仅是动物生活,包括植物生长亦开始趋于成熟、衰微。《月令》记述了皇帝立秋之仪:“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齐。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返,赏军帅武人于朝。”同篇亦描述了天子及其祖先“尝”新之礼,此礼将关注祖先崇拜与农业丰收的主题联在一起:“是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七月进行的其他礼俗,用祓除之法及男女杂处以迎世间更新。例如七月十四日举行的“禊”。汉代该日,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聚于水滨五彩篷帷下嬉乐豪饮酬唱。
满月前八日是两个苦命的天上情侣-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至少到2世纪末此会已出现于民间节庆中。牛郎织女被放逐到银河两侧遥遥相对,两人每年只允许一晚可以相会。这天百姓聚于户外仰望夜空,并设酒脯时果祈求神佑多子富足。
七月所有的节日表现出多种对立的调和,这一点以不同的形式浮现在后来的鬼节中。皇帝——万民之上的子嗣——荐与高贵祖先的供品中代际间的沟通显而易见,正像鬼节通过交换供养将家中先人与子孙结合起来一样。银河将织女与牛郎隔开,七月给予织女唯一一次跨过银河的机会,正如鬼节成为阴间的鬼魂返回阳界他们所爱者身边的桥梁一样。
为什么清明在四月,鬼节要在七月
一年十二个月之中的五行之运,五行之气在一年中会尽力生、盛、亡三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五行之气的这三个过程早就了一年四季。这也是看八字时月柱之五行的依据之一。
道家经典《淮南子》记载:“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水受气於巳、生於申、旺於子、病於寅、死於卯、墓於辰也。此为水之历程,也是我们华夏文化圈祭祖的历程。
人死为阴,水在五行之中为太阴,《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载:“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太阴之气最旺之时为十一月,既子月,夏出太阳之气起,故阴气断绝,此为三月,既农历三月。这也是为什么在三月之后到七月(申月)汉族不祭祀祖先的原因之一。
因清明后阴气逐渐断绝,故世人不祭祀先人。而七月之时阴始生,故称七月鬼门开,而此时孤魂野鬼忍饥挨饿很久了,故佛道会给饿鬼施食。这点在我们的习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七月之时鬼门开,鬼门开后先人们不一定在阴宅之中,烧纸的时候我们是去河边路口,因孤魂野鬼饿很久了,民间烧纸也会烧几张给孤魂野鬼。
相关文章:
1.2019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由来与传说
2.2019中国不同地区怎么过七夕 中国的三大传统情人节
3.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是什么
4.2019中元节是怎么来的,中元节传说故事
5.2019中元节吃什么,中元节风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