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中秋节是在秋季吗_中秋是秋天过一半了吗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中秋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中秋节有饮桂花酒的习俗,那么大家知道中秋节喝桂花酒的寓意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中秋节喝桂花酒的寓意是什么_中秋节的文化特点,以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喝桂花酒的寓意是什么

更多中秋节相关内容推荐↓↓↓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大全

全国各地的中秋节习俗

2021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喝桂花酒的寓意

富贵吉祥、子孙昌盛

桂花酒的历史好比中秋节一样悠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说。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仙酒娘子,她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发现门外躺着一个快要冻死的汉子,便好心背他回家照料。谁料后来的一日,那汉子不辞而别,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表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边。此时,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装满许多桂子,附带一张纸条: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和白发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桂子种下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后来人间也就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中秋之夜就应该一家人齐齐整整,对月当空,闻桂花香,品桂花蜜酒,吃传统月饼。一个传统的中秋夜,皓月、月饼和桂花蜜酒,就是不能少的三种要素。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分享、馈送“团圆饼”

中秋节令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有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赏新,如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

家人团聚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从而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在传统年节中都不同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团圆的要求,如除夕的“团年”、重阳的聚饮等。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特别的“团圆节”。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前述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是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

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唐宋时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玩月。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中秋节的文化特点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但这里的“中秋”不是指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它只是一个时段概念。然而什么时候才把八月十五约定俗成为一个民俗节日?迄今尚无定论。民俗学家多认为这一节日形成于宋代。事实上,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日月的关注。在古代帝王的礼制中就有所谓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不过此时的祭祀是一种自然崇拜。而真正把明月当成可赏可玩的对象,则是从魏晋时期才开始的。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诗人们,多有对明月的吟诵。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缀?”(《短歌行》);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等等。在这里明月成了文人们的审美对象,他们借月抒情.拉开了唐代赏月之风的序幕。

从中唐开元以后至晚唐这段时间,一个以宴饮赏月、家人团圆为中心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已基本形成。虽然其玩月游乐的节日气氛和市井风俗的节庆内容,未能像宋代那样浓盛,然而就岁时节俗的构成成分来说,比如固定的节期(八月十五),固定的节庆活动内容(赏月、玩月、望月),显然已经齐备。由此可以说,中秋节作为华夏民族的民俗大节,形成于唐代,已不容置疑。至于“月饼”何时才被特定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土俗”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可见最迟在明代就有了以互相赠送月饼为中秋节主要节俗内容之一的事实。

民俗节日是一个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风俗的凝聚点。中秋节较之其他民俗节日形成稍晚,然而其成因却源远流长,并且呈现出构成因子的多元化。远古时代,先民们在“万物有灵”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了自然崇拜。月亮的弦、望、晦、朔变化,以及它对人类生命节律的影响,自然成为远古人类天体崇拜的对象之一。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祭祀日月星辰的礼俗,现今北京的“日坛”、“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祭祀日神和月神的地方。古代的祭祀活动多是和农业有关的,都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比如“春祈”,是人们在春耕前祈年求谷的祭祀;“秋报”,是丰收后酬神报功的祭祀。中秋是农业季节性和生活季节性的重要时段标志,按照古代节日日期“月内取中”、“异月同日”、“重月之首日”等特点,把“秋报”这一祭祀活动与秋获后的跳月狂欢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选择了一年之中月光最皎洁的八月望日这一天,相沿成俗,经过世代传承,发展演变为一个拜月祈年的民俗节日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中秋节喝桂花酒的寓意相关文章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 中秋节赏月有什么象征意义

★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 中秋节传统食品的喻意

★ 中秋节的含义及传说故事

★ 2021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