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那么大家读过艾青的诗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艾青诗选》大全_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芦笛》赏析,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青诗选》大全

《光的赞歌》

但是有人害怕光

有人对光满怀仇恨

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

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

历史上的所有暴君

各个朝代的奸臣

一切贪婪无厌的人

为了偷窃财富、垄断财富

千方百计想把光监禁

因为光能使人觉醒

《归来的歌》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诗人必须说真话》

人民不喜欢假话,

哪怕多么装腔作势,

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

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艾青诗选》-《芦笛》赏析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同着它,我曾在大西洋边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如今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我想起那支芦笛啊,它是我对于欧罗巴的最真挚的回忆,阿波里内尔君,你不仅是个波兰人,因为你在我的眼里,真是一节流传在蒙马特的故事,那冗长的,惑人的,由玛格丽特震颤的褪了脂粉的唇边吐出的堇色的故事。谁不应该朝向那白里安和俾士麦的版图吐上轻蔑的唾液呢—— 那在眼角里充溢着贪婪,卑污的盗贼的欧罗巴!

但是,我耽爱着你的欧罗巴啊,波特莱尔和兰布的欧罗巴。在那里,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的姿态,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惯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滚吧,你们这些曾唱了《马赛曲》,而现在正在淫污着那光荣的胜利的东西!今天,我是在巴士底狱里。不,不是那巴黎的巴士底狱。芦笛并不在我的身边,铁镣也比我的歌声更响,但我要发誓——对于芦笛,为了它是在痛苦的被辱着,我将像_年似的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在它出来的日子,将吹送出对于凌侮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咒诅的歌。而且我要将它高高地举起,在悲壮的Hymne 把它送给海,送给海的波,粗野的嘶着的海的波啊!

赏析:

1933年3月28日,正当明媚的春天,作者在上海监牢的不眠之夜,借铁栅外的灯光,在拍纸簿上写下了这首悲壮的叛逆的诗篇《芦笛》,他控拆这个没有自由的罪恶世界。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已故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1880—1918)而作。艾青当时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内尔的《ALCOOL》诗集(法文:酒),情绪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点燃起来。他引了这位他所挚爱的诗人的两行诗当作《芦笛》的题记: “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关于这首诗,艾青作过简要的解释:“我把芦笛象征艺术,把元帅节杖象征不正的权力;诗里骂了白里安,骂了德国的俾斯麦;而且说我将像1789年似的向巴斯底狱伸进我的手去,而这个巴斯底不是巴黎的巴斯底狱。”

《艾青诗选》-《黎明》赏析

当我还不曾起身

两眼闭着

听见了鸟鸣

听见了车声的隆隆

听见了汽笛的嘶叫

我知道

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

黎明,

为了你的到来

我愿站在山坡上,

像欢迎

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

向你张开两臂——

因为你,

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

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我怀念那:

同着伙伴提了篾篮

到田堤上的豆棚下

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

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

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

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

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

我将狂欢而跳跃……

我也记起

在远方的城市里

在浓雾蒙住建筑物的每个早晨,

我常爱在街上无目的地奔走,

为的是

你带给我以自由的愉悦,

和工作的热情。

但我却不愿看见你罩上忧愁的面纱—— 因我不能到田间去了,也不能在街上奔跑—— 一切都沉默着,望着阴郁的雨滴徘徊在我的窗前我会联想到:死亡,战争,和人间一切的不幸…… 黎明啊,要是你知道我曾对你有比对自己的恋人更不敢拂逆和迫切的期待啊——

当我在那些苦难的日子,悠长的黑夜把我抛弃在失眠的卧榻上时,我只会可怜地凝视着东方,用手按住温热的胸膛里的急迫的心跳等待着你── 我永远以坚苦的耐心,希望在铁黑的天与地之间会裂出一丝白线—— 纵使你像故意磨折我似的延迟着,我永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 “黎明怎不到来?”

而当我看见了你披着火焰的外衣,从天边来到阴暗的窗口时啊—— 我像久已为饥渴哭泣得疲乏了的婴孩,看见母亲为他解开裹住乳房的衣襟泪眼迸出微笑,心儿感激着,我将带着呼唤带着歌唱投奔到你温煦的怀里。

赏析:

诗人1937年5月23日早晨所写的《黎明》,“当我还不曾起身/两眼闭着/听见了鸟鸣/听见了车声的隆隆/听见了汽笛的嘶叫/我知道/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就这样在平静之中开始了。随后,写“我”对黎明的怀念,“我”对黎明的期待,“我”扑向黎明的激动……通过“我”来写“我”与黎明的关系,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整首诗写得明丽潇洒,娓娓动听,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一种渴望……

《艾青诗选》-《礁石》赏析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简介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礁石》被选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的《大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

艾青《礁石》的赏析

《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诗,只有两节八句,但是,这首八句组成的简短的抒情诗,却用了比拟、象征等好几种写作手法,创造了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景色、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意蕴。

从诗歌的声音语言层面分析,这首诗歌采用的是“自由诗体”,就声音特点看,并不讲究对句、平仄、押韵等等旧体诗歌的规矩,但是,其声音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节奏,比如第一节第一句的两个“浪”字,可以算“同韵”,与接下来的第二节第二句句末的“样”,是同一个韵,与第四句句末的“洋”虽然平仄不同,但是仍然是同一个韵,这样,就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种音韵的循环,增加了语音和谐,构成了歌一样的旋律。从诗歌的句式看,长短比较自由,但是最长的一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只有九个字,最短的一句“一个浪,一个浪”是六个字,其余几句觉得字数介于中间,显得相对整齐,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诗歌的建筑美”。这种分行、相对整齐的句式,使我们从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它与散文、小说句式的区别,这既是诗歌的惯例,也是区分诗歌和其它文体的最表面的形式。

从这首诗歌的意境看,简短的八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这两个画面,其实是同一个画面,所不同的是,第一个画面,着重描绘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个画面,着重描绘了挺立的礁石,视觉的中心点有了变化,使读者关注到不同的层面。这就是说,“主导意图”有所不同,第一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复攻击,第二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而且,诗歌语言构筑的画面,和真实的绘画有所不同。在诗歌中,画面是动态的,就像在电影和电视中,视角是移动的,景物也是变动不居的,而绘画中,作者却只能采取一个固定的视角,其画面虽然也力图用特殊的笔墨语言写出“动态”,但是,相比而言,总是静态为主。诗歌这种画面的营造,比绘画更灵活。但是,诗歌中的画面与绘画的另一个不同,就是诗歌的画面是“间接的”,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描写图像的,而绘画,则是直接描写图像的。

生活启示

从艺术手法来看,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的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是《礁石》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采取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观事物本来没有什么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们却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实际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给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一样,花何尝溅泪?鸟何尝惊心?不过作者“感时”、“恨别”,心意悲伤,带着情感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外物,觉得外物好像也在悲伤一样。这首诗歌的第二节,进一步写礁石的“脸”、“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拟人,而“移情”的审美心理活动,仍然渗透在其间。这样的写法,使客观世界变得“人情化”,赋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荡在宇宙间,确实是打动人心的好诗。

这首简短的诗歌,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注入作者的感情。但是,并没有把事情说尽,而是只简单地勾勒了两个画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而对其内涵,则采取“省略”的方式,没有做出什么说明,这就增加了读者猜测和想象的空间。在艺术中,“形象大于思想”,思想往往阐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没有多少想象的余地,而没有想象的余地,没有给读者留出“填空”和“对话”的......


《艾青诗选》大全_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芦笛》赏析相关文章

★ 《艾青诗选》大全

★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5篇

★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大全

★ 艾青的爱国诗歌鉴赏大全

★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范文5篇

★ 《艾青诗集》名篇摘抄赏析

★ 《艾青诗选》优美语句及赏析

★ 艾青诗人简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