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西湖寻梦,千年的爱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夕阳沉落在遥远的深处,只差一点,就要沉落在河流中,波光粼粼,映红了半边天际,映红了两岸。红云渐远,鸟儿归巢,村庄慢慢地寂静下来。一位佝偻的老人背起载满杂草的竹筐,颤巍巍地行走在原野中,他会慢慢地走向村庄。或许年岁太大,或许竹筐太沉,老人的头几乎着地,很像一座缓慢移动的桥梁。不过,老人却一直挪动着脚步,不紧不慢、不急不燥,从不停歇,泥土的芬芳和倔强夹杂在竹筐里,使他一口气走回了村庄。

老人背的是草筐,有大有小,在鲁北家乡,各式各样的筐随处可见,样式也五花八门。这些筐大多用当地的红荆条、柳树枝编制,实用、大方,如同庄稼汉子敦厚朴实的品格,统称柳筐。农村人生活过日子,无非是土里刨食,图个家人平安和温饱,这些筐便派上了大用处。

农人们只要下地干活,手中拎的、肩上背的都会有一个草筐。麦田里,春风拂面绿意袭人,那些连根拔起的杂草被农人们装进筐里,一抹绿色便把原野染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草筐不一定只盛杂草,掉落在地的麦穗、偶然跳跃出来的半块废铁,甚至还有随手摘下来的茄子辣椒,都会放在里面,它是农人的百宝囊,装下了一切。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人会在意筐里装的是什么,那怕是偷来的半筐玉米或者拣到的一只母鸡,都能够大摇大摆地背回家去。玉米没过头顶是杂草肆虐的时节,天气燥热,暑气弥漫,让人无处躲藏。农人们背了草筐,往地头一放,顺势钻了进去。他们不会在玉米地里看着前方,只顾埋头苦干,任凭汗水打湿了衣衫,草叶割破了手臂,从不停歇。从这头锄草到那头钻出,才站起来锤锤背、甩甩胳膊,喘几口粗气。一堆堆杂草相间摆在玉米空里,如同一个个标志,错落有形。夜幕渐渐沉落下来,夕阳隐去,他们拖着疲惫身躯的把草堆逐次塞到筐里,塞得紧紧地、满满地,杂草从筐的两边溢出来,好像两面旗帜。然后蹲在低头,抽一袋早已搓好的旱烟,感受夜色习习的凉风,美美陶醉一番。拍拍身上的潮湿和泥土,吃力的背起草筐,慢慢悠悠奔着炊烟的方向而去。

更多的时候,他们下地之前会在草筐里放两个馒头,半截腌制的萝卜,还有一壶凉开水。“不冷捎衣裳,不饿捎干粮”,母亲就这样告诉我的。不管到哪里,干什么活路,留个后手比什么都强。碰上哪家不听话的孩子,往筐里一放,哭哭啼啼地背到地头上来了。原野上有绿草、有蝈蝈、有受到惊吓的鹌鹑,还有飞的很高的野麻雀;有蟋蟀欢叫、有野鸟高鸣,也有青蛙呱呱地发情。一个又一个原野的秘密使孩子找到了玩耍的天堂,从而破涕为笑,哪怕独自一人,也会玩的十分开心。孩子们会把拣到的一切放到筐里,半块青色的砖头、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坷垃、两把狗尾巴草还有三四只半死的蚂蚱,草筐来者不拒,它容纳了一切。

那时放了暑假,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割一筐杂草,回家喂牛或者喂猪,吃剩下的就晒干了,等到秋后当作柴火。约上两个小伙伴,背起草筐,带上镰刀,一股风似的跑进了田野。村子外的一条小河是田野裸露的血脉,清水湛湛,波光粼粼,我能一个猛子扎出去老远。我们游水嬉闹,摸鱼捉虾,总能逮着几条,然后用狗尾巴草串起来,挂在草筐外面的提手上。天色渐晚,筐里空无一物。我就砍断几枝柳条,横担在草筐一半的位置,然后胡乱割上一些,虚虚填匀了,好像割满了草筐一样,然后做贼似的跑回了家。看到我们狼狈的样子和草筐提手上面甩过来甩过去的小鱼,父母摇头一笑,张罗着开饭。碰上心情好,父母会不辞辛苦的给我做一碗鱼汤。他们有着和草筐一样的胸怀。

我见过村子里的二生子一年四季每天都会背着草筐,春夏割草、秋冬拾柴,只要不刮风下雨,他都会如期出门,直到天黑回来。听老人们讲,二生子年轻时当过土匪,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气得老婆领着孩子一去不回,至今没有消息。解放后,他坐过十年牢,出来之后已是满目疮痍,有点老迈。他找不到子女,便跟着侄子过日子。她的侄媳妇曾当着很多人的面,一脚把他的草筐踢出去老远,并且指着鼻子高声大骂:养猪能下仔,养狗能看门,一天割不上两筐草、捡不到两筐柴,休想吃饭!二生子踌躇在墙角,半天不敢言语。

二生子从此便和草筐结下了缘分,他会背着草筐喃喃自语,也会抱着草筐在地头上打盹。我和一些小伙伴曾当面问过他的那些风流韵事,他就会放下草筐,压低声音说,想当年刘家的小妮子、王家的小婶子,啧啧,那个美啊!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睛放亮,照得草筐微微颤抖。我想,难道这就是本性难移么?假如再让他重活一会,他还会走那条老路吗?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二生子依旧颤巍巍的背着草筐,拄着拐棍,在田野里寻寻觅觅。或许在他的生命中,草筐才是他真正的依靠,也是最忠实的朋友,他把所有的秘密都装在里面。但是,草筐也是他的包袱,里面装满了一座山,承载的是天道循环。或许有一天,他会在草筐旁边死去。

筐不仅能装草,还能拾粪。在农村,牛羊的粪便随处可见,只要让人看见,准会拿铁锨扔到猪圈或者牛棚里。这些粪能多上一两株庄稼。天色刚明,雾霭氤氲,村子里的勤快人拎着粪筐,蔓延在乡村小路上,开始拾粪。他们轻巧的扬起铁锨,牛羊的粪便就会画出一道弧线,准确无误的落入筐中。这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悦,至少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粪,庄稼才能长好,这种思想继承了一代又一代,而筐,是它们得以延续的纽带。

在村子里,没有人会笑话拾粪,仿佛拾粪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若是哪家没有拾粪的筐倒成了众人的笑料,这是不会过日子的表现。勤俭持家,只要不是偷得、抢得,什么都是好的。所以,他们会理直气壮的背起大筐,趾高气扬的拾粪去。粪筐装满了牛羊粪便,却也承载了每个人洁净的心灵。

没有提手却比草筐的形状长的,乃是固定在独轮木车上的推筐。车子不大,却很实用。往地里推粪,从地里往家运送粮食,只要路不好走,牛车进不了地,都得用这种推筐。那些年父亲还很年轻,体格健壮,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他时常光了膀子,任凭漆黑的脊背在阳光下闪耀着油亮亮的光芒。土杂肥堆积在院子的一角,小推车静静地摆放在哪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挥动臂膀,把肥料装进筐中,然后推到地里。多年以后,我看到过一组乡村雕塑,就有一尊光着膀子的农人推动木轮车,推筐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父亲弯弯的脊梁闪耀在眼前,他是一尊永恒的塑像。麦子熟了、玉米熟了、棉花摘了、谷子打了,父亲都会用推筐推回家。推筐,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

过年时,父亲把我和妹妹放在推筐里,一边一个,保持平衡,然后哼着小曲,大步走在乡间小路上。冬日的阳光照耀下来,打碎了原野的宁静,道路不长,父亲却踏出了一路金黄。坐在推筐里,我看着村子以外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惊奇。村子很小,世界很大,我们简单的活着。很多人都推着小车,很多孩子也都坐在推筐里,这是我们最高的礼遇。购置的年货也放在推筐里里面,有两瓶老酒,三两大料,有二斤猪肉两只家鸡,有藕也有山药,它们沉甸甸地装满了村庄里每个人的喜悦。我们的手中有一串糖葫芦,当然,那包用手帕包着的干花生和两挂爆竹被藏在了推筐深处,那是我独有的财富。

推筐不大,一米多长,不到半米宽,却盛满了整座村庄的重量。我幼时一个伙伴叫洪亮,有点儿胖,爱说笑,时常在一起嬉闹。我们在一间教室里同一张课桌上读完了一年级。他得了肾炎,升入二年级之后再也没来过学校,一直到死去。家里穷,况且人又小,值不得打一副棺木,就准备了两只推筐,把他放在里面,装满了衣物,捆绑在一起埋了。推筐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人,推出了一座又一座村庄,也推着一些人长眠于土地。那时候死了小孩,都会用推筐裹了埋掉,且一般在早晨,为了吉利不见太阳。曾经鲜活的幼小生命,卷缩在推筐里,埋在原野中守护着村子。

多年之后我回到村子,除了茫茫原野,再也找寻不到他们孤伶伶的坟头。推筐不在,人也不在,留恋中还有丝丝不舍。

在每一天,或许第一缕阳光还没来得及升起,或许我们还在做着冗长的梦境,或许老牛已经咀嚼完了所有的草料,那位卖油条的老人已经在村子里吆喝起来。他推着鲁北平原特有且体型硕大的自行车,带着一个精致的油条筐行走在村庄小巷。油条筐已经被沁的油光铮亮,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油条筐上面用一块油渍白布覆盖,里面便是金黄色的油条。油条用早就打磨好的红荆条串着,如同整齐的军队摆列在筐里。卖油条时,老人会把红荆条抽出来,用两条潮湿的且晒得半干的水草一捆,结实也有韧性。伴随着老人的吆喝,我们早就迫不及待的爬出了被窝。

有时母亲会给我和妹妹买两根油条,泡在玉米面粥里,让我们解馋。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舒展开了眉头,露出了微笑,她的一缕刘海悄悄滑落,在院子里映衬的格外美丽。母亲从来不吃油条,就是那么静静地看着,不言不语,只有一脸的慈爱。油条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的,村子里有女人坐月子、老人过生日,母亲才会买些油条送过去,这是比较贵重的礼物。往往,她也会刻意的留一根给我们。所以,只要见了那个油亮亮的柳条筐,我都会驻足观望一会,仿佛要把它看透。而现在,油条已经成了早点的必备,而我却再也吃不到当年的味道。母亲已经老了,油条筐也逐渐消失,而它里面隐藏了我梦寐以求的口感诱惑。

从学校跑回家,翻过院墙进到院子,我都会看到一个小小的饭筐挂在堂屋的房梁上,摇摇摆摆,悠闲自得。一块白布下面,会有三四个馒头或者两个煮熟的红薯,有时母亲也会放两个鸡蛋。我踩着椅子刚好够着,就这样抚摸着饭筐的边缘,咀嚼着淡淡的清香慢慢长大。

把饭筐吊起来是最安全的,小狗闻不到、老鼠够不着,不用担心它们糟蹋。家族中一位老奶奶,也会把买得桃和杏放在饭筐里,平时舍不得吃,就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直到快烂了才慢慢吃掉。最后,她因为吃了发霉的桃子,得了急性肠炎去世,陪葬品,也有那个伴随了一生的饭筐。住在同村里已经瘫痪多年的老姥姥每一次见了我,都会兴奋地说,你姥爷刚蒸了一锅白馍,在饭筐里挂着呢,快去吃吧!在她的印象里,馒头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要好、都要好吃。没事的时候,她静静地坐在堂屋里,望着吊在房梁上的饭筐怔怔出神,陷入了回忆。饥荒之年,她摸着空空地饭筐,眼睁睁的饿死了一个孩子。她对饭筐充满了感情,那是得以活命的家什。

若是没有大的变故,不被火烧水泡,一个柳筐能够延续两代甚至三代,依旧实在耐用。老一辈背不动了,下一代自然而然的接过来背在肩上。柳筐传承了村子的历史,如此延续的还有香火,哪家娶妻嫁女,哪家生了孩子,都会拎着盛满了鸡蛋的小筐,满村子送喜。死了老人,跟在棺木后面的孝子孝孙,也会把糊好的纸钱装在筐里,一步一洒,轻扬的如同飞起一只只蝴蝶,带走了整个村子的悲伤。

这么多年来,草筐、粪筐、推筐、饭筐、米筐……大大小小的筐在记忆里慢慢消失,那些曾经滑落在柳筐里面的岁月渐行渐远,再也觅不到半点痕迹。柳筐消失了,打碎了整座村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