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努力都不会完全白费,你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对未来积累。世界上什么都不公平,唯独时间最公平,你是懒惰还是努力,时间都会给出结果!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有关成长道路上的励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别抱怨生活不易,是你还不够努力
此时此刻的你,在做着什么?是已经在家里吃着热乎的饭菜,还是在公司孤单地加班,是在和老朋友聚会喝酒聊天,还是独自一个人在躲在床上回忆过去?
I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句话: " 要么拼命,要么认命。 "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原本我们是在一起长大的,后来她离开家乡去了广东发展,然后才慢慢少了联系。去年春节的时候,她回来了,打扮精致,看起来过得很好,父老乡亲都到她家去玩,说她有出息。
大家一起聚会吃饭的时候,我听到朋友们有说她运气好的,有说她自身条件好的,有问她是不是这几年遇到什么贵人相助的,还有问她成功有什么诀窍的,但我却很少听见有人说她努力,说她这些年不容易的。
后来她送我回家的时候,跟我说了这几年的经历,我才知道她的曾经比我想象的还要不容易。她住过合租房,吃过大锅饭,也打过零工。她告诉我说,现在好多人看到的都是她光鲜亮丽的一面,觉得她拥有这一切好像很轻松,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老天在偏爱她。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流泪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喝水充饥的日子有多么的艰难。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付出,谈何成功。
II
有时候,我们总是容易一边闲散度日,一边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其实如果不是天生富贵,你看到的别人眼中的好生活,并非都是轻易得到的,他们一定吃过不为人知的苦。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就不要抱怨生活不容易。
前几天,有人给我留言说: " 我23岁,一事无成,觉得生活很没有希望。 " 我原本以为她是失恋,失业,或者是创业失败了之类的,沟通了以后才知道,这些都不是。
她家境优渥,大学毕业以后,父母叫她去自家公司上班,她上了几天觉得没意思,就没做下去了。然后她开始对烹饪感兴趣,家里就出钱送她去法国学了最好的烹饪技术,回来以后给她开了一个蛋糕店,但是开了三个月,因为收益不好就关门了。
再之后,她就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每天翻看手机,发现自己对写作感兴趣,就写了一些零散的文字寄给杂志社,可是都石沉大海了,后来她也放弃了。
III
有时候,我们总是容易一边轻易放弃,一边苦恼自己为何一事无成。《匠人精神》中有这样一句话: "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看似轻易,但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可是事情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你总是要熬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才会发现,原来往后的日子都会日渐明晰。所以,不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的只是放弃。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尚不如意,那愿你能够定下心来,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未来想过怎样的生活,给自己一个方向,然后马不停蹄地去追赶。生活会越来越好,你也一定会摆脱现在的迷茫,晚安,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励志文章2:别随便说梦想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随便兴致勃勃地跟人聊梦想,甚至开始厌恶那些只说不做的嘴脸,冷静下来才发现,那厌恶其实是冲着自己来的,口口声声说着梦想,却只会镜花水月地给自己希翼的未来打白条,着实可恶。
经历过那些只是拥有梦想就觉得幸福,哪怕只是谈到都觉得兴奋的年纪,当现实中的不如意不再能用对生活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将就,甚至是妥协来抚慰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平日里说得风生水起的那些所谓的梦想,除了想一想,就只剩下偶尔才会出现在深夜酣睡时,或白日无聊发呆时的梦。
当然,人的日子不是不能这么过下去,当你发现身边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时候,要从中跳脱是需要愚公移山的勇气的,一则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二则要做好抵御孤军奋战时的孤独。
儿时的我极爱童话,也爱给小朋友们讲那些被我吸收后深加工过的故事,每当看到大家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想长大以后或许我能成为童话作家,写像《豪夫童话》里《矮鼻儿》那样的画面感十足,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可后来老爸说:“作家?饭都吃不饱。”想来,填饱肚子还是很重要的,当作家吃不饱饭,那算了吧。
少年时,我画得一手好画,对家居设计甚是喜欢,我的启蒙老师又一直认为我是个在美术方面极有造诣的孩子,在给我开了几年的私灶之后,当她因私人原因必须离开我们生活的城市时,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张现在看来类似推荐信的字条,让我的父母带着我去找她早已退休的恩师,让那位据说退休已久早不再收学生的,很厉害的老师能破例将我收入门下。还记得那长着圆圆脸,面色若桃花的女老师将字条递到我的手里,扶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叮嘱说:“别忘了,一定要让你父母带着你去拜访哦。”像天将降大任般,我心里满是得意地将字条和原话带给了我的父亲,告诉他我将来长大了要做室内设计师,老爸说:“室内设计师?都养不活自己。”养不活自己!那怎么办?还是不要做了,再想想吧。
上大学前的几年间,我想过要做心理医生,可老爸说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滞后。我说要做律师,老爸说中国自己的法律都不健全……如果说考大学选专业算是为实现梦想埋下根基的话,那最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排除法、比较法之后定下的电子信息工程,算是基本满足了我懵懂的认知,又符合老爸对我未来出路的想象。可这么多年下来,看看我现在的生命轨迹,早就不知跑偏了多少。
曾经受杂志的邀约写过一篇主题关于父母是祸害的文章,内容大致说的就是我那些早年被“老爸说”掐死在襁褓中,夭折的梦想。现在想来幼稚得很,其实没有人能扼杀你的梦想,除了你自己。没能坚持并不是因为那句“吃不饱饭”或是“养不活自己”,而是当时对于自己的不确定和对世界的陌生感,与人无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瑟夫?布罗德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控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外界给他强加或规定的生活,不管那种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高贵。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把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耗费在别人的表象和经验上,那只会让我们悔恨万分。”
在梦想初长成的年纪,对于自我和人生本身都缺乏了解,更何来经验之说,唯一庆幸的是,虽然懵懂,虽然无知,但却倔强得不肯将他人双手奉上的经验据为己有,即便跌跌撞撞也要自己往前走。
我遇见过一个在路边卖唱的男孩,每天风雨无阻,他带着他那把花200块钱淘来的二手电吉他,一手拖着一个湛蓝色的,更多时候会出现在早市,主妇们用来盛新鲜蔬果的尼龙布编织拖车。轱辘和地面摩擦发出均匀的沙沙的声音,他极小心稳当,因为里面装着朋友买来送他的音响。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才23岁,守过地下通道,唱过地下铁,上过《非你莫属》,后来托朋友的福在北京世贸天街的天幕下有了一个固定卖唱的位置。他和我们认知里的那些在街边拖个破音响唱歌讨生活的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正经大学美声专业毕业,和所有来北京的搞音乐的那些北漂一样,希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只是他却选择了一条让人跌破眼镜的道儿。
那几年,卖唱所得几乎是他唯一的收入,一首原创歌曲《妈妈对不起》因为上了《非你莫属》让他多少赚得了些掌声和知名度。然而现实却是,他的妈妈在他到北京的第3年才第一次从电视节目里知道自己的儿子居然在地铁里卖唱。拨通他的电话哭着埋怨道,“你可把我们家人的脸都丢完了!你在哪儿唱不好,还跑人家车上去了。”可妈妈不知道,那段视频播出之时,男孩其实已经在街头唱歌有1年半的时间了。
第一次上地铁唱歌,第一次听到有人带着鄙夷的口气说:“什么玩意儿,哪儿都唱”,还有那第一次带着讥讽语气的“要饭的”都像玻璃弹珠弹啊弹啊弹进男孩的心里,长长的尾音许久都不落。
今天我依旧记得男孩用那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说,“为什么我还在上面唱,因为我发现每天掌声都比那些骂你的声音多。我不可能因为几千个人有几个骂就放弃,如果你是因为他们而活,那你就自暴自弃去吧。我想要做得更好给支持我的人看。”
想来别人的事与己何干,我们通常连自己都搞不定,到头来还怪现实和梦想之间有着如鸿沟般的距离。说真的,那“距离”大多数时间都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有几个人真正见过,都没去实践过!
男孩的坚持总算有了回报,从他的微博上知道,后来有唱片公司签了他。我相信这并不是他寻梦的终点,甚至这也不一定就是他梦想的Happy Ending,但至少他阶段性地实现了他的梦想,待白驹过隙,即便只是回忆也是极好的。
人生来有惰性,总需要些刺激,至少我是如此。面对挑战,我会害怕,想要逃避。这种时候就需要些将我往前推的刺激,这些年我记者生涯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给了我不少正能量。每当我开始满足现状,向下比较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故事出现,羞得我无地自容。我总是不停地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真的已经得到了吗?你能得到吗?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问题我问过自己千遍万遍,不是每次都有答案,但却每次都能让我振作,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面对未来的生活坐立不安,无限恐慌的那年,也是朋友们觉得我在报社过得最滋润的那些日子。松散的工作时间,大权在握的工作,吃香喝辣的生活……致使在离开报社北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亲密的朋友还是会问,“我实在搞不懂,放着这样风生水起的日子不过,你为什么要跑到北京去受那份罪?”当时没人能看到我在面对未来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的那种恐慌和绝望。长辈说:“你是个心很大的孩子。”我是妈?我不确定,对于北京,我向往的不是那所谓的大城市的生活,只是单纯地以为那里可以成就我对职业的梦想。
渐渐的,我才懂得课本里说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指的就是梦想的阶段性,而梦想在付诸行动之后就被俗称为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中,我希望能与谁为伍,所以我喜欢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行动力强的人,在人的劣根性面前,携手共进是最好的抗体。那些被提及的梦想,是因为存在着实现的可能才被称之为梦想的,不然就只能是幻想。
在这个梦想泛滥的时代,人人都在高谈阔论着所谓的梦想,可未必人人都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我已经厌倦了只说不做的短暂兴奋感,那随之而来的失落才如黑洞一般把人的热情一点点啃食干净。
我是个倔强的姑娘,我不甘心这一生没能做一件我愿为其倾尽所有智慧和努力的事,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对不起来世上走这一遭,也对不起为了找到它,这一路走来的挫折和坎坷。
励志文章3:他们只是嫉妒你一个人也过得很好
一个很好的哥们儿D,大一、大二时每天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和宿舍的人宅在一起玩游戏,不上课,不参加任何学校活动,没有追求也不知梦想,只是一味地享受挥霍青春的乐趣。
人就是这样,当身边的人都在享受堕落时,你就会有一种奇妙的堕落安慰心理。可D其实早就和我倾诉过他感觉到了这种生活的空虚,只是一直无法抽身而出。人都害怕寂寞,害怕没有归属感,即便鼓起勇气,想踏出人群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时,因为旁人的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便斗志全无,只好继续妥协麻痹自己。
到了大三,D面对自己前两年苍白空洞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悔恨中,从此毅然决然地每天六点起床去图书馆奋斗,不再参与之前的任何娱乐活动。起初身边的那些朋友都在开他的玩笑,觉得他就是新鲜两天,没想到他一直坚持了一个学期。
可随之而来的便是那些朋友开始疏远他,与他拉开距离,并且在背后讨论“他变了,他现在很不合群”的话题,他再次陷入了迷茫。他只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只是努力地想要获得一个丰满的人生,可没想到却受到朋友的孤立。他开始犹豫不决,一颗心摇摆不定,想要努力奋斗,可又不想失去朋友,这些迷茫动摇了他的决心,再一次影响了他前进的速度。
听过一个学长的故事,这个学长曾在国内一流大学上学,特立独行。大二时发现了一个商机,扔下所有课程,开始一个人在社会上积攒人脉寻找合作者,一年后赚入一笔资金,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魄力让他获得了同龄人羡慕嫉妒恨的成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开始受到一些朋友的排挤,并且他们到处散布他的谣言,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分不清轻重。他最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即便获得再大的成就,回到校园里得到的不是认可而是鄙夷和否定。他没有顶住压力,退出了生意,回到了校园,重新开始了和其他同学一样每日上课,过着偶尔和朋友一起挥霍下青春的校园生活,眼看着自己一步步从优秀回到平庸。
在中国就是这样,唯有中庸才能获得一种较为平衡的生活,可是成功和才华从来不会眷顾中庸之人。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活在人群之中,还是忍住孤独顶住质疑走出一条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你要自己做出选择。
你以为你不扫朋友的兴,努力和大家打成一片,这样很好,其实这是荒废自己的年华、浪费自己的青春。现实是,当毕业多年后曾经的同学再相聚到一起,有人考上了研究生,有人进了知名企业,有人创业成功,有人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混日子,有人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有人至今还未确定未来的道路,有人在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不公,有人在豪情地讲述着自己人生的精彩。
你要做哪一个?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后悔当年不曾为了梦想而勇敢闯荡;最遗憾的便是不曾为了未来注满热血,放手一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过一段沉默而执拗的日子,沉浸在自己孤独而充满力量的奋斗和努力中。
大学前两年时,自己总是真心对待每一个朋友,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一边努力加快成长的脚步,一边又怕因为自己只顾着向前奔跑而忽略了他们。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对每个朋友有求必应;明明自己心里憋着很多苦衷无处诉说,还是去尽力安慰每一个前来倾诉的人,只是不想让他们感到被冷落,彼此产生距离。总是努力地维护好和每一个朋友的关系,尽力珍惜每段友谊,可自己却活得越来越累,身心疲惫。
看过一篇有关心理学的文章,文章里说如果一个人过于在意朋友的感受,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会对别人说“不”,这种对他人太过无私的性格其实是一种病态,这种无私和善良的迎合态度最后伤到的是自己。
太过在意每一个朋友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总是无私的背后通常是内心的痛苦、空虚、矛盾、强烈的迷茫和焦虑。当给予与迎合成为活着的理由时,那人就不再是“人”了。
过分取悦他人是一种泛滥的善良,更要付出最后由自己一人承担的高昂代价。而如果一个人太过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最后只会受人欺负。
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一个逆来顺受和付出的状态,有一天只是因为自己的疲惫实在无法承受而拒绝一次,那么这个人就会在别人眼中一下变成自私冷漠之人,别人更会指责他:“你变了,现在的你怎么成了这样!”这就是人类的惯性思维。电影中那些作恶多端、冷血自私之人在最后做了一件帮助他人的事情或奉献一次自己时,大家便会被深深感动,不禁感叹:“原来他是个好人,原来我们都误解他了!”
当大家心中的老好人太苦太累,最残酷的是他的感受会渐渐被大家忽略,在别人眼中他逐渐成为了一个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无敌金刚,而心里的苦衷只能自己往肚里咽。
总是顾及每一个人的感受,就会逐渐活在对拒绝和失去的恐惧中,时常自我责备却又无力抉择,并且逐渐患得患失,对人际关系缺少安全感,害怕有一天被孤立,内心充满自卑和无力感,逐渐失去自我。
这些人明明是你的朋友,可你却因为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了牵绊和束缚。
朋友,是自己选的亲人。真正的朋友,无论在你落魄还是荣耀时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无论你做出怎样的抉择,都会鼓励你、相信你,你一句话不说,他也会明白你心中的苦闷与快乐。你的苦衷在他面前从来不需诉说,他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帮助你、默默支持你。无论曾经的你是什么样,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在他眼里,你一直都是那个最简单的你。
而那些只会在你身上一味索取的人,总是要求你如何的人,远远称不上“朋友”。真正爱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爱你。不爱你的人,只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爱你。
那些总是说“你变了”的人,只是因为你没有再按照他们所给你设定的轨迹生活而已。真正的朋友永远是无论嘴上如何骂你,可在心里始终包容你的缺点、理解你的苦衷、希望你过得好的那个人。不需要每日酒肉陪伴,不需要那么多的问候和寒暄,需要他时,一个电话,他就会走到你面前陪你披荆斩棘。记住那些一直陪伴着你懂你的人,忘记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成长的道路上不要让“朋友”牵绊了脚步,而那些牵绊你的人也算不上真正的朋友,不要也罢。
只有你变得足够强大,才可以保护好你爱的人。这个社会有险恶和残酷,不走出温暖的校园是不会感受得到的。爱一个人不是每日的甜言蜜语和酒肉陪伴,而是自己的发愤图强。你是想多年后看到他们受到伤害时你只能坐在他们身边陪着流泪,还是想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给他们欢笑和保护?
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而是你有足够的能力,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懦弱的人才离不开群居生活,而活在人群之中只会逐渐被同化,磨灭你的斗志,扰乱你的思想,放慢你的脚步,打碎你的梦想。
一个人的成就、坚强、睿智、冷静、气度,都是和他所忍受过的孤独成正比的。岁月会强有力地证实这句话。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困惑和痛苦,之所以会如此在意身边的朋友,根源都是我们的善良,自私自利之人是永远不会有这些共鸣的。但是如果因为善良而伤害自己,连自己都不懂得爱护,那又何为善良?
要回应别人的需求,要尽力地帮助周围的人,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人要学会爱别人,但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你所有的焦虑,对自己所有的不满意和迷茫,都是因为你和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跟理想中的自己差得越来越多,能改变这一切的只有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你要清楚,成长的路上注定是孤独的,变强的路上注定是沉默的。成长容不得你等待,更没时间让你踌躇。
努力地为自己的未来向前奔跑吧。人生就是这样一场充满残酷和矛盾的旅途,我们谁也无法逃避。那些真正爱你的人终会理解你,而那些不爱你的人也自会在这场旅途中被甩下,不用回头,也不用叹息,就当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人生知己二三便足矣,在意的人太多反而会丢了那些真正爱你的人,还会丢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