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不到200里,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官渡之战故事,供大家参考。
官渡之战故事1
今天我读了《官渡之战》的故事,深深地为袁绍的兵败感到可惜,十万大军、粮草充足,却败给了当时实力不如他的曹操,仔细品读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太骄傲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明白:为什么袁军那么强大,人力足,财力足,粮食也足,为什么被曹操这么一点点兵打败了呢?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袁绍太骄傲了,不听大臣劝说,独自进攻,结果导致曹操胜利。而他失败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骄傲,要是他不那么骄傲,那天下还不一定是谁的呢,历史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大变化。一切都是由于骄傲。
回想起来,我以前也有骄傲的时候,三年级下册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发布下来,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天哪,99。5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高的一次分数了!于是我到处跟同学们炫耀,结果下学期期末考,我的语文分数只有可怜的90分,这时候,上学期被我嘲笑的小刘走过来,问:“你考几分啊,我考了95分!”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早知道就别那么骄傲了。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成为明日更好的自己!
官渡之战故事2
以前读书的时候对官渡之战的印象就是历史老师说的,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在三国时期,有三场这样的著名战役,其余两场分别为夷陵之战、赤壁之战。
我印象最深就是小学老师说的田丰的故事。
这是袁绍的其中一个谋士,在袁绍征战时曾提出计谋,被袁绍否决并且打入监狱。
当曹操大败袁绍时,监狱里的人告诉田丰,事实和田丰当初预计的一样时,认为田丰要被重用了。
田丰却很沮丧,因为田丰知道袁绍并不想表面的宽厚仁慈,反而会因此想杀了田丰以免被人取笑。
结果就和田丰预料的一样,逢纪趁机加害田丰,向袁绍进言,袁绍果然很快下令诛杀了田丰。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于袁绍刚愎自用,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有限。
虽然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但是不懂得善用人才,对正直的、有远谋的意见不能采纳。
相反,曹操的兵力不足当时袁绍的十分之一,所有人都不看好曹操。
在战胜袁绍后,,曹操也在感叹,如果当初袁绍愿意听从田丰的计谋,那结果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了。
官渡之战还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就是青梅煮酒。
董承受刘协指示和刘备密谋刺杀曹操,刘备答应了。
在一次与曹操进餐的时候,曹操不经意说天下英雄就只剩下你和我了,袁绍只是不入流的鼠辈。
刘备以为消息败露,手中的筷子吓得掉了落地。这事恰好响了一声雷。
刘备借机伪装成是怕雷声,所以才吓得掉了筷子。
曹操哈哈大笑,认为大丈夫岂会怕雷声?于是就认为刘备没有资格和他争夺天下,就放过了刘备。
曹操求贤若渴,许攸原来是袁绍的人,因为逮捕了许攸的家人后,许攸就怒而出逃,投奔曹操。
曹操是光着脚就出来迎接许攸。也就发生了一个著名的小故事。
许攸问曹操,粮食还剩下多少。曹操说一年。
许攸很生气,说你如果想赢就必须对我说实话。曹操又改口说只够半年。
许攸说,看来你并没有想要信任我,我要走了。曹操连忙拉住,在许攸耳边轻轻的说,勉强只够支撑一个月。
许攸这才点头,提出计谋,烧毁袁绍的粮食,不出三天,袁绍的军队就会不战而败。
官渡之战故事3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政权也在这次起义中走向瓦解。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东汉各州郡的大官僚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扩张势力,军阀之间互相混战,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就是北方两个最强大的军阀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最大的战争。
袁绍是汝南郡(今河南商水)人。袁家是东汉后期的大贵族,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以下,一连四代有五个人做过三公,社会地位很高。三公有权任用自己的属官,和推荐别人做官。通过这种关系,袁家拉拢了一批官僚,政治势力很大。在讨伐大军阀董卓的战争中,袁绍乘机取得人口众多、粮食丰足的冀州(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南端,河南北端一带),尔后又打败了黄河以北另一个大军阀公孙瓒,军队增加到数十万,实力更加强大了。
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社会地位比不上“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但是,他在参与镇压黄巾军的活动中,取得汝南、颖川两郡。他亲自带兵到洛阳,从战乱中把汉献帝迎接到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此,曹操在政治上便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利用 -的名义向各地军阀发号施令。
曹操在许县建都以后,袁绍曾经借口许县卑湿,要曹操把皇帝迁移到鄄城(今山东濮县东),以便于自己就近控制,曹操自然不肯答应。袁绍见采用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凭仗自己的军事优势,决定出动大军南下,进攻曹操。
可是,在与军政头目商议此事时,袁绍的三军监军沮授却向他劝谏说:“我们为讨伐公孙瓒,用兵好几年,百姓已很疲乏穷困,仓库中也没有多少积蓄,不能再动兵打仗了。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派人去向汉献帝报告我们讨伐公孙瓒的胜利;如果曹操从中阻拦,那就向天下宣布,说曹操阻隔我们尊奉皇帝,使曹操孤立。然后我们就出兵进驻黎阳,在河南一带扩军备战,待实力强了,再不断派兵骚扰曹操的地盘,使他不得安宁。这样,我们以逸待劳,稳可打败曹操。”部将郭图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以袁公的神武,率领黄河以北的强大人马去攻打曹操,这就犹如把手掌翻一下那么容易,何必要如此慎重呢?”沮授回答说:“凡铲除 -,救人于难的军队是合乎道义的。曹操尊奉天子来命令天下,我们着出兵伐他,就等于讨伐天子了。这与义理相违背。
再说,决定战争的胜负,在于有无万全的计策,而下在于暂时的强弱。曹操在国内政令畅通无阻,士兵又很精良,决不会像公孙瓒那样固守一方,坐等我们进攻。如今放弃万全稳重的计策而去兴无名之师,我实在为袁公担心啊!”袁绍另一部将审配听了,说:“从前周武王伐纣王,也是以臣伐天子,不叫不义;更何况我们举兵攻击的是曹操,为什么说是师出无名呢?今天袁公如此强大,如不及时平定天下,完成统一大业,丧失天赐良机,将来反而会遭受祸害。我以为,监军的计策,是在于稳重,却没有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会后,郭图借这件事,在背后向袁绍中伤沮授,说:“沮投总管内外大事,在三军中威望很高,这样下去,恐伯你袁公设法控制他了。”袁绍听了郭图的话,把沮授所统率的三军,分属于三个都督,命令沮授、郭图、淳于琼各掌一军,这样就削弱了沮授的兵权。
官渡之战故事4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一日,曹军的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来见袁绍。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还说许攸和曹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许攸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曹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曹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这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官渡之战故事5
对一个握有实权的管理者或者需要做出重大决定的决策者来说,固执就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刃。有句话说: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放弃了自己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东汉末年,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渐渐形成,主要有河北的袁绍、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建安三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后来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讨伐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他又消灭了吕布等人,从而与袁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加上他以前在战场上无往不利,这就使他更加刚愎固执了。160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袁绍部属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就劝袁绍说:“我们的兵力多粮草充足,但是我们士兵的勇猛和果敢不能和曹操的士兵比。而曹操没有我们这样充足的粮草,所以战胜他的关键就是与他打持久战,否则后患无穷啊!”但是刚愎固执的袁绍根本没有听取属下的意见。
曹操与袁绍交战很多次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兵士开始疲乏。而曹操管辖下的老百姓因为赋税的原因都纷纷开始逃离。这样的情形让曹操感到十分忧虑,他让属下人积极想办法,希望能一举歼灭袁绍的部队。
这个时候有人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袁绍将自己的军队聚集在官渡这个地方,打算与您与一决胜负。您的兵力比较弱,而他的兵力比较强。您这样去和他开战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袁绍最大的毛病就是刚愎固执,不愿意听取属下的意见。这个时候,您更应该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积极让大家献计献策,巧妙的计策一定能让您战胜袁绍的。”曹操觉得这个人说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在袁绍开始向官渡开进的时候,曹操还是按兵不动。
不久,袁绍的运粮车到达官渡,有人向曹操献策说:“袁绍运粮车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您能派人袭击,就可以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了。”
曹操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他问道:“你觉得什么人可以去劫烧袁绍的粮草呢?”
建议的人回答说:“徐晃可以做这件事情。”
于是,徐晃带着一部分精锐兵力,将袁绍运粮草的车成功劫烧了。袁绍又派了一些人运了另一部分粮草重新出发。这个时候,有部下向袁绍建议说:“要派一部分人在运粮草的队伍外围看守,这样就不会轻易受到曹操的攻击了。”但是,袁绍根本没有听取属下的意见,还是按照原来那样做。
袁绍的部下对他说:“现在曹操经过几次战斗后,兵力已经非常少了,他只能用全部的兵力抵抗我们,根本无法顾忌许昌这个地方,不如我们派一支精锐的轻骑部队对许昌进行偷袭,这样就可以轻易将许昌拿下,曹操阵脚一乱,我们就可以打败他。”
袁绍固执地摇着头说:“不,我要先把曹操打败。”不久,向袁绍提建议的这个部下的家人犯法,被袁绍逮捕。这个人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曹操对他热情款待,并且积极听取了他很多意见,非常仔细地了解了袁绍的很多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曹操在与袁绍作战的时候,一举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袁绍的兵力很强,最后却败给了曹操,其实这就是性格决定了命运。倘若袁绍不刚愎固执,而是积极地听取属下的意见,那么最终胜利的就不可能是曹操。
掌控大权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固执己见。任何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记住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候,当局者往往没有旁观者看得清楚。所以,在作决策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的决策正确,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固执的观点,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离成功更近。
最新官渡之战故事中学生相关文章:
★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
★ 初中初二历史教案上册2020
★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范本整理
★ 历史人物故事2020最新
★ 初中生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篇
★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战争故事
★ 最新有关中国的三国故事
★ 中学生三国演义个人读书总结范文5篇
★ 经典成语故事2020最新归纳
★ 三国历史故事2020汇集
难忘的照片的故事小学生
上一篇:最新官渡之战故事中学生
下一篇:四年级两只羊的故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