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古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坚强勇敢的名人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故事1:高处不留就去更高处

  四年前去世的启功先生,是大家熟悉的文物权威鉴定家、著名画家、当代书法泰斗和国学大师。但他青年时期的工作经历却一波三折,愣是逆着别人赶自己往下走的路知难而上,最终走出一段“高处不要就去更高处”的阳光大道来。

  启功1岁丧父,从小随祖父生活。11岁时祖父去世,家境开始陷入困境,14岁便从北京汇文中学辍学。之后,他发愤自学,再加上当时多位大家的指导,启功在书法、绘画、古典文学、考证学等方面具备很深的学术造诣。

  1933年,21岁的启功因“写作俱佳”,被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推荐到辅大附中任初一国文教师。这对启功来说,当然是十分兴奋的事,一来可以缓解家庭贫困的压力,二来为人师表本就是自己历来崇尚的职业。为了教好国文课,启功按照陈先生的教导,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认真备课、认真教学,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充分认可。其中,一些学生正是在启功的熏陶下走上文学道路的。虽然他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但最后还是被人解雇了,辅仁附属中学的校长认为,一个连中学都没毕业的人教中学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在一个课间休息时间,校长在办公室向启功下达了解聘书。两年不到就“下岗”,这对初次步入社会的启功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打击。

  你连中学都不被人认可,按说该下放到小学了吧。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思维习惯:大事干不来,只好退而求其次干点中等的事;中等的事干不来,再退而求其次干些小点的事。启功却不按常人的这种思维走下坡路,恰恰相反,他知难而上走进更高级的学府任职。1935年,陈垣先生又将启功举荐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启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半中学生,想要在这所高等学府待下去,并做出一些成绩来,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奋,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弥补没有文凭的缺憾。从那时起他养成了在学术上求真务实的精神,再加上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他的美术课颇受学生的欢迎。

  但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并没有带来美术系领导的好感,他们觉得启功这样一直呆下去会显得“更荒.唐”,你连中学没毕业怎么来教大学呢?这简直是一件咄咄怪事!1937年,辅仁大学美术系还是以“没学历”解聘了启功。启功在人生之路上第二次受到重创。

  启功接连两次“下岗”,按说该及时检讨一下自己,识趣地后退一步或几步以寻得安身之所。如果说“高处不要就去更高处”的思维是一块石头的话,那么启功已经被这块石头绊倒两次,就算是那种笨到再不能笨的人了,恐怕搁到谁的身上也不敢再沿着这种思维往“上”走了。启功却不,一年的“待业”后又牛劲冲天地往更高处行进了。1938年秋季开学,还是陈垣老先生出面,辅仁大学聘“尚未中学毕业”的启功教大一国文课。从原来的美术系“助教”到国文系“讲师”,启功的的确确又走了一回“高处不要就去更高处”的路子。

  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才来说,高处更容易遇到自己的伯乐。这回再没有人嫌启功“学历太低”,恰恰相反,他如鱼得水做了一名很受学生和学校欢迎的大学教师。但启功并不敢止步,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数倍高于别人,才能立稳脚跟。除了博览群书刻苦自学外,他还善于向前辈专家虚心学习,像辅仁大学的沈兼士、余嘉锡诸先生均是蜚声社会的学界名流,启功不断地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和继承优良的学风和教风。

  虽然再也没有遇到“高处不要”的事,但启功凭借自身扎实的学术功底继续“去更高处”,他先后成为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和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最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当代书法泰斗和国学大师。

  如果没有启功坚持走“高处不要就去更高处”的路子,如果没有他的执著与厚积薄发,恐怕今天就不会有大家所熟知的“中华第一笔”启功了。

  励志故事2:在夹缝里长大的总统

  上小学时的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比如说解数学题,在老师还没得出答案的时候,他往往已经找到了两种解答方法;比如说玩走迷宫的游戏,别人才走出两三个岔道口的时候,他却总是自信地得出答案,举起了手?因此.那段时间里的他很自负,觉得自己无人可及。尤其是当他连续两次拿了学校三年来都没有被其他同学拿过的奖学金后,他更是已经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

  在他第二次拿到奖学金的那天下午,他早早地回到家,取出获奖证书,把它摆在了客厅桌上最醒目的地方。他知道.这样一来,晚上下班回家的父亲一定会最先看到他的证书,他要让父亲因为有他这么一个聪明的儿子而感到骄傲。摆放好证书后他便坐下来,一边等待着父亲回来,一边设想着当父亲看到证书后高兴地用钢针般的胡茬子扎在自己脸蛋上时的那种疼痛而又甜蜜的感觉。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父亲终于推开了门。果然,刚一进门,父亲的视线就被桌上朱红色的证书所吸引。父亲立即走近桌子,把证书捏在手里观看这时候,他的心激动到几乎就要跳出了嗓子眼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看过之后却把证书甩回了桌上,只冷冷地抛给他一句话:“没什么了不起,别拿自己太当人!”

  听了父亲的话,他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别拿自己太当人”,难道这就是获奖后父亲给自己的奖励吗?他委屈得哭了起来。没过多久,母亲回来了.母亲得知事情经过后安慰他说:“别委屈了,孩子,你父亲只是不想你太骄傲、太自负。”

  几年后,凭着自己的聪明,他考上了重点中学。到了重点中学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真的并不像他曾经想象中的那么绝项聪明。班上的同学都是从各个地方考进来的优等生,稍微放松一点儿,自己的成绩便会被其他同学远远地落在后面。进重点中学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他的名次竟然排在了班上的三十以后。这一次,他真正明白了父亲所说的“别拿自己太当人”这句话的含义。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满了“窝囊废”,回到家里后他晚饭也没吃便哭着躲进了卧室。这时候,又是母亲来安慰他,在明白了他哭泣的原因后,母亲对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你也别拿自己不当人!”

  在母亲的一番劝解后,他终于明白了做人不可以自负但也不可以自贱的道理,他把父亲的“别拿自己太当人”和母亲的“别拿自己不当人”两句话写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几年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法国最有名气的军事学府——圣西尔陆军学校。

  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夏尔·戴高乐。从圣西尔陆军学校毕业后,第二年(1913)他便以少尉军衔服务于贝当将军麾下,开启了他几十年的军事和政治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凡尔登作战,曾3次在战报中受到了表扬,但他并未自负:他也曾3次负伤被俘,并被囚禁了两年零八个月,而他也从未因此而自贱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任过国防部副国务秘书、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59年和1965年他还两次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然而他也同样有过两次因为对政府不满和在公民投票中失败而被迫辞职的尴尬经历……只是,这一切都不曾让他“拿自己太当人”,也不曾让他“拿自己不当人”。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戴高乐总统总喜欢把自己称为“在夹缝里长大的总统”。他总是说,自己是在父亲的“别拿自己太当人”和母亲的“别拿自己不当人”这两道墙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我真不敢想象,如果不是拥有着这样的一道夹缝,法兰西的历史上还会不会有夏尔·戴高乐这个名字?”

  励志故事3:时刻都要有所行动

  如果有人想要找到一个公式,所有人只要套用这个公式就能成功,那么他一定忘了,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自然力”。其实每个人都得找到大自然为他建造的道路,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如同鼹鼠走的是一条路,松鼠走的是另一条路,都是由大自然量身打造的。我们不能因为鼹鼠不会爬树,就认为它是一个失败者:松鼠也不能因为自己不会钻地道,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你不可能期待轮船沿着干涸的陆地驶入港口,同样地,希望依循其他人的道路轻松获得成功,也是愚蠢的想法。

  密歇根州有一位参议员,他起初是卖爆米花、报纸的小贩,后来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打杂。工作闲暇时,他就抽空阅读法律书籍,24岁,他成功地跻身律师界,找到了自己的路。打杂虽然无聊,但他没有枯等,而是牢牢地抓住手边的东西。然后,当他准备好时,那条路已经赫然出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美国的一座小火车站里当差跑腿,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电报按键。13岁,他成为一名正式的电报员;38岁,他当上了铁路公司总裁。去世前,他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收藏的艺术品价值有数百万美元,并被授予爵位。人们公认他是世上最了不起的铁路公司总裁。他并没有天真地等待机会降临,而是像鼹鼠一样,从他所在的地方着手,不断地向前挖通自己的道路。

  没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一定都要有所行动。

  励志故事4:成功在于竭尽全力

  美国西雅图的一座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脚,受伤的兔子拼命逃跑,猎狗穷追不舍。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条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出来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诵出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竭尽全力。”

  后来,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我们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

  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20多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

  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励志故事5:努力后才有可能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20岁的美国女子田径运动员魏玛·鲁道夫一人独得3枚金牌。可谁能想到,她在刚学走路时,两次肺炎和一次猩红热曾导致她不得不长期卧床,4岁时又患小儿麻痹症,愈后左腿跛行,走路时不得不佩戴沉重的金属支架。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她每周对左腿进行康复训练,哥哥和姐姐们每天轮流给她进行按摩。经过7年的努力,11岁时,她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了。然而鲁道夫并不满足,她继续训练。1956年,16岁的她出现在墨尔本奥运会上,获得铜牌。4年后,她除了创造夺取3枚金牌的奇迹,还先后创100米11秒3(1960年)和11秒2(1961年),200米22秒9(1960年)的世界纪录,人称“黑羚羊”。

  由病孩子到“黑羚羊”,鲁道夫似乎在向世人证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文章:

1.关于勇敢的名人故事精彩文章(2)

2.名人的饱受挫折励志故事13篇

3.坚强励志的故事

4.名人执着励志的故事

5.名人励志故事高中作文素材4篇

6.关于名人的梦想励志故事

7.有关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