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其实那边并没有什么。当爬上去时,才觉得原来还是这边比较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篇励志哲理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篇一:
捡破烂捡出100万
捡破烂捡来的博物馆
在杨子伟收藏的老物件中,卖得最贵的是一批卖给了国家博物馆做展览的德国收音机,一共卖了20台,共计20万。“这些东西就是点石成金,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不在乎是100元还是1000元。旧电话机前一段卖了3个,960元。”杨子伟说。虽然也有很多人收旧货,但是杨子伟说他们太低估了自己东西的价值:“不能看低了自己的劳动力,我知道东西是怎么来的,这个东西卖了就没了,我当然要卖一个合适的价钱。”
杨子伟的家,是一个平房,大院子。他说这个院子经过自己的一番“艺术设计”后,已经可以拿来会客展览了——院子大门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旧电影海报贴满了,杨子伟为其取名为“碎片”;院门正对着两排旧打字机,有个打字机上还放着模特的脑袋,颇有798艺术区的风格;院子里还放着各式各样他收回来的宝贝,比如一辆70元钱淘来的旧自行车,如果想买,请拿1000元来,否则不卖,这是专门用来租的。
院子里的四间平房都被塞满了各个年代的老物件,电影机、胶片、黑胶唱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机、收音机,50年代的落地录音机、电风扇、军用皮箱、医药箱、上将大衣、航空帽,1971年的印有“人民公社好”的瓷盆,甚至还有列宁、斯大林的挂像,进口的打字机……几年前,杨子伟花了7万元把两个电影公司的库房给“端”了——收藏了大概1000部80年代的国内电影,足足有十吨重。
杨子伟收集的老物件有11大类、35小类,收音机、唱片机、电视机、缝纫机、打字机、录音机、自行车、电风扇、电话机、放映机……这些东西粗略算下来要占500平方米。他说:“这些老东西的价格每天都在涨,收过来的成本几乎都很低,从两块钱的影集到80块钱的电风扇,而这些东西卖出去的价格则远远高于收过来的成本。”
“破烂王”5年捡出100万
这一院子的东西都要从他33岁用100元收的10台旧收音机说起。杨子伟只有高中文化,在33岁那年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了想只能做成本最低的生意——捡破烂儿,用仅有的100元收了10台收音机,当天晚上卖了就变成了200元。等到第二天就变成了20台收音机,得到了400元。经过这样反复的倒腾,连续苦干了5年,他就倒腾了100万元的资产,他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赚出来的,他的身份也从最初的收音机收藏家变成电视机收藏家,后来随着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变成了老物件收藏家。现在他又自称是艺术家,“自己身上的都是歪才”。
杨子伟早年发明过节水器,并在淘宝上出售。等到收藏老物件的时候,他把淘宝店名改为“将军罐电影工作室”,上面不仅卖这些老物件,也用来出租老物件,主要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提供道具出租服务。杨子伟说在淘宝上卖老物件,最初有时一天卖不了10元钱,打包时都捡别人不用的箱子,后来到一个月利润3000元钱。杨子伟的客户从电影公司、广告公司、活动公司、微电影到时尚杂志都有,他自己也常常忙着跑到微电影剧组里给小孩说戏,说的都是北京上世纪80年代的风土人情。
“我学习人家的皇冠店铺,包括自己学摄影,怎么照得更好,怎么打灯。那时没有自己的风格,完全看别人,现在都是随手拍,越真实越好。我跟自己说一定要挣到每月5000元,后来2007年做到5000元,2008年做到六七千元,到2010年每月1万元,2012年时每月利润1。5~2万元,每个月都比之前更好。”杨子伟说。
捡破烂也有“真经”:淘不起眼的老物件
说起淘东西的方法,杨子伟基本是见着便宜的旧物件就淘。“只要看到一个东西,是脑海记忆中有的就收,肯定没错。”杨子伟说,“一个灯架50元淘来,别人可以当电影道具,或者你直接卖,上次有一个灯架我卖了600元,挣的钱又买东西了。电影废胶片一大卷变成小卷,一大卷买时10元钱,分成小卷,一卷卖30元。这样又能买到很多东西,所以其实我花很少的钱能置办很多东西。因为别人看不到这些旧物件的发展潜力,所以我现在无所谓卖不卖东西了。”
杨子伟淘货的心得是要买那些不起眼的东西,不能和别人买重复了。“人家不在乎的东西,买回来,买回来不是要卖的,往屋里放3年再去卖,全赚钱。为什么我不倒腾服装?因为服装会长毛,而这些东西越老越值钱。”看来人的回忆以及回忆里的那些美好时光真是无价的,就像他爸爸从一开始不理解他,到后来接受了他做的事情,说他是“贩卖时光的人,卖的就是人的回忆和时光”。
“我自己活得有腔调就行了,我也不跟别人比。‘淘’是我的生活乐趣,圈里人都认识我,我也知足。而现在我更喜欢旧物改造。”在杨子伟眼中,自己随便捡个东西,编个故事都能卖给别人。
杨子伟最喜欢的是一个瑞典的电视,是原来政府机关里上世纪6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他花了150元淘的,整个北京也就只有两台。在杨子伟这个院子里,还有很多全国稀有的老物件。比如他有一台江苏盐城无线制造厂的收音机,因为它的壳是橘黄色的,他的一个开博物馆的朋友说,自己6年都没收到这样的收音机了。“这是一个孤品,是80年代的经典型。仿日本4500K制造,颜色特别少,所以这个收音机很珍贵。”
现在杨子伟帮人出策划开艺术餐厅,自己放老电影,也偶尔去外面淘一点东西,但不怎么收东西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地方放了,不想让这些东西毁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杂乱堆在一块就是死的。就跟人一样,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物件也是。钱我也挣得差不多了,我现在只想找回这些老物件真正的价值。”杨子伟说。
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篇二:
男人别被精于算计毁了一生
算计是个好习惯,生活上能帮我们节省开支,工作上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作为男人事事过于算计,总让觉得小家子气,尤其一些生活琐事上。
精于算计表面上看,这个人挺聪明,其实都是些不入流的小把戏,别人不说不代表不知道。这些算计会让男人失了姻缘,失了事业,失了人生的价值。
有个阿姨,有次跟我说,她特别不喜欢女儿交往的男朋友,“见过一次,长得倒挺帅,但怎么就那么小家子气,在餐馆吃个饭,一个劲要餐巾纸,要了一摞,没用两张,剩下的都塞包里带走了。这事儿倒不大,关键是反映这人的素质不高。”
这个不良印象,怕是一卡车纸巾也挽回不了吧?但那小伙子恐怕还意识不到。
男人过于精明会给人不安全的感觉,事事算计,谁敢跟你共事啊,天天提心吊胆,说不准哪一天被你卖了,还给你数钱呢。
几张纸巾确实不算什么。但这点小东西,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让人觉得你境界不高,品行不端,不能信任。一旦重要的人产生这种看法,负作用就不好估量了。小则不利一时,大则影响一生。
十二年前,有一个男生刚大学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出身普通的他,励志通过留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事事节俭。渐渐地,他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他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
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便经常逃票上车。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信心,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
最后一次,他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给他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不收这样的人才为贵公司所用?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他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
然而,真正让他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篇三:
总有一个位置适合你
从小,安东尼的学习就很糟糕,一直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所以,高中还没有毕业时,校长就亲自给他的母亲打电话说:"安东尼或许并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太差了,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他甚至弄不懂两位数以上的运算。所以,最好还是让他退学吧。”
母亲很伤心,但也明白校长的苦衷,她默默地把安东尼领回了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材。可是,安东尼对读书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他努力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安慰母亲。但是无论如何努力,他还是记不住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他自己也苦恼极了。
一天,安东尼跟着妈妈去社区的超市买东西,正好路过一个正在装修的商店,他看到有一个人正在橱窗里面雕刻一件艺术品,安东尼立刻凑上前去,全神贯注地观赏起来。从此以后,母亲发现安东尼只要看到什么材料,包括木头、橡皮等,他都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直到它成为一件漂亮的艺术品为止。尽管母亲有时也不免为儿子的手艺而赞叹不已,但是她并不希望他因玩弄这些小东西而耽误学习,她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罢了,不会有什么出息。安东尼很听话,只好继续读书,但同时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为了不让母亲生气,他总是偷偷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最后,母亲还是对安东尼彻底失望了,因为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哪怕是本地最最没有名气的学院。于是,母亲就对安东尼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去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再对你负责了!"安东尼知道他在母亲眼中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也很难过,决定远走他乡。
许多年后,市政府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决定在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设置一座这位名人的铜雕,面向社会征求最完美的作品。消息一经传出,很多雕塑大师纷纷献上自己的作品。这可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啊,不但可以得到一大笔奖金,自己的大名还能与名人永远地联系在一起,被全市的人们所牢记。
最终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师一举夺魁。在揭幕典礼上,这位雕塑师说:"我想把这座雕塑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获得她期望中的成功,我的失败令她伤心绝望。现在我要告诉她,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我想对母亲说的是,希望今天的我没有让她再次失望。”
这个人就是安东尼。安东尼的母亲此时正站在人群中,她喜极而泣。她这才发现安东尼并不笨,只是她没有把他放对地方而已。
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篇四:
说老板蠢的人其实更蠢
不论在网上还是现实中,都能见到员工吐槽老板,自己的老板弱爆了,是傻x。好像自己没当老板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但吐槽的人大多发泄一些,并不会真离开。因为辞职可能就没有更傻的老板肯雇佣他了。你说老板傻,你跟着一个傻子干,可见智商余额。
不是为老板说话,而是通过事件看本质。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社会上有这种现象。
现象一:大老板理直气壮的承认自己蠢,谁敢说他不蠢,他跟你急。
有位做女装的老板,他的市场规模堪称坐断河山,我很恭敬的向他请求,不曾想那货满脸苦相,对我说:咱不懂呀,咱哪懂得这个。跟你说实话吧,咱就是个笨人,这辈子只会做个女裤叉,你让咱做个胸罩,不行呀,吆吆哒,咱没那本事……
还有位私企上市的家伙,改笔名偷写了几本书,对产业技术研究极精深,但他往你面前一坐,那般真诚蠢萌的眼神,活象个刚出幼稚园的小女生。他说话第一句必然是:咦,你这个想法好,我咋就没想到涅……你没想到个屁,这个想法还是从你书里看来的,你装什么装?
可这帮家伙就是喜欢个装,气死你!这便是老板们的藏富露拙。
现象二:被老板雇佣的咨询业企业管理人员,喜欢假装聪明,老板的成功得归功于他。
我在深圳时,听一个咨询业的老板说话,他说:不要以为事业摊子铺开的大老板们,真的有什么本事,其实他们心里很茫然的,他们只有运气,没有脑子。这就需要我们,象我们这样专业的人,带着他们走出经营困境。不然的话,他们会死得很惨的,很惨很惨的。
我亲耳听到一个很年轻的经理,对员工们严肃的说:相比于搞实业的那些老板们,我们有什么优势?什么优势也没有——除了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更有智慧之外。
总之,大老板装蠢,管理者扮精明。
想象三:再往下,打工层中则有些人,认为上述两种类型,统统是傻叉,傻到了没天理的地步。地球上就自己最聪明。
这些员工真诚啊,他们看到老板是个傻叉,内心一定是很受震动吧?忍不住把话说出来,不唯是表达他们的愤怒、困惑,更希望表达的,还有他们期待公正的心。
结果呢,在收入上,这三类人士却形成各自认知的反差。认为自己蠢的大老板,赚钱最多,数钱数到手发软。而中间自认聪明的阶层,靠嘴皮子靠玩脑子辛辛苦苦挣钱。最下面这拨,认为上述二者统统傻叉者,出卖廉价脑力劳动力,上最长的班,拿最少的钱。
大家其实都清楚——真正有脑子的,是大老板,他们善于扮猪吃老虎。中间地带的是硬撑,只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智力有局限,所以才不停的褒奖自己,给自己励志打气。
——而蔑视上述两类人者,则是真的……不太聪明。
越是智力不靠谱的人,越是认为别人蠢。越是有脑子的人,越是不敢小视别人。
是不是真的有傻叉老板呢?——还真有!
前段时间,杭州有家店铺,老板招了个员工,对这个员工是非常的信任,给了他店铺的钥匙,让他负责管理店铺的一切。而这位员工做的事情是,他打开店铺,把里边的东西能搬的搬,能扛的扛,卖了钱之后逃之夭夭,并在微博上发文,痛斥老板蠢货。
那篇微博大意说:世上竟然有如此蠢老板,你的管理一片混乱,跟着你这样的老板没什么前途,我深切的为这个老板感到悲哀……诸如此类。
——但,这究竟是老板蠢,还是这个员工蠢?
对这个老板来说,他无非是看错了一个人,损失了一点钱,经营上造成了一些困扰而已。有相当数量的老板,都曾有这样的经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老板们更加精明,更加洞察人性。
而这位员工呢?
很可能,在他一生中,遇到个无条件信任并托付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但就是这次机会,暴露出了他的人品——他不是个可以信任的人。此后他无论是遵循这一心智模式,继续坑人害人,亦或不遵循,都意味着他人生的机会,越来越少。
当他失去所有的机会,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人生。
再小的老板,也是从无数的人性博弈中拼杀出来的。成功者都是幸存者,他们积累的人生经验与智慧,是别人无法想象的。这世界上绝对没有蠢老板,但是有认知出现了障碍的员工。
不是别人蠢,是你思维方式不对!员工与老板,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老板必是实践主义者,员工多是书本主义者。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在于,老板在实践中发现,哎呀妈,怎么书本老是骗人涅,你书上说的,跟现实一点也不一样……
员工则不然,有些员工甚至连书本知识都没有,他们的人生观念来自于影视剧。
影视剧中,领导人无一不是高瞻远瞩,蠢萌者也有,但那是为了证明主人公智慧果决的踩脚垫。就比如说元末时朱元璋与枭雄陈友谅争夺天下,正史记载尽显朱元璋的英明神武,所以他才能击败对手。
但如果你再细索资料,就会惊恐的发现,论及英明神武,陈友谅丝毫也不亚于朱元璋,他文武双全,慧眼如犀,组织能力更是超凡,部下团队人才济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但他们还是输掉了。
是陈友谅的英明神武程度,低于朱元璋吗?
你再查资料,咦,也不对。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他们其实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身上有的毛病,他们一点也不缺。普通人会犯的错误,他们一个不拉的全部犯过来——而最终的决战,取决于谁犯的错误更多!
——老板们心里都明白,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情场,搏的是人性,是谁能够犯更少的错误。
所以,老板一生都在试错。
——但小说及影视剧可不能这样演,这样演的话,就太没意思了。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必须英明神武,必须要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样大家看得才爽。
影视剧只是人民群众幸福的白日梦。从中接受养料的人,会以此要求现实。所以有些员工,满心期待着一个英明神武的老板,一旦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顿时就失落茫然。
——对现实隔膜,无法接受老板也是人类的现实。
而越是对现实隔膜的员工,恰恰也是最缺社会经验的。也只有他们,才会得出老板是傻叉的绝望论证。
老板与员工的第二个区别是,老板多是资源导向,员工多是细节导向。
资源导向的意思就是说,老板对公司发生的种.种乱事,并不是太放在心上。因为老板知道这些现象都是人性,人性吗,就是个鸡飞狗跳狗皮倒灶。所以老板的心思,只放在如何最优配置资源上。
但员工受企业气氛影响最重,发现扎堆在这家企业的人,不是酒囊饭袋就是尖酸刻薄。这时候员工就忧心了:哎呀妈,这啥老板呀,弄这么堆烂人在公司里,这公司有希望吗?你手下的员工天天在扯皮溜号偷工减料老板你造吗?这样一个离心离德的团队,能有战斗力吗……
员工的顾虑,当然有其道理——但,我们前面说过了,员工以为这世界上,真的有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那种完全没人性缺陷的组合或个体,但老板早就歇了心,知道这不过是不谙世事的想入非非。老板与员工的第三个区别是:老板是试错者,员工是评价者。老板是行动者,员工多是旁观者。
试错者、行动者的意思是,老板的思维是事件导向的,是从开始走向结果,走一步看一步。
旁观者、评价者的意思是,员工的思维,多是结果导向的。
这二者有何区别呢?
这个区别大了,甚至构成人类智能的直接分野。
简单说吧,一个项目或一个策略,在开始时,谁也无法预期结果[lizhigushi.com]。感觉好象行,但真的行不行,只有试过才知道——于是老板开始尝试。
员工是被动的,啥?老板又出妖蛾子了?要玩个花活?行行行,你玩你玩老纸陪你玩……事件持续,结果发现不行。这时候员工就说了,你看看,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吗,明明不行还非要瞎折腾,可怜的我跟了这样的蠢老板,真是瞎了眼,这辈子算是完鸟……
——员工是从结果倒推回来,在结果出现之前,员工是没有评价意识的。有了最后的结果,员工就会立即进入评价状态。并以结果以为依据,对老板的智能水准进行评判。
而老板没有时间评价,他在继续试错,娘的,这招不行?不行咱们再换一招……
老板不停在试错,员工不停在评价。老板认为自己蠢,只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员工认为老板蠢,只是他经历的太少。
读书时,大家比的是聪明。进入社会,比的却是笨拙。笨拙,意味着你在试错,在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
只有试错开始,你才知道,许多知识之所以没有体系化、精确化、文字化,是因为现实人生,一如学习游泳,那是需要你调动全身的组织,使其有机的配合,自如的应对复杂的局面。这类知识是课本无法教给你的。
说到人生,说到开创事业,再苦憋的老板,也是我们的先行者。缺乏实践经验的人,犹如坐看别的孩子学习走路的婴儿。你尽可以没心没肺的嘲笑他,但当你站起来迈步,你会发现,别人摔过的跟头,你要一个不少的摔过来。
摔多了,你就学会走路了。
只有行动起来,从旁观者转型为实践者,从评论者转型为试错者。从力图表现自己聪明,转为力图表现自己的实践与努力,才会知道,人生唯一的失败,就是只坐在一边空口讥评,却没有亲身行动。
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篇五:
从6万元到700亿元
不是李彦宏,不是黄光裕,更不是宗庆后……
2011年9月7日,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不是一家之言。2011年7月25日,在《理财周报》发布的2011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榜单中,三一重工梁稳根家族以598。51亿元身家位居中国首位。
实际上,早在2011年5月10日,《新财富》发布的“2011年500富人榜”中,梁稳根即以500亿元身家问鼎首富。
25年时间,梁稳根把6万元起步资金变成了700亿元,财富增长了117万倍!这绝对是个奇迹。
起步资金:6万元
今年56岁的梁稳根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地区涟源市茅塘镇的一个小山村,是个农民的儿子。
梁稳根是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中南大学金属材料系的。1983年,他被分配到国营企业——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
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在老人的眼里,儿子好歹混出了点“名堂”,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
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
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的“第一桶金”来源于特种焊接材料——这正是他的专业特长。1986年企业开业时,梁稳根将工厂命名为“三一”:“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这时候,他手里的全部资金是6万元人民币。
5年之后的1991年,企业发展成为娄底最大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但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三个一流”的理想仍相距甚远。通过一系列调研与论证,梁稳根认为这是市场容量的问题。
“金刚石特种焊接材料市场,全国总容量也就10多个亿,即使把全国市场都垄断,发展空间仍不大。此外,涟源所在地域较为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本受限、人才受困,无法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
梁稳根确定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
就选择工程机械行业的原因,梁稳根认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上百个世界500强,仅工程机械制造业美国就占了3家。中国是一个人口和面积大国,现代化、工业化等进程都要依靠工程机械制造业支撑,这说明工程机械行业不仅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更有长久的发展机遇。
端正了战略方向的三一重工,销售收入和利润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推进。
重塑“中国制造”
与“财富榜”历年“榜首”多出自地产、商业、IT产业相比,今年的“榜首”来自制造产业。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长期被认为是品质低下、价格低廉、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词。当三一重工的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首创无泡沥青水泥砂浆车、亚洲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产品陆续推出后,“到海外去赚钱”成为了三一重工的战略选择。
“没有国际化,三一重工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梁稳根认为。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国家“十五”计划出台后的第二年开始的。2002年8月,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设立。随后,公司两台平地机分别从中国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国际化战略序幕由此拉开。
相关文章:
1.英语故事
2.触动心灵的励志故事5则
3.励志故事演讲稿500字左右范文5篇
4.励志的哲理散文随笔200字
5.初三学生2020中考励志故事精选范文
2020经典长篇励志故事分享
上一篇:长篇励志哲理故事精选五篇
下一篇:精选五个感恩励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