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现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你知道谢军先进事迹材料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谢军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事迹材料相关推荐↓↓↓
致敬陈陆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铁路人的事迹材料学习心得
最美公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时代楷模黄诗燕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与感悟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谢军先进事迹1
“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
2003年9月,主任一通内容十分简洁明确的电话让谢军和北斗结缘,他走上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此后的十几年,谢军和北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岗位变了,谢军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肩负的使命也更多了。
谢军说:“在这个领域做事情,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得要比别人强才行。”但是在他担任总设计师之初,谢军坦言有许多知识都没有掌握,诸多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他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谢军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别人提出要求、国家给出任务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和遇到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时。但谢军说:“实在不行就熬,熬那么几天总能想出来办法。”
谢军口中的“熬几天”,有时是持续一个月每天近16个小时的工作,有时是3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关改进。
2009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启动,谢军遇到了很多困难,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他几乎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上班,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面对着一天将近1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谢军却说:“一旦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了,好像睡意包括困劲累劲就都没有了。”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它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导航系统的服务质量。谢军和团队在研制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时,星载原子钟就成了绕不开的“拦路虎”。
他们研制出的第一台原子钟在工作时常出现信号突跳,精度较差。为了解决精度问题,谢军要求科研人员每天、每周对卫星上选用的特定原子钟设备进行定期监测,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改进。
这一改就改了3年多,终于,谢军和他的团队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原子钟。目前,北斗卫星原子钟的质量和指标不断提升,授时精度相当于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
不仅仅是自主研制高精度星载原子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谢军带领北斗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了高稳定长寿命时间基准技术、上行注入抗强干扰技术、高精度测距技术和阵面天线技术等难题,首次实现百万门以上国产ASIC电路在轨应用……
北斗三号有三十颗卫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每一颗卫星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要保证质量,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谢军说:“我们设计的每颗卫星都有它的功能和用途,整个卫星是一个星座系统。”而这句话也能够用来比喻谢军和北斗团队,解决难题往往不能只依靠一个人,谢军深知团队的力量,同时他也像一颗兢兢业业的卫星一样,不断发光发热,承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谢军先进事迹2
“中国的北斗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北斗”
献身航天事业30余载,其中苦乐,外人可能难以体会。对于谢军来说,北斗事业非常吸引人,他说:“在这干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使命感,也有荣誉感。”我国自主研发的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商船曾在公海航行途中,被无故中断GPS信号,搁浅三周左右。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我国必须要有自己安全独立的时频基准系统,也一定要把非常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搞上去。
谢军说:“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样非常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产品、关键技术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沙漠里的高楼大厦,没有基础是不牢靠的。”
2007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中国全面进入了北斗卫星组网的发射期。2017年,23颗卫星发射成功,而从2017年到2020年,3年间32颗卫星发射升空,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的航天大国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中国速度,谢军说:“航天人,就是要多付出一些汗水,同时把产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可靠。”
说到这份“可靠”时,谢军语气轻松,但从容的背后其实是他献身航天事业30余载的沉淀。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我国已逐步实现所有产品百分之百国产化。
短报文、通信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一般只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中国北斗卫星有着更多的功能。如今,北斗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和星基增强服务,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日渐兴起的自动驾驶、无人机送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得益于像谢军一样的中国航天人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国北斗采用中国方案,凝聚着中国智慧,引领着导航卫星发展新潮流。
站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收官之星的发射塔下,谢军说自己的心情既激动又平静。激动的是,北斗系统从工程立项以来,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获得了圆满成功;而平静的是,作为一个航天人,他深知航天事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之前的成功并不代表后面就没有风险,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谢军来说,“收官之星”不代表着北斗工程的结束,而是整个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节点。在谢军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中国的北斗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北斗。”
谢军先进事迹3
在国新办举办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上,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谈到,北斗系统的理念是“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相信通过前期工作和后续在轨措施,北斗系统一定能够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
谢军指出,北斗系统是一个高风险、复杂的系统,技术上的特点是混合星座,有约36000公里高度的GEO、IGSO卫星,有约21000公里高度的MEO卫星,卫星指标要求高、空间环境复杂,同时工作寿命也是大于10年和12年,作为卫星的产品,它的质量具有在轨很难维护、很难修复、很难更换的特点,所以研制和入轨后,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首先,在卫星系统方案的设计上,选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方案,这样来能保证风险最小。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北斗创新的技术体制和产品,开展了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保证这些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设计上,客观上作为卫星产品不可能不出一点问题,都是考虑有了冗余、备份的设计。某一台单机同一功能出现问题有另一台单机替代,比如时频系统,保证无缝切换,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工作。设计阶段单机选用上,首先立下了这样的规矩,同时认真贯彻。
其次,在生产研制的过程中,针对北斗的高密度发射,三年完成了30颗星的发射、组批生产这样一些特殊要求,避免由于进度带来质量问题,也是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首先,产品技术状态上一定是按照严格的充分论证,更改要经过层层审批、试验验证。另外,对于非常基础的、源头的元器件、原材料固有的要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环节加严控制,有专门机构负责元器件、原材料的筛选,出现有疑点问题整批都不用。这是研制生产阶段的第一步。第二步,对所有要上天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都有相应完整的力学和热真空实验。
最后,北斗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面对组批生产、高密度,专门对关键单机安排可靠性专项实验。某一个产品在轨工作的温度可能是正负10度范围,对同类产品同样设计生产状态要进行加严20度、25度实验,某一个产品的工作是40度的工作范围,平时可能要做到60度,而且是全寿命周期来做。可靠性专项工程在北斗整个研制过程中对保证对上天产品的质量作出了非常扎实的贡献。有一些疑点问题就是通过这个来解决的。第三步,加严产品验收。验收过程中做好产品的数据比对,第一批产品建立一个基线,第二批、第三批、第十批的产品和基线数据比对,有数据成功包络线,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把上天前的产品,不带问题出场、不带疑点上天。
此外,谢军谈到,卫星发射入轨以后,管理上,北斗系统相对其他航天系统,专门设置组建了由卫星设计方为主的在轨支持系统,由有经验的卫星设计师对在轨产品以及卫星工作状态,通过卫星下传的工作参数以及工作状态的信号连续地判读,比如原子钟的数据连续累计进行趋势分析,导航信号完好性也是这样做。工程上,定期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变化规律,对于这些规律,相应的在地面研究相应对策。在入轨之后,还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卫星产品的工作状态,比如有时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进行调控。有专门的风险与控制保障链。通过这样一些管理,研制过程加严,上天以后不放松监测,整个系统的理念要“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先于苗头解决问题”就是一定要让用户不能体验到一流的北斗对他使用造成影响,北斗系统这次开通在服务功能和性能指标上有实实在在的承诺,相信通过前期的工作和后续在轨的措施,北斗系统一定能够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
谢军先进事迹4
仰望星空,我们能看见两个“北斗”。一个有7颗星,已在宇宙间存在亿万年之久,自古以来为人类指位定向;一个有30颗星,从无到有诞生发展不过26年,在浩渺太空却能为人类提供精确到10米的定位。
前者名为“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馈赠;后者名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由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每谈及此,谢军总是有诸多感慨。
1982年,谢军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工作,从这里踏上航天之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198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提出了利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即双星定位设想,由此开启了筚路蓝缕般的伟大征程。
1994年,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00年,2颗北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一号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可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系统设计建设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充分体现了“快、好、省”的原则。
2004年,当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工程正式启动时,谢军也正式走上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的岗位。于谢军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也意味着一份全新的使命和职责。
相较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要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谢军坦言,尽管研发之路困难重重,荆棘载途,但他和团队从未轻言放弃,始终攻坚克难,逆流而上。
在谢军记忆中,2007年是北斗二号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保证国内申请的宝贵的频率资源,我们克服困难,在4月14日成功发射了北斗二号第一颗导航卫星。”谢军说。
首战告捷,也正式拉开了北斗二号组网建设的序幕。
从那之后,北斗二号进入了组网建设快车道。2010年,成功发射了5颗北斗二号卫星;2011年4月,建成“3GEO+3IGSO”基本系统;2012年12月,14颗卫星正式组网运行,北斗二号系统提供正式运行服务。
谢军表示,到2019年,我国已成功发射20颗北斗二号卫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星座体制,亚太地区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混合星座系统优点明显,是利用高轨卫星固定对一些区域提供服务,同时,中圆轨道卫星对全球提供服务。”谢军说。
谢军先进事迹5
步步铿锵,步步有力。
就在北斗二号建设如火如荼的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谢军认为,这是北斗系统迈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关键一步。
“卫星上天不能随便动,一动就相当于坐标值在变,需要精准控制、精准测量,这就涉及到关键器件原子钟。”谢军说,在北斗导航卫星上,高精度原子钟至关重要。
而最初,北斗导航卫星上使用的原子钟依赖于进口,既受制于人,又不能完全保证质量,影响导航服务。
时间精度是卫星导航的命门,天地间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深思熟虑之后,谢军下决心让星载原子钟百分之百国产化,走自主研发之路,“一定要让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念既定,再难再苦也要迎难而上,快马加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谢军坦言,星载原子钟的研发非常难。
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上的铷原子钟,通过微波场激励铷灯泡中的铷原子来回运动产生固定的频率,所发出频率在经过滤光泡将不稳定的噪声滤掉后进入吸收泡,最后通过光电探测器生成光检信号。
“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信号,决定着星地之间的时间服务精度,原子钟对于空间环境要求非常高。”谢军说。
为了达到理想的上星使用效果,谢军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攻关、试验,他们在整星上专门设计了温控小舱,以极高的控温精度,保障原子钟空间温度环境。
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团队成员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哪怕归零,也要回溯问题所在。
就是在这样严慎细实的研制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铷原子钟装在了北斗导航卫星上。
谢军说,从2004年还存在于图纸上的“想象”,到如今大量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上的高精度成品,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不容易,然而其过程却正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深刻体现。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这就是新时代北斗精神。
首获占“频”之胜、攻克无“钟”之困、消除缺“芯”之忧、__布“站”之难。如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北斗二号卫星上国产化比例不到80%,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已实现100%。
谢军说,“我们承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优于10米的导航,根据实测结果,水平定位精度达到1.6米,高程定位精度达到4.4米,重点区域甚至更为精确,授时精度10个纳秒。”
在谢军看来,这就是自主创新、追求卓越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
今年6月23日,是谢军航天生涯中无法忘怀的一个重要日子。
那天清晨,谢军早早就站在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塔架前,望着眼前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心情既激动又平静。
这天9时43分,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点火发射,翱翔太空。
在卫星发射27分钟后,星箭完成分离,卫星两侧太阳翼顺利展开。那一刻,谢军紧绷的心终于松弛了下来。
谢军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遨游太空,是几代航天人、北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最终实现的里程碑。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时48分,习近平总书记走上主席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做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等后续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仰望星空,那里有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对谢军而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实现中国航天梦的重要体现、重要一站。38年航天路,16年北斗路,谢军感慨最多的是来路漫漫的不易、无数航天人为之奋斗的可敬,以及今朝回首的淡然与自信。
在这条道路上,26年春夏秋冬,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万众一心,将自己融入进中国北斗事业的浩大工程中,不计小我,成就大我。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谢军说,如今,更多的年轻北斗人成为这个征途上的主力军,他们更有活力、更有干劲,也更有对航天强国梦的热忱和期许。
据悉,“挑战杯·名师大讲堂”是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八项大赛活动之一,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青年网、东北林业大学联合承办,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钉钉、抖音合作支持。名师大讲堂,大咖零距离。接下来活动将继续邀请行业领军人物、社会知名人士、业界知名学者通过直播分享人生经历与行业经验,引领广大学子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充分了解科技前沿、把握时代脉搏。
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材料
上一篇:2021谢军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2021感动中国人物陈陆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