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固然可怕,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和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坚持做到科学抗疫,切实加强科学防控,我们必将取得战“疫”的胜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参阅。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1】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个哲理,在医护人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陷阵的英雄,是他们用坚毅无畏的力量阻挡住了病毒的侵袭;回到生活,他们是邻居家的孩子,是幼童的父母,是再普通不过的丈夫、妻子。但正因为普通,在紧急关头的挺身而出,于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更显得弥足珍贵。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冒风险到抗疫一线工作时,很多医护人员的回答是,“这就是我的工作”。此时此刻,这句话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奔赴武汉与前期驰援医护人员汇合的路上,一位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微笑着比出胜利手势;甘肃民乐县,一位“全副武装”的医生充满信心地打出“OK”手势;首批6家医院的121名医护人员组成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同事们目送他们出征……一幕幕动人瞬间、一个个真切的表情,记录下医护人员迎难而上的勇毅担当,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的英雄。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身患疾病时,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往往就能缓解心中的不安和压力。反过来,患者的一句感谢,也足以拭去医护人员一天的疲累。医护人员与患者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能筑起抵御疫情的坚固的钢铁长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要靠精湛的医术、严密的防控、扎实的保障,更要依靠众志成城的精神、团结一致的劲头。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支持和信任更能带来安慰;对于患者和普通民众来说,也没有什么比医护人员竭尽全力的付出更能带来安全感。
一名护士在采访中被问及名字时,她回答,“名字就别播了,因为怕妈妈看见会担心”。担心的又何止是家人,在这场与病毒的搏斗中,医护人员的安危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关切。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安全了,我们距离战胜疫情,就更近了。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2】
针对湖北省医疗资源紧张和病人住院需求大的情况,国家卫健委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这一重要举措,体现出对湖北省加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全力支持,展示出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决心,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坚决遏制这一地区疫情蔓延势头,事关全局。最近一段时间,湖北孝感、黄冈、随州等多个地级市确诊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城市由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接连出现了救援物资告急等情况。疫情防控任何一环都不能忽视,必须采取有力举措遏制疫情蔓延、打赢阻击战。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划定“责任田”,对口提供援助,有助于缓解湖北医疗资源紧缺的局面,凝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细化措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各地组建的医疗队迅速集合出发,仅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就有上万人;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任务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力量、建设物资迅速汇聚;军队保证医疗物资和人员有效投送,抽调大量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正是因为坚持全国一盘棋,我们迅速调动了各方资源,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赞叹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对口支援机制,我们并不陌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等18个省市迅速行动,支援四川灾区,短短几年时间,帮助当地干部群众重建家园。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东西部扶贫协作给予贫困地区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帮扶、倾心援助,书写下“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事实证明,重大任务面前,对口支援机制是行得通的,也是有实效的。在这一机制下,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放眼全球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也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
对口支援机制的建立,为受援地区解了燃眉之急、点燃了希望之灯。对于援助省份来说,在把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做扎实的同时,必须以更大力度、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湖北抗疫。当前形势下,这对任何一个省份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连日来,各地区都在努力派出医疗队、捐赠物资,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把这种精神进一步转化为落实对口支援要求的行动,不讲价钱、全力以赴,迅速出台援助方案、迅速动员力量、迅速投入防疫战场,检验着各地区各部门的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
对口支援机制公布之后,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留下暖心话语,为制度优势点赞,为疫情防控加油。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顽强斗争,以行动践行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哲理。在这场必胜的战斗中,凝聚更大力量、付出更坚实努力,胜利一定不会遥远。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3】
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这种壮举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时代闪光,是医德精神的时代闪光,也是红医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
所谓红医精神,即“红色医生精神”,它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红医精神是在人民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战争年代里,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维度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了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技术优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红医精神的本质内涵。
红医精神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为广大红色医生抢救红军和人民群众生命发挥了重要精神支持作用;红医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为保卫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样,红医精神也将继续鼓舞新时代的红医传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用他们无声的行为深刻诠释着红医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在无数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中,在人民生命安全的危机时刻,红医精神依然映射出它固有的时代价值、精神力量。
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引领。红医精神所蕴涵的不怕牺牲,坚定理想,追求胜利的信念,是战胜疫情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道德支持。广大医务人员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道主义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顽强拼搏,与时间赛跑,挽救人民的生命,维护人民健康的价值诉求,体现了弘毅精神,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德内涵。
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动力。广大医务工作者汲取先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竭尽全力,坚守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疫一线,直到最后胜利。
新时代,新作为。中国医科大学主动担当作为,牵头国内9所医学院校(部)联合编写了《红医精神概论》的教材,从理论、历史、实践及文化逻辑的视角,对红医精神做了挖掘、梳理和概括。旨在为赓续红医精神和弘扬红医精神,提供学习资源。
我们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医务人员的顽强阻击下,病魔必将被降服,胜利不久将会到来。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4】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每一场疫情都是对全人类全方位的考验。病毒,地球上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它已诞生数十亿年,但是直到100多年前,人类才借助仪器观察到它的模样。从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到近20年来的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从不曾停止。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依然少得可怜。
灾难来袭,呼唤担当。
信息分享透明高效,防控机制坚决有力,中国完成了一个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甄别出病原体并第一时间同世界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10天建成两座医院、对近6000万人实施封锁……这是处于疫情中心的中国“做好自己事情”的担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近邻日本到非洲兄弟赤道几内亚,从俄罗斯到西班牙,一架架带着爱心的航班飞抵中国。这是“风雨同舟”的担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应对病毒,离不开专家的专业能力。“逆行”人群中,有德国专家,有俄罗斯专家,有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的国际专家组。这是“守望相助”的担当。
“凡是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面对疫情,反思必不可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开始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被挤压、城市化居住与日益频繁的人员流动则让病毒的传播防不胜防。有人说:“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因此,不要把每次疫情当做单独事件处理,人类需要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命运与共”的担当。
“面对疫情,我们都是中国。”德国小伙在“爆款”视频中声援中国。“留下来!跟中国朋友一起奋战!”法国人朱利安用留在中国表达信心。这是“患难与共”的担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感谢中国,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四面八方,感激之情,发乎内心。“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温暖之意,溢于言表。
这个世界,人与人命运相连,国与国命运相通。积极担当、共克时艰,才是正解。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5】
防控疫情,需要同舟共济。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多居家、少外出、不聚集,就是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阻断疫情传播作贡献。从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到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各地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尽量减少聚集性疫情,需要更多人自觉行动起来,理性、清醒地认识疫情,科学、审慎地防控疫情。
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就是传染。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出现因聚会、聚餐等造成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非常时期,得有非常之策。虽然封闭式管理可能会带来生活的不便,虽然待在家中可能少了呼朋唤友的热闹,但少出门、不聚会,已经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防控举措。遵守法规、服从管控,成为每个人面对疫情时应尽的一份责任。
“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此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不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以“静”致敬,为那些奋战一线者减负、分忧。
换个角度看,减少聚会,并不意味着就是在家浪费时间。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远程办公、在家上班已经成为可能,完全可以实现居家和工作两不误。另一方面,不出门才会发现,过去花在聚会、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如此多,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用在阅读上,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奋发进步。
所以,让我们现在不聚,等待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更好地相聚。
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6】
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传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正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人类面对传染病不再束手无策,拥有了守护健康的法宝。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的叮嘱,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防治的要求,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管理措施越科学,精准防控越到位,阻断疫情就越有力有效。把科学有序的防控要求落到实处,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能得到有力保障。
疾病与人类始终相伴随,威胁着人类健康,但人类只要恰当使用科学武器,就能程度降低生命代价。无论是非典、甲流还是新冠肺炎,我们对它们的科学认知有一个过程。抗击非典时一些人最初认为致病因素是衣原体,最终发现是冠状病毒。对付衣原体,抗生素就管用,而对付病毒,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由此而言,防控疫情不能偏离科学的轨道,不能脱离对生物规律的把控。
“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形容新冠肺炎疫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必须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修订更新到第五版,出院患者在不断增加,我们完全可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护人员不辞劳苦、科学救治,努力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收治率治愈率;广大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攻关,加快病毒溯源等研究;各条战线扎实做好预防、控制和保障工作,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科学支撑。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对大多数人而言,关键在“防”。加强病例排查,做好居家隔离观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就有必胜把握。科普宣传有助于克服因疫情导致的不安焦虑情绪。让科学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使人民群众懂得用科学态度对待疫病、用科学手段防治疫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病毒固然可怕,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和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坚持做到科学抗疫,切实加强科学防控,我们必将取得战“疫”的胜利!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大学生党员心得体会800字
上一篇:党员防控疫情工作心得体会六篇
下一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工作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