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能去上海,切身体会五色斑斓的大上海,直接接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我期待;能零距离接触上海现今那震古烁今的基础教育,感受到了上海教育在全国教育的引领作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1
6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九年级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培训。一天半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郭景杨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与案例》、上海交通大学二附中吴金瑜校长的《基于新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张邦浩主任《做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三位专家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不足。在这一天半的学习中,真可谓受益匪浅:
一、有效课堂教学感悟
郭景杨教授的报告分为教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两大主题,结合生活案例和教学案例,分析总结出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明明白白地教、学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学的有效措施。其一:教师如何明明白白地教要做到 “小步子、多活动、勤练习”;其二:学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学要体现“体验、互动、感悟”三个基本要素。
郭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结合 “西瓜的吃法”、“三线八角手势法”、“铅笔实验——压强”、“流体压强的教学设计”、“切苹果探究长方体”等生活实例和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有效的教学课堂,首先要将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明确、细致,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出发,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使目标落实的落差降到最小,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次教学方案的编写要注意创设教学活动,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次目标达成评价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达标检测。
从郭教授的报告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学课件的变化多样,而在于学生参与体验、实践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的“做”胜于老师的“说”,学生通过做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总结规律和方法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尤其在地理教学中值得借鉴,例如在地球地图一章教学中,经纬线、半球的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等都是教学的难点,课本中只是一幅幅地球或山体的平面图,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事物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尽可能的创造一些教具将抽象地理事物变成具体的模型,如东西半球的划分是难点,我们完全可以拿一个西瓜标注上经度,然后让学生动手切开西瓜,再判断东西半球的范围。再如等高线教学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泥塑的山体,刻画上等高线,让学生根据模型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想信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对于等高线地形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新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的感悟
吴金瑜校长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新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同的知识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感官识记类知识——演绎(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记住);意义理解类知识——讲练做;过程体验类知识——以做为主。
从报告中看到有些知识让学生自学,学习效果是很低的,书本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到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对于意义理解类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用美国华盛顿博物馆的一句话来说:“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属于我自己的”。
吴校长的报告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从未想到过知识会分为几大类,更没想到对于不同的知识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常以学生自学课本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其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官发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识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有创新精神,才会有教学个性;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
三、做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感悟
张主任的报告分为“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勤恳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三部分,重点从如何认识人才、优秀学生成长分析、德育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报告从专才、全才、偏才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会洞察能力,善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各方面人才。德育培养要重视基础道德培养、行为规范习惯的养成、榜样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要做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聆听学生的心声。
张主任的报告让我认识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厚爱。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外出学习重要的并不是收获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专家引领下所做的自我反思。通过本次外出学习我告诫自己:“让自己‘现代’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总而言之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2
国庆节前夕,接到领导的通知要到上海去学习,那一刻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想想看,第一次出远门学习,而且到上海去,到那么发达那么前沿的城市,真令人向往!可是要去学习那么长时间,我的教学任务怎么办?这一刻我又犹豫了。学校领导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对我说:“你只管去吧,我会安排好的。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好好去学习,多带些前沿的信息回来吧!”这就样,我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对教育教学的渴望,带着对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带着对上海的神往,在市培训中心赵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上海。
在第一周的学习中,各位学术渊博的教授从不同的方面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层的讲解。胡东芳博士以充满智慧、富有幽默的语言讲解《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及论文实用策略》,他的讲解富有生活化,富有趣味化,让会场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席居哲博士则从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方面讲解了神奇的期待效应;上海市委教研室的赵才欣主任对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哲学博士王建军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述,让我对如何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李政涛博士则从“有效教学”这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剖析和讲解;女博士吴亚萍则从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研究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她从教学实例中深入地剖析课堂教学的路径与策略,让我知道在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以及以后今后改正的方向。
这一周的学习既忙碌又充实,各位教授系统的讲解,让我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思考以及更加深刻地反省。我想在后来的学习中我肯定也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有更多的体验!期待着!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3
我等待。就这样,我怀揣梦想与期待,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当我经历上海风的洗礼后,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可谓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感受之一:我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几次过马路,几次搭乘地铁,我无意感受了人群脚步的匆匆,我们慢慢的走着,怎么他们却是跑呢?上海的地铁虽然本班地铁到站上客到下一站停车间隔2分钟时间,但谁都不愿错过而去乘坐下一班地铁,当乘上地铁后紧接着便是打开自己的手提电脑开始工作。上海犹如一个快速旋转的球体,让你感到坐不住,悠闲不得。无意中你就会被带入一种现代生活节奏的状态
李政涛教授说:“华东师大的教授个个都是精英,学识渊博,但是他们从不敢懈怠,必须不断学习。”他还举例说:“华师大的女教授们请产假一般是一年,但是如果一年后来上班,她自己不敢上讲台给学生授课”。此番话或许太过急,但也不难看出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停止的,尤其是我们不能放弃终生学习的想法。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时代,经历无视教育的““””、知识爆炸的年月,以及走入歧途的应试教育,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番我们的学习了。
6天的学习除了参观了两所学校外,主要听了五个个讲座。从这些讲座的题目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目前我国教育所关注和研究的前言问题。发展、认知、心理、心智、文化、对话、模式、课堂、评价、专业、成长、创造、案例、问题、策略、课程、反思,这些词汇所涉及的都是现今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这些报告都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人们期望学生能用自身的经验与他人合作,进行创造,解决真实问题。但当教师自己成为学生时,却不采用这种做法。”面对这样一个不愿接受别人和改变自己的境况,教育要求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内容和改变的可能。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和提升,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和反思,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东西。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要从“指导教学”变为“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指导教学会限制人们有关专业发展的思想。
和其他行业一样,教师这份职业干得好与不好取决于所具备的能力。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总结才能获得,我们不能“教书三十年,教龄只三年,其余二十七年都是重复三年的故事”。学习是没有终点的,无论你是什么院校毕业,那仅仅代表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而绝不代表你就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大部分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再学习再总结获得的。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应是学习的新起点。对学习而言,永远没有终点。或许有的教师说“别人不是常常夸奖我有潜力吗?”说实在的,潜力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个社会,现实社会要的是现货,而不是期货,社会不会等待你的成长,同样学生也不可能等待一个教师的成长。你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去阻止他人的进步,唯一能够改变的是你自己。而改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
不仅仅教育,整个社会都要成为学习型社会,所以说,学习非常重要。
感受之二: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义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问:“凭我的资质,要炼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宫本回答:“最少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炼?”宫本答:“要二十年。”柳生疑狐地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日以继夜地苦炼呢?”宫本回答:“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柳生又问:“为什么?”宫本答:“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现在,你两只眼睛都死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名一流的剑客。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将全部时间用来工作只是敬业的表现,但没有给自己的学习与反思留出时间,只能是让自己一直在探索之中,而不会有登高望远的气魄。想成为一名一流的教师,就要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提高“教师素质”,就是“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优质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呢?优质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他们使知识易于为每个学生接受。他们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对学生既一视同仁,又承认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他们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来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在实践中运用认知和智力理论,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学习的崇敬。
优质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他们能充分理解其所授学科,以及该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组织、如何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并如何用之于实际情境中的。他们掌握如何向学生传授学科的专门知识。注意学生通常会带到每门学科上来的先入之见和背景知识,以及能有帮助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他们知道哪儿可能出现疑难,并相应调整其教学实践。并且善于教学生如何提问和解决问题。
优质教师善于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他们创造、充实、维持和改变教学背景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并最有效地利用时间。他们掌握了一系列教学技术,他们知道如何约束学生群体以确保有纪律的学习氛围,知道如何组织教学使学生达到学校的目标。他们善于设定学生间和师生间社会交往的规范,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如何在面对暂时的失败时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用多种方法测量学生的成长并能清楚地向家长解释学生的表现。
优质教师系统地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学习。优质教师是有教养者的典范,他们身体力行养成学生的美德,。优质教师利用他们在人的发展、教材和教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他们对自己学生的了解来对教学实践是否合理作出原则性的判断。并鼓励他们的学生终身学习。为加强教学,优质的教师批判地审查自己的实践,力图扩展自己的技能,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并根据新的发现、思想和理论调整自己的教学。
优质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优质的教师通过在教学政策、课程开发和教职员发展上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来促进学校效能的提高。他们能根据自己对地方教育目标的理解来评价学校的进展和学校资源的配置。他们了解哪些专门的学校与社区资源有益于他们的学生,并善于在需要时利用这些资源。优质的教师会设法合作性地和创造性地与家长打交道,使家长建设性地参与学校的工作。
这些标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与此相比较,我们似乎好多时候仅仅处在一个“教书匠”的层面。当我们谈论起教书匠和研究型教师的时候,还以为当不成优质教师,当个教书匠足以。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弄懂教书匠的含义:“以教书先生而曰“匠”,盖讥之也。因从前念书之人,书念得不多,亦不甚懂,不能做他事,只能教书糊口,而误人子弟的多,故以匠呼之。”当今,匠者在教育该无立足之地的。
谈到这里,会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凭什么走上讲台?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态度,专业,方法,工具等好多方面,我们准备好了吗?
感受之三: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
有这样一个事情:
北京一老师与一位专家有过这样的对话:
老师:“我讲课,45分钟不够用,惟恐学生不明白,可学生依旧很难理解,不好掌握。”
专家:“你怎么知道讲了学生就明白了呢?
反思:时间+汗水=成功吗?
当然,一堂课的成功不是看他热闹与否,活跃与否?有温度没有深度,有活动没有学习是不行的。应该看看学生发展了没有?变了没有?说根本的就在于课堂的有效度。所谓有效度,我个人理解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所获。课堂的有效性不应该单单是学生知识层面的,更应该达到学生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最直观的检测就是同样的知识,你所花时间的与别人所花时间的差别。
老师们,当我们静下心来对教育进行一番思考的时候,总有一种“悬在半空”的感觉,悬在空中做什么呢?做理论与理论的“空对空”演习,空中“呼呼”传来专家学者精准的导弹,颗颗击中教育的要害,然而,学校尤其是老师们在帮着助威的时候,却发现目标原来就是自己,真正的实践者没有了理论的话语权。“理论联系实际”原本并不难,可是中国的教育却遭遇着“拥有理论者不去实践,实践者不出理论”的尴尬。
反思实践,回归实践。这才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最后让我们就像聆听优美的轻音乐一样,感受教育的真谛!“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有眼界才能有境界,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有多大本领,就有多大舞台” “教师要有底气,要大气,有人气,有灵气,才会创造名气”、“人啊,首先要认识自己,虽然很难,但必须去做,并试着引导别人去做”,因为“TRY=尝试+努力=成功”。
当然,培训的过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慢慢品味,深入思考的东西,还有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仔细去感悟、内化。相信只要我们虚心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收获属于我们的一片璀璨。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4
一、有效课堂教学感悟
郭景杨教授的报告分为教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两大主题,结合生活案例和教学案例,分析总结出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明明白白地教、学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学的有效措施。其一:教师如何明明白白地教要做到 “小步子、多活动、勤练习”;其二:学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学要体现“体验、互动、感悟”三个基本要素。
郭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结合 “西瓜的吃法”、“三线八角手势法”、“铅笔实验——压强”、“流体压强的教学设计”、“切苹果探究长方体”等生活实例和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有效的教学课堂,首先要将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明确、细致,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出发,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使目标落实的落差降到最小,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次教学方案的编写要注意创设教学活动,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次目标达成评价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达标检测。
从郭教授的报告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学课件的变化多样,而在于学生参与体验、实践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的“做”胜于老师的“说”,学生通过做使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总结规律和方法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尤其在地理教学中值得借鉴,例如在地球地图一章教学中,经纬线、半球的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等都是教学的难点,课本中只是一幅幅地球或山体的平面图,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事物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尽可能的创造一些教具将抽象地理事物变成具体的模型,如东西半球的划分是难点,我们完全可以拿一个西瓜标注上经度,然后让学生动手切开西瓜,再判断东西半球的范围。再如等高线教学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泥塑的山体,刻画上等高线,让学生根据模型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想信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对于等高线地形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新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的感悟
吴金瑜校长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新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同的知识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感官识记类知识——演绎(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记住);意义理解类知识——讲练做;过程体验类知识——以做为主。
从报告中看到有些知识让学生自学,学习效果是很低的,书本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到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对于意义理解类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用美国华盛顿博物馆的一句话来说:“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属于我自己的”。
吴校长的报告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从未想到过知识会分为几大类,更没想到对于不同的知识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常以学生自学课本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其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官发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识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有创新精神,才会有教学个性;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
三、做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感悟
张主任的报告分为“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勤恳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三部分,重点从如何认识人才、优秀学生成长分析、德育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报告从专才、全才、偏才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会洞察能力,善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各方面人才。德育培养要重视基础道德培养、行为规范习惯的养成、榜样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要做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聆听学生的心声。
张主任的报告让我认识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公平厚爱。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外出学习重要的并不是收获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专家引领下所做的自我反思。通过本次外出学习我告诫自己:“让自己‘现代’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总而言之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5
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师范大学齐鲁名师研修班”,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大城市的教育深深撼动了我,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先进发达的教育设施,扎实有效的教育思路,让我透过表面真正感受上海的内涵魅力。面对这些,虽身在异乡,改革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创新教学思路的种.种想法却时刻涌上心头,所以上海之行,更多了一份结合实践的思考。
一、 感悟:校长是精明干练的作风和务实求真的态度的结合体
我们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多名教授的讲座,听他们介绍了上海的几所名校,也聆听了几位名校长的报告,感觉不管老校新校,各校都有鲜明的特色,各校校长都是精干的业务型校长,他们的报告更让我对各校的特色有了深刻的了解,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国家课改学校课改我的学校课改”的报告,刘京海校长已经六十二岁,从开题他就抛出 “对课改难以落实的思考”这样的话题,在话题中,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担忧的情绪,在中国搞课改很难,因为所有的政策和制度都是对着应试教育的,而非素质教育的,我们要提倡的素质教育没有相配套的环境和氛围。刘校长则能够尽量减少这样环境的干扰,完全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出发,如学生们缺钙经常磕到,为此他们开设轮滑课,学生喜欢数学实践,他们开设了测量课,还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游戏、戏剧、乐器进课堂、跳舞、动漫加上速写课程等,办出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学校。听着刘校长的讲座更让我定势了上海校长的形象:精明能干,务实求真。
从他的报告中,我能感受到他特有的教育思想,求实的工作态度更让这种思想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深刻地领悟到学习的根本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来源于课堂上有效的培养,他提出了两个增加一个减少:即增加思维和动手操作 ,增加自学,减少教师的讲,要求课堂上学生能学会的一律不讲,他带领教师一节课一节课地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哪段内容是不应该讲的,哪句话又是废话,教师由不理解到认同,由不认可到喜欢,扎实地做下来,一个学期每个教师的课轮了两三遍,一种风格,已经定格在这所学校。这是真正的教研,没有堆积如山的资料,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种扎实的不花哨的科研让这所差校走在教育的前端。
二、实践:深化简约课堂,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带着上海的新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回去以后能够带着这样的教育思想走进课堂,继续推进简约式课堂教学。
多少年来,我始终认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所以不管面对怎样的形式,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在学校推进简约式课堂教学,我们把简约课堂定位于一种理念,那就是课堂上要减少教师的行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广泛地思维对话,达到学生思维不简单的课堂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四个基本环节。。
一种理念的推进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几年来我们做了艰辛的努力,刚开始教师不理解,我们就让事实说话,指导优秀教师带着这种理念去培养学生,打造自己的课堂,这个过程说来简单,现在大家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是从数次不成功中一步步磨出来的。示范课上学生积极的思维,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小组合作的有效扎实,学生精彩的讲和评让大家大吃一惊,实际的效果带动了全校教师的行动,带着思考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简约课堂的探索,为了让小组交流有所依托,同时也方便全班展示,我们又为每个小组配备了一块小白板,小白板的设置就让对话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就使对话有了一种依托,不再是一种形式。
在上海听了刘校长“两增加一减少”之后,我更加感觉简约式课堂教学与他们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把落脚点放到学生身上,注重思维、强化对话、关注全体。这种做法在本学期在我校举办的“烟台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高度赞赏,徐国钊主任最后用“感动、震撼、期待”三个主题词做了大会总结,在LDC研讨中,教师们谈的最多的是三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这成为课堂上最精彩的靓点,同时大家也认为这应该一种长期的习惯的培养。
简约课堂的推进直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推向高的层次,在区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推出的几个选手都不算硬实,甚至有几个从未讲过区优质课,但小组带着新的理念议课磨课,课路的设计尽量让教师少讲,启发孩子多说多议,孩子的精彩成就了课堂的成功,我们推出的十二节课都被评为区优质课,六个学科有三科我校教师夺得了第一名。这对于教师相对老化的实验小学,的确不容易,这其中,教学理念的引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海之行,让我更执着了未来的方向,那就是“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能力”,只要对学生有利的,我们将凝心聚力,坚持做到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心理学培训心得
上一篇: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下一篇:小学教师规范从教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