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教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拓、创新式的发展一定要与当下国家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总体布局相适应。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1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如此,当今世界亦是如此,知识经济已扑面而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人才竞争、思维竞争的新时代。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人们事事把成败归于命运,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农民进城打工,口渴了在饮料摊前买水喝,摊主告诉他们水两块钱一瓶,此时,一个农民在想,我们村的水是不要钱的,城里连水都要钱,看来在这儿不好生活,我要回去。另一个农民却想,我们村里水是不值钱的,城里连水都能卖钱,看来在这儿好生活,我要留下。结果走的还是农民,留下的成了企业家。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众人一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位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家曾说过:“在90年代或是21世纪时,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现今世界中,每一个行业的产品寿命周期愈来愈短,因此不断创新便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活力”。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惟有转变思维方式、创新领导观念,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进行领导思维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领导思维方式应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一本由金哲、邓伟等著名专家编写的《21世纪世界预测》在“世界企业及其管理的未来变化”,一章中明确指出:“未来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超越自我、创新思路,拓展创造企业未来的能量。专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正以加速度进行,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今天的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作为领导必须把思维开发放到战略性地位,深刻认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竞争战略。世界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不到20年,市值达到50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资产总和。其总裁比尔·盖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为何如此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40%已按“学习型企业”模式进行彻底改造。作为领导必须倡导学习型战略,高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实现持续的超越、提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领导思维方式应由单维型转变为多-维型

创造性思维对领导极为重要,很多时候并不是领导者的人才能力成就了某项事业,相反,而是由于那些事情本身极具挑战性,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取向都复杂无比,迫使领导者不得不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在选择衡量最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式,培养成了多面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成就了领导者的卓越才能。竞技体育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足球从最早的简单阵型到现在的442、433、532阵型,而且创新的频率在不断加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集体运动项目,需要一种整体的团队精神,而为此就要制定各种战术、打法,这些战术、打法一旦被对方了解、掌握,就很难取胜。因此领导思维方式的不断突破、求新制胜、拓宽视野、提升跨度,从是与非、对与错的简单两维世界,扩大到全方位多-维世界思考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海尔从15年前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到现在30多亿美元资金,增长一万多倍。在这个过程中,从原来只生产一个产品(冰箱)到现在生产几乎所有的电器产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会上接受媒体记者谈到,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这条经验道出了企业成功发展的真谛。因此把握形势、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改善心智模式是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过去、创造未来。

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培养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还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迫切课题。而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是创新型的教师。

一、创新型教师要科学看待学生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经常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老总和员工有这样精彩的对话:“我有30年的工作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

(二)科学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潜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目前存在以下误区:

1.创新就是发明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其实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学习,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2.创新会加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负担,同减负相矛盾。其实不然,创新并不是轻视和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创新,基础知识也就成了一潭死水。知识本身是不存在创新不创新,而作为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却有了是否创新的变化。

3.忽视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事。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激发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评价教学结果。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之后,应及时分析、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使教育教学良性循环。

(四)积极带头创新。创新型教师应该既是学者,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家,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诊病”、“治病”、对症下药。要求学生解决的难题,教师应先“下水”试一试,并向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教师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最具体的、最可感的、最好的示范,同时也只有教师了解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才能更有效的将知识传授和开发创新思维相结合。

(五)教科研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所授予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中去锻炼,充分开发创造潜能。

二、创新型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格局和模式

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成绩,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的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学思想上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思想。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方法之中,以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二)教学形式变封闭的为开放的。开放的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内容是以教材为主,辅之相关材料,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面向立体、单向向多向的转变,既开阔视野又培养科学意识。

(三)教学方法变阻碍和压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条式、灌注式、他主式等为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

自然引导式,不是迫使学生接受现有的结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未知,教师帮助学生产生思想,主动独立思考,使学生为所获取的每一点知识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

提问讨论式,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或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教师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讨论,从学生的能力出发培养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法,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存在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创造热情。

三、创新型教师要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一)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并着力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是否有更好的编排方法?只有这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才真正能帮助我们熟悉教材,领会教材,驾驭教材。在备课时,脑子里要多装几个问号,如教材中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必要的增减?

(二)把爱心和微笑带入课堂。如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的微笑和期待会给对方一种信念,会帮助他挖掘无限的潜能,唤起他对美的不懈追求。创新也是如此,切不可板面孔说教,使学生畏惧,从而抑制创新愿望。

(三)热爱创造型的学生。一般说来,没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发明家,但不一定都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创造型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是不太受欢迎的,他们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也很少。据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顽皮淘气、放任自流、所作所为不合群、时逆常规、处事固执、较幽默等性格特征。这些特征,都是许多教师所不能容忍的。

(四)提倡民主化的教学风格。这种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敢于争论、弘扬个性、富有创见。教学中渗透民主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之,专制型教学会扼杀创新思维的萌芽,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四、创新型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和自觉性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要给学生积极地评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必要。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有些教师只有当学生的回答跟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完全吻合才给与肯定和表扬,这些都是不利的做法。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学习语文“三、三、三原则”,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他的这“三、三、三原则”正集中体现了一种“怀疑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花得到充分燃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巴甫洛夫说过:你要对某个专题有兴趣,那就劳你的驾,从头到尾,自己动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利用所教学科的特点,如语文教学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自办手抄报、编演课本剧等;物理教学中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这样不仅深化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也极大发展了自主实践的能力。

五、创新型教师应同时注重对学生求同存异思维的培养

创造型人才兼有求同和存异思维两种能力。求同思维是指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维求得答案,它只要求找到正确的答案即可;而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向着多方面发展,找出合适的答案愈多愈好,包括想象、创造、启发和猜测等诸多方面。

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需经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于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常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求异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想象是发明创造的桥梁,一个创造型的人必须善于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

六、小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说: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解放出来。同时还警告说:教育是有着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不仅要用心的、创造性的指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而且要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的享受着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3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进入崭新历史发展阶段,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全新的姿态接受新挑战,培养创新型教师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的迫切需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教师单凭旧有认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素质,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学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需要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教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型教师营造良好环境。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岗位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岗位培训应该成为教师学习提升的常态工作,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一次性培训上岗早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继续教育继续学习。学校要为教师培训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珍视进修、交流的机会,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自觉消化应用新知识,做创新学习的榜样。

教师岗位培训需要有创新改革的意识,在培训学习方式上进行创新尝试,要改变单纯灌输式教学方式,让教师充分自主学习,并通过实践活动,形成互动探研式学习,对教学案例、情境设置等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促使教师转变习惯教学意识,要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要注意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问题,正确审视过往教学经历,找到突破角度,形成改革共识。教师培训学习应该成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人员安排上要形成制度,还要灵活应用,确保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创新热情

教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在人才招聘、培养、任用等环节,教育主管部门要通盘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运行计划。为了提升教师自身创新热情,学校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首先是奖惩制度的建立要完备。教育教学不能唯成绩论英雄,但也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需要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其次是建立良性轮岗制度。教师岗位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胜任岗位的可以继续留任,不胜任的就要适时调整,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轮岗制度,这对激励教师上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干部的选拔任用时,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体系,要对现有教育干部进行考评和量化,对于难以胜任的教育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只有建立全面的评价制度、合理的制约机制,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要将教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管理体制,促使教师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

三、强化科研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新路

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与教师自身素质优劣有关,也与教师教科研能力有直接联系。教师课堂上施教,需要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对学生有深度探究,重新组合教材资源,针对学生实际学力制订教学方案,这些内容的落实其实就是教科研,将教学程序细化,将教学思想分解,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为教科研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树立教科研的思想,要用科研促进课堂教育,走教科研兴教学之路,要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转化,由复制式教师向创造型教师转型。教师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改进和重建,这样才能顺利产生“元认知”。教师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建立全新教学认知。

四、构建创新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创新制度建设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物质条件。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上岗制度、教科研评价制度,要对教师的创新进行制度管理,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要为教师进行创新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等硬件建设,也包含交流平台、激励措施等软件建设。其次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教学是团队合作行为,需要教师能够发挥协作精神,集体团队和谐,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才能有发挥的余地。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和谐教学秩序。最后要关注社会因素对教师创新的影响,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如果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也会挫伤教师创新的积极性

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4

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成败的生命线,教师与所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将成为衡量学校教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标志,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新的知识产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和原动力,因此建立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的求知欲,设法形成创新型班级。创设民主、宽容、温暖的班级气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的创新为主。创新型教师素质的培养,笔者以为,来源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合力”,一是教师本人在创新能力上的主观努力,二是学校和社会创建有利于教师创新的客观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想把阳光传播到别人心里,必须首先自己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得拥有。毛泽 教导国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行动来之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会永不满足现状,大胆地去改革研究。作为教师要敢为天下先,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刻站在创新教育阵地的前沿,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知识创新的探索者。教育创新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师应该以自身在研究、探索的实践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创新意识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的首要条件,要自觉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永不固封、开拓进取精神。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加强“学养”,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教师要提高“学养”必须要做到:①能有目的学习;②能有选择的学习;③能够独立的学习;④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导学,以学导教。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现代社会的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当好先生而去教好学生。

创新教育,贵在教学创新,这给教师素质培养方面提出了“四个注重”。即“教师应注重吸取新知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己教学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把它概括为 “四化”教学理念,即“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达到教学过程趣味化。”怎么样才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以为,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折不扣地践行“四个以”的方针,即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个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四个以”应该成为创新型教师教育工作实践的无声的座右铭。

“环境塑造人”。新时代创新型教师的形成和培养,还有赖于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师创新的软环境。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优化、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机制及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让一部分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工人、农民当中有人才,战士中有人才,教师当中也有人才。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有自身的发奋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客观环境。邓小平指出:“把科学技术工作和人才培养使用工作做好,我看最难的是这一条。没有一套办法,怎么能把几百万知识分子骨干用起来?”“我们要开辟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把人才卡住。”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陈云同志有句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自觉反对“唯学历”“唯文凭”“唯论文”等 “一刀切”的现象,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结经验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从而在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的过程中,给创新型教师成长提供更加宽舒的空间,给创新型教师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拓展提供更大的平台支撑。

培养创新型教师心得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拓、创新式的发展一定要与当下国家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总体布局相适应。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位置不可或缺,因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中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因为“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为此中国正在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因此,党的新时代教育的创新,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大学老师,才能及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战略。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必然“兴教”,“兴教”重在“兴师”,这是必然的逻辑。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组建创新型国家,需要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知识经济首要的就是需要发展的主体——人,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代发展和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师资队伍的文化和智力支撑。因此创新型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目标和任务。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其灵魂和核心是创新教育。当今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受教育者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其中,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是创新教育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决定》深刻地阐明了智育工作的重心,就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大国优势,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教育的实践任重而道远。广大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社会价值。从宏观上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师,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兴盛使教师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神圣使命,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新时代教师的素质关乎民族的素质

重教必先尊师。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就办不出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句话特别强调了教师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教师素质是以创新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名师出高徒”,“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素质如何,决定大学生的素质。决定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决定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决定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只有明晰教师素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什么是教师?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我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同时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谓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底下最灿烂的职业”。国家制定《教育法》的目的之一是要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法律保障,从而将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只有使教师队伍成为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的集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全面地提高民族素质。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创新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赋予全新概念和意义的创新教育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而提出来的,是指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校采取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最终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模式。其实施模式是: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加强实验、调研、科学研究为主要手段,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过程看,“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这个“领”很重要,“师傅”的水平如何,决定“领”的艺术。大学生在本科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其导师的“导”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时代的发展在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引领着教师新的行为。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学习的革命,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为“学会学习,就等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深处的护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语)根据现代教育的终身教育观,教师本身也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任务。我国正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大学应该自觉成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区”的样板。大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其实践,不断提升自我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必将“辐射”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大学生,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素质的“急先锋”和先行者。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