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有关介绍江苏景点导游词6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江苏景点有哪些呢?怎样介绍这些景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苏经典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南京雨花台导游词1

  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高约100 米、长约3500米,顶部呈平台状,由东岗、中岗、西岗组成,地理位置险要,从古至今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南朝梁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反动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从1927年到1949年间,共有十万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此牺牲。其中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中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以及罗登贤、孙津川、何宝珍、金佛庄、袁咨桐等共产党员先后在此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党和政府决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点。

  雨花台北大门,是陵园入口的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正面雕刻着由梅花和万年青组成的两只花圈,门柱高11.7米,寓意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大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南面原烈士北殉难处,矗立着烈士就义群雕像。烈士群雕像1979年落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

  雕像塑造了九个革命烈士就义前的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九”,为阳数之最,在这里代表着在雨花台牺牲的无数先烈。

  雕像上部以写实手法,着重刻画烈士们面部神态,表现出革命者视死如归和临危不惧的气概。下部虚刻,刀法写意,表现出烈士形象的崇高和立场的坚定。作品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和王朝闻指导。

  纪念碑位于海拔60米高的雨花台主峰。原纪念碑是1950年毛泽东同志亲题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现碑是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设计,1989年建成,碑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碑身南面为邓小平题写的碑名“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碑身北面是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额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碑座为四方斜坡式。碑座南面有一尊烈士铜像,高5.5米,重5吨。手中挣断铁链的烈士形象,表现出革命者誓死反抗反动统治和“宁死不屈”的决心,以及追求自由的信念。烈士铜像前是长明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2009年9月28日上午9时29分,长明灯点燃。

  长明灯造型取自雨花台烈士陵园园徽“日月同辉”,中心圆球代表太阳,四周线条表示月亮围绕太阳运转的轨迹。“寓意烈士精神与日月共存。

  长明灯火种取自泰山圣火,一方面寓意雨花台先烈的献身,重于泰山;另一方面寓意先烈们创建的新中国“国泰民安”。纪念碑南面广场中央有三个石雕花环,花环两侧各有五具雕刻着花圈的石棺,平台前端还有两尊纪念鼎。

  纪念碑二层平台四周是碑廊,碑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赵朴初、武中奇、萧娴等36人书写,碑刻全长144米,共180块黑色大理石,全文47043字。

  前方长方形的水池叫倒影池,水面倒影出南北两侧的纪念碑和纪念馆,增添了景观的壮丽。倒影池北面是《国际歌》碑,上半部刻着由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的五线谱和汉语歌词,下半部分别刻着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和壮文歌词全文。在倒影池南面立有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碑,其形式与《国际歌》碑相同。

  国歌碑的东西两侧,分别侍立着持枪脱帽的军人和右手抚胸少女致哀的雕像,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们的无限缅怀。

  过两旁装饰有24只花岗岩花圈的雨花桥,南面是雄伟壮观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于1988年7月1日正式落成,馆平面为凹字形,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两层现代建筑,浅色花岗岩墙面,中央有三座堡垒,堡顶为乳白色琉璃瓦,整座纪念馆显得古朴坚实,庄严肃穆。

  纪念馆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纪念馆南面门额上是邓小平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上方是雨花台烈士陵园“日月同辉”的园徽。馆内分序厅、基本陈列厅、光荣厅、专题厅、幸福厅五个部分,展出了170位烈士的生平及事迹,用35个小故事讲述了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雨花台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30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馆内收集文字资料1000多万字,实物1500多件,整个展出面积共6000平方米。

  纪念馆南面是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

  忠魂亭是整个陵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正面有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忠魂亭”三个金字。这是1996年南京市30万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建造的。寓意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不忘中国革命史,继承先烈们的精神。《思源曲》水池寓意“饮水思源”,不忘先烈。

  两侧的《忠魂颂》浮雕主题分别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表现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奋斗和献身的大无畏气概。雨花台还有一些较著名的景观:江南第二泉、雨花阁、杨邦义剖心处等等。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雨花台烈士陵园是现代纪念建筑的优秀典范。它设计简洁流畅、庄严肃穆,主题和审美融合。雨花台烈士陵园青山叠翠,气势宏大,烈士精神永留史册,光照汗青!

  雨花台讲解就到这里,谢谢。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

  景区概况 1分钟

  1、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战争、南京保卫战;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间、遇难人数;

  3、建馆时间;

  4、四个功能区

  1、尊敬的各位贵宾,你们好!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11月,为保卫南京,由唐生智指挥国民革命军15万人与日军作战,后战事失利,史称南京保卫战。

  2、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侵占南京后的长达六周的时间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3、为了铭记血的历史,1985年南京市政府在原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从葬地的江东门建起了这座纪念馆。经过两次扩建,新馆于南京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2007年12月13日建成开放。

  4、新馆共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原馆由两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担任总体建筑设计,后经1994年至1995年,2005年至2007年两次扩建,现在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9800平方米,)

  馆前广场1分钟

  1、新馆外形;

  2、塑像

  1、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纪念馆新馆,该馆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这是一座乘风破浪的高高的船头造型。新馆是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

  2、在馆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家破人亡》雕塑,这是南京大学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所作,高11.3米,一个被日军侮辱的母亲横抱着刚被杀害的幼子,绝望地向苍天呼号。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无数个中国家庭家破人亡。前面这也是南京大学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所创作的一组铜雕共八座,名为《市民逃难》,每个雕像都相当于真人大小,形象再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开始后,无辜百姓逃难求生的场景。

  陈展区4分钟

  1、《冤魂呐喊》铜雕;

  2、集会广场;

  3、北墙;

  4、标志碑;

  5、和平大钟;

  6、史料陈列馆馆陈

  1、进入纪念馆大门,迎面是《冤魂呐喊》巨大的铜制雕像,高12米,长19.9米,以劈成两块的三角形为造型。一边表现的是无辜百姓被屠杀的场面,另一边,一只巨手直指苍穹,象征千千万万冤魂在呐喊,在抗议,在指责侵略战争的罪行。整个雕塑表现着正义的力量,昭示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最终的胜利。

  2、这里是由灰色的碎石铺地的集会广场。广场空旷,营造了一个没有生命的空间,对面是由一级级台阶组成的“和平之船”的船头。每年12月13日,无数南京市民都会自发地来到这里悼念遇难同胞,发出和平的呐喊。

  3、集会广场的北墙,称作灾难之墙,在黑色的花岗岩石上刻着中、英、日等12国文字的书写的“遇难者300000”。

  4、墙的东侧是一座十字架形状的标志碑,上面刻的“1937.12.13-1938.1”是南京大屠杀的时间。碑下面铺着一层层碎石,这里是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

  5、墙的右侧是一个“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钟架。它用三根黑色的三棱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了“300000”的数字,中间的三根黑色横梁为一个倒下的“人”字。钟架上悬挂的是和平大钟,这是旅日华侨捐资铸造的,钟面上刻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文,钟体正面是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书写的钟名。

  6、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史料陈列厅。纪念馆展览陈列分为两部分:一楼主要陈列的是《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陈列面积约4200平方米。主要分“南京沦陷前的中国形式”、“日军从上海攻向南京”、“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等十一个部分,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

  二楼专题展览为《胜利1945》,陈列面积约1700平方米,主要分“日军侵华暴行”、“14年的艰苦抗战”等五个部分,展示1874年至1945年70年间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典礼和日本战犯被审判,以及东北、华南及台湾受降典礼等史料。

  展览共展出了3500多幅历史照片、3000多件文物、100多部影视资料、近20个日本老兵的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等历史证人的个性化档案,并根据历史记录和照片搭建了10多处实景。丰富的文物资料、现代化的声光电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展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遗址区:4分钟

  1、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

  2、历史证人的脚印;

  3、铜板墙长诗《狂雪》;

  4、张纯如女士铜像;

  5、石壁墙馆名及题字;

  6、17块石碑;

  7、南墙;

  8、“母亲的呼唤”雕塑;

  9、遇难同胞名单墙;

  10、遗骨陈列馆和“万人坑”现场展示;

  11、其他:“祭奠”浮雕、祭场、冥思厅等

  1、下面我们参观的是遗址区,首先看到的是 “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和“手臂”、“长明火”等一个个雕塑,以及象征着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表达的主题是悲与愤。

  (请看,象征古城南京的高大城墙上弹痕累累,墙体的左上角虽然被炮火震开了裂口,但仍然刚强的屹立着,寓意中国人民在侵掠实力面前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把折断的“日本军刀”后半截,刀的截面好像仍残留着遇难者的血迹,上面刻着“300000”的数字,意义遇难同胞人数。这尊象征着遇难者的头颅高2.7米,直径为2.5米,重达2吨,使用青铜浇铸而成,它圆睁着不屈的双眼,张开着含冤的嘴巴,脸颊因被刀看开一条深深的缺口而痉挛的抽搐着。那座用青铜铸造的手臂长7米、高2.75米、重5吨,意味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那只挣扎着的大手仍紧紧地抓住南京的土地。这两尊青铜雕塑,是偶南京青年雕塑家吴显林设计。)

  2、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历史证人的脚印”铜板路,长40米,宽1.6米。2002年12月13日,作为永久的记忆,222位幸存者在铜板上留下脚印。这里是幸存者的代表倪翠珍和彭玉珍的两尊塑像。

  3、在背面有铜板墙长诗《狂雪》,是中国军旅诗人王久辛的作品,记述和谴责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罪行。

  4、这尊是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张纯如女士的青铜雕像,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华日军施暴南京城的罪恶,引起西方世界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普遍关注。

  5、迎面的石壁,上面刻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石壁前有三排松柏,点缀和衬托着纪念碑。登上台阶,迎面的石壁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一排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6、来到平台上,我们眼前的这片空旷的广场,这就是墓地广场。地上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象征着死亡;而两边翠绿的草坪和院墙外的常青树又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对比。那几株枯树既代表着南京城当年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烧毁,又点缀了凄凉的氛围。

  远处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用青灰色花岗岩贴面,外形如同棺椁,室内陈列着从“万人坑”挖出来的部分遇难同胞的遗骨。四周围墙呈断垣残壁形状,象征着当年南京受到的毁坏的严重,到处是废墟。

  院内小道两旁,安放着17块小型碑雕,这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

  7、南墙上镶嵌着三组大型浮雕。它是根据历史的照片,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再现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前后的情景。

  8、现在我们面前的花岗岩立雕高4米,名为“母亲的呼唤”,是位中国30年代的母亲形象,她神情悲愤。

  9、这座长43米、高3.5米的花岗岩石墙是遇难同胞名单墙,也被称为哭墙。名单墙有遇难同胞的名单6000多个,墙体上有不规则的石洞,透出绿色与光亮,寓意对生命的期盼。

  10、现在来到的是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这些遗骨是1985年纪念馆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

  继续向前参观,我们看到的是“万人坑”遗址。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间发掘出的遇难者遗骨共208具,分成了7层。

  11、下面还有祭场浮雕和冥思厅,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也可以点上一盏红烛灯,为死难者祈祷安宁。

  和平公园:1分钟

  景观平台,和平公园:水池、胜利之墙、和平雕塑等

  出冥思厅,来到景观平台,仿佛一下从黑暗中走入光明。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和平公园区。南侧是和平公园,中间是长160米的水池,倒影似镜,寓意“以史为镜,昭示未来”。水池北侧是胜利之墙,墙高8米,也是由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主持创作,墙上的“V”象征着胜利。水池西侧耸立着《和平》汉白玉雕塑。像高30米,寓意对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永恒的悼念。雕像为母亲手托和平鸽,怀抱婴儿,表现了世界人民对于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贵宾,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京总统府导游词3

  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是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最初此地为明朝汉王府。清代为两江总督署和康熙、乾隆行宫,太平天国时期为洪秀全的天王府,清朝后期,仍为两江总督署;中华民国时期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此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在此就任总统,故名“总统府”。

  总统府参观分中轴线、东线和西线。中轴线主要有中式官衙建筑、西式建筑以及民国公共建筑等,是过去国民政府的主要办公场所。东线主要有假山、池塘、著名碑碣和中式园林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西线主要是历史展览和场景复原,再现了总统府历史的沧桑变化。

  总统府的大门建于1929年。门楼仿欧式凯旋门式样,是西方古罗马建筑风格。门楼共有三券拱门,拱门安装有两扇西洋黑色铸铁镂空花门,门上方为拱心石和西方风格的装饰线条。门两侧共立八根爱奥尼克柱,门楼上方为马头墙,楼顶为升旗平台。门楼正中悬挂着“总统府”三个金色大字,这是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当选总统时,由国民政府资政周钟岳题写。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登上门楼,升起红旗,从此门楼成为中国近代史结束的标志性建筑。

  进入大门,穿过院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朝两江总督署的大堂。太平天国时期为天王洪秀全的天王府荣光大殿旧址。曾国藩统帅湘军攻克太平天国天京后,仍为清朝两江总督署大堂;中华民国时期,大堂是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

  大堂正中上方悬挂着一块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是为了纪念孙中山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大堂四壁还悬挂了六幅油画,它们分别是:天国风云、赐洽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再现了总统府六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云人物。

  出大堂,左边经过的是国民政府的礼堂,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和李宗仁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

  沿途我们还经过二堂、总统府会客厅前的八字台阶、内宾会客室和外宾接待室、麒麟门以及政务局办公大楼。

  现在我们来到一个静谧的小院,这里有两株高大的雪松,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雪松前的建筑就是子超楼――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因大楼在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所建,林森字子超,故名子超楼。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被选为总统并在此办公,故此楼又称总统府办公大楼。

  子超楼于1934年开工兴建,1936年初正式启用,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由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虞炳烈设计,耗资约10万7千元(银元)。该楼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远看形状像“森”林的森字,恰好与楼前的两棵雪松构成“林森”的寓意。

  子超楼的一楼是文书局,主要管理文书和玺印。二楼东侧南面为蒋介石办公室,北面为副总统李宗仁办公室。西侧南面为文书局局长办公室,北面为秘书长办公室。三楼是国务会议厅。会议厅北墙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画像和中华民国国旗,以及林森手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室内会议桌成“山”字形摆放,桌子北面正中是蒋介石的专座。国务会议由:正副总统,五院院长,另设委员16至20人组成,每两周开一次会,主要讨论制定军、政方针和立法。

  现在我们来到东线的行政院。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为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蒋介石、汪精卫、孔祥熙、宋子文曾任行政院院长。1940年曾为汪伪政府的铁道部和交通部。1946年以后作为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和侨务委员会办公室。

  大楼上行政院三个字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谭延闿题写。

  北楼现为国民政府五院历史展览。南楼现在复原了行政院正、副院长等办公场所。

  复园是2002年根据史料复建的原东花园一部分,故名复园。园中有湖泊、石舫、亭台楼阁和假山。

  大家请看,这是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用模型、展览、场景复原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天朝宫殿的历史情况,陈列馆主要分东院、中院、西院三个部分。

  东院:这里南面三间是太平军最初三年征战史的展览陈列,分别展示了洪秀全在广东、广西的传教及拜上帝会;太平军起义后在永安州的活动;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连克武汉三镇等重镇,最后攻克南京的活动图片资料和实物复制品。北面一间是洪秀全天王的内宫模拟复原场景。天王嫔妃称娘娘,所以内宫又叫“娘娘宫”。

  中院:这里南面模拟设置了洪秀全批阅军机文件、商讨机密大事的天王府机密室,中间设置了洪秀全议政大事、颁布诏书、举行重大活动的天王府“金龙殿”,北面设置了洪秀全学习读书的天王书房。

  西院:南面是天王府原状模型馆,内有天王府模型和图片展览。院内有“天国英魂”浮雕。北面原是太平天国历史展览,共分五部分:定都天京、社会风情、兴政建制、天京内讧和天国倾覆,通过图片、实物,详细介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十二年的兴衰史。

  这里是“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两江总督始设于康熙四年,专管江南和江西省。两江在经济和税赋上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在政治地位上仅次于直隶。

  展馆共分四个展室: “督署寻踪”主要用“定制两江”“宫府旧址”“兵火劫掠”“同光重修”四个专题以及两江总督署的复原模型,展示了两江总督署的总督设置、署地建设和演变的发展历史。

  “近代名督”展陈列了 12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两江总督。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洋务运动”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仿制西学”时期的刘坤一、张之洞;“辛亥革命”时期的端方、张人骏。此外展厅内还陈列了总督服饰。

  督署大堂,大堂上方悬挂的是乾隆手书的“惠洽两江”和“秉钺三江”匾额。下方是朝阳、仙鹤和海潮的“一品朝阳”屏风,两侧是杏黄伞、职衔牌和虎头牌,这些是封疆大臣出行的仪仗物。

  督署花厅:这是总督休息、读书、会见朋友和幕僚的场所。花厅正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因两江总督于成龙为官清廉而手书的“清风是式”匾额。下方屏壁上是清朝嘉庆皇帝对各级官员的一篇训词:《御制甄别贤愚以澄吏治谕》。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这是1951年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之际,由郭沫若书写的11个大字,背面是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撰写的322字的碑记。碑额是云纹,碑身为万字回纹,碑座是波涛图案,象征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由长江东街4号移建此处的。它是1883年清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其前任陶澍、林则徐而修建的。

  马厩,原为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养马场所。后作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的库房和营房。现在保留了6排,其中2排复原当年的马厩和军乐队营房,4排为《晚清与民国》展览。

  南侧院落还有半亭簃[yí] 、镜漪池、国色天香照壁等。

  煦园

  煦园是南京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明朝为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的汉王府,故名煦园。全园占地面积1.4公顷,可以分两个部分游览:一是东半部以建筑山石为主的园林。二是西半部以水池为中心的园林。

  园林东半部,南面是太湖石假山群,假山上有一座六角亭;这叫开门见山,入门见亭。

  园中心的主体建筑是桐音馆。因桐木可作琴的材料,故桐音即琴音,琴音又引申为知音,因此桐音馆成为主人款待知音好友的最佳场所。“桐音馆”匾额为当代书法家林散之书写。

  方胜亭,因一亭双顶,形似方胜而得名。又因远观如双亭,俗称鸳鸯亭。

  寿字石,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门,远观形似繁体字“寿”,故因此得名。

  棕榈亭,原为太平天国时期所建,因顶部采用棕榈丝,故得名。亭中有一假山石,中空似石镜,故名一鉴石。

  “印心石屋”碑,是清朝道光皇帝听陶澍叙说幼年随父亲在印心石上读书之事,感动后为陶澍亲自题写了“印心石屋”,陶澍立石碑流传至今。

  东墙长廊南头是“枫桥夜泊”碑。正面为清代学者俞樾书写的唐朝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碑后是俞樾考证此诗的短文。碑侧是江苏巡抚陈夔龙的题跋。原碑位于苏州寒山寺,因日本军人对此碑情有独钟,汪伪政府考试院副院长江亢虎在此复制此碑并遗存。

  园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中心的对景,南北对景为不系舟和漪澜阁,东西对景为夕佳楼和忘飞阁,夕佳楼的西侧还有三段碑和御碑亭。

  不系舟:不系舟是石舫,清两江总督尹继善1746年为迎接乾隆皇帝所建,1757年乾隆皇帝亲自题写“不系舟”。石舫基座用青石砌成,寓意大清江山永不沉没。门楣上刻有蝙蝠、梅花鹿、山猫,寓意福禄寿。

  漪澜阁: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石栏围绕,八只小狮子盘坐栏上,憨态可掬。两座小石桥与岸相连。屋脊上有葫芦瓶,用以镇火。屏风门上刻有花瓶和鼎,象征平等。

  夕佳楼: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

  忘飞阁:单檐歇山顶,正中一间伸入水中,又称水榭。因飞禽忘飞而得名。

  三段碑:又称“天发神谶碑”,原碑立南京城南天禧寺门外,为东吴孙皓所刻。后毁于火。1909年两江总督端方请名手重刻,并嵌入此墙壁。

  御碑亭:因清朝两江总督萨载和书麟政绩突出,乾隆皇帝分别先后为其题诗嘉奖。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为法国文艺复兴样式建筑,是清朝两江总督端方出访欧洲后建造,落成于两江总督张人俊任上,因位于总督署西侧的西花园,又名西花厅。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以此为大总统办公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也在此举行。

  西花厅内设孙中山休息室、办公室,小会议室,大会议室。

  休息室内有一张小床,供孙中山临时休息用。办公室墙上悬挂着孙中山书写的“奋斗”二字。小会议室内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大总统誓词”,大会议室内墙上悬挂着五色旗两面和一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照片,它标志着民主共和的诞生。

  西线内还有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孙中山起居室、总统府图书馆等景点。

  各位游客,总统府我们就参观到这里,谢谢!

  景点概况: 1分钟

  1牛首山形状

  2佛教渊源

  3景点现状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面就开始今天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后来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备注:梁代高僧宝志和尚曾对梁武帝说,牛首山是文殊菩萨的冬宫,相传文殊菩萨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庙佛窟寺也修建于梁代(司空徐度);唐代时,牛首山曾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称佛教三大名山。幽栖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早期著名庙宇;梁朝天监二年(503年)司空徐度初建佛窟寺,南唐后主李煜更名为弘觉寺;唐代宗“曾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故有辟支塔。唐代,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宗,古称“江表牛头”,牛头禅宗的创立使印度禅真正蜕变为中华禅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中认为法融才是真正中国禅的建造者,“才是中华禅的根源”。)

  2010年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经文物界的专家学者、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地宫长期安奉佛顶骨舍利。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佛顶寺、佛顶塔和佛顶宫等核心建筑。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顶宫内,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佛顶寺和佛顶宫。

  30秒:牛首广场的建筑特点

  天阙路的得名和植被

  1、 前方是牛首广场,位于景区的主入口,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广场的设计理念来源于星空和宇宙。广场上有七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每个都有不同的主题。这是风铃塔,高28米,塔身上“牛首胜景”四个字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书写。风铃塔下是碧莲池,以后会在池中种植莲花。这是游客服务中心,它的造型像是一只大鹏鸟,其实它的设计理念是佛教的标志,称为万字符。

  这条上山的道路叫天阙路,因为牛首山以前也被称为天阙山。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一次,王导陪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唐天宝年间牛首山正式更名为天阙山。

  天阙路周围种植了黑麦草和果岭草,交替生长、四季常青。道路两侧还种植了一年四季的代表性植物,四季轮回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寓意佛教的智慧存在于自然之中。比如以“春”为主题的樱花道,以“夏”为主题的竹林,以“秋”为主题的丰收之路和以“冬”为主题的道路。

  2分钟:

  佛顶寺建筑特点

  十方如来、山门题字、“千人听法”砖雕

  寺内布局(天王寺、伽蓝寺、祖师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店、法堂等)

  佛顶寺是牛首山一期工程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我们目前所在的是核心的北片区,包括礼佛区和弘法区;南片是院落式布局,是僧人饮食起居的空间,不对外开放。

  各位请看,前面桥下是放生池,池里有十个龙头状的装饰物件,叫趴蝮,是龙的九子之一,也是龙最喜爱的儿子。因为它喜欢水,所以经常被装饰在池边、桥栏、建筑台基上做排水之用。

  与放生池相对的墙上,我们供奉着十方如来的雕像,每尊都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我们在这儿供奉十方佛,也代表了师父们对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美好祝福。

  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因为中国修建庙宇讲究风水,大多选址在名山,依山势而造,寺庙的大门自然而然地被称作山门。前方就是佛顶寺的山门。山门又称三门,分别是中间的空门,左手边的无作门和右手边的无相门,象征着三种解脱。

  门楣上方“佛顶寺”三个大字由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传印法师亲笔书写。两侧的楹联由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秦志法创作、江苏省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千人听法”的砖雕,表现的是佛祖为众弟子讲法。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是鼓楼与钟楼。我国寺庙一般都有“晨钟暮鼓”的司时制度,也就是用钟鼓来报时。早上先敲钟,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称晨钟暮鼓。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起床、睡觉、吃饭等都是以钟声作为信号。

  天王殿是山门后的第一重殿,正门两侧的楹联由楹联专家谷万祥创作,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我们佛顶寺供奉的是天冠弥勒,他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是弥勒菩萨的真身像。现在多数寺庙中常见的弥勒像是以五代时的布袋和尚为原型。布袋和尚袒胸露腹,大肚笑颜,一生慈悲为怀,悲悯度世。在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形象塑造了弥勒菩萨。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是佛教中名气最大的护法神,也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弥勒背后是韦驮天菩萨,他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据说,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邪魔抢走了佛牙舍利,是韦陀一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韦陀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天王殿左右两侧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师殿。伽蓝殿供奉的是伽蓝神关羽,祖师殿供奉禅宗四位祖师和牛头禅的六位祖师。

  大雄宝殿是佛顶寺的核心建筑。之所以叫“大雄宝殿”,是因为大雄宝殿一般主供释迦摩尼佛。大雄是佛的德号,是对他的尊称;宝是指佛法僧三宝。这里有三幅楹联,正中这幅是由源洪法师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书写的:“功圆万德,位证一乘,是天中天,上无二上;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成佛顶佛,尊为独尊”。佛顶寺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左侧的文殊菩萨和右侧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骑乘青狮,比喻以狮吼震慑群魔,通常左手握智慧剑,表示智慧犀利如剑,能够斩断一切愚痴;右手持般若经,代表了智慧与慈悲。普贤菩萨是释迦摩尼的右胁侍,他象征实践,坐骑是一头六牙白象,代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右手持如意,代表事事通达、行为如意。佛祖左边年长抱拳的是迦叶尊者,迦叶曾率领500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头陀苦行,因此被称为“头陀第一”,头陀在佛教中是苦行僧的意思。右边年轻合掌的是阿难尊者,是佛祖的堂弟,对于佛陀的说法,都能背诵出来,所以被誉为“多闻第一”。

  大雄宝殿周围是十八罗汉像,他们是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他们都是历史人物,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佛祖的背后供奉的是水月观音。这是观世音菩萨一心观水相的化身,她端坐在大海中的岩石上,头顶花冠,小辫垂于肩头,衣服宽敞柔丽,面相平和面带微笑,眼神注视前下方,似乎在想如何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水月观音两侧有左右近侍,善财童子和龙女,善财童子稚气外露,脸带微笑,头上留发辫,天真活泼;龙女面容俏丽,神情娴静。周围分列的是观音其余的三十二个化身,两侧还有四大天王护持。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用江西香柏木雕刻的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因每只手上各有一只眼,所以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助,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药师殿内供奉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药师佛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解除疾苦。据说药师佛的誓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有人身患重病,临终前昼夜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的五色彩幡,生命就能得以延续。

  法堂,也叫讲堂,是高僧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第二大主要建筑。法堂内供奉的是辟支佛,法堂正中设置高台,放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前面放置讲台,两侧摆设听法席位。

  1分钟:

  无忧广场

  无忧门

  佛顶塔

  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佛顶圣境区域,万字墙上“佛顶圣境”四个大字是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亲笔书写的。佛顶圣境包含了无忧广场、佛顶宫、佛顶塔以及佛顶广场,这里是无忧广场。

  我们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佛顶宫,在途中还会看到无忧门、佛顶塔、世凹桃园、岱山、牛头禅文化园等。

  道路两侧种植的是银杏树,佛教寺院中,视银杏树为佛教圣树,因为银杏叶洁净素雅,有不受凡尘浸染的寓意;银杏树的树龄长,被称为树中的老寿星,象征佛教文化在牛首山源远流长。

  右侧看到的是无忧门,因为佛祖是在无忧树下出生的。佛祖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门上方的雕像是太子刚刚出生时的形象,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唱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雕像的周围还雕刻了九个龙头,因为太子出生时天上出现了九条龙,口吐香水为太子沐浴,称为九龙灌浴。

  从无忧门可以进入佛顶尊胜道,佛顶尊胜道的命名源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部经典。佛顶尊胜道全长240米,高18米,是利用山中原有的矿道扩建而成。建成后,可以从这里直接进入佛顶宫参观,因而这是一条密道,寓意顿悟成佛。

  这条道路叫菩提次第道,是显道,寓意着成佛之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积累,次第修行,才能修成正果。两条通道,一显一密,共同彰显了成佛道路的圆融殊胜。

  前方是佛顶塔,塔高88米,面积约4677平方米,是仿唐式的建筑。塔的1到7层主要是各种经藏的不同展示,所以佛顶塔就是佛教三宝中的“法宝”。在塔的第八层安置了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钟上刻有隆相法师书写的《金刚经》全文,字数约5200字。第九层是如来殿,供奉了一尊如来坐佛。登塔远眺,可以俯瞰牛首山的全景。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佛顶广场。右前方看到这座山是牛首山的东峰,东峰上的这座塔是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据《唐书》记载,唐代宗李豫感梦辟支佛,醒来之后就让太子李适(适发音为Kuò)去修建了弘觉寺塔,因为始建于唐代,所以又称为唐塔。在弘觉寺塔的基础上正在修建的是牛头禅文化园,这是一个四合院形式的院落,建好后,游客可以去这里寻禅、品茶、登塔远眺。

  1分钟:佛顶宫设计理念,大、小穹顶和环廊

  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的面积。佛顶宫以供养为主题,依据供养内容的不同,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

  小穹顶的设计原型是佛陀头顶部的发髻,上面的金属曲面单个看是双手合十的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的供养,同时穹顶也像一颗摩尼宝珠。小穹顶下方是莲花宝座,由56座飞天菩提门组成,上下辉映,就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莲花托珍宝”源于梵文六字大明咒:唵(ông)嘛(má)呢(ní)叭(ba)咪(mi)吽(hông)。

  大穹顶的长度为120米,建成之后就如同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寓意着袈裟护持舍利圣物。

  围绕佛顶宫一圈一共有56座飞天菩提门,每一座门上都有一组飞天,飞天手中捧有不同的供养物。菩提门外部是28花供养和28果供养(如芍药、栀子花、芒果、荔枝等)。

  这条环廊也是以供养为主题的。环廊内侧有31幅壁雕,有4幅经变图,代表佛供养;8幅不同语种的心经,代表法供养;还有 15幅中华名寺浮雕,代表僧供养,共同表现了“佛、法、僧”三宝供养的主题。另外还有金陵四景的浮雕,四景分别是:牛首山、紫金山、玄武湖与秦淮河。

  1分钟:禅境大观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内部净高约41.2米,空间面积超过6000㎡,呈椭圆形。

  这个空间由三个部分组成,两个禅境花园,一个莲花剧场,共同表现了佛祖一生的故事。北边是展现佛祖出生的禅境花园,南边是展现佛祖成道的禅境花园,中间是如莲剧场,剧场的中间有一尊释迦摩尼的卧佛像,是佛祖涅槃时的姿态。卧佛的外圈是如莲剧场,没有演出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巨大形似莲花的会场使用,当有演出时,巨大的莲花叶从地坑冉冉升起。

  两个禅境花园,主要是用叠山理水的方式来表现佛陀出生、成道时的场景。北侧是无忧树,佛陀是在无忧树下出生的;南侧是菩提树,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

  禅境大观的顶端是智慧穹顶,穹顶的图案来源于娑罗树的树杈,因为佛是在娑罗树下涅槃的。穹顶上蓝色的是一层透光膜,光线可以通过这层膜洒进禅境大观,就如同佛光普照。

  周围还有石窟墙和流水墙。

  我们现在乘坐法雨流芳的电梯,前往地下五层。

  佛殿层(千佛殿、万佛廊)

  我们现在位于佛殿层,距离地面约33米,核心空间是千佛殿和万佛廊,向人们集中呈现了一个非常殊胜、神秘、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佛国世界。下面请随我入内参观。

  这里是千佛殿,整个空间打通了地下3、4、5三层,高28米,呈穹窿状。千佛殿的设计灵感源自唐代密宗的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参加这个供养会的共有37尊佛菩萨,位于中间的是大日如来,佛经中说:“见塔如见佛”,所以用中间的舍利大塔来象征大日如来。周围的佛和菩萨都是大日如来化现出来的,他们在供养大日如来,同时大日如来也回供他们,相互供养,非常殊胜。

  千佛殿的核心就是中央的舍利大塔,它代表的是大日如来。大塔高21.8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请您从上往下看:

  塔刹:大塔的顶部是塔刹,塔刹高7.56米,核心是圆形的牟尼宝珠,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牟尼宝珠,材质是水晶,直径1.5米。

  塔身:塔身高9.24米,分为倒锥形的相轮和蓝色的覆钵两个部分:相轮呈倒锥形,总共13重,象征佛教中的“十三天”,暗喻从菩萨到佛修行的13个阶段。下方的覆钵就像一只倒扣的碗,整体采用掐丝珐琅工艺,表面是景泰蓝,以唐草纹为底,覆钵四角上雕刻有精美的高浮雕龙纹,在覆钵东南西北四个佛龛里将会安放四尊玉雕佛像,这四尊是大日如来前后左右的四亲近菩萨,我们称它们为“四波罗蜜菩萨”。

  塔基:近距离看到的就是塔基,高5米,分为塔厅和莲台两部分。金灿灿的就是塔厅,塔厅四周有四扇莲花形的拱门;门的上方是如意云纹烘托的法轮,意味着法轮常转,圆满无缺。

  塔厅表面采用铜錾刻的工艺,雕刻了很多佛教吉祥图案。您看,这是莲花和卷草浮雕,衬托着莲花佛陀、妙音鸟(翩翩起舞)、狮子(形态各异)、佛教八宝和圣象佛雕,高浮雕造型,纹饰细腻,姿态精美。塔厅四角供奉了四大天王青铜雕像,以此护持佛顶骨舍利,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代表着风调雨顺。

  下方圆形的是莲台,您看,这是仰莲和覆莲,总共84片,代表佛祖的84000尊法门;上方有围栏,是阿育王柱的造型(铜铸鎏金),暗喻了当年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座塔的功德业绩。

  千佛殿是依照华藏世界的五方五佛来布局的,五方就是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中央的大塔代表大日如来,在大塔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尊主佛,统称为“四方佛”。四方佛是大日如来为了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种智德变化而产生,他们各代表大日如来不同的智德。

  在四方佛左右各有2尊菩萨(就在水滴型的佛龛内),总共是16尊,统称为“慧门十六尊”。他们是大日如来为四方佛化现的四位亲近菩萨。

  其实佛国世界也是很讲究礼尚往来的,你供养了我,我心存感激,也回供于你。在四方佛左肩上方就有两尊供养菩萨,总共八尊,统称为“八内外供养菩萨”。

  最下部接地部分的墙面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是四相成道中的太子降诞、菩提证道、初转法轮和双林涅槃四个重要场景,用漆画展示。

  在漆画之间安放的是纪念佛陀一生的八大灵塔。佛塔是佛教三大建筑之一,也是佛教徒主要膜拜的对象。这八座灵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八王分舍利”的佛教故事,我们统称为“八大灵塔”;他们是众多佛教流派中不同风格佛塔的汇集展现,风格上包含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藏式塔、金刚宝座塔、花塔、傣族塔、印度佛塔,将佛教的庄严神圣展现其中。

  千佛殿内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点位:穹顶——最顶部是穹顶,穹顶会根据从早到晚的时间变化,出现不同的场景。天宫楼阁——下方是铜铸的天宫楼阁。飞天——天宫楼阁的下方有四组共16尊飞天造像。佛国世界彩绘——飞天旁边有4幅彩绘,描绘了四方佛国世界。琉璃佛——往下是100尊琉璃佛,周围用彩绘勾勒出彩带,画了彩绘千佛,周围还有祥云和卷花草叶的图案。

  双鹿转法论——这是铜质的双鹿转法轮,代表佛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初次宣传他的学说为初转法轮。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佛廊,这是一条环形的回廊,以供养为主题。在回廊的内外两侧有佛龛,供奉的是十二生肖的本命八尊佛,每一位信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本命佛。

  楼上还有四尊,分别是普贤菩萨(水晶/德化彩瓷.龙/蛇)、虚空藏菩萨(石湾陶瓷/木雕极彩.牛/虎)、阿弥陀佛(清刀木雕/铜鎏金.猪/狗)、大日如来(熔金/熔银.羊/猴)

  在两侧墙上还有佛本身故事的画作,主要是宣扬释迦牟尼佛前世或前若干世的各种善行。故事主要宣扬了世法平等、众生皆可成佛等佛教教义。

  上方是藻井彩绘,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高远深邃,也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藻井是一种神圣意义的象征,只能在皇宫或宗教建筑中应用,为了凸显建筑地位的尊贵。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以荷花、菩提叶、菱藕、水草等水生植物为主,寓意防火消灾。

  藻井下方的横梁是整木雕刻的,采用东阳木雕的工艺。横梁两侧是龙头。龙在传统文化中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目前流传世间的佛祖舍利有三种,即将供奉在牛首山的是佛顶骨舍利,它集文物、宝物、圣物于一身。(一种是佛牙舍利,现在供奉在北京的灵光寺;第二种是佛指舍利,供奉在陕西宝鸡的法门寺。)

  把佛顶骨舍利供奉在牛首山可以说是殊胜的因缘所成。首先,赐葬于牛首山的郑和是大报恩寺的督造,而佛顶骨舍利就埋于大报恩寺内。郑和七下西洋,还曾携带佛牙舍利回国,并向宏觉寺捐献了大量经书与宝物。

  其次,梁代高僧宝志和尚曾对宋明帝说,牛首山是文殊菩萨的冬宫,文殊菩萨是诸佛之母,后来化作释迦牟尼的左胁持。最重要的是在2011年9月江宁区政府完成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牛首胜境》创意策划概念方案,并获得了宗教界、文物界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们的认可,经研究后决定,在牛首山建地宫长期安奉佛顶骨舍利。

  30秒:佛宝层

  舍利藏宫位于地下44米处。藏宫的中心区域属于宗教场所,称为藏宫大殿,佛顶骨舍利将长期供奉在藏宫大殿内。舍利藏宫以暗色调为主,营造庄重、神秘的氛围。长廊长66米,根据六波罗密的供养内涵布局,六波罗蜜是菩萨的六种行为,分别为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牛头禅文化园、郑和文化园等

  牛头禅文化园在宏觉寺遗址上建造。宏觉寺是牛头宗的发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原名佛窟寺,又称弘觉寺,清代为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宏觉寺。抗日战争时期,宏觉寺遭日军焚毁。 牛头禅文化园核心景点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1956年在弘觉寺塔的地宫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文物,现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而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1957年弘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文化园,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墓冢。郑和本名马和、小名三保,出生于云南一个穆斯林家庭,洪武十四年跟随明朝云南征讨大军副统帅蓝玉来到南京,进入朱棣燕王府,后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变”中立下卓著战功,升任内宫监太监,明成祖朱棣御书“郑”字赐姓马和,史称郑和。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七下西洋,历尽艰险,与沿岸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缔结邦交,促进友谊,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

  据同治《上江两县》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年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郑和去世后,赐葬牛首山,当地群众称这山为“回回山”,称墓为“马回回墓”。原墓圹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1985年修茸一新后的郑和墓,保持了原墓回族和穆斯林葬仪习俗,为青石砌成的马蹄形墓园。墓盖石上雕饰云锦、莲花图案,刻有阿拉伯文字。墓后墙镶嵌石碑,阴刻隶书“郑和之墓”。

  牛首山我们今天就参观到这样,谢谢各位。

  南京大报恩寺导游词4

  概况:

  各位宾客,大家好,我是报恩寺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大报恩寺遗址。明代大报恩寺规模宏大,2007开始,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北区进行了4年的考古发掘,发掘出的大报恩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与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大报恩寺坐东朝西,一方面是因地形所限,一方面也寓意礼佛西天。今天来此,您可以看到香水河、香水河桥、御碑、御道、水工设施、三大殿遗址、画廊遗址、油库遗址等,当年大报恩寺的“宫阙规制”一览无余。这是有 600年历史的香水河桥,站在香水河桥上可以将天王殿,琉璃宝塔顶连成一线,可见当时设计者的精妙设计。桥下的香水河,纵贯南北。香水河,在佛教有八功德水的含义,但对于大报恩寺来说,还是功能完善的排水系统。前方左右对称分布的,是永乐碑和宣德碑遗址。两座御碑是大报恩寺中轴线两侧的重要建筑之一,也体现了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

  整个景区分:中轴遗址区、北馆核心区、北馆佛教文化区、北区遗址、报恩塔、南馆区

  【主门厅】两侧墙壁的琉璃壁画,呈现的是南京佛教史上重要事件、人物。在这里抬头可见大报恩塔,低头看到的是天王殿的遗址。天王殿五间三进,供奉六尊神像。分别为弥勒佛,背后的韦陀菩萨以及两侧的四大天王。在正式参观之前,请跟随我一起经历香薰浴、光浴、雾浴、洗尘净心。

  【北画廊】

  明清时期的寺院格局就是廊院式的,中轴线上有些主要的建筑,两侧用走廊将其围绕起来,走廊里可以供人参观。当时的走廊的两侧有许多壁画,便被叫做画廊。据记载,画廊有 118间,可谓“壮丽甲天下”。现在看到的北画廊已经是历史遗存了,地势自西向东由低到高,但依可想象当年的宏大规模。画廊两侧各有一口井,据考古推测,它是为了消防而建。画廊有很多处散水,散水接着暗渠,直接把水排到香水河。

  【长干佛脉】展现了古长干里和大报恩寺的盛景。下方正方格叫做“探方”,“探方”中,发现了千年地宫。2010年,从金棺银椁中请出了佛顶真骨舍利。正中浮岛上呈现了大报恩寺古建筑群模型。视频播放的是长干佛脉,两侧分别是金陵四十八景“长干故里”和“报恩寺塔”。

  【千年对望】两旁共八根琉璃立柱,寓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七朵莲花,寓意佛陀“七步生莲”。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与佛陀的对望。玄奘大师在世与佛陀涅槃相隔约一千年,玄奘顶骨舍利与佛陀顶骨舍利共同瘗藏于此地也约一千年。“千年对望”完美呈现大报恩寺与佛陀、玄奘舍利的殊胜因缘。

  【水工遗址】上方悬挂的是出土的琉璃构件。窗内窗外的明代水工设施是明代大报恩寺的排水暗渠,水通过这个暗渠排往秦淮河。砌造暗渠的砖,是明代建城墙的砖。暗渠中还设有栅栏,用来防盗。这是南京最大的明代大型官修水工设施。压在排水暗渠上面的是明代大报恩寺北部院墙的墙基,是目前发现的大报恩寺最北侧的边缘。

  【前世今生】从东吴年间至明代中期,长干里区域佛脉延续不断。沙盘模型复原大报恩寺建造场景,展现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和“考古发现”。

  【琉璃官窑】大报恩寺塔的建设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琉璃的烧制就可见一斑。当年的琉璃构件就是从我身后的琉璃官窑中烧制出来的。(琉璃烧制过程:朱元璋建造了 72座琉璃官窑,考古发现两座保存完好,一座在朝天宫,一座在我们这里,中间就是烧柴火的地方,后面是烟囱,将热量引导到台上,陶胎受热比较均匀,当年大报恩塔烧制有三套构件,一套置于塔上,另外两套在哪里,现在仍然是个迷,这座窑就是烧制琉璃的琉璃官窑)

  【琉璃门券】这是当年大报恩寺塔标准层的琉璃门券。我们可以看到拱门上有很多动物,这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特有造型,称为“六拏具”。正中是大鹏金翅鸟,在密宗中寓意慈悲。两边是龙子龙女,表救度之相。紧接着是长翅膀的飞羊,象征福报,狮子比喻自在相,最下方的白象,意为善师。

  【石函】这是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石函,方柱状,在石函北壁板上镌刻有《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详细记载了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长干寺、佛塔,瘞埋舍利的事迹,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左侧漆画】《请奉圣舍利》,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的危塔中发现玄奘顶骨舍利,并将其千里背负至长干寺。

  【右侧漆画】《整修长干寺》,讲述的是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整修长干寺佛塔,并瘞埋佛顶真骨、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的故事,可政大师功莫大焉。

  【铁函】这是长干寺地宫石函内的铁函,方柱状,内壁光滑,因封闭性好为铁函内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阿育王塔】这是长干寺地宫铁函内出土最珍贵的七宝阿育王塔,塔以檀香木制作骨架,外裹银皮,通体鎏金。塔上有 452个圆孔以“佛教七宝”。四面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风调雨顺。此塔由宋真宗恩准可政大师募化钱财制作而成。通高

  1.17米、最大边长(塔座底板)0.45米。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塔王”,在塔基部分有两份金棺银椁,内藏佛顶真骨、感应舍利。

  【义井】这口井叫义井,是当年南京城南标志性建筑。这口井与天禧寺住持可政大师有关。可政大师晚年热心公益,向当时宋代丞相李迪建议在这个交通要道建一口井,千百年来义井造福于民,惠泽万代。这口井是宋明两个朝代所建,下面是宋代砖,上面砖是明代,在明代建大报恩寺时加砌一层,因为是官井,砖砌非常考究。

  【轮藏殿/油库】与画廊连在一起的方形的建筑,三间三进。考古专家推测是轮藏殿或经藏殿遗址,在它附近有一个油库。据记载,大报恩寺琉璃塔佛灯永明,每天要燃油 64斤,有 100名行童剪芯添油、擦拭明瓦。所以,有专门的地方用来储存灯油。

  【江南首寺】两侧的铜雕分别是康僧会和支谦。继支谦在建业传授佛教、翻译佛经,作为南京佛教的初传后,康僧会也至建业开始弘法传道,孙权“神其事”为其建寺建塔,江南佛教随之初兴,长干里崇称“佛陀里”。

  【历代土层】这里可以看到三个朝代不同的历史遗迹,即宋代保护的塔基的护坡和房屋,明代的夯土台基以及清代的古井。从东晋长干寺到宋代天禧寺到明代大报恩寺、寺塔一直在原址上叠加重建。

  【莲池海会】眼前的场景就是西方极乐净土。正面是西方阿弥陀佛,在它背后是康僧会,魏晋的法显、竺道生,南朝梁武帝和宝志禅师和明朝皇帝朱元璋及朱棣等。

  【地刻古地图】《康熙南巡图》向我们展示了清代南京城南一片梵刹林立,市井繁华盛象,最上方的就是当年大报恩寺琉璃塔。

  我们脚下的这张地刻古地图,描绘的就是明代南京城内寺庙云集的景象。左侧的浮雕是《诸宗祖庭》,描绘了三论宗、天台宗、牛头宗、法眼宗诸位祖师讲经说法场景。赵朴初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成立后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与南京有关。对面则是《中外交流》,描绘了四个小故事--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司马达赴日传法,尼霍夫绘南京瓷塔以及利玛窦雪浪辩论

  【南朝四百八十寺】我们面前的就是梁武帝问道达摩的场景,在我们周围所呈现的便是当年南朝梵刹林立的佛都盛象。南朝时期健康城已超越了长安和洛阳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

  【伽蓝殿遗址】融合护法与报恩两大主题于一体,遗址两侧雕刻着伽蓝三尊与马皇后、碽妃二人的雕像。

  【宋代砖遗址】这是明代大报恩寺的北院墙,而院墙下叠加的道路,考古专家认为是宋代秦淮河边上的主干道,总宽度将近 12米,义井就在这条主干道的边上。目前在对整个南京城的考古发现过程中还从未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宋代道路。道路两侧有排水沟。说明宋代时此处已经非常繁华。

  【舍利佛光】大报恩寺汇集了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玄奘顶骨舍利和诸圣舍利四份佛门至宝。本厅设有八万四千盏灯,寓意“八万四千法门”,另外根据佛经记载,阿育王统一印度后将佛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建八万四千塔。中国有十九处,金陵长干塔位列第二。大厅里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涅槃所在的婆罗双树,静卧着涅槃佛,背后五方佛宝相庄严。展厅内不定时幻化的七色光芒,正对应感应舍利曾七次放光,使南京成为佛光普照之圣地的文献记载。

  【经变画廊】我们现在穿过的这条隧道叫做“经变画廊”,壁画上是大家熟知的九色鹿形象。故事里面九色鹿的善良从容与落水男子的贪婪无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劝人向善,劝人知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大报恩塔】大报恩寺琉璃塔建于 1412年,为明成祖朱棣敕建。此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西方人誉为“南京瓷塔”,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典范被西方各国仿建。19世纪中叶,大报恩寺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在古塔消失 100多年之后,为保护千年地宫,大报恩塔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土方,地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钵型”新地宫,在原有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塔基上方再造轻质九层塔,有四重传承与创新,一是

  形态传承与创新,不是复建而是再造,体现当代科技文明,但规模、形制、长细比与古塔近似;二是材料传承与创新,古塔用琉璃,新塔用艺术玻璃工艺通过手工雕刻、上釉、烧制和合片,呈现琉光塔影;三是结构传承与创新,内核由两个正方形旋转交错构成莲花瓣状,寓含花漫菩提,通过逐层收分,塔顶重构,达到新塔古韵;四是功能传承与创新,既保护千年地宫又传承历史记忆。塔外有一座六朝井,是大报恩寺遗址群上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遗迹,是东晋时期水井,深 13.5米。

  【千年地宫】在玻璃下方就是当年大报恩寺琉璃塔塔基遗址,玻璃组成的八边形就是当年塔基辅接范围。我们眼前所见的就是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距今千年。不同于北方横__式地宫,这是典型的南方竖__式地宫,距地表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最大的竖__式地宫。2008年,在地宫内发现了石函、铁函、七宝鎏金阿育王塔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在阿育王塔塔基发现了一份金棺银椁,一份大小银函,分别藏有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

  据石函上碑文记载,公元 1011年可政大师获宋真宗恩准,重修长干寺塔并瘗埋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及诸圣舍利,距2010年盛世重光,整千年。据专家考证明代大报恩寺塔原封不动沿用了宋代长干寺地宫。江南地宫一般为砖石结构,但我们的千年地宫为夯土式结构,大家可以看到侧边有个神秘的小地宫,小地宫形

  制与大地宫形制基本一样。据专家考证,小地宫为六朝长干寺的地宫,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大地宫采用夯土式是为了”遵前制“。此处浓缩了从六朝到宋代、明代 10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地区佛教文化的源起。在地宫上方供奉的是感应舍利,感应舍利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舍利。公元 247年,来自西域的僧人康僧会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应舍利,东吴大帝孙权“神其事”,建江南第一座寺塔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应舍利,从此江南大地佛法大兴,长干里遂崇称“佛陀里”。“康僧会献舍利”的故事在敦煌石窟第 323窟壁画中记载了下来。

  【塔上】整个大报恩塔各层以佛菩萨为主题,创作白铜浮雕,呈现了四大天王、四大菩萨、三身佛、三世佛、五方佛的佛菩萨体系。登上之后,首先看到的四大天王白铜浮雕,四大天王是佛教寺庙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在民间,也因其所持法器的不同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徐皇后礼佛图》徐皇后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是明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朱棣虽然残暴,但与徐皇后之间却是情深意重。徐皇后逝世后,朱棣十分悲痛,于大报恩寺前身天禧寺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转身能将明代大报恩寺的“宫阙规制”尽收眼底,沿中轴线依次可以看到香水河桥、两座碑亭、天王殿、月台和大殿遗址。正前方的就是大殿遗址,柱础 2米_2米只比故宫最大的殿太和殿小一些,足见当年的宏大规制。《卢舍那佛说报恩经变图》画面中报身佛卢舍那佛居中讲述《报恩经》。转身远眺,依次可见秦淮河源远流长数千年、600年中华门城堡屹立如初、老门东街区焕发新生,以及远处今日南京之繁华都市景象。《朱棣礼佛图》,明永乐十年,朱棣为报答父母之恩,下令在天禧寺旧址上新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而转身可见的是毗邻园区的 1865创意园,其前身是金陵制造局,

  于 1865年创立于大报恩寺旧址,解放后于 1996年正式更名为南京晨光集团。

  【经藏如海】这里展示了集经、取经、译经、刻经、印经的过程。

  大藏经又称“一切经”,是一切佛典的总称。本展厅所展示的砂岩浮雕表现的是集经和取经的古印度场景。第一幅砂岩浮雕是初转法轮,描述的是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说法的场景。第二幅砂岩浮雕讲述的则是佛在菩提树下,给众菩萨宣说华严经的场景。而这幅描绘的则是第一次佛经集结的场景,中间三个有背光的使者,从左到右分别是优婆离、阿难和大迦叶,身后是五百比丘。转过身这几幅砂岩浮雕,这一侧描绘的则是历代高僧前往西域带回中国之典籍。第一幅是朱士行和法显初游佛国,朱士行是中国首位西行取经者。法显是东晋时期第一位行至印度,并成功取得佛经的僧人,比玄奘法师早了 102年。这两幅砂岩浮雕都是跟玄奘有关的,一幅是取经的过程,而这一幅是他坐在大象身上辩经的场面。玄奘大师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留学生,他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前后历程十五年之久,并以博学善辩赢得了美誉。现在穿过的过道整个空间以经文元素贯穿墙壁,分别有梵文和中文,而这一组长形砂岩浮雕表现的就是历史上十位译经家齐聚,共同译经的场面。分别有鸠摩罗什、支谦、康僧会、玄奘等。如是我闻,是每个译经的开头。意思是:我是这样听到的。信受奉行,是每个译经的结尾。意思是:接受教诲,虔敬奉行。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是清末明初思想启蒙运动策源地。80年代初,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再度复兴。这幅砂岩浮雕是杨仁山、太虚大师创办金陵刻经处时候的场景。汉文木刻经版,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老的刻经工艺,是世界非遗传承。这边的砂岩壁画分别描绘的是中日交流、东传高丽和东传日本路线图。在整个经藏如海展区的结尾,我们看到的是藏经阁,收藏的是部分金陵刻经的经版经藏。四周则是经架,展现的是浩瀚的藏经意象。

  【南画廊】当年大报恩寺的南北画廊多达 108间,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中记载画廊壮丽甲天下,堪称一绝,遗憾的是画廊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南京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创新中心,现在博物馆对北区的画廊遗址进行原样展示,南区画廊遗址已被毁坏,采用了复原展示,再现当年大报恩寺画廊的壮丽形象,传承记忆。一期我们的南画廊展出的是唐卡精品和敦煌壁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