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镇地处揭阳市惠来县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邻前詹镇,西接东陇镇和南海经济开发区,南临南海,北连华湖镇和惠城镇。倚山面海,是惠来县三大海滨城镇之一(神泉,前詹,靖海)。区域面积50.8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8公里,有耕地17740亩。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72023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泉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神泉导游词1
神泉港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对外通商港口,汇集县内龙江河、雷岭河、盐岭河三大河流,系粤东地区最大的天然良港,被广东省列为一级渔场,是国家一级渔港。
海岸线长14.8公里,是惠来主要渔产区之一。有机动渔船860艘,动力共2.6万马力,年捕捞量1.8吨。工业以渔网、造船、水产口加工为主。有镇办工业7家,引进来料加工工业4家。县办国营工厂2家、二轻工业厂8家。镇内有盐场3个,盐田合计5600亩,年产原盐约700吨。198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62.92万元,其中渔业产值1269.96万元,占49.55%。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15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2座。1987年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神泉港镇区西南侧,有公路通惠城,汇人葵和公路。不久前神泉镇又开通了揭阳至神泉港的揭神公路,未来还计划建造揭神铁路,形成惠来海陆交通枢纽。
郑和七次下西洋曾于神泉设立储运仓库,为郑和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材料和佐证史料。
神泉镇的石壁寮庵被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壁寮庵始建于明代,道光年间由县衙出石重建,光绪三十年四年正月知县为护庵而立禁示牌。庵内现保存有铜塔、铜镜、观音石像、经书等可移动文物一批,对惠来明末清初的石庵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神泉镇历史上以种植水稻、番薯、蔬菜为主。近几年来,蔬菜、水果种植量呈上升趋势,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至2007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200亩(以双造计),单产383公斤,总产10050吨;水果面积12000亩,年产水果751吨。畜牧业以家庭饲养为主,年饲养量35万只(头)。
海洋捕捞业是神泉镇的龙头、支柱产业。神泉镇依托海洋、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全镇现有108匹马力以上机动渔船715艘,杉竹排395只,海产品有鱿鱼、墨鱼、带鱼、龙虾、马鲛鱼、石斑鱼、金龙鱼等。2007年海洋捕捞产量41580吨。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全镇有鲍鱼场11家,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并实现孵化、养殖、销售一体化;对虾养殖场21家,养殖面积1200多亩。
神泉镇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1989年后,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国营和集体企业的主导地位渐渐为私营企业所取代,涌现了大量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1994年,神泉镇企业产值实现“亿元冲线”目标。2007年,全镇有工业企业460家,形成了以具有沿海特色的造船、修配、织网、制冰、水产品加工、缆绳、拉链、塑料制品等产业。其中水产品加工业221家,年产值4亿元;制冰厂18家,拉链厂12家。长荣食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昌拉链“DCC”牌商标跻身揭阳市知名商标行列。目前,占地面积3900亩的神泉对外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该园区的建成,将为神泉镇的工业发展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
神泉导游词2
海角甘泉,位于广东省惠来县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这里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神童苏福题撰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清乾隆年间惠邑知县王玮建甘泉亭,将苏福独联刻于亭柱上,并竖碑撰文。几百年来,神泉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雅兴续联。清代贤哲咏神泉诗句:“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后改称“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南海之滨,粤东之南,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港城——神泉镇。海角甘泉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对联;已惠来县火力发电厂;“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拉输送无穷尽,怂风吹雨打,万家光明。”
南海之滨,粤东之南,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港城——神泉镇。她背山面海,雷岭河、盐岭河和龙江河在这里交汇入海,是惠来门户,揭阳市最大渔港,对外商贸主要口岸。
隋唐时代,就有中原及福建等移民在此繁衍生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神童苏福就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诞生。神童8岁时,就以其灵异的思维和匠心独运的超凡想像,写下了著名的《三十夜月诗》而震动朝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赏识,钦定为神童,传为佳话。
神泉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有神童的麒麟彩笔闪烁着耀眼的光环,使这个美丽的港城散发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独特魅力。
神泉导游词3
神泉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较著名的有:海角甘泉、海市蜃楼、玉华宝塔、通天古井、烟墩望海、渔船晚归、玉笏朝天、书院青松、沃角炮台、鳌头塔、天后宫、澳角老婶房、妈祖石雕像等。
澳角炮台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澳角乡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渤。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现四周仍完好。
华家妈祖像
惠来地处粤东沿海,海岸线长81公里,沿海村庄30多个,村民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莆田迁徙而来。沿海特点与莆田湄州岛紧密相连的亲缘关系,是妈祖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南宋庆元六年(1200)便有福建莆田移民在神泉港建妈祖庙奉祀妈祖至今,数百年来,妈祖文化通过妈祖信仰者运用庙宇奉祀妈祖这一特殊的传扬方式,让妈祖文化在惠来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
玉华宝塔
“玉华宝塔”伫立于甘泉南边约200米处,建于清代,是一座七层八角形实心塔,是渔船归航的标志。远远望去,就像一支如椽大笔,在蓝蓝的天宇上写下瑰丽的诗篇。塔门留有清惠邑县令王玮撰写的对联:“泻影入沧溟,静浪恬波,早见鲸潜鲵伏;高标出云汉,扪星摘斗,伫看凤起蛟腾。”塔下新建八角形墩台,周围回栏绕筑,景地幽雅。
海市蜃楼
沿玉华宝塔的水泥路向西,迂折朝南,再向西,便是西港码头。据说这里是看“蜃楼海市”的最佳地点。有书记载,神泉镇的蜃楼海市是我国三大蜃景之一,常于春夏之交出现在神泉港西南海面上。
据说,2005年3月的一天下午,在西南方向的港面上出现一大片橙黄色的彩云,徐徐向东飘来。突然,一些彩云变成帆船,乘风朝这里驶来,那些帆船后来竞凑在一起,变成一座拱形的大桥,桥上有霓虹灯在闪烁,来往的车辆疏落有致。其后,幻景变化万千,异常美丽。
南岸观月
西港码头南面是港湾,港弯过处是南岸。与大海亲密接触,赤着脚踏在软绵绵的沙滩上,脚底下传来了海的呼吸。掬一捧海水对泼,别有生趣;搂一缕海风入怀,豪情顿生。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日趋高雅,“南岸观月”遂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神泉的一新景观。
烟墩望海
每年中秋之夜,神泉镇及周边乡镇的人们,男女老少相携坐轮渡,带着烟花红烛、水果饮品、鱿鱼脯、月饼等至南岸。有的在沙滩上围沙墙,点燃烟花烛火,品酒谈心;有的在海边戏水踏浪、拾贝壳、赏月观海,共享天伦之乐。青年男女在此约会,向“月娘”祈愿。中秋夜,成为神泉及周边乡镇年青人的“情人节”。
看海的另一妙处在神泉西南高地的烟墩。登临这里,南眺大海,别具一番境界。只见烟波浩渺,翔鸥点点,船只随波起伏。渔船出海时,千帆竞发,如出征的军舰,浩浩荡荡;渔船入港时,如万马奔腾,又如铺天盖地的将士凯旋而归,景象非常壮观。登高眺海,使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这就是“烟墩望海”。
海角甘泉
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神泉导游词4
神泉来历
约800年前,惠来的著名古镇之一神泉还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而不像如今和周围连成整片陆地。然而在海边沙滩上居然发现有一口泉眼,任凭潮水涨落盐卤浸泡仍然甘甜非凡,成为海角的一大奇景,也惠泽一方渔民。公元1553年,这个原来叫做“神前”的地方正式更名为“神泉”,可谓“城以泉名”。
这口以出水甘甜著称的泉眼依旧没有丝毫枯竭的迹象,泉壁砌石,护栏围着一泓神泉镇曾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而600年的人文遗存更使这里别具风情。泉旁有亭,名为甘泉亭,原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979年为台风所毁,现立于泉边的甘泉亭为1980年修建。在一根亭柱上,记者又发现颇可玩味的一景——一副独脚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同行的人介绍说,相传此上联是惠来历史上著名的神童苏福所作,因为仄平镶嵌独特,又与神泉奇景巧妙结合,所抒发的情怀境界也相当高远,因此几百年来难觅可对之句,成为不折不扣的独脚联。乡间传言,当年郭沫若来此地也特意为之沉吟良久。郭沫若的这一经历使这个孤联之难对得到了一个相当权威的注解。
神泉亭塔碑记
亭中有立石,走近细观,是《神泉亭塔碑记》,井、联、碑、亭由此联成一体。有记载明言“到惠必到神,到神必观泉,观泉必赏联”。
关于神童苏福,李文升告诉我们,他是神泉镇人,生于明洪武四年,在他13岁那年的春天,当地府县以神童举荐他以征士的名义遥涉江河赶往南京陛见朱元璋。朱元璋因觉得他年纪太小,不便在京深造,便赐金与粮遣返,嘱咐其长大后再为朝廷出力。苏福便踏上了归程。当地人对苏福路上的遭遇有许多传说,最连贯的一种是说苏福途经浙江濮州驿时,因为当地爆发痢疾瘟疫,而苏福又恰恰掌握了治疗痢疾的良方,便滞留当地为百姓医治,大有成效。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而染病,医不自治,不幸命丧他乡。朱元璋听到苏福去世的消息,扼腕不已,颁旨厚葬。惠来知县便在惠来马东山山腰为苏福营造了衣冠冢,这一堆小小的黄土至今犹在。
隋唐时代
就有中原及福建等移民在此繁衍生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神童苏福就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诞生。神童8岁时,就以其灵异的思维和匠心独运的超凡想像,写下了著名的《三十夜月诗》而震动朝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赏识,钦定为神童,传为佳话。
神泉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有神童的麒麟彩笔闪烁着耀眼的光环,使这个美丽的港城散发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独特魅力。
人们常说:“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神泉镇东南角有“海角甘泉”,古时近海滩。宋代,人们在这海滩边发现了一个淡水泉眼,泉水甘洌,取之不竭,且能去暑祛邪,胜于药石,真是神奇极了!明代时,人们把它砌成了泉井。后泉井旁建甘泉亭,亭中立一石碑,清乾隆年间惠邑县令王玮撰碑记,记载神童苏福引众在此汲水等事,其中有句云:“故泉以人显,城以泉称也。”这大概可以知道“神泉”城名的来历。
石碑左侧一亭柱留有神童苏福的独脚联:“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神童的独脚联,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才子名士、文臣武将撰写下联。虽有佳对,但因上联乃神童所撰写,故至今仍没有人将所撰下联刻于亭柱,让神童的上联永远成为神泉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神泉导游词5
约800年前,惠来的著名古镇之一神泉还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而不像如今和周围连成整片陆地。然而在海边沙滩上居然发现有一口泉眼,任凭潮水涨落盐卤浸泡仍然甘甜非凡,成为海角的一大奇景,也惠泽一方渔民。公元1553年,这个原来叫做“神前”的地方正式更名为“神泉”,可谓“城以泉名”。
这口以出水甘甜著称的泉眼依旧没有丝毫枯竭的迹象,泉壁砌石,护栏围着一泓神泉镇曾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而600年的人文遗存更使这里别具风情。泉旁有亭,名为甘泉亭,原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9
79年为台风所毁,现立于泉边的甘泉亭为1980年修建。在一根亭柱上,记者又发现颇可玩味的一景——一副独脚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同行的人介绍说,相传此上联是惠来历史上著名的神童苏福所作,因为仄平镶嵌独特,又与神泉奇景巧妙结合,所抒发的情怀境界也相当高远,因此几百年来难觅可对之句,成为不折不扣的独脚联。乡间传言,当年郭沫若来此地也特意为之沉吟良久。郭沫若的这一经历使这个孤联之难对得到了一个相当权威的注解。
神泉亭塔碑记
亭中有立石,走近细观,是《神泉亭塔碑记》,井、联、碑、亭由此联成一体。有记载明言“到惠必到神,到神必观泉,观泉必赏联”。
关于神童苏福,李文升告诉我们,他是神泉镇人,生于明洪武四年,在他13岁那年的春天,当地府县以神童举荐他以征士的名义遥涉江河赶往南京陛见朱元璋。朱元璋因觉得他年纪太小,不便在京深造,便赐金与粮遣返,嘱咐其长大后再为朝廷出力。苏福便踏上了归程。当地人对苏福路上的遭遇有许多传说,最连贯的一种是说苏福途经浙江濮州驿时,因为当地爆发痢疾瘟疫,而苏福又恰恰掌握了治疗痢疾的良方,便滞留当地为百姓医治,大有成效。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而染病,医不自治,不幸命丧他乡。朱元璋听到苏福去世的消息,扼腕不已,颁旨厚葬。惠来知县便在惠来马东山山腰为苏福营造了衣冠冢,这一堆小小的黄土至今犹在。
当地打算专门修一条路,把苏福的衣冠冢和神泉景区的苏福纪念馆连在一起,并组织人手专门收集苏福遗留在海岛渔村中的种.种传闻事迹,汇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让这位英年早逝的少年在荧幕上复活,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个榜样。
李文升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地对神泉以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神泉古镇的保护规划:准备以神泉为起点开辟“惠来神泉一日游”线路,拓宽景区范围,依揭神公路建景区的北大门,直接沟通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同时便利游客观光;进一步修建、清理泉水,铺设隐蔽性排水管道,保证井水长年甘活,并拆除现有的钢筋护栏,恢复泉水口的原貌;修建神泉和独脚联作者苏福的纪念馆,陈列苏福遗物、研究材料以及以神泉为题材的诗赋作品;借《广东历史文化行》先期向海内征集独脚联的下联。
海角甘泉
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南海之滨,粤东之南,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港城——神泉镇。她背山面海,雷岭河、盐岭河和龙江河在这里交汇入海,是惠来门户,揭阳市最大渔港,对外商贸主要口岸。
隋唐时代
就有中原及福建等移民在此繁衍生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神童苏福就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诞生。神童8岁时,就以其灵异的思维和匠心独运的超凡想像,写下了著名的《三十夜月诗》而震动朝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赏识,钦定为神童,传为佳话。
神泉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有神童的麒麟彩笔闪烁着耀眼的光环,使这个美丽的港城散发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独特魅力。
人们常说:“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神泉镇东南角有“海角甘泉”,古时近海滩。宋代,人们在这海滩边发现了一个淡水泉眼,泉水甘洌,取之不竭,且能去暑祛邪,胜于药石,真是神奇极了!明代时,人们把它砌成了泉井。后泉井旁建甘泉亭,亭中立一石碑,清乾隆年间惠邑县令王玮撰碑记,记载神童苏福引众在此汲水等事,其中有句云:“故泉以人显,城以泉称也。”这大概可以知道“神泉”城名的来历。
神农溪导游词最新范文
上一篇:神泉导游词范文介绍
下一篇:神农架导游词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