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景点有古隆中、襄阳城、唐城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襄阳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襄阳导游词1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地跨东经110°45′—113°06′、北纬31°13′—32°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边界线全长1332.8千米。
襄阳市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枣阳东部的新市镇、鹿头镇、刘升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等,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主要分布在枣阳西部各乡镇和襄阳、宜城、老河口全部以及南漳东部乡镇,宜城孔湾镇八角庙村,海拔44米,是全市最低点。西部为山区,包括保康全部、谷城大部和南漳中西部,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全市最高点。
襄阳市横跨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保康、南漳、宜城三县全境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河口市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
襄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襄阳导游词2
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
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
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
古城文化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朴、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日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拔河节、穿天节、诸葛亮文化节等。
影视作品
电影《襄阳》取材青年诸葛亮隐居襄阳10年的史实,由诸葛亮与黄月英的爱情起始,转而描述卧龙凤雏“双雄会”友情,再整体再现才俊云集的襄阳文化圈,展示风云际会的建安乱世,揭示千锤百炼方成才的东方价值观。
电影创意当时定名《诸葛亮与黄月英》。剧本创作完成后,电影更名为《襄阳·卧龙出山》。
诸葛亮文化节
“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又称“诸葛亮文化节”,是襄阳为纪念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举办的一项节日文化活动,是“文化襄阳”中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灵活多样。
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是由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湖北文理学院主办,天一兄弟传媒、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襄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一项大型文化活动。
襄阳导游词3
襄阳菜是楚菜系的北味菜,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筋、牛油面、红油豆腐面、襄阳酸辣面、酸浆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
孔明菜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牛油面
主要出现在早点摊位,以及小饭馆。由于面条已经提前煮至8~9成熟,上桌速度很快,顾客无需等待再加上其口味特点一辣二麻三鲜;经常配襄阳黄酒(一种乳白色的低发酵米酒)同食。
金刚酥
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
襄阳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今天带你们旅行的导游,我叫孔星雨,大家可以叫我孔导。今天我们游览的是著名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古隆中,请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扔果皮纸屑。
古隆中位于襄阳市郊区,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风景优美,更重要的因为它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此隐居读书躬耕,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的地方。
请大家看我们前方的这座高约6米,宽约10米的石碑坊,它是清朝光绪十九年所建,在石碑坊的正中央刻着三个大字“古隆中”,石碑坊的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侧的小门上刻着诸葛亮的古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走过石碑坊大家可以看到一座小桥,它叫小虹桥。别看这座桥小,它的故事可大着咧!据说刘备冒大风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在这座小桥上看到了一个人,以为是诸葛亮,连忙上去拜访,交谈中才知道这是诸葛亮的岳父,刘备得知诸葛亮不在,便回去了。
接下来,大家看我手指的地方,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是用来纪念诸葛亮的,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这座祠堂叫武侯祠呢?诸葛亮又不姓候?原来是因为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来教育他,又把诸葛亮封为“武乡侯”。所以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
这里还有不少景点,大家可再自由走走、看看。
今天的旅行结束了,大家一定还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吧,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配合,谢谢。再见!
襄阳导游词5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又称葛亮故居、诸葛庙,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 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増长智慧”。希望各位在参观完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这样来描绘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错”。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武侯祠、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习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
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
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中国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现为我们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这也成了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上三代人心贤良,下三代人心不古,但是诸葛亮虽然出生和生长在下三代,其为人和修养,以及才能均能够与上三代的贤良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和仲在中国古代是指老大和老二的意思,伊吕是指辅汤灭戟(夏)的伊尹,助武王伐纣(商)的吕尚,萧曹是指辅佐刘邦起义,功勋显赫的酇(zan)候的萧何,以及西汉大臣,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阳侯的曹参,这句诗把诸葛亮和古代的其他一些贤人做了对比,称赞诸葛亮的文韬略与伊吕不相上下,他处理政事、军事、外交等国事胸有成竹,指挥作战从容调度,就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 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经常看到小虹桥,但是为木桥,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石板汉白玉的石板小虹桥是1984年重新修建的,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
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时正处于大雪过后,黄老先生正骑着小毛驴从女婿家出来,口中吟诗道:“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瘦……,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一看此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心中早就久仰诸葛亮的文采,误以为诸葛亮,大喜过旺,慌忙参拜,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
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难得让人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襄樊导游词范文介绍
上一篇:襄阳导游词优秀范文
下一篇:湘子桥导游词最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