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维语:غۇلجا, 拉丁维文:Ghulja),位于新疆西北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伊犁河谷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有塞外江南、苹果之乡、天马故乡之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宁导游词最新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伊宁导游词1
伊宁市位于祖国新疆的西北边陲,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43°50′~44°09′、东经80°04′~29′之间。东连 伊宁县,西邻 霍城县,南濒 伊犁河与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北依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
伊宁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0.5℃,1月最冷年均12℃,7月最热年均22。8℃,年均降水量245.1毫米,无霜期190天,年均日照3080.8小时,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
地表水径流主要有 伊犁河、人民渠、北支干渠、团结渠、北山沟及泉水等。伊犁河从本市南沿由东向西蜿蜒流过,在本市流程为35.3千米,在中国境内的流程150余千米,集水面积5万余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18.06亿立方米。
伊宁市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土、灌耕土,其它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绝大部分。
伊宁导游词2
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 :座落在伊宁市新环路伊犁河北岸,原称塔什库勒克乡果园,占地面积80余亩,园内正中央建有一座高达5米、可容纳200人的凉亭,是伊宁市民举办结婚、割礼等民间活动的主要场所。该民族文化旅游村还能够为游客提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兹别克族特色餐饮近200个品种。
人民公园:地处伊宁市阿合买提江街中段,斯大林街西端,亦称“西公园”。始建于1937年,占地18公顷。公园内古木参天花草葱郁、环境幽雅、游乐设施齐全,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拜都拉清真寺 :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的拜都拉清真寺(也称麦的里斯),是伊宁维吾尔族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它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过去它同回族大寺、塔塔尔寺号称伊犁三大清真寺院。
阿拉木图亚风情园:位于著名的伊犁河北岸(伊宁市英也尔乡段),距伊宁市中心16公里,总占地面积1200亩,毗邻国道218线,是通往霍尔果斯口岸的必经之路。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林则徐纪念馆,总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
汉家公主纪念馆 :位于伊宁市江苏大道旁,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1平方米,主展厅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是鲜明的汉代建筑风格,平面布局分主展厅和四个副展厅,并建有汉阙、亭阁、长廊和雕塑。
六星街: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1934-1936年),根据当时新疆省政府推行的六大政策(反帝、反苏、民族平等、和平、建设、清廉)
理念,由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街区平面呈圆形,有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街区分成六个扇形地区,中心为学校、商铺、清真寺等公共建筑,外围为居住区,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居住模式。
伊宁导游词3
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坐落在伊宁市南环路伊犁河北岸,原称塔什库勒克乡果园,占地面积80余亩,园内正中央建有一座高达5米、可容纳200人的凉亭,是伊宁市民举办结婚、割礼等民间活动的主要场所。另外还有民族特色的小凉亭16座,大凉亭5座。
满园的果树为游客驱走夏日的炎热,在此不仅可以领略到滚滚西流伊犁河的壮美,还可以体验到维吾尔族的果园文化。当你走进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进入你的视野是一片世外桃源,欣赏到的是特色歌舞,品尝到的是特色风味,这一切都将使你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有一次性接待400名游客的音乐大棚一个,每天均由专业民族歌舞演员进行日常演出,来自海内外游客能够在这里欣赏到体现伊犁特色民族歌舞表演。同时,该民族文化旅游村还能够为游客提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兹别克族特色餐饮近200个品种。
伊宁导游词4
拜都拉清真寺是伊宁最大的清真寺,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的拜都拉清真寺(也称麦的里斯),是伊宁维吾尔族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它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过去它同回族大寺、塔塔尔寺号称伊犁三大清真寺院。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特拨银1万两修建这座清真寺。据说一位来自土耳其的著名大毛拉,看到该寺雄伟壮观和它在北疆所处的地位,特冠以“拜都拉”之名。“拜都拉”意为“天房”,是穆斯林朝拜的神圣之地。拜都拉清真寺落成后,前来取经求学之士络绎不绝。
1983年,政府拨款对该寺进行修葺和装修,使这座享有盛名的古老寺院面目一新,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该寺又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扩建和装修,由伊斯兰教协会承办,各级政府拨款,信教群众集资。现除保留宣礼塔外,正殿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已兴建了一个伊斯兰风格的礼拜堂。
建成后总面积为6950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3000—3500人,具有阿拉伯、维吾尔风格的建筑。
拜都拉清真寺是伊宁最大的清真寺,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的拜都拉清真寺(也称麦的里斯),是伊宁维吾尔族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
伊宁导游词5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主题建筑分大门,塑像照壁,陈列展厅,办公室等四个部分。展览内容分林则徐的一生、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在伊犁、浩然正气四个部分,陈列以林则徐生平、禁烟抗英及谪戍伊犁事迹为主题,陈列事物千余件,突出展现了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世界禁毒先驱的丰功伟绩。2008年3月向社会实施了免费开放。
林则徐纪念馆每年都采取不同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禁毒教育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目前,这里已成为伊犁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更成为伊犁各级党政机关、学校、部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100多年前,当西方殖民主义用鸦片和坚船利炮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不顾投降派的阻挠和中伤,毅然在广州主持虎门销烟,打起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第一面旗帜,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表现了抗击外来侵略者英雄气概和民族正气。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林则徐抗英反成有罪,于1842年2月被含冤流放伊犁。
他在新疆3年时间,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爱国主义信念,不顾政治上所处的逆境积极捐办皇渠龙口工程、履堪南疆、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关心边防和少数民族疾苦,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景仰。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弘扬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1992年中共伊犁地委决定筹建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纪念馆自1994年落成开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次,1995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已成为伊犁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陈运和诗赞“林则徐报效老百姓垦荒戍边 伊犁人欢迎大功臣开创新疆”。
建馆以来,纪念馆建设一直得到各级党和政府和关心林公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的关心和支持,1999年、2002年伊犁州政府和有关单位和个人先后投资4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了维修。2005年国家禁毒委员会、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投资180万元进行了改扩建,并命名为自治州禁毒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