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出自曹雪芹笔下的长篇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书友们一定都知道贾宝玉是整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主人公,那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性格特点
一.痴
宝玉素有情极之痴,尚不说说金钏,晴雯等人离世,他悲伤如斯。就是紫鹃当初一句顽话便就使得他急痛攻心,呆滞多时。而他对于黛玉的痴心绝对,亘古可见,不必细言。
另外,宝玉亦不乏其他痴处,如:他本又是个多情种子,其对于世事万物亦多抱以宽容赏纳之心,无论其对己是否有情,每必能予以关怀慰藉;又如宝玉又重情不重礼,对于仆人竟大都能一视同仁,虽在当时显为难得,但在外人看来却也是他的大不是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宝玉的痴,是常人莫敌的,这是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将一个如至情的人定为全书之主角,作者是颇存匠心的:想当年贾府是何等的温柔富贵,到头来树倒猢狲散,转眼间富贵悲凉...试想,如换常人,其心尚且不堪,更何况象宝玉这样一个重恋痴迷,极至性情之人!?可见,家境人物的云泥之变对于宝玉而后的影响打击又更胜甚多了。痴性如斯,便早为其后来的撒手出家埋下了重重的伏笔——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还焉能弃而为僧?叫人感慨悲悯之余亦更新服。
二.灵
有人说宝玉之灵多半依于那块通灵宝玉,我觉得不尽然,其赤瑕宫神瑛侍者也实非寻常之辈了。
在愚看来,宝玉的灵多体现在他的“不俗”之上,一如探春所言的,其眼光甚奇雅。
另外,虽然他最不喜读书,更厌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之人(这应是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使然),然每每必遭父亲责斥,姐妹箴劝,可他愈更腻烦,但大观园论景题名一章中,宝玉的灵意慧才更显露无疑,可见,宝玉性散,随性任为,喜无拘束,其灵性发挥是很有赖于兴趣之合意的,从其写给晴雯的悼词中亦可见一斑。如此灵性,若一贯强力压制,实非可取之道。惟有黛玉深知其性,但总欠机缘,读来更耐人寻味。
而宝玉用在闺中女儿间的心思却如满似诚,其灵秀之处更多伴裙钗间而出,而其也实招女孩喜爱。只是他的灵意多半是无心之发,于人也无必须之益。确切讲,真真属于性空灵罢了。
三.顽
宝玉顽劣异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这应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以他的年岁,连个临家孩童都玩闹异常,况他万般宠溺集一身之人?宝玉的顽,让其形象更真实,也更生动亲切,同时也更具感染力了。
人非圣贤,宝玉更有其愚顽不化之性,然他最恶人劝,这是他通生一大病。直叫人慨叹且无奈,孰不知,他的坚顽固意实令身边多少痴心尽爱之人操心费意。但如若非如此,袭,钗等人的深大贤能却也是无从可表的了。
四.呆
易忘情,是宝玉的又一大特征,尽管在别人眼中换做了呆气.
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的谈话中可见一二,其说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 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又如说:“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 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又如:“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等等,如许谈论只是俗人眼中的看法罢了。孰不知此实乃宝玉不俗常人之大灵性:他虽出身显贵,但心底里却深知其世间万物之存在绝非易事,而自己与人待物是以为何?人与人之相处其第一要义乃非自保或者争斗,而是能彼此间予以慰藉,如此方不亵这妄生一世。
这亦是宝玉的可爱之处。
五.乖
虽然平时顽劣,但在长辈或外人面前,宝玉还是很知礼乖顺的,这也是他受长辈们宠的又一大原因。
第五十六回中贾母与甄家来的两个婆子谈话中可知端的:时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 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其原故,何尝不有依于其先生灵性?
六.僻
宝玉的偏僻之处,也着实不少。
如他那一干有关男孩女孩的偏僻论断;又如他喜红,爱香,好吃胭脂等僻病。也大都是抬不上桌面的。燃情由性生,他如此乖僻性格生出这些乖僻习惯也尚可理解,每每表现出来之时,料定不能有长辈外人在侧,而此中行为表现也便完全是其真性情的自然释放了。
七.轻
毕竟是少年心性,宝玉的性格之中还是有很多略显轻佻、随性的孩子气的,尤其面对黛玉,每每言语造次,情急之处更冲动,场面之缠绵激烈,让人牵心不已。但殊不知,其与黛玉,晴雯等人的华彩场合却也多始于这轻随急噪的孩子气的.
而此轻亦有自轻之意,由于己是男儿身,他便自认是混物。然宝玉在姐妹间向来都是谦勉诚切的,对于女孩的钟爱,可谓能疼即疼,能让便让,在常人眼里看来竟是没有一点刚性。然,本书其旨便是描写闺中各色裙钗之锦华灵秀,若主角都这般无所谓,不以为然,那反倒令人不解了吧。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最后结局
按高鹗续补的后四十回《红楼梦》的交待,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贾宝玉中了举人,又留下儿子贾桂重振家业,自己则飘然而去出家当了和尚,还被皇帝封了“文妙真人”。
那么,贾宝玉的结局到底该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推测和分析:
一种就是上面提及的高鹗的安排--出家为僧。作这种安排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前八十回中两次写到宝玉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第二十一回脂批曰:“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到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之为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从前八十回及脂批所提供的这些线索来看,贾宝玉之“悬崖撒手”、“弃而为僧”,应该说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所以目前通行本中贾宝玉遁入空门的结局,已为绝大多数的读者所认可。
第二种则是根据清代及民国初年一些资料及传闻口碑,如《阅微草堂笔记》、《红楼佚话》、《痴人说梦》,以及传闻中的“三六桥本”、“端方本”等的记载:贾宝玉最后的结局并非出家,而是流落街头,“沦为击柝之役”或“看街兵”,与同样沦为乞丐的史湘云结为夫妇。也有说他们“夫妇在都中拾煤球为活”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是传闻野史,并无过硬的证据。
第三种是梁归智的说法,他在《石头记探佚》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说法。他认为贾宝玉最后的结局虽然是出家,但不是一次,而是两次。具体说,是贾宝玉在黛玉死后被迫与宝钗成婚,却始终未能达到思想感情的和谐一致,终因“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弃宝钗、麝月出家为僧--这就是所谓的“悬崖撒手”。然而他却并未在空门中找到出路,而是经历了更彻底的精神破产,终于又还俗于史湘云结婚了。
但后来宝玉玉湘云的婚姻也终于“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于是他只好第二次出家。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引渡,回到青埂峰“复还本质,以了此案”。而这“第二次出家”与“第一次出家”不同,不是出于贾宝玉的自愿,而是“完全由于客观原因,而不是由于宝湘感情的破裂”--因为他们此时是“风尘知己,患难夫妻”,“他们婚后的生活是物质贫困,精神幸福”。因此,宝玉的第二次“出家”是“被迫的”。这一说法,实质上是巧妙地将前面的两种说法捏合到了一起,虽不失为一个可以自圆的解释,但毕竟只是一种推论,其证据是显然不足的。
相关文章:
1.《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五) 结局大揭秘
2.分析红楼梦的读书心得体会
3.红楼梦观后感300字
4.《红楼梦》的读后感5篇
5.浅谈红楼梦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