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一年的立春马上就要到了,对于立春的含义,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_立春的气候变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春的气候变化
立春养生小知识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返回目录
立春的气候变化
立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返回目录
立春养生小知识
在起居方面,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的规律,适当晚睡早起,少睡懒觉,积极参加晨练(注意避开空气严重污染的日子)。在情志调养方面,《黄帝内经》提到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善良、宽容的心境,如此才能与春季的“生”气相应,对养生保健有莫大的好处。
在饮食上,立春这天,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记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
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春饼中的豆芽、韭黄等也都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时令芽菜,对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很有益处。
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朋友春季要多吃山药、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预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导致的胃胀等症状的加重。立春过后,紧接着就是春节,平日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饮食清淡、适量,尤其应忌食羊肉等热性食物或海鲜等发物,以免故病复发、加重。
在疾病防治方面,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初春气候变暖,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传染病进入多发季节,此时应注意多开窗通风,流感高发时节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
春暖乍寒,气温起伏明显,过早减衣容易导致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加重,甚至诱发中风。体弱的儿童则容易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感冒等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春捂”。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就是说,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希望保养头发、促进睡眠的朋友不妨一试。
<<<返回目录
2022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_立春的气候变化相关文章:
★ 2022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022
★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2022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 2022春分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 2022立春是什么意思
★ 立春节气气候变化
★ 2022立春的立字什么意思
★ 2022立春的民间风俗
★ 2020年有几个立春
立春节气的由来_立春的饮食风俗
下一篇:立春的由来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