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更本质的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表面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何不拖延的在23点睡觉?核心就是如何看待自律,这里的自律不是某一天或某几天的坚持,而是长期乃至贯穿一生的自觉坚持!
我们对自律有一个普遍的误区,通常我们认为,自律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抗,“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自律必然会使我们感到难受或不适,实际上,这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是自儿童时期以来,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强制约束的一种延续和内化。
当我们还是儿童时,掌管自控力的前额皮质未充分发育,儿童很难做到自律,所以需要外界的强制约束,但随着生长发育,我们已经具备成熟的自控力管理系统,但我们却仍旧延续儿时的“被自控”习惯,甚至内心扮演起“大人”的职责,时刻监督我们并准备发出批评的声音,“你要如何如何”,“你不能如何如何”。
科学表明,这些批评并不能强化我们自律和自控,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一方面,内心“大人”的要求和批评将自我切割,不仅无法引起自己的共鸣,还会引起我们的反感、对抗;另一方面,内心的冲突、对抗会严重挫伤我们的意志力、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效率。具体参见: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 高太爷的回答。
实际上,自律不是外部强加给我的东西,而是强烈的“我想要”,是自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感到愉快并逐渐习惯的一种生活态度,与身心有益的东西必定是使人舒服,即使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回到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在23点睡觉?
你觉得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你觉得一个要早起给孩子做早饭的母亲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你觉得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我们知道,高考之后那个学生很可能会控制不了玩手机而晚睡,给孩子准备早饭的母亲、四五十岁的人在年轻时可能也是夜猫子,而他们能够在某个时期、某个年龄段做到自律,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秉性、素质,而是因为或主动,或被动地找到了那个“我想要”。
高中生是希望顺利通过高考,母亲是希望给孩子一顿美味的早餐和营养,中年人是知道如果晚睡,第二天不仅精力不济,还会头疼欲裂!!
作为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校园环境舒适,且没有工作、学习压力,生活不能给我们强加一个“我想要”,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寻找,如果找不到这个“我想要”,你哪来的动力进行自律??睡得晚,大不了明天晚点起!
所以,问题只有一个,哪个才是你的有意义的、渴望去追求的、长期的“我想要”?
不与自己对抗的“我想要”,有一个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的会内化为习惯,甚至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想要坚持而难以舍弃,而“我不要”、“我必须”这样的训斥式、对抗式的自律,类似外界施加的压迫,行为很难内化为习惯,这里可以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解释:
归因效应:通俗解释就是,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我们会认为行为是出于喜欢,随后对行为越来越喜欢,如果认为是行为是由于外力逼迫,我们对行为不仅不会喜欢,甚至越来越抵触。
个人以为,解决了自律的问题,想要不拖延的按时睡觉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补充===
就部分朋友要求介绍具体方法的补充:
其实不少回答都讲到了具体的方法,断网,关手机,床头书,睡前洗澡等等,都非常有道理,但个人以为这些更多是对“自律”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且效果因人而异。下面是我睡前的一些小技巧,仅仅是抛砖引玉:
1、提前15分钟定睡前闹铃,提醒自己该洗漱睡觉了;
2、床头书,买一些感兴趣、有干货的床头书,书籍因人而异,我是用手机Kindle软件看书;
3、睡前呼吸冥想,一般是呼吸冥想半分钟至一分钟,收回思绪,长期坚持能够有效提升精神质量和注意力。
呼吸冥想:具体操作就是“感知呼吸”: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关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呼”、“吸”,每当心神开始游移时,把注意力重新引到呼吸上,可以只练习一分钟,也可以一直练下去,感觉舒服就好。
4、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比较喜欢埃米尔库埃先生的“Every day,every aspect,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每一天,每一个方面,都越来越好),在睡前小声或在心中默念几篇,最好是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各方面越来越好的场景。信念或自我暗示并非伪科学,这里不细述,有兴趣可参见:知道后最让你震惊的冷知识是什么? – 高太爷的回答
通常而言,第二步、第三步就睡着了,一个礼拜大约只能做2-3次的自我暗示,就我个人而言,长期的自我暗示让我的身体素质、思维反应速度、记忆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通过呼吸冥想可以快速的集中注意力。
我们对自律有一个普遍的误区,通常我们认为,自律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抗,“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自律必然会使我们感到难受或不适,实际上,这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是自儿童时期以来,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强制约束的一种延续和内化。
当我们还是儿童时,掌管自控力的前额皮质未充分发育,儿童很难做到自律,所以需要外界的强制约束,但随着生长发育,我们已经具备成熟的自控力管理系统,但我们却仍旧延续儿时的“被自控”习惯,甚至内心扮演起“大人”的职责,时刻监督我们并准备发出批评的声音,“你要如何如何”,“你不能如何如何”。
科学表明,这些批评并不能强化我们自律和自控,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一方面,内心“大人”的要求和批评将自我切割,不仅无法引起自己的共鸣,还会引起我们的反感、对抗;另一方面,内心的冲突、对抗会严重挫伤我们的意志力、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效率。具体参见: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 高太爷的回答。
实际上,自律不是外部强加给我的东西,而是强烈的“我想要”,是自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感到愉快并逐渐习惯的一种生活态度,与身心有益的东西必定是使人舒服,即使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回到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在23点睡觉?
你觉得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你觉得一个要早起给孩子做早饭的母亲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你觉得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会控制不了玩手机到一两点钟才睡觉吗?
我们知道,高考之后那个学生很可能会控制不了玩手机而晚睡,给孩子准备早饭的母亲、四五十岁的人在年轻时可能也是夜猫子,而他们能够在某个时期、某个年龄段做到自律,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秉性、素质,而是因为或主动,或被动地找到了那个“我想要”。
高中生是希望顺利通过高考,母亲是希望给孩子一顿美味的早餐和营养,中年人是知道如果晚睡,第二天不仅精力不济,还会头疼欲裂!!
作为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校园环境舒适,且没有工作、学习压力,生活不能给我们强加一个“我想要”,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寻找,如果找不到这个“我想要”,你哪来的动力进行自律??睡得晚,大不了明天晚点起!
所以,问题只有一个,哪个才是你的有意义的、渴望去追求的、长期的“我想要”?
不与自己对抗的“我想要”,有一个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的会内化为习惯,甚至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想要坚持而难以舍弃,而“我不要”、“我必须”这样的训斥式、对抗式的自律,类似外界施加的压迫,行为很难内化为习惯,这里可以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解释:
归因效应:通俗解释就是,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我们会认为行为是出于喜欢,随后对行为越来越喜欢,如果认为是行为是由于外力逼迫,我们对行为不仅不会喜欢,甚至越来越抵触。
个人以为,解决了自律的问题,想要不拖延的按时睡觉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补充===
就部分朋友要求介绍具体方法的补充:
其实不少回答都讲到了具体的方法,断网,关手机,床头书,睡前洗澡等等,都非常有道理,但个人以为这些更多是对“自律”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且效果因人而异。下面是我睡前的一些小技巧,仅仅是抛砖引玉:
1、提前15分钟定睡前闹铃,提醒自己该洗漱睡觉了;
2、床头书,买一些感兴趣、有干货的床头书,书籍因人而异,我是用手机Kindle软件看书;
3、睡前呼吸冥想,一般是呼吸冥想半分钟至一分钟,收回思绪,长期坚持能够有效提升精神质量和注意力。
呼吸冥想:具体操作就是“感知呼吸”: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关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呼”、“吸”,每当心神开始游移时,把注意力重新引到呼吸上,可以只练习一分钟,也可以一直练下去,感觉舒服就好。
4、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比较喜欢埃米尔库埃先生的“Every day,every aspect,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每一天,每一个方面,都越来越好),在睡前小声或在心中默念几篇,最好是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各方面越来越好的场景。信念或自我暗示并非伪科学,这里不细述,有兴趣可参见:知道后最让你震惊的冷知识是什么? – 高太爷的回答
通常而言,第二步、第三步就睡着了,一个礼拜大约只能做2-3次的自我暗示,就我个人而言,长期的自我暗示让我的身体素质、思维反应速度、记忆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通过呼吸冥想可以快速的集中注意力。
时间管理爱好者的一天是否很无趣
时间管理完全是一件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不想做的事情,它枯燥、无聊,违背了人们想随心所欲生活的想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想想都让人难受的事情还有人热爱它,那热爱时间管理的时间管理爱好者们应该还挺幸福的吧。于是时间管理爱好者们揣上这份幸福,开始了时间。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时间管理爱好者的一天是否很无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时间管理爱好者的一天是否很无趣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如何不拖延的在23点睡觉
下一篇:如何有效利用早起的1小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