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历史悠久,气候温和,有“不二扬州”,“藏乡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订婚习俗
订婚时,女方不向男方索要任何财札,女方的嫁妆,从头到足全由女方家自己提前准备好。喝了订婚酒之后,等候半年或一年左右就举行正式结婚仪式。婚期一般定于正月初一至十八以内的美辰良宵。具体在什么时间,由男方请来神汉求神、卜卦或高僧喇嘛根据男女的属相生辰来择算,然后通知女方进行准备工作。
择定婚期之后,双方便加紧做婚礼的准备。同时女方要将送亲的人数及参加的主要人员报知男方,使男方心中有数,以便作接待的准备。举行结婚仪式的前一天,男方必须从自己的叔伯、堂兄或亲房中,遴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精明能干的人出任“席组”(婚礼总负责人)。姑娘临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请村中与姑娘年龄相仿并要好的几个姑娘作陪,直到出嫁为止。
婚俗特色
甘南藏族的婚俗地域特色浓郁,内容丰富,形式隆重多样。既有草原色彩,又有林区气息;既有城镇韵味,又有半农半牧区的特点。就拿卓尼藏族说,娶亲之日大清早,新郎打扮出众,一行人带上礼品、哈达,骑着骏马到女方家去。到女方家门前时,先向迎达(女方人)献上哈达,互相致意后,媒人赶快进门,而后女方家的姑娘们向新郎及稍连(娶亲人)泼水,以示涤污去晦、吉祥如意。行动迟缓者会被淋得透湿,引得观众大笑不止。从稍连进门时,女方家就摆上酒肉,款待娶亲人及本村亲朋好友。
席间女方歌手率先唱《出路歌》。男女歌手以《斯巴》曲(创始歌)对唱。若对答不上,则女方家用抬杠子(戏称骑马)来戏谑惩罚男方人。然后女方家人在《血知》的歌声中选定沙目(阿舅,此指送亲人,凡送亲去的人都被尊称为阿舅),与新娘的弟兄组成送亲队伍。巴沙(新娘)上马与家人告别时,由女眷们唱《打巴顾》(哭嫁歌)。女方送亲队伍一出发,双方剽悍英俊的小伙子们便开始赛马,互相追赶,惟恐落在后面。
到了男方家门口,由迎亲队伍为阿舅敬酒,新郞站立门头,由阿尼(长者)主持婚礼,举行转“夏卖”(用炒面做的施食)、剪绳子(黑白毛绳各一条,黑的由新娘牵着,白的在阿尼手中,剪断黑绳与施食一起投入火中,冲走邪气;白的挂在门上,表示女的已成男方家的一员)、致祝酒辞等传统仪式。阿舅们簇拥着新娘进屋后,入坐上席,男方家请的盖都(帮忙者)先端茶、递烟,之后吃肉、饮酒、上菜。每上一道菜,者要由盖都说几句吉利话。等大家吃完后,成套的歌舞在伯巴的组织下开始。歌舞此起彼伏,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新娘当晚不进洞房,由伴娘们陪至天亮。第二天吃过早饭,由新郎母亲领新娘去村里认沙巴(即本家亲戚),回来后转灶房,熟悉家庭环境,同时举行告别仪式,新娘暂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新娘回娘家前先拜天地,由男方长辈往新娘的额头上抹酥油,祝福长命百岁,白头到老,并给各位沙目抬交拉(哈达、钱物等纪念品),婚礼仪式才算基本结束。新娘在娘家住上一段日子后,选定吉日由娘家人陪同或由婆家人接回婆家,新郎新娘才开始一起过夫妻生活。
民情风尚。
藏族青年男女婚嫁 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