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畲族习俗文化礼仪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阳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北部。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不知大家是否了解过建阳的风俗习惯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民俗活动

彭墩高照——竖起塔灯盼吉祥

彭墩高照,是一种“高照”纸灯,堪称建阳花灯之王。此灯在间断失传了40多个年头之后,在1988年春节期间,有百余个单位参加的全县首届花灯一条街大展赛期间,以崭新的风姿,雄伟的气派展现在建阳人民面前,一时引起了轰动。

“高照”,取吉星高照之意,这种巨型纸灯,由12组灯箱和3组旋转顶灯相叠而成,形体似塔,高达四层楼房。据道光《建阳县志》记载,这种灯起源于明代,臻繁于清朝。乾隆年间人云:“纱灯惟苏州为最,纸灯甲于天下,则莫如建阳也。”这足见建阳花灯历史之悠久,工艺之精巧,气势之磅礴。由于这种灯制作工艺复杂,耗费大,据老人回忆,建阳仅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和庆土地改革时搞过“高照”。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建阳县童游乡彭墩村的民间老艺人吴桂堂、章希涛带领6位农友,在村干部和热心人的支持下,发动村民,自愿捐资3000多元,并四处奔走购买制作材料。他们凭记忆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赶制了这座高达13米,重200公斤,上挂36盏神态各异的花篮子灯装饰的大“高照”。游行表演时由24人同步操作,极为壮观。另外与之相互配合表演的还有16位少女手举32盏传统花钵灯载歌载舞,三支古老打击乐队和民乐队共80余人。

这支象征着吉祥、太平、富庶的“高照”灯队的表演把整个春节花灯赛和龙灯赛踩街活动推向了高潮,大饱了群众的眼福,使羊年春节和元宵群众文化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体现了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黄坑烛桥——板凳灯龙映彩虹

黄坑烛桥,也称作“烛桥龙灯”,它是用烛光灯火连接成的一座灯虹彩桥,长240米。黄坑烛桥起源于宋朝初年。它是嘉禾里(原黄坑地名)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早先,嘉禾里虽然有花灯、龙灯、马灯、船灯、狮子灯、花鼓灯等各种灯会庆祝春节和元宵,但烛桥灯则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灯,一年之成事,一载康泰,都寄托在烛桥盛会上。

烛桥灯会是全乡最大的民间艺术活动,每个灯会都有会员百余人。烛桥以“板”为单位,板长2米,板上各固定3盏烛灯,板底各有一根1.5米的立柱便于操作。每年烛桥盛会时,每个会员都制作一板风格、工艺、尺寸相近的花篮子灯,由4节12组120板组成烛桥,加上龙头龙尾灯,一共365盏烛桥,象征着365天都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灯内点点烛光,连接成一条长虹烛桥,恰似一条特长游龙。队伍行进时,有两面大钹锣开道,四门礼炮齐鸣,还有数十面彩旗迎风招展,数百上千个大寿桃沿途分发给观赏者及数百名烛桥操作表演者。倘若是在大操场上表演,数条长龙穿梭表演“万”“寿”等字样,更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鼓乐喧天,礼炮轰呜,倍感气势宏伟壮观。

黄坑烛桥曾失传了数十年。为提倡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文化,黄坑群众又恢复了这一盛会。1990年元宵节期间,县文化部门和黄坑乡政府调动10多部大卡车,把烛桥搬到城里一展风采,引起轰动。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元宵节晚间新闻播放了这一盛况。

节日风俗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大多数人家在家门口张灯结彩。是夜,灯火如炽,爆竹响声不断,焰火五彩缤纷。男女老幼拥上街头观花灯、看迎神;舞龙、玩狮、鱼灯、高跷、彩台等来往不断,锣鼓喧天,谓之“闹元宵”。解放后,对以往“闹元宵”活动中带有迷信、落后的“迎神”活动已制止,代之是由文化部门主持举办的各种文体踩街活动。

清明节

清明节,约在农历三月上旬,清明节前后一旬间,家家户户上坟祭祖。扫墓时先砍掉灌木树枝和锄净四周杂草。然后,在碑前台上摆好供品,点香化纸,酌酒燃火炮。返家时,顺途采摘一些白色檵木花和红色的杜鹃花,寓子孙男女齐全之意。到家时,将带回的一支燃着的香插在祖先神主香炉中,以示接回亡灵供奉。当晚,全家利用供品聚餐。解放后,扫墓悼念祖先习惯仍沿袭下来,并兴起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之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相传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怀忧国之心而抱石自沉于汨罗江。楚国人民感其爱国忠心,放舟江中争捞其尸而不得,传至后世演化为龙舟竞渡。现在,水吉至小湖溪段仍保留龙舟竞赛习俗。节日前四天,即初一,家家大门前均横挂葛藤(形似铁链),两旁竖挂菖蒲(形似宝剑)与青艾杆(形似神鞭)镇邪恶,使之不敢入户为害。节日午时,点燃艾把(艾枝与麦杆捆扎而成),烟薰屋内各个角落以驱邪气出门。同时,将午时采摘回来的百草,谓“午时草”(一般多采有药用价值的杠板归、马鞭草、车前草、积雪草、土牛夕等)煎汤洗浴以防皮肤病。孩童多胸系有用五色丝线织成网袋香包,香包内装着樟脑丸,圆形蒜瓣或从药店购回为纪念义士田横。秦并六国后,田不从秦,而流亡海岛,图谋抗秦,壮志未酬而身死,居海岛时,因岛中多毒虫,熏烟以驱之,饮酒以御毒,遂流传于今。

喜庆礼仪

一、寿 庆

水吉地区的寿庆均以“十”为大庆,始自“五十岁”为“上寿”,方始庆贺,最为隆重的是六十大庆,谓之“花甲”。少数姓氏对“古稀”(七十大寿)倍加重视,有公产的宗祠,如遇本族老人年届“七十岁”生日时,要从族产中拨出若干担稻谷作为该人的生日费用,以表公贺。

寿庆,在贫富之间区别较大,普通人家办一两桌酒席已算不错;穷人则只杀头把鸡鸭一家相聚。而富绅、官僚家庭还借此机会大发横财,家设寿堂,张灯结彩,接受祝拜,设宴数十桌之多。民国时期,水吉某县长做寿,乡镇保长联合铸了一尊金佛相送。少数富豪做寿亦有沽名钓誉者,在祠堂内设宴,不论贫贱一概宴请,对少年拜寿者还发给赏钱。并派专人站在祠堂门口,拦请过往行人,即使乞讨者亦不例外,赠食面酒。

二、分 娩

新婚添丁为家中大喜,当天或第二天就要向外婆家“报喜”。如为男婴,则用锡茶壶内装糯米、龙眼(桂圆)、榛子、花生、瓜子等“五子果”;若是女婴,则用酒坛装酒抬到外婆家,谓之“报酒”,故沿途或邻居见之即知所生男女之别。

(一)三 朝:添丁的第三天,谓之“三朝”,因籍贯不同庆祝有别,有的仅用炒黄豆与酒敬客;有的则用太平面敬点心。

(二)满 月:名为满月,实则仅十来天就办酒席敬客。亲朋好友多馈送公鸡一只、蛋、面若干。而外婆家送小外孙(女)穿的衣物,摇篮与为数不少的线面、鸡和蛋,谓之“送瓶”。女婿对岳家来的客人,要给每人煮一碗鸡腿面当点心,尔后才就午宴。

(三)周 岁:一般人家较简,设宴一两桌以招待外婆家与至亲好友。富豪与文人墨客则繁,除大办酒席外,还需用米筛或捧盘,摆上书籍、文房四宝、算盘、帐簿、金银首饰等物品,让周岁婴儿选玩以测其成年后的志向。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