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房子装修风俗礼仪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个地方过春节都有它们特色的文化习俗,福建也不例外,福建闽南过年有着自己的特色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福建过年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过年的风俗

初一。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初二。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送灯。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年俗活动

筅堂(扫房)。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吉祥如意。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富含民间亲情。现在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

各地年俗活动

三明泰宁正月初三享年味

“碧玉卷,暖菇包,金湖湖畔品鱼鱻;明清园,甘露寺,寨下峡谷追霞光;上清溪,九龙潭,幽幽溪潭山歌响;板凳龙,傩舞昂,小城泰宁祈福忙”,一曲歌谣道出浓浓的泰宁年味。在泰宁,花灯可谓是泰宁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跳旱船、举鱼灯、学傩舞、骑羊灯,别具风格的民俗灯舞,绝对能让你一饱眼福!

莆田湄洲岛祭妈祖闹元春

湄洲岛隶属福建省莆田市,是莆田市第二大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每年春节期间,湄洲岛都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推出民俗游,举办莆仙戏表演、妈祖文化展示、民俗文艺表演等活动。除此之外,热闹非凡的祈年大典更是不能错过哦!

泉州朝圣之旅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泉州,随处可见大批融合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极富闽南特色的古民居更是颇具特色。每年春节期间,泉州大街小巷便热闹非凡,各大寺庙更是香火鼎盛。

南安英都拔拔灯

拔拔灯是起源于明代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九,泉州市南安英都镇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灯会。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拔灯”活动起源于古时纤夫“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融合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中,企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