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徐州节日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徐州伏羊节
伏羊节是中华传统美食节日,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伏天吃伏羊”在江苏徐州地区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自古以来,徐州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总结创制的节庆。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
据《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当时的“官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与从臣们共享羊肉已是确信无疑了。不惟宫中吃伏羊,《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
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元代,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居于统领地位,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从“羊大”为“美”的审美判断,到“鱼羊”为“鲜”的美食追求,再到“食羊”为“养”的养生理念,无不隐含着先人对羊肉美食的追求和羊肉烹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萧县连同徐州地区人们,向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由于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二月二风俗
农历二月二,徐州俗称“龙抬头”,因从此雷声渐多。“二月二”的活动有好几种。
(一)诅咒害虫 二月二正处于“惊蜇”时。从此,百虫都从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这天早晨人们醒来后,未起床,先用一件东西敲床桄,边敲边念:“二月二,敲床桄,香大姐(臭虫),下南乡(意即走得远远的)。”晚上,则取春节点剩下的蜡烛,点燃后遍照各处及墙壁、墙角,同时口念祷词:“年时蜡烛照粉墙,蝎子蚰蜒土里藏。”照毕,一手拿个瓢,一边念咒:“二月二敲瓢礤,十窝老鼠九窝瞎。”
(二)祭土地神二月二要到土地庙设祭上贡,因为农村往往从这一天开始准备春耕。为表吉利,早晨起来,先用柴木灰在庭院里及晒谷场上围成仓形,当中放点麦粒、谷子(城里放铜元或银元),口念祷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新沂一带,年前蒸几个“仓龙”,仓龙的嘴里含一枚制钱,眼里点两粒高粱,龙须以高粱荛子制成。把它埋在粮食里,到二月二这天拿出来,放在锅里馏一遍,然后全家分食。
(三)吃蝎子爪丰、沛县一带,炒糖豆给孩子吃,名为“吃蝎子爪”。据说可以免遭蝎子螫。有的将春节留下的大馒头蒸一蒸给老人吃,认为可以免腰疼;将元宵节留下的面灯给青壮年吃,认为可以增强体力。订婚的男女多在这一天换“庚帖”。
(四)吃糖豆 徐州城中,二月二必须爆玉米花、大米花、黄豆等类的食物给孩子吃。
另外,炒用白面制作的糖豆吃。近年来,炒制多改为油炸。
徐州清明节的习俗
折柳插柳
旧时清明这天,家家户户门前必定要插柳枝,而俗谚又有别的含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大黄狗”。考其原故,也许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插柳招魂”,不遵守这规矩的便诅咒你死后不得超生为人。徐州的儿童往往折了柳枝编成帽圈戴在头上,俗信可以“明眼、驱疫”。
上坟祭祖
如今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民国初期,有许多人上坟不带铁铣等上坟工具,而是雇佣小工代添。添坟一座,工钱约三四十文。这一天,侍立路旁的小工很多。有的劳累一天,可得三四千文。
掩骨会
徐州曾经出现过“掩骨会”。“掩骨会”多由三五名老人组成,手持添土工具,肩背食囊,在山间僻路处踏寻,遇有无主露棺之坟或裸露于地面的骨殖,即予以掩埋。
扫“金银灰”
清明时,乡村儿童在这一时期往往三五成群,持条帚小箕,逡巡于坟茔之间,将燃过的纸箔灰扫集起来。因纸箔中含锡,可以炼出来货卖。叫卖时,俗称“金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