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民以食为天”,关于粮食的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吗?那么来看看有哪些食品安全粮食的冷知识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食品安全粮食的冷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食品安全粮食的冷知识
“五谷不分”是哪“五谷”?
“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五谷”的概念如今也不再局限,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在明朝时期从外国流入的粮食也作为“大概念”融入其中,步入百姓家。
山河社稷的“稷”指什么?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孟子·尽心下》中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社为土,稷为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祇,这是农业之神。
古人怎么吃米?
水稻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最上档次”的是“蒸饭”,但古人早期的蒸饭做法与今天稍有不同: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熟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
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已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饭与现代干饭不同,是一种晒干没水分的真正干饭。制作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
魏晋南北朝时期,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出现了。
宋人喜欢用米与其他食材一起做饭,根据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饭、蟠桃饭、金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蓬饭、石髓饭、大骨饭、淅米饭。
古人怎么吃小麦?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告麦”“食麦”记载,《诗经·周颂》中“贻我来牟”的“来”便是麦子之意。
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为“饼”,因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古人怎么储藏粮食?
在古代,粮仓代表着国家的富足稳定,储存和发放粮食毫无疑问是天下大事。一般农户多用瓮、瓦罐等器皿储存粮食,大户人家、地主豪绅则有囤垛和廒间存放粮食。干燥、通风、避光、低温是古人储存粮食的秘诀。
哪个皇帝搞过“粮食科研”?
历史上,康熙皇帝曾亲自撰写科学论文、在宫里做化学试验、设实验室制药、推广用金鸡纳霜治疟疾……除此之外,他还在皇家禁苑之中,开辟水稻试验田,体验农桑。
谁是粮食中的“移民户”?
诸如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看似寻常的粮食,其实都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美洲原生植物,后因其耐贫旱、产量高等种植优势逐渐开始广泛种植,并对缓解人口压力产生了重要作用。此外,花生、辣椒、大蒜、番茄、南瓜等食物也都是“舶来品”!
这几种“豆”咋区分?
事实上,各种颜色的豆子可以统称为“大豆”,而黄大豆作为大豆中种植最广泛品种作为主要指代。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各有不同,大致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五类。其它大豆也包含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
为什么吃多了豆子会排气?
豆类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这种糖无法被人类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于是它完好无损地穿过小肠,到达大肠,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难闻的硫和甲烷,被当作废气排出。
如何辨别小麦粉是否变质?
如果发现小麦粉中出现用手搓不开的小粉团,粉质颜色变暗,出现微酸味,说明该小麦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购买小麦粉尽量购买小包装,夏季打开包装后尽快食用,未吃完的小麦粉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世界粮食日的来历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
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选购放心粮食
大米、植物油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产地不同、口感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在选购大米和植物用的过程中,有些基本原则是通用的。
消费者在选购散装大米时,要用眼睛、鼻子、手、嘴巴来鉴别大米的`品质。用视觉观察大米的色泽、形态;用嗅觉鉴别大米的气味;用触觉检查大米的软、硬、含糠粉等指标;用味觉检查大米的滋味。简单可以总结为“一看、二闻、三摸、四尝”的原则。
选购食用植物油的时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要看颜色。色拉油浅颜色好一些,但太浅以至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有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这样才会看到植物原油有深浅不同的颜色。二要看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三要嗅无异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后用鼻子闻不出异味,有异味就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