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指()
A.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认识的本质在于()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的作用问题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体 D.意识形态
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14.中国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1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34.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5.三讲中的核心是()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参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B25.C
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3.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
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
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8.阶级现象
A.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B.永远不会消亡 C.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D.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反动阶级的统治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
A.李达 B.李大钊 C.毛主席 D.陈独秀
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 )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
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发宝的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没收 B.改造 C.保护 D.赎买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0.毛主席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1.迄今为止人类历类型的民主是( )
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
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 )
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4.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纳四目 D.总书记提出的八项主张
3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参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C25.C
26.D27.B28.C29.A30.A 31.D 32.A 33.C34.A35.B
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选择题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 )
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 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
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 )
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质变指的是( )
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
C.非爆发式飞跃 D.事物数量的增减
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 )
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共产主义 B.实用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毛主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宝的文章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
A.政权和军队问题 B.宪章原则问题
C.和平与民主问题 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迅速消灭国民党残匪
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 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
A.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 B.党的八大
C.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九大
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3.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 )
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1世纪中叶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 )
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28.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主席 D.邓小平
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存在雇佣关系 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斗争 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 D.经济文化的差异
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3.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
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
参考答案
1.A 2.C 3.B4.D 5.A6.C7.B8.D9.C 10.D11.B
12.D13.C14.B15.C 16.B17.A18.D 19.A20.A21.D22.D23.D 24.C
25.D 26.D27.A28.D29.A 30.B31.B 32.B 33.C34.D 35.B
选择题
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对立 B.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
A.两者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C.意识的能动性问题 D.实践和认识关系问题
4.否定世界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二元论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旧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 )
A.根本属性 B.运动方式 C.存在形式 D.时空坐标
6.主要矛盾是指( )
A.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D.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
7.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 )
A.进步和保守的关系 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C.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所谓结果,就是( )
A.引起现象的现象 B.事物主要矛盾
C.已经发生的现实 D.被现象引起的现象
9.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
A.真理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一定的错误
C.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10.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 )
A.生产力是本质,生产关系是现象
B.生产力是现象,生产关系是本质
C.生产力是形式,生产关系是内容
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社会分工 B.分配多寡
C.经济地位 D.政治立场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卅运动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 )
A.农*动 B.土地革命运动
C.工人运动 D.文化革命运动
1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武装*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制订于( )
A.中共二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遵义会议
15.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最紧迫的问题是( )
A.政治路线问题 B.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C.策略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 )
A.武装斗争 B.合法斗争
C.非法斗争 D.群众斗争
1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 )
A.动力不同 B.对象不同
C.道路不同 D.领导权不同
18.中国共产党历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19.中国抗日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的根据是( )
A.敌强我弱 B.敌小我大
C.敌退步,我进步 D.敌寡助,我多助
20.抗战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是( )
A.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B.后者服从前者
C.两者同等重要 D.前者服从后者
21.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保存富农经济
C.限制富农 D.消灭富农
22.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体是( )
A.工人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2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
A.替代关系 B.发展关系 C.继承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特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25.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 )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2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9.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30.在我国现阶段,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
31.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 )
A.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D.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32.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一靠资金,二靠技术 B.要靠改革开放
C.要靠安定团结 D.要靠自己的发展
3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3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武力统一 B.只争取和平统一
C.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35.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 )
A.抓物质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参考答案
1.C 2.D 3.B4.C5.C 6.A 7.C8.D9.D10.A
11.C12.B13.C14.B 15.B16.A17.D18.B19.A20.B
21.B22.D23.D24.B25.A26.B27.C28.A 29.C30.D
31.A32.D 33.A34.C35.C
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知识的总结 B.科学之科学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4.运动是( )
A.绝对的 B.相对的
C.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D.有条件的
5.认为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这种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 B.机械唯物主义的
C.辩证法的 D.辩证唯物主义的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8.认识的基础是( )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规则 B.伟人的教导
C.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实践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劳动工具的关系 D.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10.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1.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国民党*
13.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
A.为共产党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无产阶级服务 D.为农民阶级服务
14.中国民主革命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任务,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司制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加强科学精神建设 B.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C.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D.坚持为人民服务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20.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依靠群众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 )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C.哲学是各门科学的总和 D.科学就是哲学
22.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
C.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D.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B.怎样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问题
C.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D.怎样搞好党的建设问题
2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演化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B.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C.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9.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第三产业 D.高科技产业
30.我国经济发展,必须( )
A.以提高速度为中心 B.以提高比例为中心
C.以提高规模为中心 D.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31.当代世界中的所谓东西问题属于( )
A.和平问题 B.经济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关系问题
32.中国古代曾有一种白马非马论,这种观点割裂了( )
A.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B.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33.社会保障的层次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毛主席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
A.在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
C.在1948年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D.在1940年的《新民民主主义论》中
3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D.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
参考答案
1.C2.A3.B4.A 5.D 6.C 7.B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21.A 22.D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D31.A 32.A 33.C 34.C
35. B
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D.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2.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哲学依赖具体科学,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B.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C.具体科学可以代替哲学 D.哲学是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是哲学
3.在构成社会存在的三要素中,最基本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D.国家政权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可感知性 D.统一性
5.认为时间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这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6.对意识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C.意识是脱离人脑的绝对观念
D.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在内容上是主观的
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D.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 )
A.冒险主义的错误 B.无政府主义的错误
C.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
9.社会基本矛盾是( )
A.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国体和政体的矛盾
10.帝国主义在中国夺取投资设厂权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1.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指( )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的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D.实行武装斗争的三民主义
12.中国民主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起点是( )
A.八。一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
A.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反对官僚主义、反保守、反倒退
C.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D.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 B.建设共产主义
C.实现共同富裕 D.大力发展生产力
1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A.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B.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合作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
A.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C.现代企业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先富后富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以勤劳致富为基础
C.消除两极分化 D.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
1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国两制构想
C.群众路线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0.不属于毛主席思想科学体系的是( )
A.毛主席个人的思想 B.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
C.党的文件和决议 D.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思想
21.在我党历,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五大上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全社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D.实行平均分配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25.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殖民主义 B.极端民族主义 C.新法西斯主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6.农业的发展主要靠( )
A.政策和科学 B.资金投入 C.人力投入 D.政策保证
2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以*民主为主的多党联合专政
28.毛主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是在(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B.中共八大上
C.《论十大关系》中
D.《论人民民主专政》中
2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
A.反腐败斗争 B.改善党的领导
C.祖国统一 D.党的建设
31.在毛主席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D.《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发表
32.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
A.军民一致原则 B.官兵一致原则
C.军事民主原则 D.党指挥枪原则
33.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理想 C.人生价值 D.人生态度
34.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中,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理想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物理学 B.心理学 C.哲学 D.语言学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A 7.C 8.C 9.C 10.B 11.C 11.B
13.D 14.D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A 22.C 23.B
24.D 25.D 26.A 27.C 28.A 29.B 30.D 31.A 32.D 33.C 34.D
35.C
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
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
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 D.社会意识是完全被动的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可感知性 D.统一性
5.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 )
A.认为时空是装物质运动的空盒子
B.认为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
D.认为时空是绝对的
6.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类似感觉的特性 B.劳动
C.自然环境 D.客观精神的逻辑发展
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是不变的 B.真理是永恒的
C.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D.真理永远是有用的
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本质属性的有(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心理特征 D.人的生理特征
9.国家本质上是( )
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 D.阶级压迫的工具
10.中国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民主同盟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官僚地主阶级专政
13.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1953年底开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成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开展五反运动是在( )
A.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B.私营工商业中
C.全国农村 D.教育和文化界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依法治国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部分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
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D.改革金融体系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 )
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B.继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
C.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D.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 )
A.农业 B.第二产业 C.工业 D.第三产业
2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共同富裕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3.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 )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
C.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 D.平衡比例为中心
25.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是( )
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民营经济 D.中外合资经济
26.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
A.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B.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28.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 )
A.小康 B.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人民生活很富裕 D.解决温饱
2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0.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和合作
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由
3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共识的标志是( )
A.中共六大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八。七会议的召开
3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D.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主要动力 D.惟一动力
35.在生产关系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A
24.A 25.A 26.C 27.C 28.A 29.A 30.A 31.B 32.C 33.D 34.B
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