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因为学校,我认识了这群学生;因为学生,我们坐在了这间教室里。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七(15)班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校的发展,关注我们七(15)班的发展。
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班共有61名学生,男生:39人,女生:22人,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班主任和他们相处已经半学期了,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关心、注意着每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学生情况
进入七年级后,我们班一切工作比较稳定,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老师们的教学,与孩子的相处,你们从孩子那里应该知道一些。学生在一种既严厉、又宽松,既和谐、又竞争的环境中,经过近半学期的学习,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班级、喜欢自己的老师。
以期中考试来说,我们班的总体成绩位于全年级中等偏上。
在班级前10名中,
他们是:x。
班级单科第一:
语文:x,
数学:x(满分),
英语:x。
与前次月考相比,进步的学生有:x等。
孩子们在成绩进步的同时,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各位家长,展现在你们眼前的四周,就是由我设计,我们班的学生精心动手制作的。参于的学生有:x等。
这次黑板报由宣传委员高凡同学带领x等到同学设计、排版、绘画、写字,才有今天我们看的美丽的画面。
二、我的班级管理与计划。
工作目标 :
1、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的学风、班风。
2、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初中学习生活。
3、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创建年级文明班级。
4、协调各科教师管理,保证学生学习正常有序进行。
5、做好培优转差促中间工作,务必使每一位学生皆有进步。
6、三年的工作计划:初一:基础与习惯;
初二:高效与过渡;
初三:信心与冲刺。
具体措施:
1、完善制度,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
班级里实行职责明确分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强化班干部主动工作的能力,让班干部在各个职责上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人翁意识,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和各项管理。从制度的要求出发,加强学生自我的认识与监督,对每个学生每一个项目要有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如:仪表方面要做到保持着装整洁,讲究文明礼貌等,卫生方面做好个人卫生工作,要勤洗头,勤洗澡,剪指甲,自己地面卫生保持整洁、不可有纸屑等。
同时,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提高黑板报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对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学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能力弱的学生的扶助。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采取"一帮一","众帮一"等措施,给后进生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对特殊学生生经常进行不定时的谈话,目的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较为特殊,作为班主任我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他们的家庭生活适当的指导和协助。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研究教育内容和方法,密切配合家长同步教育学生,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与班主任、课任老师的联系。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一个家庭最关键的是孩子成才,假如自己的孩子没有健康的成长,你所有的成功都等于零,因为你耽误了下一代,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换回你对孩子的培养。所以我认为我们大家在赚钱的同时,应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现实中的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太少了,所以你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更准确的说把自己孩子的成长寄托给了老师。
下面,我来做一个调查:在这次家长会之前,我们在办公室坐下来谈过小孩学习的家长请举手?
下面,我再来做一个调查:在这次家长会之前,你们在办公室坐下来,和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谈过小孩学习的家长请举手?
我知道,家长们都很忙,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不能不关心。如果只管好孩子的生活,是不够的。学校最重大的事就是教育孩子,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如果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家庭、学校结合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你们抽空可以来学校,也可以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或反映一下在家里的情况,以便我们针对你的孩子的特点展开教育。我们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那有家长会说,我与班主任联系不就可以了吗?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其他任课老师的联系。班主任只是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总体上抓,而他教的也只是一门课。
2、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
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批评,如果孩子很尽力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地去斥责孩子,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那样孩子才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才愿意和你交流。面对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家长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要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3、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时代变化了,人才的标准也在变化,分数不能决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只有素质综合、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爱因斯坦初中未能毕业,爱迪生小学被称为笨蛋,他们却成为对人类贡献卓着的科学家,发明家;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未毕业却能成为世界首富,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人才观。您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您的孩子暂时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不能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心平气和地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存在的问题。
作为家长,建议将孩子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的纵向比较,就是将孩子现在与过去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着。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直至形成了习惯。踏步着,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孩子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的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我想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一定有收获。
4、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这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当然相当多的家长都很重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家长与老师要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教师的不足,人无完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解决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足和短处,更不能贬低老师,坚定地站在学校、老师一边,同样老师也会维持家长的形象,那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孩子还小,一旦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那么连同这门功课,他们也会拒绝学习,这样的话,孩子的损失就大了。作为老师,也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常听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和行为习惯都很好,怎么到你们学校就变了,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缺少客观全面,年龄、环境都在变化,中学和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新的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它,只要我们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的失败,你能送孩子到校来上学,可见你非常盼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声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但是仅有这种想法是不行的,即使你对自己的孩子再三叮嘱,让孩子在学校一定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要按时写作业等等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并不能陪孩子上学,你不能坐到教室里看着孩子学习。希望各位家长继续配合我们老师的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谢谢各位家长坚持了那么久,能认真的听我把话说完。最后祝愿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幼儿园家长会老师发言稿
上一篇:家长会家庭教育家长发言
下一篇:小学家长会班主任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