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领导关于答记者问的特点及语言技巧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条理的要求之一是合理地安排材料次序。哪个先说,哪个后说,都要按中心而定。有时候,同一个材料,摆的位置的先后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相传清朝曾国藩带兵**太平军时,因屡吃败仗,不得不上奏朝廷以示自责。在上书时,他说到太平军太强大,使得清军“屡战屡败”。手下一位幕僚建议把它改成“屡败屡战”。曾国藩连声称好,把它改过来了。虽然两句话都反映了失败,但前者显得不堪一击,而后者却显得顽强。

  清代江苏有个姓李的人,14岁当了讼师,专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案子,一位快出嫁的姑娘被住在邻家的一个无赖越墙逼奸,勒下金镯逃去。不久无赖被捕,姑娘写状纸时,不想写逼奸的情节,但又要将无赖置之死地,该怎样写?想来想去只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讼师看完状纸说:“‘勒镯’哪能定成死罪呢?把字倒一下,变成‘勒镯揭被吧,。”状纸一递,果然无赖被处极刑。有人不解其中奥妙,便问讼师。他回答:“‘揭被勒锡’是说揭开事主的被去抢走镯子,目的在于勒镯,揭被作为手段不过为取财而已,这不能构成死罪。把话一倒就成了抢走镯还去揭被,那么罪行就大了。因为‘勒镯揭被’重点在‘揭被’,即人家就会想到奸污其身了。”以上两个故事都是在安排材料时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后面,但重点放在前面也一样可以。

  战国时代,齐王派使者访赵威后,问候的信件还没有取出来,赵威后为表示对齐国的关心,问使者道:“贵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面有不悦之色反问说:“齐王让我来问候您,是一番深情厚意,而您却不先问候齐王,反而先问什么百姓、收成,真是先贱后贵。”威后说:“你错了,收成不好百姓怎么会好?百姓不好,君王又好在哪里,难道要我‘舍本逐末’吗?”在这故事中,两人都将最重要的摆在前头。只不过在摆什么上有分歧而已。赵威后以“收成”为先与使者以“齐王”为先,表现两人对立的思想立场。说话中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注意条理,应该充分利用由事物之间不同顺序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具体一点说,既要打破常规,又在情理之中,“屡战屡败”是事实,“屡败屡战”也是事实,都表明了战与败之间的顺序。“揭被勒镯”和“勒镯揭被”也是如此。但是它们的感情色彩和重点意思却不同。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