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脑就像机器,越用越灵活、不用就生锈。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因创立了“思维导图”而被称为“大脑先生”东尼·博赞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而我们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存储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可见,人类对其大脑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同样我们对记忆的开发也远不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人的记忆会越来越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有意记忆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讲的就是有意(无意)记忆。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类似于小和尚念经就是无意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开始,要求老师给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的同学布置默写课文的作业,告诉学生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测验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
第二次,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斯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则不告诉。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对一班同学提出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的记忆效果就好。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记忆学习材料时,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效果。
2、理解记忆法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不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的反义词。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
有些材料,如定理、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记忆这类材料时,需要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死记硬背费力不讨好。
3、多通道记忆法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这说明远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在记英语单词或者新学的词语和公式,都可以采取边写边读边想的多通道记忆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强调的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说明动笔对于记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