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世界记忆运动委员会(WMSC)对“世界记忆大师”(Grand Master of Memory)荣誉称号的获得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必须在世界脑力锦标赛上同时达到三个项目的成绩标准才可以被授予“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第13届世界记忆锦标赛28岁张杰和26岁王茂华为国争光他俩获称记忆力大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3届世界记忆锦标赛比赛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在别人眼中,张杰是百分之百的记忆神童,然而他以自己的经历断然否定了“天才神话论”。
“蠢孩子”从小怕背书
从小学到大学,张杰一直为记忆力不好而苦恼,背书总是让他恐惧、头疼,同一堂课的内容,同桌远比他记得快、记得多,他绝对是个“蠢孩子”。
让他的记忆产生质变是在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来西亚记忆大师叶瑞财博士首次来中国,在海口举办了一场讲演,现场将1774页的“牛津高阶词典”背得滚瓜烂熟,此举让他备受震撼。
“从中学到大学,我记忆力不好,背书老是很苦恼”
“中学时我老是怀疑自己记忆力不行,记东西总是比别人慢很多。读高二时,这一点简直成了我心里的阴影。”张杰谈起他的求学时光,坦言他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背书”的苦恼,甚至还更为严重,一度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出了问题,为何背书老是没有其他同学快。
在进入大学之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大量记忆性的基础课、公共课程,仍然让张杰感到“恐惧”,“我内心认定自己记忆力很差”,但他始终不明白,比如中国近代史这门公共课,为什么有的同学课堂上不怎么听,只要在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够拿高分,而自己即使认真听讲,成绩反而没有人家好。
2000年7月,张杰放弃自费读研的机会,只身来到海口,供职于平安保险公司。不久,他做起讲师,专职对员工进行培训。
张杰介绍说,做讲师,要求拥有较大的信息量,也需要较好的记忆力,这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记住讲课内容的,使教学更有效率,也希望帮助学生听一遍就记住,而不用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自己的求学经历,寻求一种有效记忆方法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杰开始不断反省,从各种途径去寻找能够改善记忆力的良方。“要知道,我也买了很多关于记忆力、学习方法的书籍来看,”张杰顿了顿,“不过,这类书籍有难度啊,主要是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比较枯燥,靠自己‘参悟’太困难。”不过,当他试着把书上所讲的理论运用到课堂上,渐渐的有了一些成效。从此,他对记忆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触记忆的质变,来自一次偶然”
“接触记忆的质变,是在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来西亚记忆大师叶瑞财博士首次来中国,在海口开办了一个培训班。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马上决定去参加培训。”张杰提起当时的情形,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叶瑞财博士在培训班招生前做了一个现场展示,其间倒背如流1774页的“牛津高阶词典”,张杰第一次感觉“震撼”,“当时就相信培训一定会有效果”。张杰说,叶博士的培训班与那些记忆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头到尾全是训练、答疑,很少讲理论。
虽然“早料到会有很好的效果”,两天时间下来,张杰仍然惊讶于自己的收获之大。培训结束之后,张杰惊喜地发现自己平常授课用到的几十张写满讲义的幻灯片,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大概框架和基本内容记住。他开始有意识地把学到的记忆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张杰尝到了记忆的甜头,自言“信心开始膨胀”,从此每天都有意识地让自己在工作之余练一会儿,每天少则10分钟,多则1个多小时,巩固所学,记忆速度和准确性都不断提高。也就是在这个培训班,张杰认识了后来同去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女选手王茂华。
“参赛经历让我决心教会更多人突破记忆障碍”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已经举办了十几届,中国一直没有人参加过,你可以去试一下。”2003年初,张杰同叶瑞财博士交流时,叶瑞财听说张杰可以在两分钟内记完一副洗匀的扑克牌,欣慰之余建议他“争做中国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第一人”,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叶瑞财博士的鼓励和帮助下,张杰竟然辞掉工作,一心准备参赛。而此时的他,在平安保险公司的工作正渐入佳境,月收入达8至9千元,在海口,这样的收入水平已相当可观。
2003年7月,离开平安之后,张杰刻苦练习了3个月。做世界级的记忆大师,这种常人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对当时的张杰来说,目标并不那么遥远。因为当时的他认为,“一个人某方面的能力原本很差,一旦转变成优势,就会突然变得很有信心”。在张杰的带动下,王茂华也决定参赛。
2003年10月初,第十三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如期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一共48位选手,其中,两名中国选手最不被看好。10月2日,锦标赛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比选手人数还多,他们围着热门人物追新闻,而张杰和王茂华却安静地坐在选手席里,没有任何人“搭讪”。
终于,一名马来西亚记者走过来问他们:“Are you Japanese?”(你们是日本人吗?)两人同时回答:“No!We are Chinese!”(不,我们是中国人。)那名记者很惊讶地问:“中国也有大脑方面的运动吗?”这样的问话让张杰和王茂华十分难受。
在随后的比赛中,张杰、王茂华如常发挥水平,以优秀的竞赛成绩,最终成为新晋的7名“世界记忆大师”中仅有的两名亚洲人,让在场所有人刮目相看,包括在场的所有记者。
“参赛经历让我决心教会更多人突破记忆障碍。”回国后,张杰决心要让大脑运动在中国普及起来,他坚信“记忆力绝不是天生的”,“中国人也能走在世界脑力开发的尖端”。“
“2003年12月,我和王茂华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决定成立一个机构,将我们的记忆和思维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张杰和朋友们加入了广东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成立了100%天才俱乐部。张杰大学时的好友林楚旭,就在这时成了这个机构理想的经理人。
而现在,张杰和王茂华的事业又一次得到了他的支持,林楚旭毅然放弃了自己开办的广告公司,放弃每年30万元的高收入,投身到这项充满希望的事业中,做起这个机构的经理人,也成为广东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的副所长。
他们把高校作为推广记忆方法的试验田,开讲座,广泛宣传,再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培养训练。
林楚旭粗略估算了一下,从2003年张杰回国至今,100%天才俱乐部共举办了近50场讲座,培训了800多名学生,基本水平都很好。其中有两名学生成绩特别好,张杰和王茂华、林楚旭商量后决定,就算自己掏钱也要送他们去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最后因为签证问题没去成,但明年一定会去”。张杰说,他们要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明白,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100%天才,中国人也应该登上世界脑力运动的舞台。
第13届世界记忆锦标赛28岁张杰和26岁王茂华为国争光他俩获称记忆力大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3届世界记忆锦标赛比赛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在别人眼中,张杰是百分之百的记忆神童,然而他以自己的经历断然否定了“天才神话论”。
“蠢孩子”从小怕背书
从小学到大学,张杰一直为记忆力不好而苦恼,背书总是让他恐惧、头疼,同一堂课的内容,同桌远比他记得快、记得多,他绝对是个“蠢孩子”。
让他的记忆产生质变是在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来西亚记忆大师叶瑞财博士首次来中国,在海口举办了一场讲演,现场将1774页的“牛津高阶词典”背得滚瓜烂熟,此举让他备受震撼。
“从中学到大学,我记忆力不好,背书老是很苦恼”
“中学时我老是怀疑自己记忆力不行,记东西总是比别人慢很多。读高二时,这一点简直成了我心里的阴影。”张杰谈起他的求学时光,坦言他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背书”的苦恼,甚至还更为严重,一度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出了问题,为何背书老是没有其他同学快。
在进入大学之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大量记忆性的基础课、公共课程,仍然让张杰感到“恐惧”,“我内心认定自己记忆力很差”,但他始终不明白,比如中国近代史这门公共课,为什么有的同学课堂上不怎么听,只要在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够拿高分,而自己即使认真听讲,成绩反而没有人家好。
2000年7月,张杰放弃自费读研的机会,只身来到海口,供职于平安保险公司。不久,他做起讲师,专职对员工进行培训。
张杰介绍说,做讲师,要求拥有较大的信息量,也需要较好的记忆力,这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记住讲课内容的,使教学更有效率,也希望帮助学生听一遍就记住,而不用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自己的求学经历,寻求一种有效记忆方法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杰开始不断反省,从各种途径去寻找能够改善记忆力的良方。“要知道,我也买了很多关于记忆力、学习方法的书籍来看,”张杰顿了顿,“不过,这类书籍有难度啊,主要是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比较枯燥,靠自己‘参悟’太困难。”不过,当他试着把书上所讲的理论运用到课堂上,渐渐的有了一些成效。从此,他对记忆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触记忆的质变,来自一次偶然”
“接触记忆的质变,是在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来西亚记忆大师叶瑞财博士首次来中国,在海口开办了一个培训班。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马上决定去参加培训。”张杰提起当时的情形,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叶瑞财博士在培训班招生前做了一个现场展示,其间倒背如流1774页的“牛津高阶词典”,张杰第一次感觉“震撼”,“当时就相信培训一定会有效果”。张杰说,叶博士的培训班与那些记忆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头到尾全是训练、答疑,很少讲理论。
虽然“早料到会有很好的效果”,两天时间下来,张杰仍然惊讶于自己的收获之大。培训结束之后,张杰惊喜地发现自己平常授课用到的几十张写满讲义的幻灯片,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大概框架和基本内容记住。他开始有意识地把学到的记忆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张杰尝到了记忆的甜头,自言“信心开始膨胀”,从此每天都有意识地让自己在工作之余练一会儿,每天少则10分钟,多则1个多小时,巩固所学,记忆速度和准确性都不断提高。也就是在这个培训班,张杰认识了后来同去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女选手王茂华。
“参赛经历让我决心教会更多人突破记忆障碍”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已经举办了十几届,中国一直没有人参加过,你可以去试一下。”2003年初,张杰同叶瑞财博士交流时,叶瑞财听说张杰可以在两分钟内记完一副洗匀的扑克牌,欣慰之余建议他“争做中国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第一人”,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叶瑞财博士的鼓励和帮助下,张杰竟然辞掉工作,一心准备参赛。而此时的他,在平安保险公司的工作正渐入佳境,月收入达8至9千元,在海口,这样的收入水平已相当可观。
2003年7月,离开平安之后,张杰刻苦练习了3个月。做世界级的记忆大师,这种常人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对当时的张杰来说,目标并不那么遥远。因为当时的他认为,“一个人某方面的能力原本很差,一旦转变成优势,就会突然变得很有信心”。在张杰的带动下,王茂华也决定参赛。
2003年10月初,第十三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如期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一共48位选手,其中,两名中国选手最不被看好。10月2日,锦标赛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比选手人数还多,他们围着热门人物追新闻,而张杰和王茂华却安静地坐在选手席里,没有任何人“搭讪”。
终于,一名马来西亚记者走过来问他们:“Are you Japanese?”(你们是日本人吗?)两人同时回答:“No!We are Chinese!”(不,我们是中国人。)那名记者很惊讶地问:“中国也有大脑方面的运动吗?”这样的问话让张杰和王茂华十分难受。
在随后的比赛中,张杰、王茂华如常发挥水平,以优秀的竞赛成绩,最终成为新晋的7名“世界记忆大师”中仅有的两名亚洲人,让在场所有人刮目相看,包括在场的所有记者。
“参赛经历让我决心教会更多人突破记忆障碍。”回国后,张杰决心要让大脑运动在中国普及起来,他坚信“记忆力绝不是天生的”,“中国人也能走在世界脑力开发的尖端”。“
“2003年12月,我和王茂华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决定成立一个机构,将我们的记忆和思维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张杰和朋友们加入了广东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成立了100%天才俱乐部。张杰大学时的好友林楚旭,就在这时成了这个机构理想的经理人。
而现在,张杰和王茂华的事业又一次得到了他的支持,林楚旭毅然放弃了自己开办的广告公司,放弃每年30万元的高收入,投身到这项充满希望的事业中,做起这个机构的经理人,也成为广东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的副所长。
他们把高校作为推广记忆方法的试验田,开讲座,广泛宣传,再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培养训练。
林楚旭粗略估算了一下,从2003年张杰回国至今,100%天才俱乐部共举办了近50场讲座,培训了800多名学生,基本水平都很好。其中有两名学生成绩特别好,张杰和王茂华、林楚旭商量后决定,就算自己掏钱也要送他们去参加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最后因为签证问题没去成,但明年一定会去”。张杰说,他们要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明白,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100%天才,中国人也应该登上世界脑力运动的舞台。
中国首位世界记忆大师
我国选手张杰、王茂华,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记忆锦标赛,赛场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而在当时,他们却被世界各国的媒体所冷落,甚至一度被误认为“日本队代表”。可就在这次大赛上,他们两人以优异的成绩夺取桂冠,荣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国首位世界记忆大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首位世界记忆大师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背诵记忆大师斯蒂芬·鲍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