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_2022年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不同的节日的意义还有习俗都有所不同,而在民间也有这样一些节日,让人分不清,那上元节是鬼节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上元节是鬼节吗 ,来欣赏一下吧。

上元节是鬼节吗

目录

上元节是鬼节吗

下元节中元节分别是什么

中元节历史发展

上元节有哪些习俗

关于上元节的故事

上元节是鬼节吗

上元节不是鬼节,上元节也就说的是我们的农历正月十五也被我们称为元宵节。我们常说的上元佳节,也就是那么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那么中国传统的上元节也就是从秦朝的时候就有了。那么在春节之后,正月十五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大家一起吃元宵,还有赏花灯,并且猜猜灯谜都是元宵节的民间习俗。

<<<返回目录

下元节中元节分别是什么

中元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宗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宗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下元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返回目录

中元节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返回目录

上元节有哪些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代表团圆的"元宵"。

二、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未孕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三、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四、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五、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六、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是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讨个好彩头。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返回目录

关于上元节的故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这一天,人们依照传统习俗,张灯结彩、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

而元宵节在古代也称为“上元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可谓中国古代实质上的“情人节”呢~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皮影相思。相传,汉武帝刘彻的爱妃李夫人死后,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李妃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武帝看到这位宫女的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隋朝军队灭南陈前夕,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陈后,昌乐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双喜临门。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提笔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得了个漂亮媳妇,实在是双喜临门。

<<<返回目录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