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中元节的习俗活动,欢迎阅读参考。
目录
什么叫中元节
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中元节的八大禁忌
什么叫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返回目录
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荐新祭祖
荐新祭祖是这个日子的核心价值。道教说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说是佛欢喜日。民间则视为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东京梦华录》记载,过去每年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营销活动就开始了,出售各种祭奠物品、服装衣帽等。明清资料显示,西南很多地方从七月初七开始打扫家里,把祖宗牌位请出来,老人生前爱玩的字画之类挂出来。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坟的。
焚楮送亡
楮是祭祀时焚烧的纸币,今人有诗:“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对祖先的思念始终不变。一些地区在这时候给先人化袱钱,要写包袱单子,就像填快递单一样,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话可以填七代。单子必须小孩子来填,这其实是个家族教育,一面让孩子记住祖先名字,一面练习书法。
布田祈谷
布田祈谷,祈祷谷物丰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丰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获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里谷穗上挂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后来佛教七月三十烧地香,是对这个习俗的吸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这些习俗现在没了,但它们的变体还在。
普度施孤
帮自己祖先烧纸,也照看下邻居的祖先。过去扫墓修坟,左邻右舍的墓也要象征性地扫扫,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娱神赛会
在悼亡节日,这是地方社区很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去上海每到举行祭礼活动,要把城隍老爷抬出来,伴以舞龙的吹打的踩高跷的。
赠羊寓教或者说赠羊寓孝
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七月份姥姥要给外孙外孙女送羊。以前送活羊,后来送面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让孩子知道从小要孝顺母亲。
化生祝子
宋朝开始有的“化生祝子”习俗,到了农历七月时候,左邻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没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续香火。收礼的人家,要表示感谢,也得回送点什么,这样礼尚往来,邻里关系自然结交得更好。
燃灯祈福
燃灯祈福是农历七月十五标志性的民俗活动。祈福身体健康,事事顺利等等。
<<<返回目录
中元节的八大禁忌
1.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红色最忌。
2.少去阴气重的地方,比如山、小巷子等。
3.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4.勿轻易的回头看,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叫你。
5.筷子勿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
6.勿夜游,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易碰上麻烦。
7.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8.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