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不仅看到了虚伪狡诈的曹操,还看到了仁爱慈善的刘备、精于用人的孙权。至于诸葛亮,在人们习惯的思维中就是智慧的代称。我有不同意见。以下是关于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欢迎大家查阅。

  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第一篇】:我眼中的诸葛亮

  一个人,处处尽显了他的聪明才智;一个人,为了蜀国运筹帷幄;一个人,为了蜀国赤胆忠诚,奉献了他的一生。他,他是谁?他就是神话一般的智慧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大人才,有未卜先知之能。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他感受到了刘备的诚意,在隆中为他对策,说出了将来将发生的事情。在此我认为他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然后运用智慧思考将来的状况,而且后面的事件都被一一灵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高超才能!在叙述完将来的事后,他决定随刘备出山,并为刘备打下一片江山,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在平定南方叛乱时,诸葛亮运用了才智七擒南方霸主孟获,然而七次却都没有杀死他,而是一次又一次放了他,最终孟获认输了,说再也不发动动乱。在此,诸葛亮用他的智慧与宽容感化了孟获,让这位倔脾气的南方霸主心悦诚服于诸葛亮。然而在一次战役中立下军令状的马谡失败了,他虽是诸葛亮的一名爱将,但还是斩了他。我在此并不认为诸葛亮没有人情味,只是依法行事,诸葛亮虽心里很伤心,但还是没有徇私地杀了马谡,所以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是不会感情用事的,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

  我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口才便是在“舌战群儒”中。他用他的智慧加口才一一应对那些吴国庸人的质问,每一句都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的直击要害,犹如舌头可杀人,来了个大获全胜。在“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中更体现了他通晓天象。“火烧赤壁”以少数兵力大败曹操,这比官渡之战要精彩,而且整场战役中凸显的都是诸葛亮的贡献,其他的都只是绿叶衬鲜花罢了。“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受周瑜刁难,三天铸造一万支箭,诸葛亮却巧妙利用大雾骗取了魏国的箭。这不仅是天气的功劳,还是诸葛亮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和智慧勇气的体现。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就算被曹操请求,信念也从未改变,辅佐无能的后主刘禅也是尽心尽力。他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蜀国,更对得起器重他的刘备。诸葛亮,家喻户晓的名人。

  所以,谁是你三国中最崇拜之人?诸葛亮!

  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第二篇】: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农夫唱的歌词,就是诸葛亮写的。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第三篇】:我眼中的诸葛亮

  作为一名四川导游,对诸葛亮不得不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初中读三国演义起,就对诸葛亮满心崇敬。随着读三国的次数和去武侯祠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诸葛亮的一生实在太精彩。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实在太多,我也随便说说我心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实在是一位太了不起的人物,很难随便找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他留给后世,特别是四川的实在太多,他当年派500士兵守卫和保护都江堰,让都江堰从一片荒地变成了今天的闹市;他当年给四川西南部带去茶叶和农耕,让当地人民至今铭记……诸葛亮死后,全四川都在为他披麻戴孝。以至于今天,四川很多农村还有头上包白帕的习惯,这习惯,就是当年为武侯戴孝,一直流传下来的。

  诸葛亮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奇才,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以外,他应该还是一位发明家。诸葛鼓,孔明灯,木牛流马……诸多发明创造,不逊当时任何一位能工巧匠。他还是一位文学家,读过出师表,除了被他的一片肺腑之请所打动以外,却也感叹他的文章是如此的行云流水。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观星是他的特长,否则如何能预知天气借到东风?(当然,这里面有三国演义小说的夸张)

  诸葛亮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儒生形象,羽扇纶巾,而且按照史书的记载,应该长得挺高挺帅。在这里我着重想提一下的,不是他到底有多帅,而是说说他这个儒家形象。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传播是非常迅速的,对后来的读书人影响甚大,诸葛亮也不例外。可是奇怪的是,诸葛亮后来的治国思想却更偏于韩非的法家。而且,从刘备的遗书来看,上面提到诸葛亮让阿斗读的书,全是《韩非子》、《管子》之类,无一儒家典籍。如今成都武侯祠,供奉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大殿,名曰静远堂,取自孔明给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又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了。故此,可以推断,诸葛亮的思想,实在不好归于哪一派,如果实在要分,我宁愿让他自成一家,为诸葛派也!

  诸葛亮是一名军事和政治天才,可惜的是,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在管理学上造诣不高。再举一下攻心联中所提到的例子。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的第一句,指的是孔明平定西南夷的事情。平叛,诸葛亮选择了攻心,这里面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七擒七纵了。当然七擒七纵这件事也有三国演义的艺术夸张,即使没有七擒七纵,但攻心,毕竟是达到了其效果的。这件事,能看出诸葛亮很高明的政治手腕。

  再看下联第一句,不审势,宽严皆误。宽,应该是指的法正事件。当年刘备攻成都,是法正在成都做内应。事情败露后,刘璋及其属下杀光了法正全家,等刘备攻入成都以后,法正为了报仇大肆屠戮,无辜者甚众,有人去诸葛亮那里告状,他居然不闻不问,任由法正胡作非为,导致了不安定的因素。严,应该是指诸葛亮在入川以后,法治太严。东汉末期,四川的士族势力十分庞大,很多士族自己家里就有军队,平时嚣张跋扈,经常犯事,对于这些人,诸葛亮是效法高祖刘邦,拿出法律,进行严厉的镇压。可是诸葛亮不知道,此一时也彼一时!高祖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和当时四川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造成了四川各地土豪士族发动的内乱,从刘备入蜀到刘禅亡国,一直没有断过。这都是诸葛亮没能好好认清当时的局势所酿成的后果。

  又及,诸葛亮军中20两以上财务往来,事必躬亲。不懂得放权是一个管理者非常大的缺陷,像他这样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应该是概念技能,然后是人际技能,对于最基本的技术技能,不必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他自己累死了不说,在他死后,他的继任者们也没能好好学到他的真传。再说挥泪斩马谡。马谡此人,刘备对其早有定论,此人只能纸上谈兵,带兵打仗肯定不行。可诸葛亮却委以重任,直接导致街亭失守,全军部署给打乱,不得不败军回朝。一个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员工实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估。明知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非派他去办,这个责任,最大在诸葛亮,而不在马谡。结果呢?蜀军大败,马谡斩首,诸葛亮回朝后上书刘禅自贬三级了事。

  不过这些错误,并不形象诸葛亮的形象,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加真实,更加生动。诸葛亮对四川的功绩,泽及今日,对诸葛亮,我发自内心的崇敬。

  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第四篇】:我眼中的诸葛亮

  一个沉闷的午后,我站立在沙漠中,脚边长着一棵干枯不屈的草。在风沙中,我感受到了一支军队的阵仗。听不清发生了什么,巨大的脚步声如波浪击岸般轰鸣,震得脚边的草摇摇晃晃的。我只身迎了上去,看了真切:蜀国的士兵正操着木杆子踏步训练,人人脸上淌着汗珠。大帐旁走过一个身影,我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诸葛亮——我仰慕已久的军师。

  诸葛亮对我微微一笑,说:“你是来投靠蜀汉的英雄吗?蜀汉欢迎你!请到帐中一坐!”我感受到他手掌的温度,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入了营帐。他身披的长衣带着潇洒的风度,可那高大的身躯却显出憔悴,曾经羽光油亮的羽扇,显出颓败之态。

  我与诸葛亮面对而坐,却不敢直视他云淡风轻的眼神。我问诸葛亮:“蜀汉这是要出征吗?”诸葛亮说:“这是一支要北定中原,光复汉室的大军!”他那枯槁面容焕出光彩,像是干涸的泉眼重新被清澈的水给润湿了。营帐外的风沙声渐大,帐顶上不时传来沙粒的碰撞声和鼓鼓风声。

  诸葛亮说:“你从哪里来?为何独自在此处?”我说:“我是一介书生,本想考取功名,不料天下动荡,好生失落,一直在此地徘徊,未曾料想能在此处遇见先生您。”“这么说来,你是否愿意投靠蜀汉?”“不,我不是来投靠蜀汉的。我知道先生您功勋卓著,对蜀汉的建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但后主刘禅庸碌无能,您为何不自立为王,整顿蜀汉呢?”诸葛亮的面容不再微笑,而是有了几分愠怒:“先帝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把先帝的江山占为己有。世人都说我是神,周公瑾说‘既生瑜,何生亮’后倒地而亡,这是因为他放不下戎马功名;曹丕把我当作最大的敌手,我却不敢担当,因为魏国国力如此富强,蜀汉却已无多大的胜率。我北上中原,不过是想在我有生之年,再为蜀汉尽一些绵薄之力。我倒是钦佩那周公瑾,能死在东吴富饶之地。”

  我不禁有了泪光,忘了前来的目的。诸葛亮不是神,他不是神!神怎会倒下?又怎会如此丧气?他是两朝老臣,有着一颗永远忠诚的心!我说:“诸葛先生,就当我没说过那样的话吧。您是一个英雄,即使终有一天倒下了,也仍然是盖世英雄。我明白了,神不如英雄伟大,因为英雄有一颗坚贞的心。”

  天色变暗。沙洲传来阵阵寒意。诸葛亮把木柴、干草丢进火炉,传来奇异的焦味。他说:“你走吧。”他的眼神坚定。

  我只身走出营帐,在一片黑色的沙丘上迈开步子,耳后传来一众将士的鼾声。走了很长的路途,不敢回头。我怕看到先生那仍亮着的营帐,听到那夙夜的忧叹。

  月色下,我又看见了那棵干枯不屈的草。此时的它已被露水沾湿,在这个宁静寂寥的夜晚。

  对诸葛亮的读书随笔【第五篇】:我眼中的诸葛亮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里飘行更让人心旷神怡?那满载思想的便是书。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不仅看到了虚伪狡诈的曹操,还看到了仁爱慈善的刘备、精于用人的孙权。至于诸葛亮,在人们习惯的思维中就是智慧的代称。我有不同意见。

  首先,作为手握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具体的事务中,不论事无大小,皆由自己决定,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不辞劳苦,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正因为如此,他最后积劳成疾,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就连魏国军师司马懿也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其次,诸葛亮虽很会用人,但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却用错了人,乃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我认为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若把华容道上的关、张或关、赵二人的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但可以让关羽还过无关斩六将之恩,又可以抓住曹操,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由于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让曹操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后来又错派关羽去守荆州,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尤其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连他自己也成为了司马懿的“阶下囚”。诸葛亮错用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肤浅的话掩饰过去了。

  再者,诸葛亮不会招贤纳才。我们现在也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诸葛亮把大小事务交付于己,却不招贤纳才,又如何去实现“匡扶汉室”的目标呢?即使在刘备死后,招了个姜维,却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这一切,又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第四,诸葛亮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当时蜀国已经走向衰落了,诸葛亮却还要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说这时于吴国重归于如,诸葛亮口里说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这又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最后,刘禅无才无德,昏庸无能,诸葛亮却不取而代之,实乃缺乏勇气和果断。司马懿尚能“诈病骗曹爽”,况且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取而代之。”这时群臣都听到的,还怕什么?但诸葛亮硬“扶”,以至蜀国灭亡。

  我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既有可取之处,又有愚人之处,人们却把他看成了神,这就不妥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