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啊范文大全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一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2.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原因及概况。

  3.掌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重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难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知识梳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

地区

地理位置

特点

形成原因

山东

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山西

河南崤山以西, 关中、河西、巴蜀

江南地区

长江以南的地区

经济实力较弱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龙门碣石

以北

山东、山西以

北(塞内、塞外)

传统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2. 分布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①_____________和经济实力发展

  ②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高潮

时间

原因

影响

第一次

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1)北人南迁为江南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2)为江南带来了中原的风俗习惯。

(3)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第二次

以后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次

之际

靖康之乱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移原因

过程

影响

(1)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和平稳定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江南统治者为了增强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

(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3) ——重心南移完成。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中国古代② 的南移。

(3)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堂达标】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4.右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

  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5.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分成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6.从隋朝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  )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C.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7.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8.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9.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10.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 ① 多样性 ②不平衡

  二. ①两晋之际 ②唐中期以后 ③两宋之际

  三. ①南宋 ②文化重心

  【课堂达标】

  1.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C

  2. 【解析】从材料中的“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来看,由于国家统一,南茶北运,北方对喝茶习俗认识得以改变。【答案】C

  3. 【解析】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答案】B

  4. 【解析】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答案】D

  5. 【解析】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答案】C

  6.【解析】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代大运河则取直,不再经过洛阳,这说明经济重心东移。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将南方的物产运往北方,满足北方的需要,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项正确。【答案】B

  7.【解析】 材料提及南方多个地区进士数量增加,并未就南北方士人进行影响力对比,故A项错误;唐朝时期政治权力中心依然在黄河流域,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庶族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科举考试及第数量必然呈现上升趋势,故C项正确;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的说法缺乏严谨的数据对比,故D项错误。【答案】C

  8.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迁。【答案】A

  9. 【解析】 从西汉到东汉,关中及北方诸州人口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不同程度增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这也使北方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经济发展,D项符合题意。【答案】D

  10. 【解析】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可知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南方的发展,而南方发展的原因在于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答案】D

  11.(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知识链接】

  一、重点知识解析

  1.关于经济区域的概念

  经济区域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

  2.关于四大经济区域的特点

  我国山东、山西为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寂、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龙门竭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牧区。

  3.古代人口迁移与今天民工潮的区别

  当前的民工潮实际上就是人口的迁移。我国现代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不同于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多是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人民无法生存而被近进行。

  4.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使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关于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⑴主要原因:一是战乱频繁;二是自然灾害。

  ⑵外迁的主要方向:由北向南。

  ⑶南迁人口的构成:并非都是平民百姓,其中还有不少是豪门大族。

  ⑷南迁的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成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 纷纷向南迁徙,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大量 南迁的第 一 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推动了六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第二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逐渐超过北方。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导致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⑸南迁人口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为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第二、带来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为江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外、中原人口的南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6.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南方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南方地区本身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而后两点正是导致中原人口南迁的客观原因。

  ⑵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转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而,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己,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元代大运河南粮北运、大都粮食供应“仰给江南”的史实,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有力证据。

  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二、易错知识提示

  1.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不同。古代山东、山西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山东,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者战乱时期最突出。

  3.魏晋南北朝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北方但还没有超越北方。

  4.根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5.“中原”一词最初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

  6.“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九江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二

  历史特级教师陈毓秀在《历史教学面面观》里面提到了“备课三步曲”,即:第一步,要使自己懂;第二步,要使学生懂;第三步,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趣。此话听起来直白简单,做起来却让人感到永无止境。

  3月25日,我有幸受赵俊特级教师工作室安排,在淮安市开明中学共建校同课异构活动中开设题为《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校际交流课。从接到课题,到上完课,前后10天,总算踉踉跄跄完成了任务。现将备课点滴整理如下:

  一、要使自己懂

  我理解,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先请看课题“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什么样子?“南北”如何划定?从哪里能看出“移”?何时“移”的?因何而“移”?破题是个问题。

  翻开人教版这一课的课文,通篇细细看完,“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三个大标题,大部分谈的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只在农业方面交待了一下原因,提到了“中原人南迁”。在课文末尾有一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讲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材,我理解,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方是否是经济重心,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当地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在质和量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二是人口数量是否占较大比重;三是该地的财政收入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了主要部分。关于南北的界定,淮安的古淮河穿城而过,“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园”就在我们旁边,用园内的标志图片及“秦岭——淮河”地理南北分界线即可明确“南方”与“北方”的概念。至于“移”,是一个过程,需要前后对比。

  大致弄清题目意思后,就是要弄清细节。从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中原人南迁,要联系第9课内容,将本课置于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下去学习。关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书本楷体字作了介绍。对于“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我心存疑惑。于是我上网查到了《中国黄河流域350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一目了然:宋代处于寒冷季。关于北方森林遭长期砍伐,生态遭到破坏,我也进行了罗列。难道促进发展的原因仅仅如此吗?继续查找!于是,我查了占城稻的品种特点、推广过程,“宋真宗种稻”的故事,太湖流域水利的兴修,宋初耕地面积的变化(华师大版教材)……这样,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要素基本理清了。

  手工业方面,我查阅了中国的四大名锦、宋代八大名窑、福建泉州的造船业,选取了典型的图片。

  商业繁荣方面,我先查阅了《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关注了其中商业区的分布,很显然和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相比要广得多。图中的夜市又与以前的“宵禁”形成对比,课文中也有具体表述。我又查阅了“南海一号”的考古工程及其考古发现。因为这一素材不仅和造船业相关,还和农业、手工业、海外贸易、国家财政收入等密切相关。关于货币,课文中说“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书本上又有《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一图,让人自然会误以为,此图便是四川交子。仔细看图,图中文字清淅可辨:“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可见,四川有四川的交子,此图为“除四川外”印制使用的纸币。“北宋的纸币铜版拓片”非四川的交子铜版。这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免得让学生被“除四川外”搞迷糊。此图右边“南宋的纸币铜版拓片”中“行在会子库”的“行在”是临安,也应解读清楚。此外还可以通过南宋纸币的发行量(华师大版教材),理解“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在赵俊老师指引下,我读了钟红军老师的《追问历史教学之道》132页、234页。采用了“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版”一图(北师大版教材),说明宋朝商业有了广告、商标,有了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批发贩卖于一体的经营方式。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与本课有类似之处,并有结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本课又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虽然这个问题史学界众说纷芸,但对初中生而言,不宜过度阐述。

  二、要使学生懂

  我理解,这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更多地是要普及常识,学会方法,形成认识,汲取智慧。本课知识点零散,要教好、学好,教学设计很重要。

  课标中对本课课程内容的表述为: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分类归纳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宋代经济分布情况,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论据;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通过学生学习展示,教师以图说史,师生交流,培养识图能力、归纳能力;通过列表,知道从东汉末年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通过经济发展的表现,体会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宋朝经济的世界地位描述,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是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难点是如何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鉴于经济史的内容学习起来相对枯燥,而且,涉及的新名词、地理位置信息较多,于是决定以《宋代经济分布图》为主,从经济分布上得出“重心”“南移”的结论。通过课本图片及补充图片的介绍,以图说史,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史料及最新考古发现的分析,为学生搭建理解经济发展的“素材阶梯”。

  为此,我设计了学案,给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填空题)完成知识梳理。指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在课文中标注序号、圈划要点;同桌互助,把课文中提到的地点,在学案的地图中标出。小组代表上讲台,通过实物展台,展示标注结果,说一说在地图上圈画了哪些位置信息,并说出与圈划地点有关的经济信息。对其中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地方作强调,自然得出经济重心在南方的结论。再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交流,解读图片和材料,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主题探究(列表格、讨论)理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通过及时检测(选择题)巩固学习效果。通过宋代经济的世界地位的介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趣

  我理解,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设计是关键。

  人的发展,如果有成长路线图,会成长得更好更快。学习活动也是如此。一张精心编制的学案,就像旅游线路图,就像玩具操作说明书,学生通过这张“线路图”“说明书”按步实施,就会有新发现,新惊喜。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你的课堂里,见到他们没见过的东西,找到他们扮演的角色,去挑战他们思想的边界。

  一图抵千言。

  初中生的感性认识要比理性认识活跃得多。如何让学生轻松、形象地认知经济重心南移呢?我想到了杠杆原理,于是请我校物理组的老师为我设计了一个动态的跷跷板演示,通过这一演示,可以形象地看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人口迁移对经济重心带来的影响。这可以对破题起到很大帮助。在学习经济发展表现的环节,能用图解决的,我一般不用文字。一个个考古现场图片、一张张文物图片,比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力得多。

  参与有快乐。

  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哪里?我认为,一是来自学习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二是来自学习活动过程的趣味性。试想,你是要一堆瓶瓶罐罐的营养素,还是要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你是要输液,还是要享受美食的过程?答案不言而喻。学生学习有小梯度、密台阶的学习素材铺垫,在攀爬知识高峰的过程性中有渐行渐佳的美景体验,才会有兴趣继续前行。从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有获得感,从同伴互助的学习成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和同学的掌声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才是兴趣的生长点。这一课,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个别点评激励,小组代表展示前的组员互助,回答问题失败后,再找机会,降低难度,让学生再尝试,获得成功,都是为了让学生“站在成长正中央”“另起一行做排头”。

  教学是一场师生双方信念不对称的游戏。教师的信息占有量是优势,可学生的可塑性是优势。教师想把知道的都告诉学生是不现实的。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又难以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趣的道路上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备好、上好一堂好课,要花上一辈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范文大全三

  选用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民出版社 历史 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初中七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一)内容介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主要讲述的是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讲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商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节课的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头绪繁多,学生难以把握。教师可结合课文,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树立直观印象。在讲述具体的经济表现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在分析本节课的基础上,结合前后篇目,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

  (三)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头绪繁多,学生难以把握。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大。

  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观察、体验、探究和理解;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考虑如下:

  1、通过设置历史情境、疑问,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兴趣。例如本节的几个部分分别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

  2、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但牢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错误的东西,教师必须引导、点拨、讲解。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丰富的史料、图片等,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知、体会有关的历史现象。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和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化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并引申了解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国情。

  3、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生态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滚动图片。

  师:同学们,如果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你最想去哪个朝代?为什么?

  师:我最想去的是宋朝。很多名人也想去宋朝?当代学者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德国史学家弗兰克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非常突出…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推崇宋朝?宋朝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宋朝,了解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SKIPIF 1 < 0 生观看图片。

  生发表见解。 音乐+图片+优美的语言将学生领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导学

  新课

  整体感知:本节课我们将从四个篇章进行学习,江南丰—农业篇,江南美—手工业篇,江南富—商业篇,江南情—格局篇。

  师过渡: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首先,让我们走进农业篇——江南丰。

  第一篇章:江南丰——农业篇

  1、论从史出:南方的农业为何如此富庶呢?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 藩(?fān)镇割据使北方遭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宋金对峙(zhì)、蒙古灭金,战乱不休。但南方政权相对统一,社会稳定。

  分析:南北方的社会秩序如何?

  材料二: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年生长。

  分析:南方的自然条件如何?

  材料三:唐宋两代南北方人口表。

  观察:南北方的人口在唐宋两代有何不同?为什么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迁的人带来了什么?

  材料四: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斛(hú)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受到农民欢迎。

  分析:政府对农业的态度?

  2、归纳梳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学法指导:序号标注。

  4、谜语竞猜。

  谜面一: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打一农作物)

  谜面二: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打一农作物)

  谜面三: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打一农作物)

  5、商贸之旅一:北方战乱,缺衣少粮,商人宋氏准备到南方采购棉花、茶叶、稻米,贩卖到北方。你觉得他应该去哪里?

  6、问题探讨:南宋时,江浙地区上等田(占城稻)每亩可收五石(dàn) 。 注:1.石为重量单位,一石约120斤。2.此时小麦的亩产量为一石。思考:占城稻和小麦的产量各是多少?你觉得哪种农作物会被推广?

  本篇小结:随着占城稻在南方的广泛种植,一句谚语也随之广为流传。苏湖熟,天下足。

  过渡:江南不仅是一幅丰收的画卷,而且还是一个精美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手工业篇——江南美。

  第二篇章:江南美——手工业篇

  1、商贸之旅二:随着商人宋氏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想拓展海外市场。结合外国人的需求,他可以买卖哪些行业的手工业品?商人宋氏应该去哪些地方购买?为什么?

  2、图片欣赏:精美绝伦的手工业品。(滚动图片配音乐)

  江南的丝绸光彩绚丽,绝美的织品,奇异的花纹,斑斓的色彩,醉倒了几多丹青妙手。

  宋代瓷器,中华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流光溢彩,晶莹剔透,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本篇小结:美轮美奂的手工业,让我不得不感慨: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过渡: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下面我们走进商业篇——江南富。

  第三篇章:江南富——商业篇

  1、让我们再次随着商人宋氏的旅程去感受宋朝商业的魅力。

  商贸之旅三:商人宋氏准备把已买来的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销往国外,他应该去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师:拿出笔来写一遍。

  师:为什么到市舶司办理手续?

  师:宋朝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设置机构——市舶司 ,反映出宋代对外开放的心态,这也和今天改革开放的精神一脉相承。

  2、商贸之旅四:既然他已经办好了手续,请大家结合地图帮他选择出发港口和销售范围吧!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准确!哪位同学上台根据地图说一说具体的路线呢?

关于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假案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1.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大全

精选图文

推荐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ttid,onclick,plnum,totaldown,newspath,filename,userid,username,firsttitle,isgood,ispic,istop,isqf,ismember,isurl,truetime,lastdotime,havehtml,groupid,userfen,titlefont,titleurl,stb,fstb,restb,keyboard,eckuid,title,ftitle,newstime,titlepic,smalltext,diggtop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226') and ispic=1 order by newstext DESC limit 1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ttid,onclick,plnum,totaldown,newspath,filename,userid,username,firsttitle,isgood,ispic,istop,isqf,ismember,isurl,truetime,lastdotime,havehtml,groupid,userfen,titlefont,titleurl,stb,fstb,restb,keyboard,eckuid,title,ftitle,newstime,titlepic,smalltext,diggtop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226') and ispic=1 order by newstext DESC limit 10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