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起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教案1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
小助教复习旧知。
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
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
项目19521957增长百分比
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万吨)
棉花(万吨)
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课外上网:你能通过强大的网上搜索功能查找到我国多次制订宪法的历史过程吗?如果还未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然后,设法找到1993年和1999年两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
课前采访:让学生当小记者对当地的人民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能行使怎样的职权?
小作业: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教案2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教案3
一、教材地位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目标和历史教学的任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要认识到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依据:初二学生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难以理解。
五、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依据: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启发点拨法,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学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我将本课设计为“为拍摄电影做准备工作”的活动课,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以“电影”为话题,直接导入新课。
导语为:“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为拍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想到导演、演员、编剧、灯光师、化妆师、制片人等等。这样学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课堂上。我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设想:“我们班准备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今天,就由同学们来担当导演和剧组人员。全班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组来为本片的拍摄作一些准备工作。”
依据:讲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2、我的课堂我作主(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比较然后归纳出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
依据: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
3、你讲我讲大家讲(15分钟):学生讨论归纳后再由每组派两名学生就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说明,其余学生作纠正和补充,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图片。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马车、木船、轿子等。近代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在此,我请所有学生思考并回答新式交通工具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机、电力为动力,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风力、人力等自然力。
第二组:通讯工具
近代之前:击鼓传声、烽火台、信号旗、信鸽、灯塔等。近代有:电报、电话、邮政。
第三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画像、舞台剧、皮影戏等。近代有: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在此,我以《申报》为例,请学生讲近代报刊起到的作用;在介绍近代书籍出版业时,我展示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图片,因为这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这样,通过《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以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组: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辫子、长袍马褂、跪拜礼、女子缠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纵向比较的学习方法;多媒体展示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多媒体展示,以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4、我分析,我思考(6分钟):
为了使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我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思考、教师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我节选了老舍先生《茶馆》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通过简短的两句话及课本内容,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是有限的,很多变化只是出现在大城市中,广大农村变化没有这么大。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最后,教师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忆一忆,练一练(5分钟):学生填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依据:掌握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