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一起看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欢迎查阅!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教法与学法
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数轴演示法、比较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旁白: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组图片,第一幅同学们都认识吧,第二幅可能有点困难了,它和第一幅有很大的关系,它叫“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生了他的儿子启在家门口等他回家,一等等了13年,最后化成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又叫“启母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担任了部落首领,而后面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翻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正文部分,结合大屏幕出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生阅读教材,举手回答大屏幕的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7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结合世纪和年代对比讲解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去区别。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儿子接位,继承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表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③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一个国家产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得出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④统治中心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⑤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但是最后还是衰落了,这和最后一个王有很大的关系。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结合教材给出的夏桀暴政的表现,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的图片,得出夏桀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
⑥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⑦展示成汤灭夏的漫画,逐步讲解,进入到下一个子目商朝的建立和迁都的学习。
二、商朝的建立和迁都
①让生看大屏幕,打出商朝建立要掌握的时间(再次强调“约”和“前”,推算世纪、年代)建立者、灭夏地点。
(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举手回答。)
②商朝建立后,几经迁都,最后让商朝都城稳定下来的商王是谁呢?都城最后定在哪儿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盘庚迁殷”。
③请生看大屏幕,打出盘庚迁殷要掌握的时间,迁都君王,都城。
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回答问题。
④展示都城殷的地图,用着重号标注,以示强调。
三、商朝的盛衰
①运用都城殷的地图,提醒学生看图例,商朝都城稳定后,国力日益强盛,它的势力范围远比夏朝广阔,请学生找出商朝势力范围的“四至”。生看地图,找答案,举手回答“四至”。
②隐藏地图,请几个学生背着说商朝的势力范围“四至”,加以巩固。
③商朝的强盛不光是它的疆域辽阔,还表现在它的经济非常发达,让生自己阅读课文23页,找出商朝经济发达表现哪几个方面,归纳得出关键词。
④生回答,老师大屏幕打出商朝强盛在经济的四个表现,逐步讲解。
(1)用“五谷丰登”成语的“五谷”讲解农业方面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多。(2)用甲骨文的文字符号让生猜“六畜”,来说明商超的畜牧业的发达,进而提高学
生的兴趣。
(3)用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还有玉器制作的图片,展示商朝手工业发达。(4)用赔钱的贝字旁,来说明古代人是把贝壳当做货币,展示商朝出土的贝壳图片,
得出商朝商业的发达。
⑤商朝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但最后还是衰亡了,这与谁有关呢?
展示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师讲解炮烙之刑的来源和残忍,进而得出商纣王的残
暴统治,最后得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四、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
由生讨论得出,引导学生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必须为人民着想,不
然必将被人民所弃之。
五、自我测验
让生关书,背着回答,加以巩固该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学习测评的作业。齐读自
我测验,再次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一、夏朝
(一)、建立
1、时间2、建立者3、统治中心4、首先进入王位世袭制的王
(二)、灭亡1、亡君2、原因二、商朝(一)、建立
1、时间2、建立者3、灭夏地点
(二)、迁都
1、时间2、迁都君王3都城
(三)、商朝的强盛
1、势力范围2经济发达表现
(四)灭亡
1、亡君2、原因
三、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
1、原因
2、启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两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四、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3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七年级上册历史16课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