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教学任务艰巨。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为副主席;
决定把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同时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确立公元纪年法。
大会还决定在_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有确立国徽。
作用:为新中国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日下午2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开国大典:
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②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合法政府。
3、(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需背诵
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有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_新纪元的新是指社会性质产生了变化。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还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x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昌都战役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政权巩固的三大运动
5、(重点)抗美援朝:时间:1950—1953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_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总司令:彭德怀目的:保家卫国
(3)结果:1953年7月,美国_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
(4)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6)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正义之战;②得到全国人民大力支持;
③中朝军民的英勇奋战;④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7)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粉碎美国侵略野心;②巩固了中朝边境;③提高了我国国家威望。
6、__运动:时间:1950-1951年
经过近一年的斗争,_势力基本被肃清,新生的革命政权得到巩固。
7、(重点)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6月——1953年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在新解放区实行。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意义:需背诵
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道路。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
法律保证: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背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的基础上。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2、(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重点及是重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2)成就:在苏联的协助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3)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问:我国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因为建国初期我国还是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发达解决了人民吃穿问题,而重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
要优先发展是迫于当时国家安全仍遭威胁,参照苏联发展的成功经验所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3、(重点)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人民_专政原则、_集中制原则、各民族平等原则等。
意义:宪法为发展社会主义_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因为在宪法中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人民_专政原则等内容,真正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说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重点)三大改造:1953--1956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它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
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评价:三大改造总体是成功的,但局部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等缺点。
问: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答: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外国侵略,清政府_无能,中国战败)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_主义社会;(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艰苦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_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_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5、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
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6、(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执行中突出了“快”)
(2)表现(犯的错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3)犯错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遭破坏。
(5)教训: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6)评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在探索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7)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
7、十年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人物:兰考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重点)建国以来“左”的错误最严重时期:_:(1966—1976年)
导火线:1965,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矛头:刘少奇,邓小平等所谓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开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_的决定》(“十六条”)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严重发展。
具体原因:A、毛泽东对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
B、被_、__集团利用
(2)党的历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_致死。
_分子夺权行动:“一月风暴”上海夺权。
_期间党和老干部的抵制和斗争(1967-2):“二月逆流”(二月抗争);
群众的抵制与抗争(1976):“四五运动”。
(3)两个_集团的覆灭:1971年9月13日,_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____”奠定了群众基础
_结束的标志(1976-10):粉碎__集团(____:_、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在_后期,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扭转了经济形势的领导人是:周恩来、邓小平
(5)_造成的影响:
①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_和法制;②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③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6)性质:“_”是一场由错误发动,被_、__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教训和启示: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④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真理大讨论: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针对“左”倾思想和“两个凡是”的_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讨论序幕: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发表于光明日报。
思想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是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大讨论实质:一场重新确立实事求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两个凡是”的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这次会议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_集中制传统,提出了_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也是共和国历的一个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_,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起点。
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需背诵
4、拨乱反正:1979—1982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的冤案得到平反。
正确评价毛泽东,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评价毛泽东:结合P35,功大于过。
问: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的“左倾”错误和“左”的错误有哪些表现?这些“左
倾”错误又是怎样得到全面纠正的?
答:①1958~1960年大跃进。农业浮夸风和工业全民大办钢铁是其主要内容
②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_,挫伤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防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_”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_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
(都是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全面纠正的。)
5、(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背景: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发展
(1)内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包产到户”的形式改革农村经济。1982年,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展开。
(2)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实质:改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①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4)为农村致富和实现先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发展乡镇企业
问: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这些重大调整或变革各有何作用?
答:分别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建立,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6、国有企业改革:
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阶段:1985年起,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第二阶段:1993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7、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目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
方法: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速度”、“一夜崛起的城市”。
特区的“特”是经济政策的特殊,不是政治上的独立。
特区建立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沿海开发城市: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建立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上海浦东新区、闽三角开放区。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的成就: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的:为了更好的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
时间:2001年12月11日卡塔尔--多哈
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9、_与法制建设一课参看当课划线部分。
10、(重点)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确立在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52
3.南方谈话(1992):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述了他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解决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如下: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是否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准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归根结底是发展生产力。)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4.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中共“十五大”(1997):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写入党章。
6.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2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p4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 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p1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_“的十年(1966——1976年)
1、_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_、_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_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_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____的强大_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 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p39 意义:p39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
第9课 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
2、 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5
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p43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 影响:p49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56
3、共同发展的典型——20世纪就是年代,西部大开发。 人物: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2
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p65 -68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_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1993年,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协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4、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_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6、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_)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_”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7、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14课 钢铁长城p72-75
1、海军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新旧中国海军保卫国防能力的不同: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力保护祖国的海防。
2、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1964年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研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76-78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倡导:1954年,中、缅、印。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p80-84
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2、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p83
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第17-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p90
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国防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2、航天成就: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③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④2005年“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农业成就: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
杰出科学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 钱学森——导弹之父
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1996年增加)共八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的发展:①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863计划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艺术发展方针:1956年,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体育成就:①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②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④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p105
3、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展开;③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④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
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_”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
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_”分子写一句心理话。(2分)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_”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_”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
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 在内的13亿 实现
反对“_” 根本利益的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
请回答:
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
⑵请你写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会徽是“ ”、主题口号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3分)
答案
23.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答一点2分 共4分) 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⑶不对。(1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 ⑷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_”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_”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2分)
24. 台湾同胞、中国人民、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答一点1分 共5分)
25⑴费俊龙、聂海胜。(2分) ⑵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域,都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3分) 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条件。(3分) ⑷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答一点2分 共4分)
26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会徽是“中国印”(2分)、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是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的姿态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学好一门外语,争取到奥运会当一名志愿者。(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
材料一:“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扩大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坚定地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_”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
(1)材料一中提到“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到这句话,你能想到我们国家有关重视科学发展观的哪一项战略?(4分)
(2)材料一中提到“着力加快改革开放”请你回答,我们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是在中共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之后?(4分)
(3)材料二中提到“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请你回答“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是谁提出来的?提出的出发点、含义是什么?(8分)
(4)“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4分)
(5)材料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的方针的前提是什么(2分)
(6)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在哪里?(4分)
答案26、(1)“科教兴国”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出发点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港人治港”是在1997年7月1日,“澳人治澳”是在1999年12月20日(5)前提是和平统一祖国 (6)台湾岛内“_”分裂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
33.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回顾1949年后中美关系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它是一段艰难和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尼克松
(2)从五十年代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七十年代美国总统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那么从拒绝到主动握手其间的原因有哪些?
美:敌对态度——美苏争霸——陷入泥潭
中:中苏交恶——对外方针变化——国际地位提高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中国外交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2、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风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8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决定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2)你认为: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
(3)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最关键有哪两条?(4分)
答案
2、(1)邓小平 (1分) 家庭联产承包 (1分)
(2)1973年成功的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2分)
(3)一靠政策、(2分)二靠技术。(2分)
4、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____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_”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西藏现在已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两位?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西藏的现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来。
答:(1)史实:①唐朝时,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③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____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____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005-1951=54周年
(3)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班禅
(4)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5、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
(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
(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答:(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指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
(4)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们警钟长鸣。
6、在首都_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在上面雕刻着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我们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
(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你能猜一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
(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
答:(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无数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发扬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做全国发展的好学生。
(3)这十件大事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大,不参战的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
请你回答: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3)参战与否是与什么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意识?
答:(1)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形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情司令的带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3)参战与否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8、在中国近现代,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卖国求和。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11、1949年3月23日,进京“赶考”:
(1)“赶考”是什么意思?
(2)我们把毛泽东等人的考试题按“1949—1957”和“1958—1976”年两个阶段划分其“考试”成绩如何?
答:(1)赶考意味着共产党人要面临执政和建设政权的新任务。
(2)第一阶段(1949—1957年)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发动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第二阶段(1958—1976)考试成绩不及格,1958年制定了党的建设总路线,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国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_”运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起伏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如第一阶段。
15、列举“_”中,党和人民同_、_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怎样的斗争?
答:(1)“二月抗争”是党内老干部同_、_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斗争;
(2)毛泽东及时察觉_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反革命政变计划;
(3)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抵制“左”的错误,继续与“____”做斗争。
(4)“四五”运动,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____”。
(5)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下,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_”以来的十年动乱的局面。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表现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那一天我们一般举行哪些活动?
答:(1)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4、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践中实现了哪些转折?
答: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向实事求是;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上,改变了僵化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尊重人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5、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
答:(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842年开始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至今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一国两制”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
(2)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进入对立状态。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不仅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尼克松访华:(1)握手的真正含义是“和解”,并结束了对中国的对抗。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改善中美关系。
(3)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现在又支持台湾的“_分子”搞独立,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等。
10、1971年7月9日,“破冰之旅”,你知道飞机上坐的是谁吗?他肩负着什么重要使命,为什么把此行称为“破冰之旅”?
答:飞机上坐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他肩负尼克松总统的给予他的任务,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改善中美关系。因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这次行动以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这次行动揭开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序幕,所以说是“破冰之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于1950年10月国庆节。
(1)请分析“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是什么意思?
(2)“一唱雄鸡天下白”寓指什么意思?对中国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答案① 也就是指经过长期的内战,国民党逃往了台湾,还有香港和澳门也处在他国的占领当中,使得大陆和台湾、香港和澳门相分离
② 寓意是指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_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八年级历史(下)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一、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 答、毛泽东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 答、邓小平。
(3) 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答、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4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
二、材料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材料二: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1)材料一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运动中?
答、“大跃进”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副对联是我国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答、“_”
(3)这两大运动有无联系?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答、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_”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党的“左倾”错误的延续。影响: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七、“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歌曲《春天的故事》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答、 “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②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答、“圈”指建立经济特区。3个(深圳、珠海.汕头)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答、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八、实践证明,“_”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_”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2分)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答、1966-1976年(2分) 粉碎____(2分)
(2)根据材料指出“_”的性质是什么?(2分)
答、由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十年“_”造成的严重后果?(3分)
答、使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3分)
(4)我们应从“_”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答、正确认识国情: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九、材料一 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吹哨子是组织农民上坡干农活的重要方式,当时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人民公社时期在分配上绝对平均主义,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答、1978年,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有何作用?(4分)
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分)。
十、1956年2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换了人间”的第七个年头。 “辞旧迎新”的意义,成为和一个时代的道别。“一声爆竹全市庆贺公私合营,万户工商迈步走上社会主义”,是“申”(上海)猴年最走红的新春联。
(1)新春联中的“辞旧迎新”中的“旧”指的是什么?“新”指的是什么?(2分)
答、“旧”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新”指的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2)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意义?
答、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二、材料: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将迎来回归10周年的重要时刻。
(1) 香港在回归以前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答、英国
(2)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科学构想是什么?是哪位领导人概括提出的?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答、“一国两制”;邓小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还成功恢复了对哪一个地区行使主权?
答、澳门
(3)香港回归10年来更加繁荣昌盛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在香港、澳门得到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五、导弹事业,
(1)材料一中,中国“组建独立的战略核反击力量”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答、为了打破西方大国(或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1分)
(2)为什么说“如果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句话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答、原子弹、氢弹的先后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先进核国家的行列(2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2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等。1分)。
(3)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跟踪世界水平,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制定的宏伟计划的名称是什么?(1分)
答、“863”计划。(1分)
九、材料一: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其写的一首题为《国殇》的诗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二:台湾“教育部”近日公布一份所谓“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公然将中国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历史归类为“世界史”。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会谈;5月12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会谈。
(1) 材料一中的这首诗表达了于右任先生的思乡之情,渴望海峡两岸统一,以实现亲人团聚,那么台湾是怎样与大陆分离的呢?(2分)在此之前,台湾也曾两次与祖国分离,请你简述台湾历的两次失而复得。(4分)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2分)
第一次:明末,荷兰殖民侵占台湾;(2分)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2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分)
(2) 看了材料二以后,你觉得现在阻碍海峡两岸中国人团聚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台湾_势力试图分裂祖国;(2分)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分)
(3)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关系日益密切。请说出这一局面的出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10分)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3
一、简述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3) 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标志着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时代的印痕,小华的爸爸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名字叫建国,那么他今年度过多少岁的生日?请你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答:(1)2005-1949=56岁 (2)意义:同第2题
4、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__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西__立”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西藏现在已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两位?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西藏的现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来。 答:(1)史实:①唐朝时,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③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__和__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__和__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005-1951=54周年
(3)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__
(4)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5、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
(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 (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答:(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指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
(4)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们警钟长鸣。
6、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在上面雕刻着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我们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
(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你能猜一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
(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
答:(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无数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发扬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做全国发展的好学生。
(3)这十件大事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大,不参战的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
请你回答: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3)参战与否是与什么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意识? 答:(1)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形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情司令的带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3)参战与否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__求和。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10、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或为什么这次运动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答:(1)这次运动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答土地改革的意义略
(3)感想: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 答:(1)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各省后,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从爷爷奶奶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解放前的中国农民生活大都十分的困苦,通过学习历史,你知道他们贫穷落后的根源吗?这个根源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运动被消除的?请你举出两部反映这一运动的小说。
答:(1)根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通过1950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丁铃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二、列举题
1、列举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人民进行的两大运动并说出它们的时间。 答: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2、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几次重要的会议。
答:__一大、遵义会议、__七大、__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列举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事迹。
答:黄继光:在上甘岭的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志愿军某排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后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4、列举土地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
答:(1)目的: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5、列举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列举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列举出几部反映从1949年—1953的这一时期的影片及相关的历史的事件。
答:《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上甘岭》、《英雄儿女》(抗美援朝) 《创业史》(土地改革)
加油啊!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简述题
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制造。”请你回答: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工业面貌,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有何成效?你怎么样看待这些成效?对于振兴工业,你有何建议?
答:(1)我们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
(2)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如何看待:“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一百年的成就的总和。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足以让我们自豪和骄傲。
(4)建议: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翻新;结旧厂的资本运作,所有制形式,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改革,要重视人才,要合理利用资源等。
2、什么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后期存在哪些缺点?另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了一些问题,试分析产生这些遗留问题的深刻原因及教训? 答:(1)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
(3)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4)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5)由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化的、片面化的理解,加上缺乏实际经验,在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全部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公有制经济成了唯一的经济成分,这就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再加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推动力,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3、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答:(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在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3)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4、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答:(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性质。
(4)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__八大后的十年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又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如何看待这些失误?通过失误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答:成就:(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失误:1958年,__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泛滥开来。
如何看待:出现以上错误主要由于中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走了曲折之路。 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2)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__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否正确?为什么?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这一决定的执行情况如何?
答:正确。因为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的论断是在对我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虽然这一决定做出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绩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这一决定并没有长期执行下去。
7、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党和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答: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
解决: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8、“大跃进”时期,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了耕作,上山采矿,建炉炼钢。你认为这样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你能举出涉及环境问题的例子吗? 答:(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合理的利用矿产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严重困难。
例子: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白色垃圾问题以及工厂的废气和废水所造成的 环境污染。
9、如果你有机会观赏到1969—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像章,你知道这些旧物属于哪个时期?你怎样看待这个时期?为什么?这个时期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答:(1)属于“____”时期。
(2)“____”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因为“____”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基本上没有提高。
(4)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
人祟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10、有人说:“____”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主要责任在于他,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怎么看待毛泽东一生的功劳和过失? 答:(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____”。
(2)对待毛泽东也应像其他历史人物一样,将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全面的客观地认识,看主流、抓本质。所以毛泽东这次犯的错误终究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在“____”中,他在全局上一直坚持“____”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他领导粉碎了林彪
反革命集团,对江青、张春桥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揭露,避免了其野心得逞,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把他看作自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11、1949年3月23日,__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按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是进京“赶考”,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赶考”是什么意思?
(2)我们把毛泽东等人的考试题按“1949—1957”和“1958—1976”年两个阶段划分其“考试”成绩如何? 答:(1)赶考意味着共产党人要面临执政和建设政权的新任务。
(2)第一阶段(1949—1957年)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发动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第二阶段(1958—1976)考试成绩不及格,1958年制定了党的建设总路线,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国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____”运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起伏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如第一阶段。
二、列举题
1、列举“一五”计划的条件、原因、目的、基本任务。
答: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还不如印度。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 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列举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鹰厦铁路和宝成铁路。还有武汉长江大桥。
3、列举中国现代史上,我国颁布的两部具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列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任意三项或更多的国家建设成就。
答: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5、列举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评价)。 答:时间: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特色),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列举三大改造主要是针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答: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7、列举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答:(1)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一家一户的分散分营影响生产的发展。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8、列举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或途径。 答:(1)农业手工业的方式:走合作化道路,参加生产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9、列举三大改造在后期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答: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10、列举八大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1)时间:1956年
(2)内容:大会是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1、我国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表现。以及这种错误的主要标志。 答: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2、列举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 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3、列举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及他们的称号,并说出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答:(1)“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列举在“____”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及他们被粉碎的时间。 答: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被粉碎)
15、列举“____”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怎样的斗争? 答:(1)“二月抗争”是党内老干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斗争;
(2)毛泽东及时察觉林彪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反革命政变计划;
(3)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抵制“左”的错误,继续与“____”做斗争。
(4)“四五”运动,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____”。
(5)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下,__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____”以来的十年__的局面。
16、列举1976年发生的几件大事。 答:毛泽东、周恩来逝世;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____结束。
17、列举“中央____小组”的成员
答: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
18、列举在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发生的两次“左”的错误。 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____”。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__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表现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那一天我们一般举行哪些活动? 答:(1)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__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__八大:1956年,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意义:__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哪几次主动纠正错误路线的事件? 答:(1)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7日,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____”中经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5、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践中实现了哪些转折? 答: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向实事求是;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上,改变了僵化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尊重人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6、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1)__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____”等错误,在此期间,__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2)结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各是怎样实行改革的? 答:(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并发展乡镇企业;
(2)在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惩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影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实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原则: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 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又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0、在深圳市深南路有一幅巨幅画像,每逢节日,尤其是每年的2月19日,人们都要来这里观光、献花、拍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民的儿子。深圳人民对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是谁?为什么深圳人民对他如此爱戴?人们为什么把他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答:(1)他是邓小平。
(2)1980年,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渔村一跃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所以深圳人民爱戴他。
(3)答案见上题。
11、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总结,请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答:(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__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任务;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2、为庆祝建国56周年,学校准备举办一次“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参加筹备工作。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展览内容要显现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请你按要求各举一例。在展览结束后,需要归纳一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请你来完成。 答:(1)上网、查阅图书资料、调查访问等。
(2)过渡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厂建成投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建成。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3)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科学技术的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
13、对外开放的含义及旧中国“开放”的区别。
答:(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2)区别: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14、《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答:(1)因为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
(2)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4)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讲话,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他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二大,他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理论;1992年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5、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并得到确立的? 答:(1)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项目,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992年南巡讲话后,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年党的“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6、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的讲话中回顾了毛泽东等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请回答,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人提倡这一精神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可以使全党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廉洁自律,居安思危,永葆我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对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列举题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两个会议。 答:__八大(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3、列举十一届三中会后,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答: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列举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列举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
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6、列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7、列举1985年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答:(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8、列举我国在1992年“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状况。
答:(1)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2)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9、列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哪些重要的会议。 答: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列举邓小平有关改革开放所提出的理论。
答:(1)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针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姓“资”和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11、列举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五大”内容。 答:(1)“十二大”: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党的十三大就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十四大”:(1)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十五大”:(1)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2)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2、列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3、列举邓小平理论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有哪些?
答: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的统一
一、 分析探究题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答:(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
(3)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例: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5)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燕尾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中央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援,更好的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请你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都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答:(1)56个民族 (2)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3、邓小平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在这段话中提到收回香港,请你回答(1)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2)这一构想提出的时间、出发点、含义和意义? (3)简述一下香港和和澳门回归的过程。
(4)回顾中国近代史,写出有关香港被英国割占所签订的条约名称。
(5)简要谈谈你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感受,作为青少年,为了祖国的统一你应该怎么样做? (6)请说一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7)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英国政府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什么? 答:(1)“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
(2)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提出来的;出发点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是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道路,也为台湾回归祖国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3)香港:1984年底,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____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5)中国百年耻辱得以雪耻,作为炎黄子孙感到振奋骄傲、自豪、高兴,近代历史是一段屈辱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__的领导下,成功地收回香港,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香港能够成功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4、想一想: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请你想一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答:(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842年开始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至今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一国两制”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
(2)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进入对立状态。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不仅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请总结党的三代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的主要思路和观点) 答:(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解放台湾,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邓小平:在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江泽民:1995年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为了实现两岸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答:(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7、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那目前来看,阻挠祖国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 答:(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元朝时,中央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二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综上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2)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3)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弃。
(4)台湾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原因:海峡两岸中国人民都渴望统一,“台独”不得人心;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榜样;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增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这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8、目前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美国在建国初期曾采取了什么行动干涉我国内政? 答:(1)台湾问题(2)因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说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敏感的问题。(3)建国初期,派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9、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答:(1)指导思想是“一国两制”。(2)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届政府都把台湾纳入自己的主权管辖之下,包括____国民政府,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我坚信台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10、一位民族五金厂的厂长在谈到企业发展时这样说道:民族区域自治法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你能谈一谈这一民族政策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它实施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现在已经建成了几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筹建新中国时提出来的;(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五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4)略。
11、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什么?什么时间提出的?有什么意义?
答:(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3)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6)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2、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下,香港和澳门已经成功地回归,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 异同? 答:(1)不一样,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属内政问题。
(2)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异: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澳部队行使防护责任。
13、藏族著名歌手才旦卓玛首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里有这样的歌词:“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这首歌反映了什么重要历史事件?其主题是什么? 答:(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主题:歌颂了西藏的民主改革,表达了西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14、通过香港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被英国割占和中国现代史上被收回,比较一下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对香港的百年沧桑巨变,你有何感想?
答:(1)中国近代史中被英国割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中国现代史上被收回根本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见第3题的第(5)问
15、请你探讨下下,如果没有“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能否回到祖国怀抱?
答:两种思路:(1)没有“一国两制”方针,就不可能这么快地解决双方分歧,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平稳过渡;(2)即使没有“一国两制”,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不仅港澳问题,就是台湾问题也将会得到圆满解决。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分析探究题
1、1956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的汇报。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和海上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 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我国的导弹部队是什么时候组建的,主要担任什么任务?
(2) 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导弹部队的组建?
(3) 我国导弹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哪些?请你举例说一说具体导弹的发明情况如何? 答:(1)我国的导弹部队是1957年组建的,主要担任核反击的任务。
(2)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有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核武器。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成功。
2、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并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海军的发展状况。 答:(1)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一大贡献,50多年来,我国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然而,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主权的纷争,如钓鱼岛、南沙西沙的一些岛屿以及中印、中俄边界等地。 请你回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倡导,并在哪年最早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3)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管用吗? 答:(1)周恩来倡导提出的,最早是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2)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通过谈判的方式,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充分依据历史及国际法中有关领土问题中的有关条款的规定来解决中印、中俄的领土争端。但对于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这一问题,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对,并强烈的抗议。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你知道哪些和他相关的外交活动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答:外交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的精神: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为了新中国的富强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心胸似海。他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寓刚于柔,寄理于情。他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既能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5、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请你用简炼的语言说出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1)成就: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等等。
(2)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的几代领导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等。
6、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所学的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答:重大事件: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71年,尼克松派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同周恩来进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主要因素:台湾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等。
认识: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7、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促使美国对华政策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条件(即原因)有哪些?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有何意义?
答:变化:(1)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原因是二战后美国为了确立世界霸权,敌视中国革命的胜利,竭力遏制共产主义)
(2)然而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或条件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根本原因:美国对华政策由对抗到缓和,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日益上升。 标志正常化的事件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中国外交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8、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欢迎,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先伸出手来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对于这次握手曾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你回答:
(1)你认为“握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谈谈你对“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这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什么?并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当今时事,你能列举几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在我国台湾问题上的表现吗?
答:(1)握手的真正含义是“和解”,并结束了对中国的对抗。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改善中美关系。
(3)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现在又支持台湾的“台独分子”搞独立,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等。
9、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是怎样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
答: (1) 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4)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5)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0、1971年7月9日,一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起飞向西飞行的美国专机,在空中突然掉头直飞中国,开始了神秘的“破冰之旅”,你知道飞机上坐的是谁吗?他肩负着什么重要使命,为什么把此行称为“破冰之旅”?
答:飞相坐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他肩负尼克松总统的给予他的任务,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改善中美关系。因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这次行动以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这次行动揭开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序幕,所以说是“破冰之旅”。
11、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 成就:(1)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关系得到改善;1972,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2、在21世纪初,我国成功的承办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请你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以及此次会议的背景、具体时间与地点、主题、参会主要领导人以及会议取得的成果。 答:(1) 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 (2)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间、地点:2001年,中国的上海。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参会主要领导人: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等19位领导人。
成果: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3、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__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请你回答一下,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特点及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会议召开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结果怎么样?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请你说一说什么是万隆精神? 答:(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遇到的问题: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使会议的气氛紧张起来。
(4)结果: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能改变航向的原因:因为他坚决执行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外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的航向。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分析探究题
1、“两弹一星”指什么?都是在什么时候试验成功的?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谁?他被誉为什么,请说出他的两句名言?“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有什么历史意义?你有何感想?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你应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
答: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1964年10月。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3)邓稼先,“两弹元勋”,名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之后一定回来。” (4)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5)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6)为我们国家的强大而自豪。同时也为那些为了原子能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7)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学好本领,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将来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诺?我国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2)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4)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家们的刻苦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下面是一些有关航天成就中一些问题,请回答:(1)毛泽东在何时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2)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叫什么?它是我国在何时发射成功的?发射该卫星的火箭叫什么名字?(3)我国是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4)1999年,2003年我国在航天领域里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5)请你分析一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20世纪50年代
(2)东方红1号,1970年,长征号。
(3)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5)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我国也需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席之地;根本因素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4、“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请回答:(1)“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是什么时候由哪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2)这位科学家曾在哪一年被国家授予什么奖项?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3)请你总结一下他对农学的贡献是什么?(4)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答:(1)又被称为“东方魔稻”,是1973年由袁隆平培育出来的。
(2)在2001由____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东方魔稻”。 (3)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4)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这场革命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的?(2)在这场科技革命后,世界各国都把什么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并纷纷制定了什么计划?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应该怎么办?
答:(1)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
(2)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 (3)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了“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提出了“863计划”。
6、“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请回答:(1)这个建议指什么?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提出来的?(2)这是哪位领导人的批示?(3)在此批示后我国出台了什么重大的计划?形成了什么文件?具体内容是什么?(4)我国现在经济还比较的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钱去搞高技术的研究?(5)请你举出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答:(1)这个建议是指《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是在1986年3月,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等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__中央提出的。 (2)邓小平。
(3)出台了“863计划”,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4)原因: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去搞高技术的研究,有利于缩小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等我国经济发达后再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就会丧失机遇,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网上购物,上课等;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
7、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到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5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急速上升为2001年初的2000多万人,并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请回答:
1、当前我们国家上网的主要是哪些人?
2、结合自身或周边上网同学的实际情况,谈一下上网给你们的成长带来的便利条件有哪些?
3、以后应用网络应注意哪些问题?
4、你如何看待上网?
答:(1)80%以上是青少年。
(2)上网可以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在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等。
(3)要注意不能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不能有超时无节制上网,不能侮辱欺诈他人,不能沉溺于虚拟时空。
(4)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8、“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上在两句话是江泽民分别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做的报告内容。 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为了发展教育提出了什么战略?什么时候提出的?这个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 (2)我国的基本教育包括哪些阶段?在世界上占有什么位置? (3)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何时颁布实施什么法律? (4)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哪一年? (5)有人说这种教育是免费的义务教育,这种说法对吗? 答:(1)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
(2)包括小学、初中。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2000年.(5)不对。国家对按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只免收学费。
9、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请回答:(1)这是谁说的?(2)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4)你认为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如何?
答:(1)这是邓小平说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部分社会科学和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它可以使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加速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并使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不断更新;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技能和劳动的复杂程度,它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并引进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一些新型产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促进管理现代化等。
(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的制定等。 (4)科技为教育服务,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进步。
10、“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件?此文件何时制定的?“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中的“年限”的几年?党和政府为什么规定义务教育? 为了使贫困的地区的孩子能上学,我国青少年基金会创办了一项公益事业,这项公益事业是指什么? 答:(1)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的。九年。 (2)因为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3)是指“希望工程”。
11、中国的竞技体育走出国门开始于什么项目?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谁?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的? 答:(1)乒乓球。 (2)许海峰。
(3)从整体的健康水平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全国健身运动的开展,使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大大加强。
从典型的事例来说,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体育已是亚洲强国,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获得金牌总数32枚,名列第二的好成绩。 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的举世瞩目,因此在越来越得到亚洲、世界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下,不但在1990年成功举办亚运会,还将承担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任。
(4)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12、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底难眠、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请回答:(1)中国申奥成功反映了什么? (2)中国申奥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3)从中国申奥成功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4)申奥成功是一件令人振奋、欢欣鼓舞的大事,你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你应该做什么?
(5)北京奥组委正向全球征集奥运会的吉祥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能设计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吗?试试看。 答:(1)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 (2)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强国。
(3)启示:北京申奥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是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的结果,也是科技进步,中华文明对世界各国产生吸引力的结果。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是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友好的姿态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素质从我做起:应该动员家人、亲戚、朋友都来为2008年奥运会出谋献策,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通过努力拼博,成为奥运赛场上的一员,为国争光;学好一门外语,争取到奥运会上当一名志愿者。)
(5)我认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应该能代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明,能代表我们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能充分的成为我们中国民族的象征。
13、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间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文学和艺术有了什么样的发展。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挫折? 答:(1)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文学的发展: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例如《红岩》、《青春之歌》等。改革开放后,先是反思“____”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精神的成功之件。例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班主任》《哥德马赫猜想》等。
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也很有成就。如电影《大决战》《开国大典》、舞剧《丝路花雨》等。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从总体上来讲,中国人民的生活20多年来都是在不断的改善的。请你用史实说明一下。
答: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关于衣方面:改革开放前,衣服的颜色单调、质地粗糙、样式简单、购买凭证。而现在人们的穿着越来越讲究,服装色彩越来越丰富,可以选择的品牌越来越多。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的方式。关于食方面: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关于住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房屋建筑的式样,人均居住面积、居住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行方面:过去我国被称为自行车大国,而今天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如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飞机等。
2、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人称“旧四大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流传“新四大件”,即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的高档消费口层出不穷,“新四大件”的说法又落伍了,经济发达的地区,电脑、手机以及私家车、别墅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试问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于“新四大件”的落伍,你有何感受? 答:(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新四大件“的落伍说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领导了消费新时尚。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来正确面对这些变化和适应这些变化?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2)改革开放后,就业渠道的改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我们应该正确来面对这种变化,要发愤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争取使自己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以适应这种就业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相比较,人民在吃方面变化很大,请你概括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1)关于食方面: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2)原因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5、社会保障体系都包括哪些内容?
答: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等。
6、搜集过去使用的票证,看一看哪些行业使用票证,思考那时候为什么必须使用票证而现在不用了?
答: 有粮票、布票、油票等,原因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物资丰富起来,购物的各种票证也相继取消了。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4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 |||||
上溯到1840年→ |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 3年以来 |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国民革命(北伐) | 土地革命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解放战争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 框”,讨论回答: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教师指出: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开国大典
1 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5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教师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6 组织学生完成第4页“练一练”:应选a(这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
7 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
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 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教师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预习之
练习巩固
1 完成作业 :填充图册第2——3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 了 解 |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
掌 握 |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 |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 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
讨论探索 | 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 | |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 | 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自觉拥军加强国防 | 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 |
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 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 教师导入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 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2.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 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 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 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 根据第7页“动脑筋”: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 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 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 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 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 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 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 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 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
下一篇: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