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是指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在农村普及,由中国共青团中央发起、地方各级团组织主办。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推荐↓↓↓
药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打扫校园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服务员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厂工电子厂社会实践报告
茶叶店的社会实践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一)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二)
我睁开双眼每一天,都会记得大家的笑脸,明白心中勇敢又多了一点……每每唱起《爱因为在心中》这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贵州队的队歌, 让人振奋不已。往昔已逝,记忆的眼 神却总不忘穿越历史的峰峦,再回首,浓情依旧! 曾经,有那么一眼,高山峡谷,雄峻奇险;有那么一眼,山丘山谷,稼轩遍野,茫茫慢慢;有那么一眼,时近晌午,烈日炎炎,地里田间,人影幢动,不胜其烦;有那么一眼,土堆危房,物事狼籍,无地下脚,雨漏湿裳;有那么一眼但见老少,鲜见青壮,皓发如皱,身枯体槁,面素焦黄,指削茧老,狗瘦毛长;有那么一眼,旬日不易装,泥泞沾满裳,数日方一澡,水远一肩担;有那么一眼,一贫如洗,入不敷出,资不抵债,勤俭困苦,食堪裹腹,身贫志坚,笑容常伴…… 这一眼何其多?这一眼几偶然?这一眼又岂能尽望穿?这一眼怎堪伤!
在历经了历时三个月的三轮选拔、四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的下乡实践,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双山镇沙子村和沙子小学调研和支教的十几天,所见尽是诸般景象。或许,是自己过于无知,竟也想象不到,人间还有这般景象,他使我继去年参加了湘西保靖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后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原来,穷也可以这么富有层次!贫穷这个无底洞到底还有多少未知有待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或许,是太过于相信这个共奔富裕路的时代还有那么一处地方在历经了千年的耕耘劳作、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和顺春风,而今依旧矗立在中国西部、云贵高原的赫赫盐碱滩!亦或许,再强的治世,也只是相对多数地方、相对多数人胜利的战场,总有那么一些死角,湮没在亘古不变的贫困的荒原!而这种种或许,竟也无论如何摆脱不了曾经拿众多有意无意的“一眼”从心底产生的悲悯和凄凉! 如果说一个人的所见还不能对事实的真相尽窥周知,那么再加上对当地群众的深入调研和访谈所得的“证词”,就如同拨开云雾一般,只是青天下看到的依旧是苍白。
“农村人没有生活”,“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满身的病痛,做不了事了,只能等死了”,“虽然很穷,但穷得快乐”……她们的回答总让人有种“意料中的意外”。意料中穷困,意料外如此穷困;意料中生活不好,意料外没有生活,有的只是生存!意料中有病难医,意料外坐而等死;意料中养儿防老,意料外一生贡献,反成累赘;意料中穷且志坚,意料外达观超脱;凡此种种,到底是真相本就如此还是谁在诉说着谎言?是眼睛?是感觉?还是景象本身?如果贫困是一种不可易的常态,那人类的追求到底是私欲的纵容还是灵魂和信仰的执着?农民的智慧还将给人类带来多少震撼心灵的启示?
且叹兮既劳且作,且悲兮哀民生之多艰!曾几何时,上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于何哉的怡然自得化作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旧锄付残生,永不停息的劳作总也逃不了“剪刀差”的吞噬。终于,背井而耕,凿泉而饮,终生有温饱之累却天下皆以农为本、重农尚农、呼农夫为天的时代走向了历史的永恒,有名无实更复陷入无名亦无实。
曾几何时,一生之计在于勤,家俭则起,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誓言激励了多少人奋发自强、敢为有为?!夫贫而贱,其富也骄,此其时也。然最痛心者莫过于徒观其弊,不助分毫,敢不以为耻?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实施,未来是很值得展望的,科学发展的巨轮终将越过“森林”,跨过“草地”,飞向“高原”,驶入荒凉“沙漠”的最深处…… 当我再次睁开双眼,曾经哭泣也会看不见,未来总会有别的喜悦,就让时间翻开崭新的一页!!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三)
16日和17日,我们分别来到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和太来乡芭蕉村,在乡政府会议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会后我们队员在政府工作人员提前为我们搭建好的医疗站点挂起了横幅和旗子,看着那一面面飘舞的旗帜,我的心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我们的医疗队的旗子引来了很多乡民,看到乡民带着微笑满意的离开,我想这就是“三下乡”的目的!那乡亲的笑颜和话语,是对我们的回答。虽然我们在烈日下为乡民们义诊感觉到身体的疲惫,但心事轻松愉快的,我虽然没有做到十全十美,但我尽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坐在车上,我们队员们一大群说笑、虽然从镇上去村子里的山路总是那么陡峭惊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围绕在我们每个人中间的融洽氛围。在前往芭蕉村的途中,碎石和沙堆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队员们拿出十足的干劲,做起了从来没做过的体力活,大家拿起铁铲齐心协力,终于将挡在路中的碎石和沙堆铲倒路旁,汗水将衣服打湿了,但我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无限的快乐。
16日,义诊完后我们参观了乌江源头,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下,我看到了道路两旁正在修建的房屋,想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有乌江源头美丽的风景,这一幅幅画面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美好的画面。
义诊的过程中,在专家们为老百姓诊断的同时,我们在一旁向专家们虚心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弥补了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不足,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不足且及时弥补。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参加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体验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机会。所以感谢团委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够亲身经历,体会这一切,能够收获如此之多,怀揣一颗谦卑的心去学习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技能。相信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的更好。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四)
暑假时候的三下乡实践四我人生当中的一段不可多得的回忆。如果说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都有,让人充满期待与憧憬,那么昨天就是制作巧克力糖的金色时代,让人留恋与回味。而今年的七月,别样的七月,却让我情有独钟,让我走上讲台,真正的考验我的各方面能力。
一、我们在路上
中学以来,“下乡支教”一直是一件非常“激动我心”的事情。现在,十四天的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回忆一直都在,这是这个夏天最美的回忆,也是我这将近二十年的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美丽印迹。
我们是“竹铭薪火三下乡团队”,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此次三下乡为时十四天,下乡主要活动是支教,还有派发农种和调研走访。虽然我们是稚气未脱的九零后大学生,但是对于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投入了十分的激情,十二分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三下乡活动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正如七月是农民伯伯秋收的季节一样,下乡的日子也是我的“大丰收”季节。
二、我们的支教生活
支教,给我带来许多珍贵的友谊,给我带来快乐,也伴随着忧伤,最重要的是给了我满满的美好回忆。虽然支教那几天很累,但是一切努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下乡之前,我一直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调皮捣蛋,但实际上学生们大部分比较乖,比较安静,只要老师表情稍微严肃一点,他们就会表现出紧张。也许是因为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具有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即内向。
《易经》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支教这几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道理。我上的是心理健康辅导课。下乡之前,我的备课思路是,通过室外进行心理游戏和室内进行名人故事分享,来让学生坚强、独立,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很难理解我的用意,我的课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支教期间我又得对低年级的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后来,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跟他们讲团结,在室内课中,跟他们讲了上课纪律、礼貌待人、疼爱父母等他们可以接受的东西。让我很开心的是,当我问他们是否爱自己的父母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爱”。也许对于小小年纪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爱”这个抽象的词,但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出于本能的。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只有自己放弃的理想”……这些是我在课堂上与高年级在学生一起分享的励志名言。虽然那时我是站在讲台上面,他们是坐在座位上面,但是其实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在路上”。与其说我们来支教是帮助他们,不如说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课后与一些学生谈心,也是我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我个人收获很多的一部分。特别是与高年级的学生谈心的时候,我发现其实现在孩子接触和懂得的东西比我以前小的时候要多,也许与网络的普及有关。他们非常喜欢我们大学生下乡这样的活动,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的努力付出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我感到很开心。
这次支教也把我从自己的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支教的第二天,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背着自己不到两岁的妹妹来上课,也是支教的第二天,一个很乖巧的三年级小女孩开始没有来上课,原因是父母让他在家看店,没空来。这让我很心疼。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女孩,可是在我们家,我们家乡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的。我们那里也是很贫穷,但是我们家乡的农民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让我明白,自己其实我是多么的幸福,不是每个农村的女孩都是那么的幸运。
三、我们的走访
我们下乡走访的目的有三:一是派发种子,二是做调研,三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派发种子的时候了解到,当地虽然每户农民分到的土地不多,却也有很多丢弃的耕地,原因是很多农民夫妇双双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家里老人上了年纪,耕作能力下降,所以干脆将家里的田地丢荒。而有些在家务农的农民也可能在别人丢弃的耕地上耕作。针对这种田地丢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当地的村委或者镇政府可以出面处理一下。比如,外出的农民把本来打算丢荒的耕地免费租借给村委或者镇政府,然后村委或者镇政府把耕地以农民可以接受的价格租借给当地的农民,然后村委或者镇政府将得到的这个租金用在当地老人身上,特别要关爱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由于当时我们走访的目的还有做调研,分不出人力物力去对这方面做深入的了解,所以这也只是我目前的想法。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去那里三下乡,也许这可以作为一个调研课题。我们派发的种子是华农比较高产的纯种水稻,还有大豆种子。但是负责派发种子的队友不只了解了当地这两种作物的情况,还了解了当地的其他主要农作物及农民们的种植倾向和意愿。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做事情思想不能太局限,要多点去了解情况,可以为以后类似的工作做好铺垫。
走访的时候我们那组我主要负责调研部分。我们主要是针对养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许多农民认为即使农村建养老院,他们也不愿意让年迈的老父母进养老院,他们希望每天都可以看到老人,方便照顾。我感到非常开心,朴实、孝顺、真诚、吃苦耐劳,这就是农民给我的真实感觉。其实,这些老年人,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活到这把年纪,并无他求,只希望与儿孙们在一起,开心地度过余生,倘若这时送他们去养老院,那差不多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其实在农村,我觉得也没有建老人院的必要。因为在农村,老人不缺乏地方住,农村的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频繁的。至于照顾老人的专职医生和护士,可以设想一下,好的医生和护士有多少回愿意留在农村工作?老人的情绪对于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让老人孤独地呆在老人院,估计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后,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教育孩子方面给予了一些建议,家长们认真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也对我们的建议表示认同。尽管如此,对于当地农民的对于教育的态度,我始终觉得不够好。也许作为一个农民,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并不好,他们追求的也不多,他们要的只是解决生存问题。比如一个五年级学生的父母,可能由于孩子这位学生现在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妈妈很肯定地说她孩子不可能读得了大学,父亲开始则是打算等孩子以后不读书了,给点钱给他,让他在家里做点小生意。其实学生的父亲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做不成学问可以做生意,他也觉得不应该一辈子当农民。但是,他的思想又太狭隘,也许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他根本没想过孩子能有机会到大城市去过更好的生活,也许是他是个成年人,知道外面世界生存压力更大。也正是因为他是成年人,他的思想就越受到现实的限制。但是在我们试图说服学生的父母多给点信心和鼓励给孩子,让孩子接受多一些教育的时候,父亲频频陷入沉思,最后很坚定地说一定会尽力管教好孩子,让他好好读书。
这次走访,虽然我们现在能力有限,不能马上去改变很多不好的现状,但是起码我们亲身去实践了,调查了,正如毛主席说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到实践中去了解了真实的情况,也证明了我们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通过这次走访,我觉得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学会了什么叫“旁敲侧击”,懂得了什么角色该说什么话,也提高了与队友合作的默契。
四、我们的生活
下乡的生活无疑是比较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
第一天,我们赶了一天的路程,到达支教学校时已经是晚上七点,我们开始整理我们的行李和煮泡面。也许是在车上饿了一整天,加上我好久没吃泡面了,那天晚上我胃疼了。大家一天都很累了,不想大家担心,特别是队长,所以我一直忍着,直到晚上睡觉,因为实在太累,躺下睡着了也就不疼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崇尚勤俭节约,十二个人每顿饭一般三四个菜,每顿饭后餐具都是见底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村委陈主任和温校长都有给我们送给一些自家种的瓜和树菠萝,而且温校长几乎每天都来学校,会关心我们还有没有煤气,有没有柴烧。
第一天晚上我们睡的是课室和老师睡的房间,不过老师睡的房间是没有风扇的,而且教室和房间都是没有门的。男生的警惕性比较高也比较细心体贴,很懂得为女生的安全着想。睡前男生特地巡逻了一遍,还叮嘱我们女生,晚上起夜一定要叫醒他们,把电话放枕头边有事马上打电话。虽然是第一天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很真实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从小到大,只有和我一起长大的那群哥哥们和初中的那群好朋友才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后来出于对财物及人员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去了村委那里借住。每晚睡前有两名男队友都到楼上楼下巡逻一遍,我相信这是一种对团队安全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每天课余时间我们也会跟学生一起打球,那是一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了。
跟这样的团队一起生活是令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生活中大家互相扶持,不管谁受伤谁生病总少不了其他队员的关心。跟大家一起生活的这十几天,我变得更加细心、更加成熟,开始懂得去观察身边的人,我学会了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关心身边的朋友。
五、成长总结
此次三下乡活动顺利进行并且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校长以及当地的领导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团队负责人的运筹帷幄、全面策划以及队员们的严格纪律、落实分工。
五月份的时候我们的三下乡准备工作就已经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了。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支教部分的备课,活动部分的策划和材料准备,调研课题的选择、问卷设计和联系调研指导老师,图书的募捐,农种的募捐,以及我们内部的培训等等。尽管当时期末考已近,但是在紧张地备考的同时,对于负责人分配下来的工作,我们都尽力挤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案不断改进,活动策划不断完善。后来迟加入的队友为了赶上团队的工作进度,更是熬了几个夜,甚至通宵工作。
《孙子兵法》中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则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武尤为重视战前准备。我们做足了“战前”准备工作,自然能“大获全胜”。
二、整个队伍参加三下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还有忘我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队员主要集中分布在跃进和华山,华山的队友经常要骑车过来跃进南勤工办公室和我们一起商讨一些问题。出发前,为了赶早去坐车,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把所有下乡物资集中到勤工跃进南办公室,由五名队友连夜整理打包,直到深夜两点,最后只能在办公室里睡地板。当晚,由于帮我们做宣传板报的打印店老板食言,没有在白天之前给我们做好板报,于是在队友的催促下老板十一点多起床赶工,然后队友一个人在十二点多接到老板快完工的电话后步行到三角市去取海报,回来的时候几乎是两点钟了。我们在整理打包物资的时候也非常担心队友,但是在整理的时候我们发现物资整理打包工作也非常需要人手,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宿舍门禁时间,其他队友想过来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没有经验,但是我们有的是热情……态度决定高度……我们要一起努力”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我们和队长的对话当中。这样的团队怎会不成功?
三、校团委、华农附小、农学院、当地的领导、鹏里小学的校长、学生家长等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校团委给了我们资金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指导;华农附小的小学生们爱心捐赠了上千本书,我们队友精心挑选了四百多本课外读物出来;农学院给我们捐赠的一百斤农种;当地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校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学生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等等,都是我们工作顺利进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想用有限的力量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就必须借助各界的力量。别人只看到我们是一个有爱心的团队,其实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过帮助的个人或者组织,他们也是很有爱心的。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我们做的工作是符合大众潮流,符合时代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帮助,所以我们注定成功。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那样就失去进步的空间了。我们此次三下乡,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健康生活知识宣传的前两天误以为第二天是赶圩日(即我们预定的活动举行日),健康生活知识宣传活动在进行的时候,由于现实原因,重心发生“偏移”,这也是我们策划的一个不足。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和对现实的估计过于理想化。总的来说,是我们还不够成熟,在与社会人士沟通的时候缺乏技巧和经验,而且我们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们的知识储备也还不够。
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我觉得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我给自己的定位很好,我的心态很好,这是我大学以来参加集体活动第一次正确地给了自己清楚明确的定位。我以一种“在路上”的心态对待这次活动,活动过程中的每份任务,我在点头之前都会考虑自己目前的能力和短时间的学习能力,只要是点头接了的任务,我都会全力以赴,遇到问题我会及时向师兄师姐请教。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我学会了收敛我那锋芒毕露、自以为是的个性,我开始懂得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得大胆提出,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在走访以及与队友的聊天中,我懂得了与人交流的技巧。
毕竟是“在路上”,通过这次三下乡,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处事应变能力等。比如,有两次任务我没敢接,现在想来还真觉得有些愧疚。一次是第二次买菜队长希望我去,但是我没敢接。因为要精打细算,我对这个非常缺乏经验,也缺乏信心。再有就是有一天队长让我写新闻稿,这个更让我害怕。小学到高中,语文老师就没少批评我作文缺乏文采。在走访的过程中和最后一天的毕业典礼上,我的处事应变能力不足也充分显现出来了。
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和自信力尤为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后的路上,怀揣这段美好的回忆,带着感恩与思考,在校踏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且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用于实践,做实事,那才是真正的成才。
写下这篇总结,不只是因为这是三下乡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因为这是四年大学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希望大四毕业的时候看到这篇总结,能够再次享受这次美好的回忆,并且有新的心得感悟。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五)
1月22日至2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 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 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 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 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 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 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 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 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 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 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 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 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 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 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 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 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__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 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 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 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上一篇: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